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行业乱象, "小鲜肉" "高片酬"
采矿工程就业前景
两会期间文艺大咖聚焦影视行业乱象 "小鲜肉" "高片酬"被点名
全国政协委员、著名编剧高满堂面对目前电视剧行业乱象,曾在多个场合呼吁,创作者在追逐收视率和金钱的同时,也应该担负起责任,为后代留下些好的作品。此外,高满堂指出对现实主义题材审查应该和网络剧的标准一致。
电视剧离现实主义越来越远
新京报:目前电视剧行业存在哪些问题?
高满堂:现在拍摄一部1亿成本的电视剧,要请到这些当红小鲜肉,片酬基本在七八千万之间,只有两三千万留给导演、编剧、团队和后期制作。因为没有钱做后续,造成大量的垃圾作品出现,这已经变成了新常态。
新京报:在当下,现实主义题材如何生存?
高满堂:现实主义题材的生存空间越来越狭窄了。一听现实主义,就觉得是严肃的、深刻的。
也不完全是这样。现实主义秉持的原则就是两个字,真实。但传统的现实主义也得与时俱进,在表现手法上要贴近热点、贴近现实。在创作中跟现实紧密结合,更具现实意义,更有话题感,这样的剧照样会受到观众喜爱。
新京报:政府需要做什么?
高满堂:政府现在对文化方面投入很多,但我的建议是,投入的同时要加强监管。比如,对现实主义题材审查,应该和网络剧、IP剧的标准一致。再者就是演员高片酬要控制。
★新闻内存
“IP”、“小鲜肉”占领电视剧市场
“IP”、“小鲜肉”、“鬼怪神仙侠”是近年电视剧市场的热词。IP指适合二次或多次改编、开发的影视文学等。“小鲜肉”是年轻、帅气男明星的代名词。“鬼怪神仙侠”是灵异、鬼怪、神仙、武侠等题材影视剧的合称。这类影视剧挤压了现实主义题材影视剧的市场。近日,高满堂表示,目前电视剧行业出现的各种现象,让他觉得心痛,但又很无力。“我和(张)国立这代人,每次谈起这个问题,真的想大哭一场。”
“小鲜肉热”背后的低级流行主义
孙楠潘蔚
2017-03-10 01:41:20 来源: 北青网-北京青年报(北京)东原
针对目前电视剧行业乱象,全国政协委员、著名编剧高满堂在多个场合呼吁,创作者在追逐收视率和金钱的同时,也应该担负起责任,为后代留下些好的作品。高满堂介绍,现在拍摄一部1亿成本的电视剧,要请到这些当红小鲜肉,片酬基本在七八千万之间,只有两三千万留给导演、编剧、团队和后期制作。因为没有钱做后续,造成大量的垃圾作品出现,这已经变成了新常态。
相对于“小鲜肉”在文化市场很热,在舆论场上,却呈现出一片冰冷。不仅有着高满堂、张国立等一干“大腕”的批评,就连公众,也对“小鲜肉热”表示出了反感。不妨看看新闻背后的网友评论,基本都是一片不解和批评声。这种“冷热两重天”,十分让人费解。
文化市场也是市场,也应该遵循市场规律。众所周知,市场主要是由需求决定的。既然舆论表示出了对“小鲜肉热”的不解和反感,那么体现在市场供给上,“小鲜肉”应该适当降温才是。可为什么现在“小鲜肉”还这么流行呢?想想高满堂介绍的,一部1亿成本的电视剧,请“吃火锅需要什么菜
小鲜肉”的成本竟然高达七八千万元,简直不可思议。厘清背后的原因,对于文化市场重构,显然具有重要意义。
美国历史学家理查德·霍夫斯塔特在《美国生活中的反智主义》一书中,提出了反智主义的说法。反智主义这个词,可能有些敏感,那就换个词——“低级流行主义”。我们经常看到,一种流行现象产生后,立即呈现出席卷态势。对于很多人来说,之所以加入行列,流行是唯一理由,根本不看是否适合。这在文化市场上有着充分反应。一个流行模式产生后,大家一拥而上,拿起剪刀糨糊,纷纷采取拿来主义。想想过去流行的“清宫热”、“戏说热”,现在流行的“IP热”、“小鲜肉热”,都有着低幼的影子。
