趣读《说文解字》
                          2015/4,于棠城
书馆记忆
春节逛书店,从书店的降价柜里一眼看到了《说文解字》。打开后,每页书头漂亮的小篆马上吸引了我,使我不由想起小学五六年级时,在县图书馆看沫若文选的时光。那时,管理员老师很喜欢我,给了我特殊待遇,可以到书架上任意选书,条件是得给她写读后感。记得第一篇的题目是“于无声处听惊雷——读赵树理的《三里湾》”。交稿后,她用毛笔工整地抄写在街边宣传栏的橱窗里。那时,看到自己的名字变成了两个漂亮的楷书时,真有一种象被发表的感觉。记得第一次看到她书写出如此规范隽秀的毛笔字时,我惊呆了,揣摩着她是否是出自大家名门,怎会飘落到如此荒城僻里?他的先生是中学老师,工资全校最高,解放前参加革命,后运动中有事,由官而民。受尽折磨,改革后才算转身。后来人们发现,国务院走红的发言人竟是他同学。要真算起来,第二代某领导人也应是他的校友。可是解放时,他最能干事的时光已逝。之前,被扯上的关系多是白方,等到红方能上线时,却已是枯藤老树昏鸦,夕阳西下了。
管理员老师的最美的年华,是在灰暗的彩里默默度过的。然而,她却时时不忘去开启后人心扉,让知识的阳光射入。她象一根不起眼的火柴,燃烧了自己,照耀着别人。在我眼中,她就是一介普罗米修斯。几十年,她脸上总是那不变的笑容,自信,坦然,还有一份满足。夫妻相守,沉浮与共。她好像不属于这个喧嚣的世界,而世界只是她眼中的一部分风景。世界影响不了她,而她却可以热眼、冷眼、白眼甚至无视它。
图书馆的书,我无偿浏览了数年,几乎读遍所有想看的经藏。最喜欢的是沫若文集里的考古文字研究。郭是我国百余年来甲骨文研究的泰斗。甲骨文和金文美轮美奂,一个字就是一副生动的图画,一行话便是一串流动的风景。最醉人的,是先人的智慧和才能,一笔可画出世间百态,人的五官肢体,贵贱高下,五情六欲,娱乐劳作,战争捕猎,鸟兽禽虫,花草树木,山川日月,俱成文字。笔画灵动,布局匀称,妙不可言。至今,象形的甲骨文、金文、大小篆书,都仍是文化人爱不释手的优选装裱内容。古文字确实太美了,而且充满文化,一个字,一个部首都是一个故事,都会说话,让你推敲,研究,倾听,感动。这里处处有历史,有风景,有血腥,也有鲜花。中华几千年的民族史,都在字里行间鲜活地呈现。我痴迷过古文字,甚至也曾爱过篆刻,为自己刻过不止一枚的橡皮、大理石印章。在再次看到《说文》的篆书时,当年几乎所有的美好感受一下全都涌起。
说文为汉代人许慎所作,是我国第一部系统辞书。历史上的原本已失,此书为宋初徐铉校本影印本,保留了本字小篆和部分异字古文和籀文,无标点。页眉印有与本字篆书对应的楷书字,阅读起来很方便。
普通的字典是供人查字的,不是阅读的。但这本字典却不一样,不仅可以查,更可阅读。因为一般的字典只是释义,给出例词例句,而本书则更重于训诂,追寻字源,破析字理,帮人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明人腠理,启人心智。翻阅此书,不时会有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读它真是人生一享受。
当然不是死读,而是跳读,随着兴趣走。闲来一两页,闷时四五张。循着幽径,在深谷处濯足泉瀑,在丛林中静听莺啼。
说文中小篆为正字,补以异体古文和籀文。此处的古文和籀文主要指先秦时期使用的大篆。籀文是周宣王太史籀曾著文留下的篆文,世称籀文。古文则主要指春秋战国时典籍上使用的篆文。
了解一点文字史
