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酒的品类与名称
古代的酒没有十分明确而严格的分类,命名方式也多种多样,五花八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地区也各有自己的特点。
夏、商、周时代在此不赘述。
汉代酒的命名与分类,大致有以下几种类型:一是根据酿酒的原料分类和命名的,如稻酒、黍酒、米酒、葡萄酒、甘蔗酒、桂酒、菊花酒等;二是根据酒的酿造季节分类的,如“春酒”、“秋酿”、“冬酒”、“冬酿,’等;三是根据酒的颜分类、称呼的,如“白酒”、“黄酒”、“金浆醪”等。另外还有按着酿酒的时间,甚至酒的味道分类的。
唐宋两代酿酒业兴盛,酒的品类很多,且常以“春”字为酒名。如石梁春、剑南春、思堂春、蓬莱春、秦淮春、谷溪春等。
有人在梨花盛开时,取花傍溪水酿酒,名日“梨花春”。夏天取雷霆时的雨水酿酒,名为“霹雳春”。诗人苏轼在惠州罗浮山下制的酒,题名为“罗浮春”,等等。
元明时期,由于蒸馏技术的普及推广,全国各地的酿酒规模有了较大发展。这一时期的特点是蒸馏酒迅速遍及各地,酿酒的原料、酒的产量等都大大增加。
清代酿酒业欣欣向荣,酒的品类、名称已接近现代,更加缤纷多彩、纷繁复杂了。
从夏、商、周到元、明、清,如果按原料和酿造方法综合分析,中国古代酿造和饮用的酒主要有谷物酒(包括发酵酒和蒸馏酒)、果酒、药酒、奶酒等。
1.谷物酒
(1)发酵酒
最早的发酵酒,它是用粮食作物黍、稷、麦、稻等为原料加曲药经糖化、酒化直接发酵而成的,也是我国古代饮用最多、时间最长的酒。特别是在唐宋以前蒸馏酒还未出现,人们所饮用的酒绝大多数都是这种酒。蒸馏酒出现以后,许多地区、许多民族,特别是南方诸民族仍常常饮用。
发酵酒最早都是连汁带滓一起吃的,是混浊不清的酒(简称“浊酒”)。“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杨慎《临江仙》)“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范仲淹《渔家傲》)春秋战国以后,人们才开始滤去糟粕、滗出汁液来饮用,是为“清酒”。但平时酒与糟还是贮存在一起,到饮用时才进行压榨或过滤。李白诗:“吴姬压酒劝客尝。”张藉诗:“移琴当月下,漉酒及花时。”都是描绘这种情景的。相传陶渊明所创的“巾漉酒”,也是用头巾漉酒而饮。
(2)蒸馏酒
蒸馏酒是在发酵酒的基础上,通过蒸馏的方法取得的一种含乙醇量较高的酒,现多称白酒。古代曾称作蒸酒、烧酒、赤酒、火酒、汗酒等。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曾记述它的制作方法:“用浓酒和糟入甑,蒸令气上,用器承取滴露。凡酸坏之酒,皆可蒸烧。近时惟以糯米或粳米或大麦蒸熟,和曲酿瓮中七日,以甑蒸取。其清如水,昧极浓烈,盖酒露也。”
蒸馏酒唐朝开始出现,宋元以后渐渐普及。由于古人认为“酒以辛醣为上”,“以清味冽为圣”,所以蒸馏酒逐渐成为我国,尤其是北方人爱不释手的主要酒类。
2.果酒
葡萄酒是我国古代最主要的果酒。它是一种低度、富有营养的发酵饮料。葡萄酒的酿造与谷物酒不同,由于葡萄中所含糖分全部是葡萄糖和果糖,勿需经过糖化,可以直接被酵母
菌作用而发酵成酒。而且葡萄皮上本身就带有大量天然酵母菌,所以也不用象谷物酒那样必须加曲才能发酵。
我国最早酿制葡萄酒的是今新疆地区的各族人民。内地虽早在周代便有人工栽培葡葡的记载,但这些原生葡萄品种多果小味酸,所以很少食用或用来酿酒。直到西汉张骞出使西域,带回了优良葡萄品种,以
后内地才大量种植并用以酿酒。不过,在此后很长的一段时间内,葡萄酒仍被视为“珍异之物”,只是供皇室和少数富贵人家享用。《太平御览》载:“扶风孟佗以葡萄酒一斛遗张让,即以为凉州刺史。”张让是汉灵帝时的一个善于搜刮民财的大宦官,孟佗用一斛(约相当于现在的20升)葡萄酒便从他手中买得刺史的官职,可见当时葡萄酒的身价之高。
