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市“六县九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
期中联考地理试题
选择题部分
一、选择题I (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 下面四幅图中所表示的自转方向正确,且NM为晨线的是()
A.    B.
C.    D.
〖答案〗C九校联盟
〖解析〗地球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在北极上空看是逆时针方向,南极上空看是顺时针方向。顺着自转方向,由夜进入昼的分界线是晨线,由昼进入夜的分界线是昏线。读图,图A 的北极是逆时针方向,MN是昏线,A错;图B北极自转方向是顺时针,B错;图C自转方向是逆时针,正确,且是晨线,C对;图D自转方向错,D错。故选C。
下图为经纬网图,完成下题。
2.对甲乙丙丁四地地理方位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甲位于乙的东南方
B. 丙位于乙的东北方
C. 丁位于甲的西北方
D. 乙位于丁的西南方
〖答案〗D
〖解析〗由图可知,甲乙所在图是南半球经纬网,甲的纬度大致69°S,乙的纬度72°S,所以甲位于乙的北方,又由于是南半球,地球自转方向为自西向东为顺时针,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甲在乙的西方,故甲在乙的西北方,A错;顺着自转方向可知,图中经度在减小,为西经,乙经度大致129°W,甲经度大致135°W,可得甲坐标(69°S,135°W),乙坐标(72°S,129°W);如图丙丁都在北半球,可知丙纬度为70°N,丁纬度大致75°N,北半球自转方向自西向东为逆时针,顺着自转方向可知,经度从60°到100°,度数增大为东经,可知丙的坐标(70°N,60°E),丁的坐标(75°N,40°E);于是可知,丙位
于乙的北方,从经度看两者经度差大于180°,则东经的丙在乙的西方,丙位于乙的西北方,B错;丁位于甲的北方,从经度看两者经度差小于180°,东经在东,所以丁位于甲的东北方,故C错;乙位于丁的南方,从经度看,两者经度差小于180°,乙西经在西,则乙位于丁的西南方,D正确,故选D。
以花岗岩为主体的“分裂苹果石”是新西兰南岛的一处景点,其位于岛边的崖壁旁,不能直接接触海水,但却从中间整齐分裂成两瓣。图1为“苹果石”景观图,图2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其中甲乙丙丁表示岩石类型,①—⑦表示地质作用),完成下面小题。
3. “苹果石”主要岩石类型及其成因与图2对应正确的是()
A. 甲-①
B. 乙-③
C. 丙-⑤
D. 丁-⑥
4. 下列地貌中与“苹果石”的中间裂开地质作用一致的是()
A. 澳大利亚海蚀柱
B. 西藏地区倒石堆
C. 云南地区的石林
D. 新疆地区风蚀柱
〖答案〗3. B    4. B
〖解析〗
〖3题详析〗
根据材料,“苹果石”主要岩石类型为花岗岩,图2中丁由沉积物形成,为沉积岩,甲乙是由岩浆冷却凝固形成的岩浆岩,丙为变质岩,期中甲直接形成沉积物,应为祼露地表的喷出岩,乙与丙和丁形成沉积物的过程一样,应为地壳抬升后祼露地表经外力作用形成沉积物,所以乙为侵入岩,花岗岩为侵入岩的典型代表,B正确,ACD错误,所以选B。
〖4题详析〗
在海边受风的剥离外壳才会形成花岗岩的球状风化,受海边热胀冷缩的影响,分割成了两半,所以风化
作用形成,西藏地区倒石堆也是风化作用形成的,B正确;澳大利亚海蚀柱,是海水的侵蚀作用形成的,A错误;云南地区的石林,是流水的溶蚀作用形成,C错误;新疆地区风蚀柱,是风力侵蚀作用形成,D错误。所以选B。
下图为世界部分板块分布示意图,图中实线表示板块边界,箭头表示板块运动方向。完成下面小题。
5. 甲、乙板块分别是六大板块中的()
A. 欧亚板块、太平洋板块
B. 印度洋板块、欧亚板块
C. 欧亚板块、美洲板块
D. 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
6. 图中丙处附近的海底地形多是()
A. 裂谷
B. 海岭
C. 海沟
D. 海岸山脉
〖答案〗5. A    6. B
〖解析〗
〖5题详析〗
本题考查板块的分布,从图中位置可以判断,甲、乙板块分别是六大板块中的欧亚板块和太平洋板块,A正确。故选A。
〖6题详析〗
本题主要考查海底地形。读图可知,图中丙处位于大洋中部,其附近位于南极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张裂区,是大洋中新海底诞生的地方,地下岩浆有可能沿着薄弱地带上涌,上涌的岩浆冷却凝固形成大洋中脊,因此该地附近的海底地形多是海岭,B正确。故选B。
为了调查某地褶皱构造状况,地理工作者通过钻探某沉积岩层埋藏深度(指岩层到地面的垂直距离)得到下表数据。表中a、b、c、d、e五处为自西向东水平距离上各相距500米的探测点。完成下面小题。
7. 该地的地质构造可能是()
A. 向斜
B. 背斜
C. 地垒
D. 地堑
8. 对c地地貌的成因,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A. 顶部受张力,岩石破碎,易被侵蚀
B. 冷凝形成,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
C. 槽部受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
D. 地壳水平挤压,岩层弯曲向上拱起
〖答案〗7. B    8. D
〖解析〗
〖7题详析〗
由表中数据可推断,该岩层自西向东在a、b、c、d、e五处的海拔高度依次为215、317、431、346、258。相对于两翼,中部岩层向上拱起,为背斜构造,A错误、B正确。地垒和地
堑属于断层构造,而材料显示的是“某地褶皱构造状况”,C、D错误。故选B。
〖8题详析〗
a、b、c、d、e五处为自西向东水平距离上各相距500米的探测点。由表中的海拔高度可知,该地中部海拔高度高于两侧,为山地;由上一小题可知,该地为背斜构造。故该地为背斜成山。“背斜成山”是因地壳水平挤压,岩层弯曲向上拱起,D正确。A项是背斜成谷的原因,C项解释的是向斜成山的原因;冷凝形成的岩石应是岩浆岩,而研究褶皱对应的是沉积岩,B错误。故选D。
过去,山区公路多为“之”字形盘山公路(如左下图)。现在,修建高速公路则是逢山开道,遇沟建桥,尽量取最短距离(如右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 早期山区公路选线多为"之”字形,主要是考虑()
A. 地形因素
B. 居民点分布
C. 气候因素
D. 地质条件
10. 现在山区修建高速公路不呈“之”字形,其主要原因有()
①节约通行时间②汽车性能的改善
③科技水平的提高④为节省建设投资
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④
〖答案〗9. A    10. B
〖解析〗
〖9题详析〗
山区地势起伏较大,为了降低坡度,降低建设难度,一般会沿着等高线延伸的方向进行修建公路,造成公路选线多为"之”字形,A正确;经过居民点不一定呈“之”字形,气候因素对线路方向没有影响,地质条件因素对线路方向的影响表现在有些地质脆弱区,需要避开,不一定呈"之”字形,BCD错误。故选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