文字的划分说法繁多,难以采一。靠谱的分类,觉得应大体分为古文(广义)和今文。广义的古文指篆书,今文指隶楷。篆文特点是笔画多呈弧形和蝌蚪形,而今文则横平竖直,弯折处成角。篆书又可分为古篆大篆小篆。甲骨文和早期金文(钟鼎文)属于古篆,周朝中晚期的竹简文字属大篆,又称周篆。而“孔子书六经,左太明叙春秋,皆以古文”中提到的古文为狭义的古文,即春秋时篆文,且称古文大篆。西周宣王(公园前800年前后)太史籀曾著文15篇,世称籀文,且称籀文大篆。汉代人们不知甲骨文体的存在,许慎所得古文字应限于西周籀文大篆和东周古文大篆。春秋战国诸侯割据,律异法,车异规,言异声,字异形,楚齐秦等国文字已各显特。秦统一后,简改秦大篆以成小篆。不久,又因文字使用需要,出现更为简易符号化的隶书,更便于书写识认,得到了秦始皇的强力推行。随着秦朝焚烧经书,涤除旧典,古文就此湮灭。隶书便成一统,成今文之先河。后世的篆文仅为一门书法艺术,已非流行文字。
隶书是汉字从象形符号到抽象符号的一大转变,是文字由初级向高级的一种变化。小篆正是古今变化的中间体。说文对小篆的训诂,使我们了解了和九千小篆同源的现代文字的来源,也为今人解读古代甲骨文金文提供了中间参照,让我们能据此出它们在今文中的本家。这正是说文在文字史上不可替代的特殊之处。
刀笔与竹简
至今发现较早的甲骨文出于3000年前的殷商(安阳殷墟),清末出土。竹简主要出自战国(现最早的为曾侯乙墓竹简和荆州古井楚简,均为战国时期简札)。有人便认为竹简应起自春秋战国。事实是,殷商的甲骨文中已有册和典二字,而象形文字的册指的正是串竹成书的竹简书札,典为大简册。可见,竹简与甲骨和钟鼎一样,同是汉文字最早的载体。甲骨为巫师用,钟鼎为侯王用,而政府和民间则用竹简。只是殷商和周前期的竹简年代过于久远,难以留存。
许多人认为,毛笔诞生远在竹简使用之后。因此,竹简开始用刀刻文字,以刀为笔,故古有刀笔一说。那么,毛笔到底和竹简是否同时?甲骨文中其实就有答案。甲骨文四千余字中有的是筆字,那时筆字没有竹头,是聿字。《说文.聿部》释之为:“聿,所以书之。”即书写工具,形象为手(彐)握末端有一撮兽毛(二)的竹管(),应是毛笔,而不是一把刀。同样,甲骨文中的書与畵都是聿字头,表示书画均用毛笔。显然毛笔的历史同甲骨文同样悠久,应和竹简同时。
还有一点不容忽视,那就是至今发现的古代竹简上均为毛笔书写,未见刀刻之文。可见,殷
商时期,以刀作书,仅见于甲骨、玉石和木头上的字符标志的雕刻(契文),竹简书册并不用刀,而用毛笔。那刀笔一词又是何义?原来竹简编写中,此刀类似当年的橡皮擦。书写错了,用刀刮去订正,内容繁冗,用刀割绳去简。甲骨文中的删字,即是用刀除掉册(竹简)中的错字或多余的书简。古文中的刊字,也有用刀削去竹简上错字的意思。因此,刀笔者,是指古代竹简书写用中同时使用的两种文具,不是以刀代笔。
汉字源头
中华文字的历史源头肯定不止于殷商,殷商甲骨文已是成熟文字,现统计已发现四千余字。最早的文字很可能会出现在夏前后的陶土玉石文化中。中国最早出土浙江义乌的9000年前新石器时代的陶土片已见太阳符和倒V等图饰和花纹,而4、 5千年的大汶口和良渚文化遗址已有彩陶绘片,上有抽象符号数十余种,这是很吸人眼球的线索。
苍颉的功劳
传说中夏朝苍颉造字成功,惊动天地,“天雨黍,鬼夜哭”。因为从此以后,天道便可与人心相通,鬼魅则将无地自容。可以说,人类只有在发明了文字以后,才有可能真正成为天地间的万物之灵。中华也不例外。