唐代,由于唐太宗李世民等许多帝王大臣都喜好这种酒,使葡萄酒得到了空前的发展。许多诗人的作品中都提到葡萄酒,其中王翰的《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更是流传千古的佳作。
宋元以后,葡萄酒更日趋大众化。明代饮用葡萄酒已经相当普遍了。
清代末年,我国已采用机械化大规模生产葡萄酒。光绪十八年(公元1892年),我国第一家葡萄酒生产企业——张裕葡萄酒公司,由华侨张弼先生在烟台创办。1914年正式出酒,受到孙中山先生的赞赏,他亲自提笔为该厂题词:“品重醴泉”(赞美张裕葡萄酒品质好甘甜如泉水)。(张裕喀斯特、张裕爱斐堡)
除了葡萄酒外,我国古代的果酒还有荔枝酒、椰子酒、石榴酒,梨酒、枣酒、槟榔酒、甘蔗酒等。
3.药酒
我们的祖先不仅用植物的果实酿酒,还用植物的花、茎、叶、根以及动物的骨、角等配入酒中,制成既
别有风味而又有保健、治病作用的美酒。
早在殷商时期,我国就已经能制造药酒。春秋以后,酒在医学上的使用更加广泛了。《神农本草经》中已明确记载了用酒浸泡药材。书中说:“药性有宜丸者,宜散者,宜水煮者,宜酒渍者,亦有不可入汤酒者,并随药性,不得违越。”“酒渍”,就是指用酒浸泡药材,使药物的有效成份溶解于酒中。
东汉末年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中有红兰花酒、麻黄醇酒汤等配酒药方和酒剂疾病的有关记述。
隋唐时期,药酒的制作和应用比以前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中就开列了“石斛酒、乌麻酒、钟乳酒、枸杞菖蒲酒、虎骨酒、蓼酒、小黄芪酒、黄芪酒、茵芋酒、大金芽酒、术膏酒、松叶酒、侧子酒、杜仲酒、人参酒、五加酒……”等药酒。
明清时期,名医和医学著作层出不穷,医药学得到了更大发展,对药酒的研究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大医药学家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就记载了79种药酒,如枸杞酒、人参酒、当归酒、地黄酒、五加皮酒、菊花酒、桑椹酒、“蕲蛇酒”、虎骨酒等。葡萄酒分类
4.奶酒
马、牛、羊、骆驼的奶都可以酿制奶酒。奶酒也是我国较古老的酒了。
奶酒主要为我国北方游牧民族所饮用。从古代的匈奴、鲜卑等民族到今日的蒙古族、哈萨克族、鄂温克族等,都极擅长酿造和饮用这种具有驱寒活血、消食健胃等功能的饮料。不过,古代内地也同样酿造和饮用奶酒。《汉书·百官公卿表》载:西汉太仆下设“家马令”,职掌酿制马奶酒。汉武帝太初元年(公元104年)将“家马令”改名为“桐(dòng动)马”,后来就称马奶酒为“桐马酒”,或简称“挏酒”。马奶酒的酿制方法,早在东汉时就有简略
记载:“取其汁桐治之,味酢可饮。”“挏”,撞击之意,意思是撞击马乳,促使其加速发酵.酿制成酒,酒味微酸。
蒙古族牧民酿制马奶酒的历史尤为悠久。古代蒙古人过着:“逐水草而迁徙”的游牧生活,为防饥渴,常在随身携带的皮囊中装些马奶,由于整天飞马颠簸,使奶分离——渣滓下沉,醇净的乳清浮在上面,成了有催眠作用的奶酒。由此逐渐摸索出了一套酿制奶酒的方法:他们将马奶收贮于皮囊中,加以搅拌,数日后便发酵成酒。
这里还应提及的是,在古代,还有一类特殊的酒,是令人闻名心惊,不敢饮用的,这就是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常提及的酒和鸩酒。
酒,是一种以酒兑麻醉剂的特殊酒,古时的名医华陀就用以麻醉病人的中枢神经,以减轻手术时的痛苦。在许多古典文学作品中,无论什么样的英雄好汉,只要喝了此酒,便会不省人事,任人宰割。
鸩酒,也是一种含有剧毒的酒,此酒也多见于历史上的文学作品中,古时的帝王争位相戮、皇帝赐臣于死,均用鸩酒为具。鸩,传说是生活在江南的一种鸟,好食毒蛇,其羽毛沾过酒后,酒便含有剧毒,只要沾唇便可毙命。鸩酒是否真有,尚无定论,但古代人一提此酒,便毛骨悚然,所以后人把毒酒统称鸩酒。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