任何一种流行现象,其产生,都有原因。有原因,不代表有道理。我们面对的,是一个越来越分众化的市场,大众消费多元多样。并不否认,可能有些人喜欢“小鲜肉”,但绝不是所有人都喜欢“小鲜肉”。可在低级流行主义的影响下,整个市场只提供“小鲜肉”,根本没有其他内容,大众的多元需求无从实现。于是给人的感觉,似乎整个市场就应该属于“小鲜肉”。事实上,有多少需求被忽视和压抑。
柔顺在舆论场上,对“小鲜肉”的批评,正是对市场需求多元多样的注解。低级流行主义为什么
平安车险 24小时 救援流行,“小鲜肉”为什么越炒越热?这恐怕与一些制作方,不动脑筋、盲目跟风,有着很大关系。乔布斯最了不起的,就是凭着创新意识,走在别人前面。制作业需要乔布斯,文化市场何尝不需要乔布斯?文化市场应该“新意盎然”,最应该体现创新气息,可由于创新存在风险,由于知识产权意识不强,加之没有形成跟风丢人、抄袭可耻的文化生态,导致大家都不愿意创新,都喜欢拾人牙慧。在一些人眼里,哪怕是一点肉沫子,也总比冒风险好。
永远不要忘了,市场是存在多元化需求的。春节以来,“诗词大会”、“朗读者”的成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这一点。“小鲜肉热”背后有着太多想当然,在我们这样的文明国度,所有人都喜欢“小鲜肉”绝不可能,真这样也是一种病态;整个市场只提供“小鲜肉”,也是一种病态。面对“小鲜肉热”背后的低级流行主义,既需要制作者反思,营造创新光荣生态;也需要大众“有态度的消费”,大胆地用脚投票;更需要从知识产权保护入手,给抄袭复制来一个釜底抽薪。
关于教师节的板报
[娱论导向]编剧圈炮轰小鲜肉:肉没错,是碗错了
近日,电视剧《手机》的编剧宋方金,发表了一篇名为“‘卧底横店’的一线实录”,文章涉及
行业内“滥用替身”、“不敬业”、“艺德低下”、“天价片酬”等现象,在接受采访时他还声称:“目前的年轻演员98%都是这样。你一定要这样写,我会为我说的每一句话负责。”这除了引起了一拨意料之中的惊讶和争论,也将近年大热的“小鲜肉”体再次置于火上煎烤。
最近还有著名编剧高满堂,也曾在多个场合面对目前电视剧行业乱象表示痛心疾首,他称创作者在追逐收视率和金钱的同时,也应该担负起责任,为后代留下些好的作品。“大家沉浸在一片鬼怪神仙侠、古代偶像剧、青春偶像剧中。任何艺术这么单一化,都会有问题。比如现在的状况就是,中老年人没有好的电视剧可以看了。”
编剧的职责是创作剧本,但现在编剧们变成组团来炮轰所谓的乱象,可见从事文字创作的人已经被逼成什么样了。不管是宋方金的“年轻演员98%都这样”,还是高满堂的“中老年人没有好的电视剧可以看了”,无疑都是将炮火对准了正如日中天的小鲜肉们。
“年轻演员”作为一个体,也不是一直都这么被娇宠以至于养成一身坏毛病的,曾经几何娱乐圈的新人跟各个行业的新入行差不多,也是要饱受“实习生”待遇的,被老家伙们轻视,被前辈蔑视,被行规、厚黑学淹没等等都不在话下。只是近几年,从一个个从青春美
男组合到少年团体崛起,粉、阿姨粉不再羞涩掩饰,而是变成大张旗鼓地一种宣泄,最具消费能力的她们率先将爱甩向了一个又一个茁壮成长的小鲜肉明星。
有人追捧,自然有就了市场消费的厚度。而爆红的小鲜肉自然也就变成奇货可居。有号召力这本来是好事,但在眼下我们这个急功近利的娱乐圈,大概从小鲜肉本人到他们身边的经纪团队,恐怕人人都又明白爆红的硬币另一面——红得快,说不定有一天被遗忘得也快。从国民老公,到花样百出的CP,他们一方面圈粉神速,一方面也在经历着被人迅速遗忘。不信的话,你现在还能想起来金秀贤李敏镐这些欧巴吗?当初他们是如何占领显示器和街头巷尾、娱乐媒体的,一点也不比今天的杨洋、鹿晗差呀。
