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讨微型中心静脉导管的可行性、安全性和经济性,为其在临床上的推广和进一步的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通过查阅国外相关资料,查微型中央导管的使用情况,研究现状及其他方面的文献,对迷你中线导管在临床上的应用情况和研究进展进行概括总结。结果:迷你中线导管具有较经外周静脉放置中心静脉置管经济,较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率降低,较短套管静脉炎的发生率降低和留置时间延长的显著优点。结论:目前国外迷你中线导管临床应用和研究比较多,主要分布在儿科急诊和监护室等关键科室。我国对于迷你中线导管使用不多,导管临床使用实践,并发症防治及静脉导管质量管理和控制均有局限性。今后可进一步探讨迷你中线导管操作适应证与禁忌证,相关并发症防治与护理,促进护理质量提高,确保了患者的安全,并为我国迷你中线导管的实践标准的建立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迷你中线导管;静脉输液装置;静脉;
引言
迷你中线导管指的是一种位于短套管(长度〈6 cm)和中长导管(长度为15~30 cm)之间的
外周静脉输液设备,一般情况下,使用传统的穿刺技术将其置于前臂浅静脉,或者使用超声引导技术将其顶端不超出腋窝。6-15 cm,管子的规格为3-5 F,留置时间通常为1-4星期31,型号为16G-23G,管子的流速取决于管子的规格和长度,目前在我国使用最多的有8 em (20 G或22 G)和10 cm (18 G)两种,管子采用的是聚氨酯材料。Fabiani等学者指出,微型中线导管的经济费用是中长导管的1/6倍。然而,因为我国在置管和维持费用上与国外相比,有着很大的不同,与此同时,我国还缺少高品质的研究来确认这一结论的效力和可靠性。今后还需进行更多的研究与讨论。微型中线导管相对于其它导管而言,在综合静脉输液设备的时效性(置管时间与留置时间的关系),经济性(置管成本及维持成本)以及使用安全性(并发症)方面,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一.迷你中线导管的置管过程
(一)迷你中线导管置管方式选择
迷你中线导管放置方式有别于中长导管,在此基础上,一种新的“塞丁格尔”方法,在传统盲刺或超声波导向下,分别进行了两种方式的埋设,一种是在传统的盲法下进行埋设,另一种则是在超声导向下埋设,相关的实验结果显示,在该方法的指导下埋设可减少复杂静脉的手
术并发症,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但是相关的研究表明,在超声引导下,在插管的时间和穿刺数量上并没有显著的优点,其结果也有差别,需要进一步讨论。
(二)选择血管
在进行置管的时候,可以选择上臂贵要静脉,肱静脉及头静脉,有研究显示,头静脉较贵要静脉及肱静脉有更高的静脉炎发生率,当病人血管许可,提示首选能减少置入肱动脉危险,同时也能减少静脉炎的贵要静脉。此外,一些研究认为儿科患者也可以选择顶端位于腹股沟下方的腿部静脉、胸部上方区域顶端位于颈部的头皮静脉等部位穿刺,但因相关高质量研究不多,其安全性还需证实,今后还需对有关静脉选择方案作深入探索。近年来,国外学者注意到导管血管占位比最佳截断点是0.41。当患者导管血管占位比小于0.41时,患者首次尝试插管成功率为92%;而当患者导管血管占位比大于0.41时,患者首次尝试插管成功率为65%(P<0.001)。对于具有不同血流状况的患者,在选择合适的管径时,应注意管径的选择。
(三)迷你中线导管留置时间和长度关系
目前,基于静脉的护理实践指南中建议导管留置时间以4周10次为最长,但是研究表明,
导管实际留置时间在4~14.7 d之间,最长留置时间在54 d124次之间。管道的长度与管道的留置时间有很强的关系,有研究表明,6.18微型中线管道的长度越长,管道的留置时间就会更长,并且二者呈正比例关系。另一方面,要依据病人的血管状况来选择管子的规格,但是对于留置的时间没有任何的影响。因导管实际寿命受导管长度,药物使用以及静脉状况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导管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患者疾病进展原因不一等因素造成导管实际留置天数不同研究显得差异,在临床上,除非有导管由于非计划性而“早期拔除”,否则导管可根据需求保留而不受时间约束,该策略已经证明安全且有益,能有效地减少重复穿刺的发生,降低护理工作量及费用。
