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第一次模拟考试卷02
语文(新高考Ⅱ卷)·全解全析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小题。
①我们一直说中国乡土小说的黄全年代是鲁迅先生一手实践、一手缔造的。它以深广的历史内容、高超的艺术手法和人性的呐喊,高度凝练地阐释了五四文学精神。这是中国新文学发轫期铸就的现代乡土文学现代性的基石。这样一种写作规范至今不能逾越,其生命力昭示着乡土文学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中都是在这一框架中运行的真理。
②时代在变,山乡巨变更是毋庸置疑的,但重要的是,旧的乡土中国社会的崩溃所造成的乡土社会中人的文化身份认同已无处可依,新的乡土秩序尚不健全,因此,乡土人在失去土地的空巢里的生活状况应该成为乡土文学,尤其是乡土小说描写的焦点。然而,令人感到沮丧的是,乡土小说反映当下尖锐生活矛盾的作品越来越少了,从历史题材切入的越来越多了,我们当然知道一个机智聪明的作家是要回避什么。所以,当你看到那些皮相描写乡土题材的小说时,只能哀叹百年乡土小说的沉沦。
③迟子建曾说:“我们熟悉的乡土,在新世纪像面积逐年缩减的北极冰盖一样,悄然发生着改变。农民工大军一批又一批地离开故土,到城市谋生,他们摆脱了泥土的泥泞,却也陷入另一种泥泞。乡土社会的人口结构和感情结构的经纬,不再是我们熟悉的认知。农具渐次退场,小城镇建设让坎烟成了凋零的花朵,与人和谐劳作的牛马也逐次退场了。供销社不复存在,电商让商品插上了翅膀,直抵家门。这一切的进步,让旧式田园牧歌的生活成为昨日长风。”作为一个带有浪漫主义书写气质的作家,对于日益衰败的田园牧歌的深刻眷恋,成为其乡土文学创作永远不能抹去的抒写内容,当然,这样的抒写可以是颂诗般的浪漫描写,也可以是悲情浪漫主义的长歌抒写,这完全取决于作家审美风格和题材的选择。
④我们无法避开的是:面对沉沦的乡土社会如何发出自己的声音,如何选择自己独特的表现方法去还原当下的真实世界,如何给文学的真实性一个满意的答案。
⑤当阎连科把乡土文学又拉回到一个沉重的话题之中时,我又一次感到了乡土文学的危机感时听在敲打着作家和批评家的灵魂。我们能够在历史的、人性的、审美的维度上为乡土文学世界贡献些什么呢?
⑥阎连科在列举和检视中外古今,尤其是这几十年来许许多多抒写乡土的作家和作品时,访问:“乡土把‘聊斋’丢到哪儿了?”其中之奥妙的确发人深省:
⑦“我所理解的(聊斋)的想象和浪漫,不能简单说是孤仙妖异、动物植物可以幻变为人到人间来,而是《聊斋志异》中非人的人和人的互动、共生和对人的苦难的拯救与抚慰。这才是聊斋的独有和精髓。阎连科
当格里高尔一夜之间变成甲虫后,我们看到了埃梅、博尔赫斯、马尔克斯、卡尔维诺们的写作中,东方与西方、现代与古典的相通和相连,也看到了中国的《山海经》《搜神记》《聊斋志异》等,尤其《聊斋志异》的491篇小说中,有一百八十余篇鬼为人,八十余篇狐为人,将近二十篇的其他动物、植物、虫豸变为人的‘变形记’。这种东方与西方、古典与现代的‘变形记’,彼此联系的不仅是蒲松龄让幼物武鬼成为了人,卡夫卡们让人在几百年后又返祖成为动物的发转与文学圆环的对接或对应,更是在这千年的写作中,我们从来都没有断绝过的——文学的不真之真之写作。蒲松龄恣意汪洋地写出了属于他和整个中国文学的不真之真实。而20世纪那些充满探求精神的作家们,在他们诸多的探求中,有一条隐秘的隧道就是不真之真之探求。是这种不真之真把东方与西方、古典与现代,无形无踪地串联起来了。说今天的文学丢失了聊斋的精神,是说我们的写作除了从生活的经验走向故事的真实,从想象的真实走向文学感受的真实外,我们忘记了还有一条文学的路道是——写作是可以从完全的‘不真’走向真实的。”(阎连科《乡土把聊斋丢到哪儿了?》)
