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市净月高新开发区空间特塑造浅析
田文波汪国军
吉林建筑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
摘要:城市空间特是城市规划工作者近年来一直关注的主要问题,如何保持城市固有特使其在城市高速发展中不失去“自我”,在适应环境中获得“升华”是我们今后研究的主要方向。本文以长春市净月高新开发区为例,通过对其客观的评价与分析,提出相应的城市空间特塑造的方法与策略。
关键词:空间特;生态;历史文化;现代化
1引言
城市人类生活的载体,城市空间特是城市文化发展和城市内涵的重要体现,是关系到国家,民族兴旺内在动力的主要问题。积极塑造城市空间特是完善功能、提升人民生活品质、延续城市文脉与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2城市空间特的认识
一座城市由于地理、自然条件的不同社会经济和历史人文的影响形成了彼此间的差异,这些差异这通过物质形象和社会活动这两种不同的方式给人留下不同的印象,因此有些城市当你提起它时,总是被津津乐道,如水城威尼斯、旅游城市夏威夷等等,有些城市却始终被人遗忘。所以城市空间特就是指一座城市明显区别于其他城市的空间个性特征。而空间特的塑造在于挖掘城市的特而非创造城市特。
3净月高新开发区空间特的优势与问题
3.1净月高新开发区空间特的优势
(1)生态资源丰富。净月高新开发区地处大黑山余脉,拥有大面积的森林覆盖面积,区内更是有净月潭国家森林公园,新立城水库(长春市水源地),伊通河南段等大面积的水域,堪称长春市的绿肺。
(2)历史悠久。净月高新开发区早在伪满时期就被作为长春的水源地,被伪满政府加以保护利用,区内有嘉庆五年设置的长春厅遗址,以及伪满皇宫博物院等等一大批历史文物古迹。
(3)文博特鲜明。净月高新开发区内拥有大批国家高等院校,如东北师范大学、吉林大学、吉林农业大学等等,更兼有长春市农博园,长影世纪城等文化旅游景点。
3.2存在的问题
(1)生态资源的保护缺乏力度。净月潭森林公园的植被主要是以人工种植为主抵御害虫侵袭的能力不足,水中缺少植物,水体流动性不好,水质恶化严重。伊通河,新立城水库水源涵养区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破坏资源进行开垦的情况。(2)高等院校没有形成集中紧密的联系。虽然净月区拥有大批高等院校,但这些高等院校分布较为分散,没有形成集中的大学园区。在各个院校之间也没形成一条完整的交通体系。(3)历史文化内涵显现不足。区内的历史文物保护力度不足,长春厅遗址近年来被破
坏严重。众多的文物古迹因为缺乏相应的宣传力度导致其显为人知,更被包围在钢筋混凝土建筑之中,失去了伪满建筑的特点(4)土地利用率低下。城区布局分散导致大片留白,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大部分建筑质量较差。
4净月高新开发区空间特塑造策略
从净月高新开发区宏观城市总体结构,中观城市地段,微观城市街区三个层而构建城市空间特体系。
4.1宏观空间特塑造
从总体结构上划分“山水特、文博特、学府特、文化遗产特”四个城市空间特片区,针对各城市空间特片区制定对应的空间引导策略,强化城市地域和文化特。凸显出净月区生态、旅游、文化建设的空间特,并养重建设伊通河两岸的景观廊道,保证城市沿河开放空间的公共性和步行系统的连续性,形成河岸型城市特景观。
4.2中观空间特塑造
在中观层而上,保证好净月潭森林覆盖率,并加强新立城水库水源涵养保护。将片区内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使城市布局规划合理;高等学府通过系统的道路规划和商业网络精密的联系在一起,形成开放型的大学园区。
4.2.1净月潭生态旅游景区空间特塑造
