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专业术语细解大全
之修辞技巧
1、比喻:
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有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
例:“遥望洞庭山水,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 诗歌巧妙地以“螺”作比,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做银盘里的青螺,调淡雅,山水浑然一体。
比喻除使诗歌所描绘的意象更加形象生动外,还可体现出意象的情态特征。
2、比拟:
把物当作人来描写叫拟人,或把人当作物来描写叫拟物。比拟有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的更形象、生动的作用。
例:“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林逋《山园小梅》)这一联采用拟人的手法。“先偷眼”极写白鹤爱梅之甚,它还未来得及飞下,就迫不及待地先偷看梅花几眼;“合断魂”一词写粉蝶因爱梅而至消魂,把粉蝶对梅得喜爱之情夸张到极点。
3、排比:
把内容紧密关联、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几个句子或短语接连说出来。
例: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纯用名词组合,构成典型环境。
4夸张:
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有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的作用。
例:“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愁生白发,诗人用夸张的手法写白发竟有“三千丈”那么长,可见愁思的深重。
5、对比:
是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使好的显得更好,坏的显得更坏。
如贺知章的“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高适的“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等,用对比的方法,揭示了矛盾,给人以深刻印象。
6、对偶:
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从形式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看,意义集中含蓄。
例:“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无边落木”对“不尽长江”使诗的意境显得广阔深远,“萧萧”的落叶声对“滚滚”的水势更使人觉得气象万千。更重要的是,从这里感受到诗人韶华易逝,壮志难酬的苦痛。                         
7、隐语(谐音),双关:
在有些诗歌尤其是民歌中,作者为了表达出一种委婉含蓄的情感,往往采用隐语、双关的修辞手法。
春思  李白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析】这是一首较为著名的描写男女情长的诗,写出了在秦地的思妇内心的独白。诗人语义双关,用抒自然之春天,理喻男女之间的爱慕之情;又以“丝”(思)、“枝”(知)谐音,连间的爱慕之情;又以“丝”(思)、“枝”(知)谐音,连接异地男女之间的思念情怀。
8、设问:
先提出问题,接着自己把看法说出。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
例:“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元曲小令,阿鲁威作)以设问开篇,点明题旨,领起下面分层次地叙述三国人物的英雄业绩。
9、反问:
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来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感情。
例:“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王安石《叠题乌江亭》)使用反问句式,语气冷峻,强调了历史之必然。
10、借代:
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借代可用部分代表全体,具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人。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含蓄。
例:①“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诗中用“绿”和“红”两种颜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②“终岁不闻丝竹声”、 诗中以“丝竹”代音乐。
③“门前冷落鞍马稀”(白居易《琵琶行》)诗中的鞍马代“客人”
④“何以解忧,惟有杜康”(曹操〈短歌行〉)诗中以“杜康”代酒。
较难理解的几种修辞:
11、互文:
“互文”即古代诗文的相邻句子中所用的词语互相补充,结合起来表示一个完整的意思,是古汉语中一种特殊的修辞手法,在古诗词中的运用一般有两种表现形式:
A为了避免词语单调重复,行文时交替使用同义词,这种互文的特点是在相同或基本相同的词组或句子里,处于相应位置的词可以互释。这样可以从已知词义来推知另一未知词义。
例:“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涉江》)其中的“用”和“以”处相应的位置,由此可推知“以”就是“用”的意思。又如“求全责备”这一成语,其中“求”与“责”处于相应位置,由此可推知两词同义。这类互文是容易理解和掌握的。
B是出于字数的约束、格律的限制或表达艺术的需要,必须用简洁的文字、含蓄而凝练的语
句来表达丰富的内容,于是把两个事物在上下文中只出现一个而省略另一个,即“两物各举一边而省文”,以收到言简意繁的效果。理解这种互文时,必须把上下文保留的词语结合起来,使之互相补充、彼此映衬才能现出其原意,故习惯上称之为“互文见义”。
