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九师联盟高三12月质检作文“小学生质疑课文《羿射九日》”审题指导及名师下水范文
原题呈现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近日,一位小学生质疑神话“后羿射日”被推上了热搜。事情是这样子的:快期末考试了,8岁的福州男孩小冯提了一个问题:二年级课本有篇文章《羿射九日》,前一段刚提到“江河里的水被蒸干了”,下一段又提到“他蹚过九十九条大河”,后羿是怎么蹚的?这个问题,被妈妈何女士晒到朋友圈,引起了广泛的讨论。
据查,原文里并没有“江河里的水被蒸干了”以及“他蹚过九十九条大河”一说。显然,蹚河这事,是编者为了丰富故事情节,以便给孩子们带来更强的可读性而加的创作。怎奈异想天开太随意,犯的错误太低级,一眼就被小学生识破了。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怎样的思考?
要求:请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审题指导
这是一篇材料作文。材料共分两段。
第一段材料中,福建8岁小学生男孩小冯质疑二年级课本文章《羿射九日》前段与后段自相矛盾,然后被妈妈晒到朋友圈,引起广泛的讨论。
第二段材料是教材编写自查错误原因,是编者为了丰富故事情节,以便给孩子们带来更强的可读性而加的创作,由此导致低级错误。
写作时可以从两个角度来分析,一是肯定赞扬小学生小冯的质疑精神;一是教材编写要有严谨慎重的态度,不能犯低级错误。写作时明确一个观点阐发即可。
参考立意
1.从学生的角度看孩子独立思考,勇于质疑的精神值得肯定和提倡。
2.敢于质疑,这样才能有思维的创新、科技的创新发展。
3.从教材编排的角度看教材编写是非常严肃的事情,要有足够的责任心。教材编写,既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又要遵从生活的逻辑。
4. 弘扬科学精神,敬畏教材编写。
相关名句
1.质疑是迈向哲理的第一步。 ——狄德罗
2.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孔子
3.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上进。——朱熹
4.思维从疑问和惊奇开始——亚里士多德
5.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毫无异议的是问号。——巴尔扎克
6.怀疑有如草木之芽,从真理之根萌生。—— 但丁
7.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张载
8.要养成严谨和忍耐的习惯,要学会做科学中的细小工作,要研究事实,对比事实,积累事实。——巴甫洛夫
9.君子敬始而慎终,始终如一,是君子之道,礼仪之父也。——荀子
实用素材
1.布鲁诺不顾教会的禁令.的大胆揭露宗教的愚昧。他把当时先进的自然科学和哲学有几的结合起来.建立起自己的唯物主义自然哲学宇宙观。他坚持补充并发展了哥白尼的学说。有效地抨击了教会的地心说以及人类中心主义。
2.著名的比萨斜塔实验,为了坚持真理伽利向当时的权威亚里士多德挑战,用事实整明自己的观点。
3.非典刚出来时,中国许多医学权威都认为是衣原体病毒,但钟南山院士另有发现,他大胆质疑,屡次坚持自己的观点,认为是冠状病毒,为当时快速确诊,救治病人立下了大功劳。
4.陈寅恪读书的“不惟书,敢怀疑”原则。民国大师陈寅恪先生素喜读书,但却不尽信书。对
于书上说的,前人说的,大人物说的,陈寅恪总是一定要经过自己的学习和思考才加以确认。陈寅恪10岁时,在南昌曾听祖父闲话旧事:略言“昔年自京师返义宁乡居,先曾母告之曰,前患咳嗽,适门外有以人参求售者,购服即痊。先祖诧曰,吾家素贫,人参价贵,售者肯以贱价出卖,此非真人参,乃荠尼也。盖荠尼似人参,而能治咳嗽之病。《本草》所载甚明。特世人未尝注意及之耳。”陈寅恪侍侧听罢,对《本草》一书和这段故事暗记在心。后来陈寅恪到《本草》翻阅,“即检荠尼一药,果于先祖之言符”。“果于……言符”,充分表现了陈寅恪的求真与求知。正是不惟书,不迷信的怀疑精神,奠定了陈寅恪学术大师的地位。
5.做一个有质疑精神的人。华南农业大学的陈晓阳校长在2017年毕业典礼上发表讲话,鼓励毕业生永葆“质疑”精神。现摘录如下:“所谓‘质疑’,就是心有所疑,提出问题,以求解答。我们提倡善于质疑,敢于质疑。所谓善于质疑,就是不轻信,不盲从,凡事多问几个为什么,想一想是否合乎实际,是否真有道理。所谓敢于质疑,就是面对权威、权贵和经典,能够提出不同的见解。今天我为什么要在这里强调‘质疑’这两个字,那是因为当今中国社会缺乏质疑的精神。而质疑是人类思维的精髓,是推动社会前进的动力。”
