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FILM CULTURE AND EDUCATION 电
影
文
化
与
教
影明星的研究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这些著述大致
可以分为两类,一类从文化角度探讨中国本土明星产
生的原因、生存语境及其社会功用;另一类从产业角周扬青素颜
度考察本土明星制的发展历程。然而,我们可曾想过
以下这些问题:
电影明星是一个“外来事物”,他们为何被译作
“明星”?我们今天对明星的认知与百年前的国人是
否一样呢?如果不一样,那以今天的明星观回溯过去
是否会出现偏差呢?我们追究这些问题,不惟是要还
原历史的本来面目,更因为这是我们进行本土明星研
究的概念前提和逻辑起点。一、西方影星与电影明星文化在华出现如同电影是舶来品一样,对于中国人来说,电影明星也是舶来品。1910年代,随着欧美电影艺术和产业的发展及其在华市场的扩大,电影明星文化现象在中国出现了。(一)演员的浮现
电影诞生之初,以记录为主的影片并没有“演
员”,随着剧情片的出现,电影演员应运而生。由于枣花馒头的各种做法
喜剧片是最早成熟的商业电影形态之一,在世界范围
内,其主演也较早引起世人的注意,其中的代表就是
美国演员查理•卓别林(Charles Chaplin)和哈罗德•[a] 时人译为“挨勃格尔”。
[b]时人译为“白珠娘”“宝莲”等。
劳埃德(Harold Lloyd)以及法国演员麦克斯•林戴(Max Linder)。他们也是最早进入中国人视野的电影演员。1922年,中国出现了第一份电影专业刊物《影戏杂志》,在此之前,关于电影的广告、报道和消息散见于《申报》《新闻报》《游戏报》等综合类和娱乐类报纸之中。笔者利用“《申报》全文数据库”,对这份中国近代发行时间最长(1872—1949)、影响最大的报纸进行了检索,发现电影演员的名字第一次出现是在1916年1月15日《申报》刊登的爱伦活动影戏院的广告中,而这个演员就是卓别林。[1]商家通常会选择影响力大的媒体刊登广告,那么可以推断,《申报》即便不是
第一个,也是中国较早使用电影演员名字的媒体。由此
还可以进一步推定,在1916年之前,中国的电影观众已
经知道银幕上那个头戴礼帽、留着小胡子、身穿破旧
的紧身礼服与宽大裤子、脚蹬大皮鞋、手拿拐杖的流
浪汉就是卓别林。此后,更多外国演员的名字出现在
冰箱换密封条中国媒体上,除去劳埃德和林戴之外,还有罗斯科•阿
巴克尔(Roscoe Arbuckle)[a][2]、玛丽•璧克馥(Mary非四个字的成语
Pickford)、珀尔•怀特(Pearl White)[b]等。此后关于这些演员个体的信息也逐渐丰富起来。(二)银幕之外查阅当时的资料可以发现,关于西方著名电影演员的话题主要集中在个人成功史、财富以及私人生活三个方面。
【作者简介】 游晓光,男,河北张家口人,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讲师,主要从事中国早期电影研
究、明星研究;
如何修改mac地址姚 远,女,江苏南京人,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讲师。
【基金项目】 本文系2019年度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课题“南京影业史料的收集、整理与研究(1904-1949)”
(编号:19YSC006)阶段性成果。
游晓光 姚 远
明星文化与中国电影明星的诞生身份证号码的数字代表什么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