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内蒙古乌兰察布市集宁区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文试卷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2017年5月18日,国土资源部在南海神狐海域试采平台举办现场会,部长姜大明宣布,我国进行的首次可燃冰试采实现连续稳定产气,取得历史性突破。这是中国首次、也是世界首次成功实现开发难度最大的泥质粉砂型可燃冰试采,创造了连续产气时长和产气总量两项世界纪录。
这次试采,整合了中国地质调查局系统内的两家海洋地质调查单位,并联合系统内勘探技术所、油气调查中心、水环中心,探矿工程所和测试中心等直属单位优势专业力量,构建起以中国地质调查局为核心层,以中石油、北京大学为紧密层,以其他科研院所和第三方服务商为协作层的体系,创新制定了科学的技术路线和详细的试采工程实施方案,优化形成了四种防砂方案和两种人工举升方式,选定全球最先进的第七代半潜式钻井平台,连续奋战18个月,终于实现我国海域可燃冰试开采成功。
(摘编自于德福、陈惠玲《南海深处的冰与火》)
材料二:
天然气水合物又称可燃冰,是目前公认最佳的替代能源和清洁能源,主要存在于冻土地区和海洋环境。就其储量而言,约是剩余天然气储量的128倍,其有机碳总资源量相当于全球已知煤、石油和天然气碳含量的2倍,仅海底探查到的分布量,就可供人类使用1000 年。但天然气水合物开采难度巨大:一是其赋存于尚未石化的海底砂层中,赋存空间犹如用砂构筑的蜂巢,开采时天然气水合物分解为天然气和水后,“蜂巢壁”极可能坍塌并被带走,进而堵塞采气管道;二是只要温度、压力条件一变,天然气水合物即挥发成气体进入大气,瞬间变成环
境杀手。因此,至今鲜有国家尝试。结合各国开采领域专利的申请情况,形成下图:
材料三:
中国对可燃冰的研究相对较晚,从1985年国内第一次出现可燃冰的概念,都是在进行早期科研信息搜集和研究。直到1999年,中国地质调查局成立后,我国的研究才进入到加速发展阶段。2002年正式启动为期10年的专项研究,在我国海域开展可燃冰综合调查与评价工作,并用国家科技计划等给予支持,持续开展探测关键技术等研究。2007年,在中国地质调查局的
组织下,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联合国內外先进调查勘探力量,在南海北部神狐海域实施了我国首次可燃冰钻探,成功获取实物样品,成为继美国、日本、印度之后第四个通过国家计划在海底钻获可燃冰实物样品的国家。2011年,可燃冰勘查与试采专项工作启动。2013、2015年先后3次组织实施钻探,发现两个超千亿方级矿藏,并精准锁定了试采目标。2016年成述可然冰工程技术中心,创新研发了试采关键技术和装备体系。2017年首次可燃冰试采作业成功,综合评价结果显示,试采未对周边大气和海洋环境造成影响。
在2017年首次试采中,有大量国产化装备成功投入应用。首先是目前全球最先进的双井架半潜式钻并平台一“蓝鲸一号”,其次是大量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工具,如完井防砂工艺,完井与测试系统集成装备。但是,试采中采用的装备都是通用海工装备,要想实现商业化开采还必须要有专业化可燃冰开采装备。
(摘编自新华社《直击我国海城天然气水合物(可燃冰)成功试采》)
1.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内蒙古旅游注意事项天然气水合物是一种清洁能源,又名可燃冰,它虽能解决人类能源短缺问题,但开采技术不稳定时,会造成环境污染。
B.就申请国分布来看,可燃冰开采专利的主要申请量集中在中国、美国和日本,而在申请量上,中国具备绝对的优势。
C.从申请趋势来看,可燃冰开采专利申请量在2013 年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以后,除2017年之外,总体增长趋势平稳。
D.结合专利逐年申请量中的全球申请量和中国申请量的对比,可知中国的申请量并非来源于历史的累积,而是后来居上。
2.下列对材料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在南海进行的试采,创造了连续产气时长和产气总量两项世界纪录,也为泥质粉砂型可燃冰开采提供了技术经验。
B.自我国开展可燃冰的研究以来,国家先后实施了科研信息搜集研究综合调查与评价和勘查与试采三个国家专项。
C.可燃冰虽然已经成功完成试采作业,但还不能成为我国可充分利用的能源,这是因为我国对其尚米进人商业化开采阶段。
D.综合三个材料可以看出,中国可燃冰研究已经领先于世界,几十年的可燃冰研究历史,也反映了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
3.请结合材料分析我国2017年可燃冰试采作业能够取得历史性突破的原因。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同志在为《福州古厝》一书撰写的序言中指出:“保护好古建筑、保护好文物就是保存历史,保存城市文脉,保存历史文化名城无形的优良传统。”近日,总书记沿河西走廊自西向东,先后来到敦煌、嘉峪关、张掖、武威、兰州等历史文化名城考察调研,再次引起了人们对城市文脉的关注。
城市文脉是贯穿于一个城市历史文化中的人类精神血脉,是这个城市在漫长时光中积淀的地域彩和文化个性。生活在城市中的每个人都有义务保存好自己城市的文脉,因为这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资源和动能。今天,国人有能力在城市文脉保护中大有作为了。
