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字藏着的历史密码
好好的歙州,为什么要改名徽州?这“徽”字究竟藏着什么密码?这个问题,包括本人在内,都曾在著作或文章中有过论述。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都搞清这个来龙去脉。
让我们翻开古词典,先看《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释“徽”字
再看《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释“徽”字
归纳起来,徽字,主要有两种解释,一是绳索,二是美善。两个根本不相关的解释,竟存在于一个字里。
奇怪吗?一点也不奇怪!
博大精深的汉语确实是世界上最美妙的文字,请听下面笑话:
敬酒时,另一人对老外说,希望下次出国时能给予方便,老外纳闷:“是不是要帮他厕所?”
酒酣,电视台美女主持人提出:“在你方便的时候,想对你做个专访。”老外心中愕然:“怎么能在我上厕所的时候采访?”
繁体字游戏名美女主持人接着说,“在我们都方便时,我想请你吃一次家乡菜。”
繁体字游戏名美女主持人接着说,“在我们都方便时,我想请你吃一次家乡菜。”
老外彻底晕倒!
笑话归笑话,但是,徽字的几种解释确实令人糊涂,这宋徽宗到底搞的什么名堂?这里面究竟藏着什么密码?
在封建皇朝,州名、郡名、县名,都寄托或蕴含特定的意旨或意思。或寓意山水,或寓意教化,或寓意古名。但也有特殊,那就是在政治动荡年代,所成立的州、县,取名无不含有特定的警示寓意。
如秦始皇东巡到原楚国的金陵邑(今南京),听术士说,这里有天子之气。秦始皇很生气,不仅杀了术士,还把金陵改为秣陵。秣是喂牲口草料,秦始皇的用意是,这地方只能贬为牧马场。但金陵后来还真有天子之气,成了帝王之都。
王莽篡国,改了不少地名,将广德王国(黝县)改公国,公国改为愬虏县,愬是恐惧的意思,虏是被俘获的人,取这个怪县名,是对汉朝皇族和山越人的警示。
唐朝永徽四年,“女皇”陈硕真起义失败,皇朝将歙县北乡划一地设立北野县,野,意为不驯服的野蛮人,取名北野,就是贬称这里为粗野、不文明之地。
下面我们就用排除法,逐个对徽州命名的几种说法予以解析:
第一种:宋徽宗头衔里有个“徽”字,所以用到徽州身上。
错!大错!
宋徽宗大名赵佶,徽宗是他死后,是后人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庙号。一个没死的皇帝怎么知道后人给他取个徽宗的庙号。赵佶是宋朝第八个皇帝,其庙号依次是太祖、太宗、真宗、仁宗 、英宗、神宗、哲宗 、徽宗。
第二种,徽为美义,以徽命名,体现了皇帝对这块地方的赞美。
否!大否!
《康熙字典》所引《尔雅•释诂》、《疏》等,“徽,善也”,“徽者,美善也。”“徽”是个褒义,是美好善良的意思。取名“徽”,应当是美好的意思。
宋徽宗建徽州时,正值平定方腊不久,面对此前刀光剑影、血流成河的景象,皇帝惊魂未定,阴影未散,怎么用美好这样的字眼来形容这块多事的土地,把美善的词赞颂这块土地上的“刁民”?
你以为皇帝是这样好忽悠的?
第三种,因绩溪有徽岭、徽溪、大徽村而得名。
疑!大疑!
徽岭山脉绵亘绩溪县中部,分县境为岭南、岭北两部分。《元和郡县志》载“县北有乳溪,与徽溪(今翚溪河)相去一里。”《太平广舆记》载:“绩溪大徽村,改州为徽取此。”
《新安志•绩溪》载:“ 徽岭……《太平广记》载绩溪有大徽村,又宣和中改州为徽说者以为取此岭为名,则徽字近是。”后来,《徽州府志》亦沿用《新安志》的说法。
这种说法有点道理,因为用山水胜境命名地名,确实很多。
但人们不禁要问:歙州著名的山岭溪流太多,何独选徽岭作州名?
徽(亦作翚)岭,一名大尖山,在绩溪县城西北,东北走向,是境内长江水系与钱塘江水系主要分水岭。实事求是地说,徽岭在当时名气并不大,诸如黟山、率山、鄣山、祁山等都比徽岭名气大。而且徽岭地处歙宣边界,号称“歙宣之脊”,用边界的一座山岭来命名一个州,有点牵强。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