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掌握课文字词。
2、理清作者思路,理解作者的观点。
3、认识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4、初步了解议论文的特点。
作者介绍: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思想家、政治家,我国卓越的领导人。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
有关资料:
科教兴国战略是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对当今世界科技教育发展趋势的高度概括,
也是制定和实施我国跨世纪发展模式的指导思想。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科教兴国思想已成为中国人的共识,在新世纪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给予我们深刻的实践启迪。
科教兴国,是指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以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昌盛。科教兴国战略构建了一种新的推进国家发展的运行机制。
基础知识:
1、给下列红字注音。
2、辨析下列形近字。
3、多音字组词。
4、理解下列词语。
封闭:严密盖住或关住,使不能通行或随便打开。
停滞不前:因为受到阻碍,不能顺利地运动或发展。
议事日程:会议上议案讨论的程序。
老九:“文化大革命”期间,知识分子被排在地、富、反、坏、右、叛徒、“走资派”之后,故有“老九”之说。
不堪:不能忍受。
措施:针对某种情况而采用的处理办法。
课内学习:
1、概括课文主旨。
分析:本文是同志两次谈话的节录,都阐述了一个共同的观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2、分析课文层次。
分析:课文内容以序号自然的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这一部分的内容摘自1988年同志会见捷克斯洛伐克总统胡萨克时的谈话。重点阐明了提出科学是第一生产力的背景。
第二部分:这一部分内容是同志在1988年9月12日听取关于价格和工资改革初步方
力字组词 3、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中“第一”的含义,从课文中出根据并加以说明。
分析:“第一”是指在诸多因素中排在第一位,强调了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先导作用。
根据:从农业方面,只有靠科学技术农业才有出路。从中国落后的局面中可看出轻视科学技术给我们带来的惨痛教训,从反面证实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论断。
4、作者以通俗的语言、轻松的语气阐述了一个重大的命题,请从课文中出具体的语句加以体会。
分析:应从同志的口语、语气、句式等方面加以体会。
5、查相关资料,说说作者是在怎样的背景下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
分析:略
6、我们的现阶段的根本问题是什么?
分析:我们的根本问题就是要坚持社会主义的信念和原则,发展生产力,改善人民的生活。
7、马克思和对于“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关系是如何认识?他们的认识有什么差别?
分析:马克思说过,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认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他们的认识之所以会有差别是因为两人所处的历史时代不同。马克思生活在19世纪,当时的科学技术的发展的确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但并没有现代的作用突出,他把科学技术纳入了生产力的组成部分;而在当今时代,科学技术对生产力的推动作用,已经处于最重要的位置,它对于生产力发展作用是第一位的,所以认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课外探究:
1、同志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有何意义?
分析:这一科学论断,精辟在指出了现代社会生产发展的特点,同时也指出了制约中国发展的症结所在,强化了科学技术在社会生产发展中的先导作用。
2、同志在第一部分把中国与日本对比的目的是什么?
分析:说明我们在“改革开放”之前“封闭”“自我孤立”是与世界发展不协调的现实,强调了这样做的恶果,突出“科学技术”对生产力发展的重要作用,更好的说明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3、在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同时还强调了一个什么不能忽视的问题?
分析:那就是中国坚持社会主义的宗旨。坚持社会主义,就要发展生产力,改善人民生活。
4、作者从哪些方面论述了科学技术的重要性?
分析:作者围绕“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观点,从教育、科学技术、知识分子三方面论述了科学技术的重要性。首先从我国已经耽误20年这一惨痛教训论述了科学技术的重要性,一针见血地指出,如果还重视科学技术,那么中国还将耽误20年。并从农业方面举例有力地证明了科学技术对于发展所具有的作用。其次从教育论述,强调要把教育解决好,因为要重视科学技术就不能忽视教育。两次谈到要重视知识分子,阐明重视知识分子就是重视科
学技术。最后将三方面的内容上升到战略方针理论的高度,进一步强调了科学技术的重要性。
5、分析本文的写作特。
分析:一是生动化、生活化的语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如此严肃的话题,深刻的道理,读来却并不感到深奥费解,这主要得益于作者平易通俗的语言表达。如“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第一”以其生活化的语言,强调出了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先导作用,又如“我们要千方百计,在别的方面忍耐一些,甚至牺牲一点速度,把教育问题解决好”。“忍耐一些”“牺牲一点速度”虽是通俗易懂的口语,但传达出的含义却十分的深刻。
二是思路清晰,阐述深刻。本文从马克思提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出发,点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并用我国落后的例子具体印证,同时还论述了基于“第一生产力”的观点,我们首先应该在哪几个方面努力。全文思路明朗清晰,读来畅达完整;说理深入浅出,读来既清新可感,又引人深思。
6、结合现实,举出实例谈谈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理解和认识。
分析:能够联系当今的科学技术对生产力的巨大推动作用,举出国内或国外的事例为佳。不对学生提出过高的要求,言之有理即可。
7、结合课文谈谈尊师重教的现实意义。
分析:同志在文中提出“尊师”与“重教育”的问题,这是站在国家的战略高度上进行的阐述。尊师与重教是一条河的两个岸,不可分割。同时,它既是国家的重要战略要点,也是个人修养的重要范畴:尊师重道,学人之首;勤奋好学,成材之途。这对个人人格和修养的形成有很大的探究价值。
中考解析:
聆听历史是一种伟大的才智
钱秉旦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不封闭,中华民族本身就是在长期的兼容并取、包收含纳中形成的。中华民族在几千年时间里融合了许多古代先民,这个过程就是古代先民相互开放、相互吸收
的过程。由于开放,我们的民族取长补短,创造了伟大的文明成就;由于融合,民族的精神保存了活力,历经磨难而终久不息。古代民族的兼容并取,最终铸造了中华民族,由此奠定了东方最灿烂的古代文明。文明生存的条件之一,就是对外开放的环境与心态,环境的封闭看起来是安逸与宁静,但同时也意味着丢失前进的机会。心态的封闭则是自己闭起眼睛来不看竞争的现实,在竞争的环境中碰得头破血流。这样的心态,在世界进入“近代”以来就让中国人吃足了苦头,而当我们克服这种心态后,我们就又起步了。中国近一两百年的历史,就是这样一部“心态史”。所以,一个开放的环境与一个开放的心态,对国家的发展,至关重要。
那么,开放的心态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抬起眼睛来看别人,既看别人的过去,人的现在。改革开放以来,我们越来越明白,不看别人的现在,那就是夜郎自大,自取落后。但看别人的过去之重要性,却是多数人所忽视的。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看别人的过去实际上就是在看别人的现在。别人现在成功,他为什么成功——成功的根源在过去;别人现在失措,他为什么失措——失措的原因也在过去。世界上没有无本之木,现在这棵树,是长在过去这个“本”上。有谁能够相信:一个国家的兴
盛,会没有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诸因素作为其条件,而这些条件是在一瞬之间一蹴而就的,并不是出自于其历史经历的积累,或其历史创造性的不断涌现?又有谁能够相信:一个国家的挫折,不由其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等诸方面的问题所造成,而是一日之间成三尺之寒,并不由其主观、客观各种原因积淀而成为历史的顽疾?不懂历史,就不懂现在;看不懂历史,就看不懂现在。我们如今已经有了开放的心态,懂得要张大眼睛来看别人;但不看别人的过去就等于不看别人的现在,看不懂别人的过去也就看不懂别人的现在。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