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长春市初中毕业学业水平考试
语  文
(全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15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8分)
一辈子又一辈的言传,一家又一家的立德立言。汇聚成家族历史,雕____(琢 啄)出家族的风骨和神貌,“家风”一词,承着厚重的文化和情感。它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体系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影响了一个人的境界格局,关系这国家的前途命运。中华民族自古有“家国天下”的文化自觉,家是中国人的人生起点,是信心的源泉和精神的依托,家谱,家训,家书,家规,各种物质的,非物质的家的产物,都承载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而随着社会形态,价值体系、科学技术的演进,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也在不断进行着时代性的变化,____(焕 涣)发出新的魅力,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家风是中国人的精神信仰。
1.参照《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为文中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2分)
A.zǎi      B.zài
2.请从括号中选择正确的汉字写在横线上。(2分)
(1)雕       (琢 啄)        (2)       (焕 涣)
3.解释成语“举足轻重“在文中的意思。(2分)
4.可以替换画横线句中关联词语而不改变原句语义的一项是(    )(2分)
A.如果……就……        B.既……又……
C.要么……要么……      D.只有……才……
5.古诗文默写填空。(7分)
(1)子曰:“”,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2)。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木兰诗》)
(3)杜甫的《望岳》中可以读出诗人傲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的诗句是“”。
(4)生活中我们难免身处困境,陷入迷茫。此时可以用陆游《游山西村》中的劝勉自己。
二、阅读(45分)
(一)阅读下面的课内文言文,完成6~8题。(7分)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
泥而不染,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6.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1)清涟而不妖(    )        (2)不蔓不(    )
7.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说“是古代一种议论性文体,写法不拘一格,行文自由活泼。
B.本文句式长短相间、错落有致,富于变化。
吉林省中考
C.“爱莲”即爱君子之德--这是本文的主旨。
D.本文借事喻理,借爱莲之事,喻修身之理。
8.下面是文中画线句的另一种标点方式,请说明这种标点的合理性。(3分)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出自《古文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二)阅读下面的课外文言文,完成9~11题。(8分)
《精骑集》序
秦观
予少时读书,一见辄能诵。暗疏之,亦不甚失。然负此自放,喜从滑稽饮酒者游。旬朔之间,把卷无几日。故虽有强记之力,而常废于不勤。
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及曩时十一二。每阅一事,必寻绎数终,掩卷茫然,辄复不省。故虽然有勤苦之劳,而常废于善忘。
嗟夫!败吾业者,常此二物也。比读《齐史》,见孙搴答邢词云:“我精骑三千,足敌君赢卒
数万。”心善其说,因取“经”、“传”、“子”、“史”事之可为文用者,得若干条,勒⑤为若干卷,题曰《精骑集》云。
噫!少而不勤无如之何矣长而善忘庶几以此补之。
(选自《古文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注]①暗疏:默写。②惩艾(yì):惩治,惩戒。③曩(nǎng):从前。④寻绎数终:从头到尾翻寻数次。⑤勒:刻。
9.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限断三处)(2分)
少 而 不 勤 无 如 之 何 矣 长 而 善 忘 庶 几 以 此 补 之。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我精骑三千,足敌君赢卒数万。
11.从这篇序言中获得哪些启示?(写出三点)(3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4题。(7分)
最早的桥
茅以升