净月潭景区应依托林、水、雪等资源,结合地形条件与土地资源结构,形成生态观光、生态疗养和冰雪娱乐三大特。首先,生态观光区即北温带国际人工园林,突出大自然的活力与生命力,强调了园林的娱乐性和知趣性。其次,生态疗养即多功能休闲疗养生态园,主要突出森林的疗养性,健身性,和愉悦性。最后,冰雪娱乐即净月潭滑雪游乐场,突出净月潭休闲性,健身性,竞赛性。
4.2.2新立城水源涵养保护
首先,对新立城水库进行分级分区保护,划定不同的保护区进行分级分区保护。其次,在水域周围按照国家规范进行退耕还林还草,从而解决化肥农药等污染问题,并且禁止在湖面上进行划船游览等项目。最后,建立适当的生态补偿机制,建立一定的生态补偿资金用以解决环境保护任务较重的新湖镇进行适度的政策调整,以此来寻求保护区北部经济资本和南部生态资本的平衡互动,以最有效的途径实现保护区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利益平衡。
4.2.3城区建设
首先,完善区域内的基础设施,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将居住与生态相结合,以求良好的居住环境和生态网络,另外居住用地应该集中布置避免分散,便于服务设施的配套建设。其次,整合大学城区域完善其特中心,将区内各大高等院校通过商业
长春特小吃网络紧密的联系起来,以解决区域商业设施匮乏而且分布不均匀的现状。发展商务贸易、体闲娱乐、文化教育等服务设施,逐步建设成为集各种功能于一体的、环境优美的文化休闲特空间。最后,完善对区域内历史文物单位的保护措施,以长影世纪城和长春市农博园为文化地标,形成南北两个文化圈层,提高城市其文化内涵,增加城市的知名度。4.3微观空间特塑造
在微观层面上,建立多条景观廊道形成特的廊道互动体
系,增强景观地标的可识别性,提升城市的影响力。建立相应的公共活动场所,通过城市慢行系统紧密的将其联系起来。(见图3-1、图3-2所示)
4.3.1景观廊道
特廊道主要包括特街道空间和特滨水空间。净月区的长春农博园、净月潭国家森林公园、长影世纪城等景点主要都
分布在轻轨三号线沿途,因此结合轻轨三号线形成“三点一线”特的景观体系,既要考虑“景”的品质,还要考虑“观”的可达性和层次性,形成一条独具特的景观廊道,使“景”和“观”能良好的互动。另外要加强对伊通河南段的改造,因地制宜,沿河建设湿地公园、公共活动广场等景观节点,与伊通河北段相结合形成沿河风光带。
4.3.2景观地标
城市空间特中重要的一点就是城市的可识别性,地标景观是可识别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地标不仅仅是高层建筑,还包括具有特殊历史文化价值的性建筑,这些地标可以成为一个城市的名片。净月区的景观地标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种为历史文化建筑,一种为旅游景点建筑,例如净月潭塔楼。
4.3.3公共活动场所
强化以大学城为主的商业街区,形成“三纵三横”的街区轴
线。在生态大街,新城大街,福祉大路构建快速公交体系,
与轻图3-1
公共活动体系
图3-2景观地标体系
(下转第63页)
轨三号线,四号线结合形成一个快速交通流线。在南环城路——博学路,飞虹路——博会路,净月大街建立慢行系统,串联起区域内各内公共活动空间,形成生态自然与城市良好的结合形态。5
结语
在当今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时代背景下,我们不能单单追求城市的规模和数量,更要从美学的角度对城市空间进行塑造,文章通过对净月高兴开发区的分析,发现其城市空间特塑造所存在的优势,以及问题。从宏观、中观、微观对净月高新开发区城市文明发展与文化传承,空间特资源的保护与利用进行系统的规划,并加强对城市空间特的研究和规划引导,积极推动净月高新开发区城市特空间的规划建设。参考文献:
[1]杨俊宴,胡听宇.城市空间特规划的途径与方法[J].城市
规划,2013.[2]孙桂娟.净月潭旅游经济开发区生态旅游发展研究[J].吉林大学,2006.
[3]周志菲,李昊.城市文化传承与复兴的内动力[J].中国城市规划论年会文集,2010.[4]徐忠伟.净月区环境友好型的土地利用模式发展研究[J].东北师范大学,2010.