(四)迷你中线导管静脉给药需求
由于病人自身血管条件和药物性质的限制,致使导管尚未结束时就有功能障碍发生。但是,根据静脉的实践指南的标准,微型中线导管不适合输注以下药物和液体:(1)刺激物,发泡剂的持续输注,(2)肠外营养液,(3) pH值〈5或〉9的液体或药物,(4)渗透压〈900 mosm/L的液体或药物[1]。
二.迷你中线导管的临床应用
(一)儿科迷你中线导管
迷你中线导管已被国外住院儿童广泛应用,系列研究显示迷你中线导管置管过程中儿童所需时间是(8.0+3.7)min,因患儿(6.3+4.9)岁时,17%的导管提前拔除,但是73%的患儿后可以有选择地拔除1.10的导管,迷你中线导管有少部分有局部并发症,不过导管留置时间通常能符合儿童静脉之需要。此外,有一些研究表明,78%的儿童可以使用微型中线导管进行抗菌药物,其最大的局部并发症是疼痛及局部感染,其发生率为33%,没有出现任何严重的副作用,5%的儿童需要试行三次或三次以上才能置管成功,第一次试用成功率为85%。迷你中线导管不只使用时间较短套管长,置管成功率亦较高,同时亦取得较短套管高之满意。与经外周静脉放置中心静脉置管相比,迷你中线导管放置时间短于经外周静脉放置,并发症的发生率虽高于经外周静脉,但是迷你中线导尿管经常表现为地方性的症状。虽然有73.8%的孩子可以通过周边静脉留置针进行手术,但他们仍然可以在手术后选择性地取出导管,但其对于更大部分儿童来说导管的实际保留时间较短(中位数为12d)且易造成资源浪费。
另外,从经济的观点来看,目前,对于微型中线导管,中央静脉导管,以及经外周静脉置入
中央静脉,分别进行了置管和维持的费用与成本的分析,各方面的研究存在着很大的差别。微型中心导线管的费用,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在费用计算上达成共识,国内研究人员可以从经济学角度出发,进一步探究其技术成本效果成本和效应成本。
(二)放射性迷你中线导管
CT增强扫描在疾病鉴别诊断中是临床上最重要的方法之一,国外多项文献报道, CT中因压力过大而导致的药物外渗发生率为0.11%—2.38%8。国外的研究显示,在进行 CT增强扫描时,微型中线导管的流速可以达到4.5~6.0 mL/s。根据病人的不同的血管状况,可以选择不同的型号和长短的微型中线导管,从而在更大的范围内,能够满足注射造影剂需要以高速度的方式(流量要超过3 mL/s)的要求,从而减少了造影剂外漏的概率。并且,在该研究中,仅有一例轻微的并发症,但是,这一回顾性研究提出了评估血管状况的重要性。对其血管状况有较高的要求:其管径不得大于10厘米(18 G,4 Fr,1.3毫米),而其最小管径不得大于3.9毫米(1/3)。到现在为止,这方面的研究还非常有限,今后还可以进行前瞻性、干预性的研究,对其安全性、实用性等方面进行进一步的探索[2]。
沈月三.结语及展望
迷你中线导管在国内的研究已逐步引起人们的注意与重视,然而,在国外,在进行的临床研究中,样本数量很小,而且大多是在:儿童、监护室、急诊科以及其他重要的科室,而且对研究课题和研究变量的设置都比较简单。微型中线型管尖和管腔大小的可变因素仍需继续探讨,未来需要开展多中心大样本相关研究。针对新技术发展,未来仍需强化迷你中线导管置管,养护理论与技能训练,以提升临床护理人员迷你中线导管并发症之观察与预估与处理,确保病人安全。今后研究中迷你中线导管的临床规范应用,适应症和禁忌证的经济性和安全性仍需国内研究人员不断探讨,并将其进行推广应用,便于建立切合临床实际情况的迷你中线导管管理方案,为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迷你中线导管实践标准奠定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胡花,万永慧,喻莹,唐尧,郑博,邱胜.迷你中线导管的研究现状及展望[J].护理学报,2022,029(005):47-51.
[2]田水清,万永慧,周炜,沈月,喻莹,杨黎婷,肖淑君.迷你中线导管在肿瘤患者静脉中的应用效果[J].护理学报,2023,030(004):75-78.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