在史前的蛮荒之地,祖宗们与天斗,与地斗,与野兽虫蛇斗,与灾荒斗,与疾病斗,由渔猎而农耕,开渠建宅,筑城立邦。社会发展了,带来农工医商繁荣,也带来掠夺和战争。交流的增多,促进了口头语言的成熟,但要使技艺和智慧能代代传承,还需要一种更长久的语言载体。一旦社会有了需要,无数民间的苍颉便应运而生。可以想象的出,最初他们会折取树枝,在沙地上描画鸟兽的足印,摹写万物的形态,给亲人欣赏,让邻人辨认。也会用刀这里留一个印记,那里刻一个符号。民间造的字符越来越多时,史官便开始四处收集,继而归类象形,是以成文,再形声增益,终以成字。文字因而得到规范流行。人们将其刻在岩石上,木头上,继而陶器上,甲骨上,青铜器上,直至书简成册。文字使人类文明一脉相承,使人类的智慧跨越时空。人类一下子聪明了百万倍。在人类四百多万年的进化史中,文字史只有短短的四五千年,而正是在这四五千年里,人类社会才发生质的飞跃,一下从远古蛮昧跨进了现代文明。文字对人类社会的功劳无论怎么评价也不为过。
面对中华方块字,我们充满无尽的敬畏感和神奇感。说文就是一把钥匙,让我们打开历史的魔盒,去一见我们祖先的智慧和风采。
说文解字的表义形声的训例
例文:
1、莙(原字为小篆体。下同。)  井藻也。(标点原无。)聿字怎么读艸君。(jun,4声)
2、薅  拔去田艸也。从蓐,好聲。(hao,1声)
3、牭  四歲牛。从牛四,四亦聲。(si,4声)
说明:
,表示归属的表义部首。如:艸——属艸部首。
,表示该字形声。如:君——君表其读音。
,表示取前面字的部分结构。如:好聲——(薅字中女)是好字省略部分,好表其读音。
(从、)亦声,表示此部首还用来形声。如:四亦聲——四也表其读音。
数字部首的奇特意义
是象形文字构架的基本笔画。一是什么意思?当然,首先它就是一个数目。但是,只要查查它在我们的文字里充当的多重角,就会令你吃惊。
首先,它可表示天
字,由一和大组成,或说,从一从大。大,指的是人,天下人为大。一指人头顶着的苍穹。人头顶着上的东西,就是天。
字,从一、冂、水,许慎文:水从雲下也。一象天,冂象雲,水霝其閒也。
字,许文:鳥飛上翔不下來也。从一,一猶天也。(个,鸟向上飞得样子,)象形。
表示地
字,许文:木,冒也。冒地(即一)而生。从屮,下象其根。
字,许文:从几,足有二橫;一,其下地也。 
字,许文:明也。从日見一上。一,地也。
还有一个重要抽象的意思,表示道
道者,天地之本源,老子说,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此一即为道,天地运行的规律。万物得道者生,背道者亡,国家得道者昌盛,失道者败落。这个意义在构字中也得道运用。
字,上面一即为道,下面止意为停下守护,合起来就是守道。许文:正是也。从止,一以止。徐锴曰:守一以止也(古人认为道立於一)。
同样,字也是从日从正,意义相同。
是数目,表示一对数,说文称“从偶一”。
二还可表示上,同古文丄
示字中的二,许文:从二 (二,古文上字。)。
字的上面一点一横属部首二,故许文说:亥“从二,二,古文上字。”
二的另一个意义为天地
这和一有点类似。一是可天可地,二则表示天地之间。
字,许文:敏疾也。从人从口,从又从二。二,天地也。
二还可以表示厚厚的土壤
字,许文:地之吐生物者也。二象地之下、地之中,物出形也。
有时可表示上限下限
字,许文:常也。从心从舟,在二之閒上下。心以舟施,恆也
 
表示数目三。
还可表示天、地、人的现实存在
字,徐文:天地人之道也。从三數。
字,许文:天下所歸往也。董仲舒曰:“古之造文者,三畫而連其中謂之王。三者,天、地、人也,而參通之者王也。”孔子曰:“一貫三爲王。” [李陽冰曰:“中畫近上。王者,則天之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