①首先要说清楚:什么是桥?②如果说,能使人过河,从此岸到彼岸的东西就是桥,那么,船也是桥了;能使人越岭,从这山到对山的东西就是桥,那么,直升飞机也是桥了。③船和飞机当然都不是桥,因为桥是固定的,而人在桥上是要走动的。④可是,拦河筑坝,坝是固定的,而人又能在坝上走,从此岸走到彼岸,难道坝也是桥吗?⑤不是的,因为桥下还要能过水,要有桥孔。⑥那么,在浅水河里,每隔一步,放下一堆大石块,排成一线,直达对岸,上面走人,下面过水,而石块位置又是固定的,这该是一座桥了。然而严格地说来,这还不是桥,因为桥面是要连续的,不连续,不成路。⑦但是,过河越谷的水管渠道,虽然具备了上述的桥的条件,而仍然不是桥,这又是何故呢?⑧因为它上面不能行车。⑨这样说来,矿山里运煤的架空栈道,从山顶到平地,上面可以行车,也是桥吗?然而又不是,因为这种栈道太陡,上面不能走人。⑩说来说去,桥总要是条路,它才能行车走人,不过它不是造在地上而是架在空中的,因而下面就能过水行船。
其次,怎样叫早。是自然界历史上的早呢,还是人类历史上的早。是世界各国的早呢,还是仅仅本国的早。所谓早是要有历史记载为根据呢,还是可凭推理来臆断。是指有名的桥呢,还是无名的桥。这样一推敲,就很难落笔了。姑且定个范围,那就是:世界上最初出现的人造的桥,但只指桥的类型而非某一座桥。
在人类历史以前,就有三种桥。一是河边大树,被风吹倒,恰巧横跨河上,形成现代所谓的“梁桥”,梁就是跨越的横杆。二是两山间有瀑布,中为石脊所阻,水穿石隙成孔,渐渐扩大,孔上石层,磨成圆形,形成现代所谓的“拱桥”,拱就是弯曲的梁。三是一猴子过河,一个先上树,第二个上去抱着它,第三个又去抱第二个,如此一个个上去连成一长串,被地上的猴子甩过河,让尾巴上的猴子,抱住对岸一棵树,这就成为一串“猿桥”,形式上就是现代所谓的“悬桥”。梁桥、拱桥和悬桥是桥的三种基本类型,所有千变万化的各种形式,都由此脱胎而来。
因此,世界上最初出现的人造的桥就离不开这三种基本形式。在最小的溪河上,就是单孔的木梁。在浅水而较大的河上,就是以堆石为墩的多孔木梁。在水深而面不太宽的河上,就是单孔的石拱,在水深流急而面又宽的大河上,就是只过人而不行车的悬桥。
12.阅读第一段。在下面AB处填写相应内容。(2分)
13.写出第三段运用的主要说明方法及其作用。(一种即可)(3分)
14.下列与原文表述不符的一项是(    )(2分)
A.世界上最初出现的人造桥,不是某一座桥而是指桥的类型。
B.世界上最初出现的人造桥有梁桥、拱桥、浮桥三种基本形式。
C.作者认为猴子过河形成的“猿桥”和现代所谓“悬桥”在形式上是一致的。
D.我国最早的桥叫做“梁”,《诗经》中“造舟为梁”中的“梁”是指“浮桥”。
(四)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5~19题。(15分)
理想的风筝
苏叔阳
①春天又到了。
②柳枝染上了嫩绿,在春风里尽情飘摆,舒展着自己的腰身。连翘花举起金黄的小喇叭,向着长天吹奏着生命之歌。而蓝天上,一架架风筝在同白云戏耍,引动无数的人仰望天穹,让自己的心也飞上云端。
③逢到这时候,我常常不由自主地想起我的刘老师,想起他放飞天空的风筝。
④刘老师教我们历史课。
⑤他个子不高,微微发胖的脸上有一双时常眯起来的慈祥的眼睛,一头花白的短发更衬出他的忠厚。他有一条强壮的右腿。而左腿,却从膝盖以下全部截去,靠一根被用得油亮的圆木拐杖支撑。 这条腿什么时候、为什么截去的,我们不知道。只是有一次,他在讲女娲补天造
人的传说时,笑着对我们说:“……女娲氏用手捏泥人捏得累了,便用树枝沾起泥巴向地上甩。甩到地上的泥巴变成了人,只是有的人,由于女娲甩的力量太大,被甩丢了腿和胳膊。我就是那时候被她甩掉一条腿的。”教室里腾起一片笑声,但笑过之后,每个学生的心头都飘起一股酸涩的感情,同时更增加了对刘老师的尊敬。
⑥他只靠着健壮的右腿和一支圆木棍,一天站上好几个小时,为我们讲课。逢到要板书的时候,他用圆木棍撑地,右腿离地,身体急速地一转,便转向黑板。写完了粗壮的粉笔字,又以拐杖为圆心,再转向讲台。一个年过半百的教师,一天不知道要这样跳跃旋转多少次。每次旋转,都引起学生们一次激动的心跳。
⑦他的课讲得极好。祖国的历史,使他自豪。讲到历代的民族英雄,他慷慨陈词,常常使我们激动得落泪。而讲到祖国近代史上受屈辱的岁月,他自己又常常哽咽,使我们沉重地低下头去。后来我考入历史学系,和刘老师的影响有极大的关系。
⑧他不喜欢笔试,却喜欢在课堂上当众提问同学,让学生们述说自己学习的心得。我记得清楚极了,倘若同学们回答得正确、深刻,他便静静地伫立在教室一侧,微仰着头,眯起眼睛,细细地听,仿佛在欣赏一首美妙的乐曲。然后,又好像从沉醉中醒来,长舒一口气,满
意地在记分册上写下分数,亲切、大声地说:“好!五分!”倘若有的同学回答得不好,他就关切地瞧着这个同学,一边细声说:“别紧张,想想,想想,再好好想想。”一边不住地点头,好像每一次点头都能给学生注入一次启发。这时候,他比被考试的学生还要紧张。这情景,已经过去将近三十年了,今天一想起来,依旧那么清晰,那么亲切。
⑨然而,留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刘老师每年春天的风筝。
⑩他的风筝各式各样:有最简单的“屁帘儿”,也有三四米长的蜈蚣,最妙的是三五只黑的燕子组成的风筝。他的腿自然不便于奔跑,然而,他却绝不肯失去亲手把风筝送入蓝天的欢乐。他总是自己手持线拐,让他的孩子或学生远远地擎着风筝。他喊声:“起!”便不断抻动手中的线绳,那纸糊的燕子便抖起翅膀,翩翩起舞,直窜入云霄。他仰望白云,看那青黑的小燕子在风中盘旋,仿佛他的心也一齐飞上了蓝天。那时候,我常常站在他旁边,看着他的脸,那浮在他脸上甜蜜的笑,使我觉得他不是一位老人,而是一个同我一样的少年
当一天的功课做完。暮也没有袭上校园的上空,常常有成的学生到操场上来参观他放风筝。这时候,他最幸福,笑声朗朗,指着天上的风筝,同我们说笑。甚至于,有一次,他故意地撒脱手,让天上飞舞的纸燕带动长长的线绳和线拐在地上一蹦一跳地向前飞跑。他笑
着、叫着,拄着拐杖,蹦跳着去追,嘴里还不停地喊着:“你们不要管,我自己来。”他终于气喘吁吁地抓住线绳,脸上充满得意和满足的稚气。那天,他一定过得最幸福、最充实,因为他感到他生命的强壮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