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唐书·高适传》、高适《送李侍御赴安西》阅读训练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1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高适者,渤海蓨人也。适不事生业,家贫,客于梁、宋,以求丐自给。适年过五十,始留意诗什,以气质自高,每吟一篇,已为好事者称诵。宋州刺史张九皋深奇之,荐举有道科。时右相李林甫擅权,薄于文雅,唯以举子待之。适乃去位,客游河右。河西节度哥舒翰见而异之,表为左骁卫兵曹,充翰府掌书记,从翰入朝,盛称之于上前。
禄山之乱,征翰讨贼,拜适左拾遗,转监察御史,仍佐翰守潼关。及翰兵败,适自骆谷西驰,谒见玄宗,因陈潼关败亡之势曰:“监军李大宜不恤军务,食仓粝米犹不足,欲其勇战,安可得乎?且南阳之帅各皆持节,监军等数人更相用事,宁有是,战而能必胜哉?陛下因此西幸蜀中,避其虿毒,未足为耻也。”玄宗嘉之,寻迁侍御史。
至德二年,永王李璘起兵于江东,欲据扬州。初,上皇以诸王分镇,适切谏不可。及永王叛,肃宗闻其论谏有素,召而谋之。适因陈江东利害,永王必败。上奇其对,以适兼御史大夫、扬州大都督府长史、淮南节度使,平江淮之乱。兵罢,李辅国恶适敢言,短于上前,乃左授太子少詹事
未几蜀中乱出为蜀州刺史剑南自玄宗还京后于梓益二州各置一节度吏制繁冗百姓劳敝适论之曰蜀地位在邈远垂于险绝以国家言之,不足以厄其势。奈何以险阻弹丸之地,而困于全蜀太平之人哉?”疏奏不纳。后梓州副使段子璋反,以兵攻东川节度使李奂,适率州兵从西川节度使崔光远攻子璋,斩之。代宗以黄门侍郎严武代之还,用为刑部侍郎,转散骑常侍,加银青光禄大夫,进封渤海县侯,食邑七百户。永泰元年正月卒,赠礼部尚书,谥曰忠。适喜言王霸大略,务功名,尚节义。君子以为义而知变,有唐以来,诗人之达者,唯适而已。
(节选自《旧唐书·高适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未几/蜀中乱/出为蜀州刺史/剑南自玄宗还京后/于梓益二州各置一节度/吏制繁冗/百姓劳敝/适论之曰/蜀地位在邈远/垂于险绝/
B.未几/蜀中乱出/为蜀州刺史/剑南自玄宗还京后/于梓益二州各置一节度吏制/繁冗百姓劳敝/适论之曰/蜀地位在/邈远垂于险绝/
C.未几/蜀中乱出/为蜀州刺史/剑南自玄宗还京后/于梓益二州各置一节度/吏制繁冗/百姓劳敝/
适论之曰/蜀地位在/邈远垂于险绝/
D.未几/蜀中乱/出为蜀州刺史/剑南自玄宗还京后/于梓益二州各置一节度吏制/繁冗百姓劳敝/适论之曰/蜀地位在邈远/垂于险绝/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幸,在封建时代可指皇帝亲自到达某处,也可以指皇帝对嫔妃等的宠爱。
B.侍郎,汉朝时,为郎官的一种,是宫廷的近侍。唐以后,吏部、户部等各部的最高长官称“侍郎”。
C.食邑,又称采邑、采地、封地,是中国古代君主赐予臣下作为世禄的封地(包括土地上的劳动者在内)。
D.赠,文中指追赠,古代皇帝为去世的官员或其父祖追封官爵。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适才能出众,得到举荐。宋州刺史张九皋十分欣赏高适的才能,推荐他考有道科;哥舒翰对他的才能很惊异,上表举荐他,还在皇帝面前极力称赞他。
B.高适洞察世事,被委重任。玄宗命诸王分别镇守各地,高适就曾极力劝阻;后永王谋反,他陈述形势,见解深刻,被任命扬州大都督府长史等职,平定叛乱。
C.高适忧深思远,忠于君王。哥舒翰兵败后,他进见玄宗,陈述潼关兵败的形势,认为皇帝西迁入蜀,不足为耻,得到玄宗的赞许。
D.高适征讨有功,受到优待。梓州副使段子璋造反,高适率蜀州兵马前去讨伐,斩杀段子璋。后被肃宗调回京城担任刑部侍郎,并加封银青光禄大夫。
1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兵罢,李辅国恶适敢言,短于上前,乃左授太子少詹事。
(2)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复谁为乎?