例:“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古诗十九首》)其上句省去了“皎皎”,下句省去了“迢迢”,既“迢迢”不仅指牵牛星,亦指河汉女,“皎皎”不仅指河汉女,亦指牵牛星。两词互文见义。
互文见义常见诗句:
1)歧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江南逢李龟年》)(“见”与“闻”互文见义)
2)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木兰诗》)(其上句省略了“坐我东阁床”,下句省略了“开我西阁门”。两句表达的意思是:打开东阁门在床上坐坐,又打开西阁门在床上坐坐。表达回到家中的欢喜之情。)
3)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琵琶行》)
4)烟笼寒水月笼沙。(《泊秦淮》)
5)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6)秦时明月汉时关。(《出塞》)
7)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孔雀东南飞》
12、列锦:
所谓列锦,就是全部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经过选择组合,巧妙地排列在一起,构成生动可感的图像,用以烘托气氛,创造意境,表达情感的一种修辞手法。
如宋代诗人邵康节的<<花乡村景>>:“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烟村”、“人家”、“亭台”、“鲜花”既各自独立成景,又共同构成一幅田园风光图,创造出淡雅幽美的意境。
再如“星河秋一雁,砧杵夜千家“(《酬程延秋夜即事见赠》),给人的情趣和诗味是浓醇、深长的。上句是视觉画面-----秋夜星空一只孤飞的雁,下句是听觉意象-----千家万户的砧杵之声,上下句的串联迭合,不但鲜明准确地描绘了秋夜景的典型特征,而且构造了一幽怨凄清的意境。
13、叠词:
叠词作用不外两种: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竹枝词>其一》刘禹锡)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元日》王安石)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声声慢》李清照)
有些拟声词就属于叠词,作用使诗文更生动形象,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望洞庭的意思全解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浪淘沙》李煜)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登高》杜甫)
14、反复
含义:根据表达的需要,使同一个词语或句子一再出现的一种修辞方法。包括连续反复和间隔反复。
作用:可以强调突出某一事物,表达绵绵不断的情思或加强语气,突出感情。
【例句】: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分析】:“盼望着”一个短语连续反复,表现对春的喜爱,盼望春天早日到来的急切心情。
15、反语是一种修辞格。运用跟本意相反的词语来表达此意,却含有否定、讽刺以及嘲弄的意思,这种手法叫做反语。反语也叫倒反,就是说反话,使用同本语相反的词语来表达本意。
反语的作用是产生讽刺性,有时比正说更有力量。
运用反语手法,能更好地包含深刻的思想和激昂的感情。
反语的用途主要有:①直接表达禁止和压制时,以反话表达正面的意思。②面对荒谬不硬加驳斥,而是谬上加谬,使其荒唐之处极端放大而达到归谬目的。③正面语言难以表述强烈情绪时,以此语表达加强效果。④通过颠覆既定习惯,产生幽默。它的主要形式有:反话(正话反说)、反饥(反说正说)、骂话(以写示爱、明褒暗亵)、气话(明褒实贬)、俏皮话(反规则的幽默)等等
16、顶真,亦称顶针、联珠、蝉联,是一种文学修辞方法,是指上句的结尾与下句的开头使用相同的字或词,用以修饰两句子的声韵的方法。前文的末尾作下文的开头,首尾相连两次以上,使邻近接的语句或片断或章节传下接,首尾蝉联,这种修辞手法,叫做顶真,又叫顶针或联珠。运用顶真修辞手法,不但能使句子结构整齐,语气贯通,而且能突出事物之间环环相扣的有机联系。
17 、用典,也就是用事,是一种修辞手法。引用古籍中的故事,或词句,为用典。可以丰富而含蓄地表达有关的内容和思想。
典故之种类有三,即明典、暗典、翻典,分述于下:
①明典者,令人一望即知其用典也。如:
气春江上别,泪血渭阳情;(杜甫:奉送二十三舅录事崔伟之摄郴州五排)
②暗典者,于字面上看不出用典之痕迹,须详加玩味,方能体会。如:壬辰十二月车驾东狩后即事之四 元遗山
万里荆襄入战尘,汴州门外即荆榛;
蛟龙岂是池中物,虮蝨空悲地上臣;
③翻典者,即反用以前之典故,使产生意外之效果,如:
  贾生李商隐访逐臣
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引用”和“用典”的手法是怎样区分的
18、引用是指写文章时,有意引用现成语、诗句、格言、典故等, 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说明自己对新问题、新道理的见解,这种修辞手法叫引用。
从定义上明显看到引用典故,所以引用和用典是所属关系.若是区分,就是看这个被引用的内容在文章中的作用,比如你要发表自己思想的感慨我真是“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宋之问),这就是引用,这是借别人的文章表现自己的情感。
19、回环就是用相同的语句回环往复地说明的一种修辞方式,形式上表现为词语相同而语序相反。
回环与顶真的区别:
.回环只有两个语言片段,而顶真则不限于两个。
.构成回环的词语要求相同,而顶真只要求头尾衔接的词语相同,其余词语不要求相同。
.回环是反映事物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语言形式是按照上文逆序排列:甲-乙,乙-
而顶真则是反映事物之间递相依存的关系,语言形式是上递下接,顺连而下:甲-乙,乙-丙。
20、呼告
是在行文中直呼文中的人或物的一种修辞方式。也就是对着本来不在面前的人或物直接呼唤,并且跟他(它)说话。
叙述一件事情,感情达到最高峰的时候,将想象中的人或物,都当作就在眼前,直接向他呼唤,倾诉,这叫做呼告修辞法。这种修辞法,必须在情绪激动,而且不吐不快时才适合运用,否则会被认为无病呻吟,得到反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