6.华为的自我批判精神。成立于1987年的华为公司素来重视企业的文化建设,其中“自我批判
”精神可以说是助力华为不断成长、走向成功的有利法宝。任正非曾经说过,没有自我批判,我们就不会认真听取客户的需求,就不会密切关注并学习同行的优点,就会陷入以自我为中心,必将被快速多变、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所淘汰;没有自我批判,我们面对一次次的生存危机,就不能深刻自我反省,自我激励,用生命的微光点燃团队的士气,照亮前进的方向;没有自我批判,就会固步自封,不能虚心接受外来的先进东西,就不能打破游击队、土八路的局限和习性,把自己提升到全球化大公司的管理境界;没有自我批判,我们就不能保持内敛务实的文化作风,就会因为取得的一些成绩而少年得志,忘乎所以,掉入前进道路上遍布的泥坑陷阱中……华为甚至成立了自我批判指导委员会,将自我否定作为领导干部必备素质。自我批判精神是华为得以成功的重要内驱力之一,时至今日,它已不仅是华为一家公司的“秘籍”,越来越多的企业正在将其纳入企业文化的蓝图之中。
九校联盟
7.2009年10月12日,总理给新华社总编室发来了一封更正信,更正信中称:“贵社昨天播发我的《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一文,其中岩石学的分类,应为沉积岩、岩浆岩(也可称为火成岩)、变质岩。特此更正,并向广大读者致以歉意。”
下水范文
勇于质疑,打开智慧之门
张旭峰
身为小学生,福州8岁的二年级男孩发现语文课文《羿射九日》中前后自相矛盾,并且提出了自己的疑问。此事件传出,人们纷纷称赞这位小学生,就连人民教育出版社也微博回应:这个孩子敢于质疑,能够边读边思考,提出了很好的问题。一个只有8岁的小学二年级学生,不但给人教社编辑出版的小学语文教材挑出了错误,而且还得到了人教社公开的积极回应。在我看来,整个事件中最值得赞赏的,显然是这名小学生的质疑精神。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和家长任何时候都要记住,不要强迫孩子不停的读书,而是要培养孩子的智慧,发展他的智力和能力,教他学会思维。”质疑是另一种思考,是创新的开端,是打开智慧之门的钥匙。
勇于质疑,打开智慧之门,就要给孩子独立思考的空间。
读书学习,不是照本宣科,填鸭喂食,而应该给予孩子独立思考的空间。身为小学生,福州一位二年级男孩发现语文课文《羿射九日》中不合常理的部分,其质疑精神可嘉。但背后若
无独立思考,他能提出这样的疑问吗?身为现代公民,也应该具有独立思考的精神,社会应营造理性思考的氛围。比如今年的新冠疫情发生之初,谣言四起,抢购成风。这就是缺乏科学理性,没有独立思考,由此许多人才加入疫情恐慌下无序抢购的行列,成为鲁迅所说的“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
勇于质疑,打开智慧之门,就要给孩子创造思辨的环境。
哲学家苏格拉底就善于激发孩子思辨的能力。 在课堂上,苏格拉底拿出一个苹果,站在讲台前说:“请大家闻一闻空气中的味道,闻到了请举手。”一位学生慌忙举手回答:“我闻到了,是苹果的香味!”苏格拉底走下讲台,举着苹果慢慢地从每个学生面前走过,并叮嘱道:“大家再仔细的闻一闻,空气中有没有苹果的香味?”这时已有半数学生举起了手。苏格拉底回到了讲台上,又重复了刚才的问题。这一次,只有一名学生没有举手。苏格拉底走到了这名学生面前问:“难道你真的什么气味也没有闻到吗?”那个学生肯定的说:“我真的什么也没有闻到!”这时,苏格拉底向学生宣布:“他是对的,因为这是一只假苹果。”这个学生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哲学家柏拉图。我们不要创设所谓的标准答案,要激发孩子勇于质疑,提高思辨的能力。
勇于质疑,打开智慧之门,就要鼓励和呵护孩子的疑问。
作为教材编写者的人教社,对孩子挑错的态度也很值得肯定,他们的积极回应,鼓励了孩子的质疑精神。同时,我们还需要对孩子的这种质疑精神进行鼓励与呵护,这才是教育之幸、社会之幸、国家之幸。前不久,杭州五年级的马思齐发现了《西游记》的“漏洞”:从东土大唐到西域,唐僧师徒四人吃的似乎都是江淮美食,而作者吴承恩正是淮安人。对此,不仅浙江文学院为她发声,连著名作家余华、新京报等媒体也纷纷点赞,这无疑是对孩子勇于质疑的肯定和鼓励。
“学源于思,思源于疑。”质疑是学习和创新的开始。正是对上帝造人说的质疑,才有了达尔文的进化论;正是对“地心说”的怀疑,才有了后来“日心说”;也正是对“日心说”的进一步质疑,才有如今的“宇宙说”。让我们创设质疑的环境,迎接新时代科技创新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