14.高适认为哥舒翰兵败的原因有哪些?请简要概括。
10.A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不久,蜀中动乱,他出京做蜀州刺史,剑南自从玄宗还京后,在梓、益二州各置一节度,吏制繁冗,百姓疲敝,高适论及这种情况时说:“蜀地位置偏远,靠近险要之地。”
“蜀中乱”为主谓句,“出”的主语是高适,属于下句,“出”前断开,排除BC;
“节度”是“置”的宾语,从属上句,“吏制”与“繁冗”为主谓句,不能断开,排除D。
故选A。
11.B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的掌握能力。
B.“最高掌管称'侍郎’”错,各部的最高长官是“尚书”。
故选B。
12.D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D.“被肃宗调回京城担任刑部侍郎”错,把高适调回京城担任刑部侍郎的是“代宗”,并不是“肃宗”。
故选D。
13.(1)战事结束后,李辅国憎恨高适敢于直言,在皇帝面前进谗言,于是高适被贬为太子少詹事。
(2)况且皇上年纪大了,法令没有定规,没有犯罪而被灭族的大臣有数十家,即使回去,生死安危也不能预料。您还为谁呢?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恶”,憎恨;“短”,说坏话、进谗言;“短于上前”,状语后置;“左授”,被贬。
(2)“春秋”,年纪;“大臣亡罪夷灭者”,定语后置,没有犯罪而被灭族的大臣;“子卿尚复谁为”,宾语前置,您还为谁。
14.①监军李大宜不关心军务,且士兵连粗米饭都吃不饱,导致士兵不奋力作战,缺乏战斗力。②南阳各路将领各自为政,监军专权行事,人心不齐。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
结合“监军李大宜不恤军务,食仓粝米犹不足,欲其勇战,安可得乎?”概括出:监军李大宜不关心军务,且士兵连粗米饭都吃不饱,导致士兵不奋力作战,缺乏战斗力。
结合“南阳之帅各皆持节,监军等数人更相用事,宁有是,战而能必胜哉?”概括出:南阳各路将领各自为政,监军专权行事,人心不齐。
参考译文
高适,是渤海蓨人。高适不经营产业,家中贫穷,客居梁、宋一带,靠乞讨为生。高适年过五十,才留意诗篇,以气质高雅而自成一家,每吟出一篇,就被好事者称赞诵读。宋州刺史
梓怎么读拼音张九皋对他的才能非常惊奇,推荐他考有道科。当时右丞相李林甫独揽大权,鄙视文学,只把他当作应举考试的士子看待。高适于是去职,游历客居河右。河西节度使哥舒翰见了他后很惊异,于是上表推荐他做左骁卫兵曹,充当自己府上的掌书记,跟随哥舒翰入朝,哥舒翰在皇帝面前极力称赞他。
安禄山叛乱,朝廷征调哥舒翰讨伐叛贼,拜任高适做左拾遗,转任监察御史,同时辅佐哥舒翰守卫潼关。等到哥舒翰兵败,高适从骆谷驰马西行,谒见玄宗,于是陈述潼关败亡的形势说:“监军李大宜不关心军务,士兵连粗米饭都吃不饱,想让他们奋勇苦战,怎么可能呢?况且南阳的军队统帅各自都有旌节(掌有军权),监军等几人又专权行事,事情如此,怎么能取得胜利呢?陛下因此向西前往蜀中,躲避毒害,不能看作是耻辱。”玄宗赞赏他的话,不久升他做侍御史。
至德二年,永王李璘在江东起兵,想要占据扬州。当初,玄宗皇帝命诸王分别镇守各地,高适极力进谏,认为不可以。等到永王叛乱,肃宗听说他议论有条有理,就召来与他商议。高适因此陈述江东的形势,认为永王必败。皇上对他的回答很惊奇,任命高适兼任御史大夫、扬州大都督府长史、淮南节度使,平定江淮叛乱。战事结束后,李辅国憎恨高适敢于直言,在皇帝面前进谗言,高适于是被贬为太子少詹事。
不久,蜀中动乱,他出京做蜀州刺史,剑南自从玄宗还京后,在梓、益二州各置一节度,吏制繁冗,百姓疲敝,高适论及这种情况时说:“蜀地位置偏远,靠近险要之地,从国家角度说,不可以用它来遏制敌人的势力,为什么要因为险要的弹丸小地,使整个蜀地的太平百姓受到困扰呢?”最终他的奏疏未被采纳。后来梓州副使段子璋造反,率兵攻打东川节度使李奂,高适率领本州兵马跟从西川节度使崔光远攻打段子璋,将他斩杀。唐代宗用黄门侍郎严武代替他让他回京,任命他为刑部侍郎,后转任散骑常侍,加封银青光禄大夫,进封渤海县侯,享受食邑七百户。永泰元年正月去世,追赠礼部尚书,谥号忠。高适喜欢谈论王霸大计,追求功名,崇尚气节。君子认为他讲仁义而懂得权变,从唐朝建立以来,显贵的诗人,唯有高适一人而已。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送李侍御赴安西
高适
行子对飞蓬,金鞭指铁骢。
功名万里外,心事一杯中。
虏障①燕支北②,秦城太白东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