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的光荣事迹200字(10篇)
袁隆平的光荣事迹200字(篇1)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终于实现了亩产900公斤的目标。而在试验田收割以后,种粮大户王化永告诉他第5号田599.1平米合0.897亩,毛重1172.5公斤,合1307公斤每亩。并要按通行的“七五折”来计算他的每亩净产量时,袁隆平谦虚的说,我们不按七五折,我们按七二折算吧好不好?就这样稻谷收获后经烘干、除杂后,按标准水分加权平均,七二折合每亩片平均亩产926.6公斤。
如此报道杂交水稻,有失偏颇。我理解的杂交水稻是,“猪狗”、“人马”、“人猪”结合的产物,他与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同样受到广泛质疑。
试想,当一大类物种相互“苟合”产生的下一代,下几代是一个什么东西,谁也不知道。我们就去盲目崇买所谓“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是何道理呢?
这里有一段奇怪的文字描写,田里增产几公斤水稻也许算不上什么大事,但对“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来说可就意义非凡了。当年把杂交水稻的亩产量从600公斤提高到700公斤,袁隆平
用去了4年时间。从700公斤攀上了800公斤,又耗去了4年心血。而现在从800公斤实现了亩产900公斤的目标,袁隆平整整摸爬滚打了7个年头。可想而知,在这期间,每增加一公斤的产量,袁隆平和他的助手们都要付出数不清的心血。
我们知道,任何超自然能力组合出来的新物种,其实就是一个怪胎。这给天生有缺陷的产品一样,人类食用这些产品有变异和被变异的可能吗?谁也没有做过医学实验。
当大家起哄,为中国农业科学家叫板“好”的时候,我突然想起,我们整个社会有“只看数量,不看质量”传统。“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终于实现了亩产900公斤的目标”是给中国人带来了希望,还是带给中国人带来了灾难,现在谁能说清楚呢?没有,一个都没有!
于是,我建议,冷静看待科学、冷静看待超自然能力;真心诚意地为中华民族复兴,为中华民族下一代着想,让真正的科学说话,放弃只重视数量,不重视质量的陋习,这才是每一个中国人理智的选择。
袁隆平的光荣事迹200字(篇2)
如果说母亲带领他祭拜“神农洞”只是为袁隆平的学农之门开了一条缝,那么那次初秋的游园之行则彻底为袁隆平打开了立志学农的大门。
袁隆平6岁那一年的初秋季节,他随母亲到汉口郊区一家果园去游玩。对于在城市里住惯了、从没见识过农村果园的袁隆平来讲,那简直是一次神奇美妙的大自然之旅。母亲牵着他的手,蹦跳着走在繁茂稠密的果林里。红红的桃子灿烂地挂在树梢、绿绿的葡萄像一串串碧玉,果树之间的空地上,间种着在那个年代还稀有的西红柿。毛茸茸的枝杈上,结着红、白、黄、绿几种颜的果实,真是美极了。还有那绿葱葱的片片竹林……
幼年的袁隆平爱上了这美丽的果园,爱上了这绿的世界,他实在不愿离开这里。正如袁隆平后来所说:“从此,每到桃子成熟的季节,我记忆中那个美丽的果园便飘进我的心灵,满园里郁郁葱葱,到处是芬芳的花草和一串串鲜艳的果实。我觉得那一切实在是太美丽了!美得我当时就想,将来我一定要去学农。”
没有指点江山的豪情壮志,没有功成名就的意气风发,有的只是质朴的表白,有的只是对美丽的特别感悟与无悔执着。可见当年,这片美丽的中科院院士、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记忆,成了袁隆平心中永远挥之不去的情结与梦幻。
巨人的诞生总是需要机缘巧合的。正如牛顿童年那个砸在头上的苹果引领他发现了万有引力,爱因斯坦5岁时遇到了他钟爱的罗盘,最终成为物理学界世界级的泰斗一样,这次美丽的游园惊梦,正是带领袁隆平一步步走向农业科学巨人之路的那只闪亮的萤火虫。
时隔60多年的漫长岁月,袁隆平忆及当年的感受,仍不免双眼灼灼,神采焕发。那片花果鲜艳的园艺场,在风雨飘摇、国事艰难的年代,曾是那么深刻地打动了一个孩子纯真的心。
就是这次郊游,奠定了袁隆平一生理想的基础,使他从此与“农”结下了不解之缘。也正是这片美丽的果园,最终改变了袁隆平一生的命运,进而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13亿中国人的命运。