近年来,我国各地的历史文化名城和其他类型的城市,进行了大量城市历史文化风貌保护的制度探索。除了历史文化名城必备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项规划》外,各地还制订了许多
接地气、可操作的具体规章制度。这些具体细致的法规将会为城市文脉的保存延续发挥长久的积极作用。但是直到今天,总体上看我国城市文脉保存制度建设的路仍然很长,城市之间参差不齐的情况比较普遍,每个城市都有大量空白处需要填补,都有大量调查研究的具体工作要做。
要保存好城市的文脉,必须发挥多种社会力量的作用。在城市文脉的保护工作中,社会力量参与的意愿比较积极。一般说来,企业更适合于需要投资并能得到回报的项目,社会组织更适合于政府购买服务的项目,个人则多做志愿者或发挥社会监督作用。三者配合,可以较好地推动城市文脉的保存。就中西部城市文物保护工作最为常见的资金困难问题来说,企业的进入使市场资本参与进来,可以大大缓解这一难题。就东部城市文物保护人力不足的突出问题来说,运用较为充裕的财政资金购买专业化的社会组织服务是一个解决问题的较好方式。
要保存好城市的文脉,必须做到保护优先和合理利用的辩证统一,使文物保护成果更多惠及人民众。作为城市文脉载体的文物、遗迹、风俗都属于典型的文化资源,必须在保存完好的基础上经过现代城市的重新组织进入百姓生活,才能发挥出传递文明、保存特、启迪心灵的作用。在此,我们既要关注城市文脉保存的本真整体效果,又要关注城市文脉延续的长
期久远效果,同时还要关注城市文脉传播的数字虚拟效果。后者是利用5G技术将城市文化资源虚拟化,使其获得数字化的存在方式和延展方式。这是先进科学技术对城市文脉的保护和开拓运用。
对于城市管理者、建设者来说,一方面,应探索城市文脉的价值内涵、伦理特征、审美倾向。另一方面,要把这些认知通过街道布局、地名门牌、博物馆展陈、节日民俗活动甚至影视图书多层次立体式地呈现出来。这样既可以有效地推动当地旅游产业发展,又能润物无声地滋养民众心灵,使城市文脉在延续中满足人民众的精神需求,又不断增强对自己城市和民族传统的文化自信。
(节选自刘东超《保存好城市的文脉》)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今天国人已经有能力保护城市文脉了,对其的保护可通过保护遗迹与风俗来实现。
B.在保护城市文脉中第一重要的是让接地气的地方规章制度能起到长久的积极作用。
C.中西部和东部城市文物保护遇到的不同困境是因这些城市经济发展和文脉的不同。
D.发展当地的旅游业、满足人们的精神追求和滋养民众心灵是保存城市文脉的方法。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用的话和他到文化名城考察调研的事实来表明国家已很重视保存城市文脉的现实。
B.在论证我国目前要极力保护城市文脉的重要性时,文章是先给城市文脉下了一个准确的定义。
C.文章是从企业、社会组织、个人三个方面论证社会力量在保护城市文脉方面起到的重要作用。
D.讨论城市文物保护要更多惠及百姓的观点时,文章从正反两方面论述保护和利用的辩证统一。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保护城市文脉要保护好城市古建、文物等,这是因为它们身上留存有这个城市的历史和文化风貌。
B.完好保存城市文脉的载体,可发挥出城市文脉在传递文明等方面的作用,从而全面进入百姓生活。
C.历史文化名城指具有重大历史文化价值的城市,保存这些城市的文脉有利于传承文化、延续历史。
D.城市管理者与建设者既要加强对城市文脉的认知研究,又要注重采取实际行动来呈现对其的认知。
3、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各題。
材料一:
2010年以前,中国制造业外需内需皆盛,资本投入到传统制造业能够快速实现盈利,故研发和产品线的升级换代不受重视。2010年以后,内需下滑,外需受到东南亚的新兴国家竞争替代,景气度明显下滑,智能化升级已经成为制造业的当务之急。近年,中国智能制造发展基础和支撑能力明显增强,传统制造业重点领域基本实现数字化制造,有条件、有基础的重点产业智能转型取得明显进展。当前,在大数据、云计算、5G等技术突飞猛进的基础上,人工智能逐渐融入制造领域,先进制造开始步入以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为核心的智能化制造阶段。智能制造将在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工业软件、3D打印等领城打响攻坚战。
(摘自《华经情报网》)
材料二:
据世界银行数据显示,按现价美元测算,2010年我国制造业增加值首次超过美国,成为全球制造业第一大国,自此以后连续多年稳居世界第一,2017年我国制造业增加值占世界的份额高达27.0%,成为驱动全球工业增长的重要引擎。
尽管我国是制造大国,但是制造业长期处于产业价值链的中低端,低端产能过剩与高端产品
有效供给不足并存。目前国内工业大部分工业处于2.0到3.0过渡的状态,少部分开始迈入4.0。国外工业4.0发展起步早,目前以德国和美国为首的国家处于以品牌核心技术为主导阶段,中国则还处于制造业中低端,主要以生产零部件中间件,以及劳动驱动的制造业为主。目前我国大部分企业集中在系统集成商领域,部分企业也尝试进入智能设备行业,但是进入智能设备的核心领域的企业仍为少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