老艺术家自然在某种向度上是与小鲜肉格格不入的。我们常年坚持的和经历磨难才创造出来的,在你们面前竟然那么轻易就可以被击碎,乃至变成一文不值,这本身就是利益和价值观之争。这里没有对错,只有屁股决定脑袋的思维逻辑。问题是所谓乱象,小鲜肉们大概自己也不想,他们没有道理不想成为一个受人尊敬的艺术家,而不是仅仅被粉丝包围的偶像,但他们也知道,成为艺术家的概率对于他们来说并不大,但眼下赚上一笔快钱确实板上钉钉的事情。即便还有对于艺术的想象力,也不妨等到自己真扛不住或者被人开始真正遗忘时再去努力也好像来得及。
在诸如指摘中,“滥用替身”、“不敬业”这些属于行业内的某种“约定俗成”,换言之,就是这是几方力量达成的共识和妥协,负责艺术质量的导演允许,而其他协同合作的工作人员也能接受,那为什么我不能偷点懒或者哪怕就是目中无人一点呢?再说,导演、制片人花了大价钱小鲜肉来出演,难道真是冲着他们的演技或者职业道德吗?至于“艺德低下”这类评判,属于主观判断,前辈也好、业内敢说话的人也罢,都算是故作之举吧。毕竟同样的意思可以换种其他平庸的说法,之所以要这么说,就是希望你能看见。最没有意义的指责就是“天价片酬”,这更是愿打愿挨的事情,你用一碗特别贵的红烧肉款待了客人,客人也吃得很满意,但你因为这碗肉的价格太贵了,回过头就抱怨肉出了问题——这当然不够客观,你可以换碗蔬菜去招待客人,或者干脆赖这个碗出了错。
至于说采访中的“98%”和“我会为我说的每一句话负责”,就更显得着急了,这是文科生的抒情,而非客观调查结果。如果客观的话,这至少要有50个调查对象吧,才能得出如此精准的结论。“98%”精准得触目惊心,这跟证券市场上有人声称可以预测明天的精准点位一样。所以,“负责”之前的就是大话了,说出来不是披露某种真相,而是为了吸引你来关注(事态的严重)。
不是要为流量明星洗白,而是这种乱象本身光是几个小鲜肉是背不了这锅的。要怪只能怪这眼下的大众审美能力,他们只愿意在穿越仙侠青春偶像中度过闲暇时间;更要怪我们的产业大多数创造者的平庸和无能,我们既没有本事创造出日韩英美那种精致的电视剧,也没办法在立意和创新上赢得属于自己的观众,除了抄袭复制,还常常为虎作伥,为恶劣环境一次又一次添柴加火。
从上到下,从里及外,到处都是病症和患处,你将所有病因都归结于“年轻演员”,显然是一叶障目,也是极其避重就轻的。大家都知道,如果真不怕得罪人,应该去跟那些影视公司的老板们去叫板,而不是对着媒体和公众,拿几个不点名的也明知道人家不会回应你的小鲜肉去下刀子。因为就算是明天开始,小鲜肉们的片酬都打折了,而且艺德飙升,你相信那些国产电视剧就会重新好看起来了吗?
影视界人士呼吁行业自我净化 "小鲜肉"成众矢之的
2017年03月10日08:12  来源:羊城晚报(作者/朱白)
新人表态:先做人,再从艺
  3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影产业促进法》正式实施。首次把“德艺双馨”写入法律,要求从业人员加强自律,树立良好社会形象。这一条文,无疑让整个娱乐圈为之一振,一众“小鲜肉”们也纷纷作出了回应。
杨洋说,自己刚演戏时就记得一句话:“要演好戏首先要学会怎样做人,品行很重要。”他还表示:“年轻人吃点苦、受点伤是笔财富,身为偶像应该树立一个好的榜样,因为你的一言一行都会被粉丝看到。”
王俊凯也表示:“自己确实在行业里还很稚嫩,需要学习的东西很多。”谈到对“德艺双馨”的看法时,王俊凯指出:“德就是德行,艺就是艺术上的技巧。从艺先做人,对我来讲,德是一个前提条件,必须把一个人的德行做好。先学做人,再从艺。‘小鲜肉’也会成长,也知道自己追求的是什么,至少我会往这个标杆上去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