从1953年到1966年,我在农校一边教课,一边做育种研究,每年都去农田选种。从野外选出表现优异的植株,回种子播种,看它第二年的表现,这样来筛选具有稳定遗传优异性状的品种,这称为系统选育法,是常用的一种方法。1962年,我在一块田里发现一株稻鹤立鸡,穗特别大,而且结实饱满、整齐一致,我是有心人,没有放过它。第二年我把它种下去,
辛苦培育,满怀希望有好的收获,不料大失所望,再长出来的稻子高的高,矮的矮,穗子大小不一。这时候一般人感到失败就放弃了,我坐在田埂上想为什么失败了呢,我想到第一年选出的是一棵天然杂交种,不是纯种,因此第二年遗传性状出现分离,而如果按照那棵原始株杂交种的产量来计算,亩产能达到1200斤,这在60年代是非常了不起的――我突发灵感,既然水稻有杂交优势,我为什么非要选育纯种呢?从此我致力于杂交水稻育种。”
机遇只偏爱有准备的人。从一棵天然杂交稻开始,袁隆平开创了水稻育种的新历史。作为“杂交水稻之父”,他是中国的英雄,也是有着世界性贡献的杰出科学家,他获得的一系列国际奖励可资证明。若回答“下个世纪谁来养活中国人”?没有哪位科学家比袁隆平更有资格回答了。
袁隆平的光荣事迹200字(篇3)
近日,一档名为《似是故人来》的节目专访了袁隆平先生。在节目中,袁老对年轻人最想说的8个字是:知识、汗水、灵感、机遇。试想来,我们广大青年党员干部在奋斗的过程中,
也同样需要这8个字的指引。袁隆平教授给在稻田里讲述里的人生一课,我们细细品味:这味道真甜。
用知识武装头脑。袁老的杂交水稻是智慧的结晶,没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在为人民服务中就只能“望洋兴叹”。一些党员干部受限于自己的知识结构,解不开难题、捋不清思路,做起事来毫无章法。这种现象不只在老年干部身上存在,同样也存在在青年干部身上。青年干部岗位和所学专业不匹配,又没有相关经验的积累,如果恃才傲物,最终就无法成长成才。所以,我们要不断加强知识储备,不只要向书本学习,也要向老同志、老百姓学习,更要从互联网汲取知识,这样才能担当大任,也能为未来做好准备。
用汗水磨砺人生。袁老说,他带研究生有一个要求,就是必须能下田。不下田也就吃不了苦,吃不了苦是搞不好农业的。其实党员干部也是如此,如果不愿意深入乡间,不愿意爬山路、走泥路,怎么才能了解真正的乡土中国,又怎么谈得上服务众?书本里记载的、电视里播放的、新闻里报道的,毕竟只是只言片语,无法涵盖全面。所以朱有勇才会把实验室放在泥土里,所以张桂梅才会把学校建在大山中,所以黄文秀才会放弃城里的优越生活。他们的汗水也没有白费,收获了很多的成果。“青年选择吃苦也就选择了收获,选择了奉献也就选择了高尚”,这也是我们广大党员同志需要铭记的。
用灵感突破创新。“灵感,是由于顽强的劳动而获得的奖赏。”只有付出汗水的努力才能获得灵感的迸发。爱迪生的灯泡实验、杂交水稻的种植成功即是无数次的努力加一瞬间的灵感获得的结果。广大党员干部在深入实践、努力奋斗的过程中,期间可能会诞生很多独到新颖的想法。灵感的产生只在一瞬之间,倏忽就可以烟消云散,此时就一定要及时记录,并且将它们用于实践的创新之中。当然有些灵感是思维火花碰撞的结果,闭门造车产生不了灵感,不妨与老百姓和同事们多多交流,让灵感的火花烧出来熊熊火光。
用机遇实现跨越。因为抓住了杂交水稻研究栽培的机遇,我国极大地缓解了粮食不足的问题。可见,机遇是如此重要。当前,我国正处于一个大有可为的历史机遇期。年轻干部要把握住这个历史机遇期,低头赶路的同时,千万别忘了抬头仰望星空。我国发展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这也为个人的发展提供了更多更好的机遇,青年党员干部唯有通过奋斗,用知识武装头脑、用汗水砥砺人生、用灵感突破成长,如此才能不负韶华、不负青春,实现人生和事业的跨越。
袁隆平的光荣事迹200字(篇4)
缅怀袁隆平的句子 2021年5月22日13时07分,那位永远不服老、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国家功勋获得者的“90后”袁隆平老院士永远离开了我们。斯人已去,精神长存。缅怀先生,踏着他奋斗的方向努力前行。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