作者简介:
田文波(1976~),男,吉林省洮南市人,吉林建筑大学副教授,研究方向:小城镇规划设计
汪国军(1990~),男,河南信阳人,吉林建筑大学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城乡规划学
(上接第61页)
最充足,两者的结合综合开发利用,加快城市改造,疏散中心人口减少城市压力,所以要一些交通枢纽节点所在的地块内地上、地下空间综合开发提早进行规划和控制。综上所述城市的旧城改造城市的不断更新发展要依靠轨道交通的发展。2.3轨道交通与城市化进程。
交通出行是城市快速发展的主要支撑,交通现状直接影响
城市化的进程,因此轨道交通以其承载量大、准确及时安全性被作为主要交通方式,是改善城市交通拥堵的主要途径。轨道交通发展与城市化进程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重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引导城市空间结构变化
轨道交通的建设与发展可以促进城市空间结构的变化,通过不断延伸将中心人口扩散到城市周边,将城市中心点扩散导致城市空间结构发生变化,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因此轨道交通与城市发展方向相同互相作用引导,和常规的交通方式不同,轨道交通可以促进城市持续发展,解决城市人口出行压力。
(2)促进城市发展轴形成
因为轨道交通沿线各车站的地理位置主要表现为人员密集、业态多元化且商业价值高,所以沿线范围内的土地开发利用率要高于城市其他地方,以车站周边最为显著,车站之间相对较低。但是由于交通站之间距离超过五百米,各站点之间如果除了轨道交通一种方式那么人们只能依靠步行,造成交通发展轴的单一,沿线之间互动联系性非常低。因此为了出行便捷站点间联系紧密,交通发展轴多样化,就促进其他多种多样的不同速度不同形式的交通运输方式产生,和轨道交通衔接。
(3)带动城市中心的发展和扩张
城市中心的可持续发展,城市副中心的形成和活力离不开轨道交通系统的发展。城市中心和副中心的不断开发发展,形成人口密集经济发展迅速的形势。轨道交通发挥其自身占用较少资源却能满足城市出行需求,并且轨道交通的准确及时性使得周边人口方便快捷到达城市中心。3
存在问题
虽然已经完成了很多一体化项目,但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阻碍或限制了一体化建设的进程,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
3.1土地归属
由于我国对于土地政策管理极为严格,在城市规划中土地
使用性质有明确要求。而轨道交通的不断发展要和其他建筑、公共交通共同使用土地,因此不能明确的进行土地划分,所以在土地归属上仍然有待商榷。3.2一体化建设与管理
轨道交通与城市空间一体化发展战略的实施,要通过很多
的管理部门,只有把整合管理和实施同时进行才能确保一体化的发展需要,但是由于传统管理模式各个部门之间各司其职联系较少,造成政策难以支持。3.3技术难度
轨道交通与城市空间要实现一体化发展需要多方面专业技
术的支持,不仅仅是简单意义上的水、电、暖等专业,还包括更广发的交通、轨道、大规模的建筑等相关专业,甚至会涉及很多跨学科的专业。4
结束语
轨道交通与城市空间互相影响又互相制约,轨道交通作为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空间的不断发展变化就要依靠轨道交通,城市规划者要把轨道交通与城市空间紧密结合,通过合理的协调和专业的技术,克服规划建设中遇到的问题,才能实现一体化的发展战略,参考文献:
[1][美]格兰尼·J·S [日]尾岛俊雄.城市地下空间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2][美]里查德·瑞杰斯特.生态城市伯克利:一个为健康的未来建设城市,沈清基,沈贻,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3].钱才云,周扬.对复合型的城市公共空间与城市交通一体化设计方法的探讨[J].建筑学报,2009(11):135~140.[4]段德罡,张凡.土地利用优化视角下的城市轨道站点分类研究:以西安地铁2号线为例[J ].城市规划,2013(9).[5]邱盼.城市公共交通枢纽与建筑综合体一体化设计研究
[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