⑧阎连科在农村的日常生活里,敏锐地捕捉到了时代巨变中那未变的部分,在小说《黑猪毛白猪毛)中用一个变形故事作载体,再现了现代知识分子的启蒙传统,用黑幽默的笔触又一次掀起了“鲁迅风”。但这决不是简单的话语重复。当作品的人物已经变成比阿Q还要麻木,还要悲哀,还要可怜,还要不争,还要不幸的“虫鸟”时,人们还能保持那份写作的矜持与阅读的潇洒吗?还能沉潜于纯客观的“零度情感”的冷漠游戏之中吗?说句老实话,阎连科在谈“聊斋”的文学真实性指向的潜台词,仍然是曲不离口的作家人性深处的良知问题,发出的是人性的呐喊。
⑨这让我想起了廖润柏的中篇小说《瓦城上空的麦田》。主人公李四是什么?李四深游在城市与乡村之间,他想融入这个高度物质文明的“现代的”都市里去,成为安装在这庞然大物中的一颗小小的齿轮与螺丝钉。但是,这个被物质所麻木了的城市却永远拒绝了他。李四真正看清了这个城市是拒绝亲情、友情和爱情的,尤其是传统的“乡村情感”只能遭到嘲笑、谩骂与拒斥。廖润柏思考的是:同时失去了城市和乡村双重文化认同的人,该怎样寻自己灵魂的栖居地。
⑩20年过去了,这样深刻思考乡土文学反映生活本质的作家作品还有多少呢?风景画的天空已然失、我们的作家在画布面前彷徨徘徊,我们将向何处去?
(摘编自丁帆《面对乡土,如何选择——从作家对乡土文学的观念视角谈起》)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鲁迅先生以深广的历史内容、高超的艺术手法和人性的呐喊缔造了五四文学精神,也铸就了中国现代乡土文学现代性的基石。
B.“炊烟成了凋零的花朵”“与人和谐劳作的牛马也逐次退场”等语言体现了迟子建的浪漫主义书写
气质,并流露出悲情彩。
C.阎连科所说的《聊斋》中“非人的人”,可以指狐仙妖异、动植物、鬼神变幻成的“人”,他们与人互动
共生,并拯救、抚慰人。
D.阎连科笔下比阿Q更麻木、更可怜的形象能让其他作家打破写作的矜持,让人无法沉潜于纯客观的“零度情感”的冷漠游戏中。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文本信息的能力。
A.“缔造了五四文学精神”错误,曲解文意。原文为阐释五四文学精神,而非“缔造”。故选A。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化身份认同可谓一个人灵魂的仰仗。在旧乡土中国社会崩溃,新乡土秩序尚未健全的当下,“李四”仍然具有典型性。
B.在当下的乡土小说中,有相当数量的作品仅仅止于皮相描写,既回避触及生活的真相,也回避师尖锐生活矛盾的反映。
C.无论是阎连科的《黑猪毛白猪毛》还是廖涧柏的《瓦城上空的麦田》,都在人性和审美维度上为乡土文学世界做出了贡献。
D.作者认为“从生活的经验走向故事的真实”与“从想象的真实走向文学感受的真实”均不如“从完全的‘不真’走向真实”。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本观点态度的能力。
D.“作者认为”错误,张冠李戴,无中生有。提出三种“走向真实”说法的是阎连科,而非本文作者;由“当作品的人物已经变成比阿Q还要麻木,还要悲哀,还要可怜,还要不争,……还能沉潜于纯客观的‘零度情感’的冷漠游戏之中吗”可知,文中并没有将前两者与后者进行孰优孰劣的比较。故选D。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第⑦段观点的一项是(3分)
A.迟子建说:“作家命定的乡土只有一小块,但深耕好它,你会获得文学的广阔天地,它就像你名字的徽章,不会被岁月抹去印痕。”
B.肯尼斯·克拉克说:“我们可否通过再创造一个封闭的花园来逃避我们的惧怕感呢?不能。艺术家可以逃避战争和瘟疫,但他不能逃避思想。”
C.《百年孤独》中连下四年十一个月的大雨冲刷了记忆,使人们忘却大罢工和被屠杀的三千人,作者用魔幻手法反映了人类容易忘却的真实本性。
D.在沈从文的乡土文学世界里,自然界的一切都是有灵性的,狗儿理解人,禽兽在做梦,草木能谈吐,
大自然的“神性”成为乡土世界沉默的主宰。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论点论据的能力。
第7段的论点是“写作是可以从完全的“不真’走向真实的”。
A.强调的是“乡土”对于作家写作的重要意义,不符合观点。
B.强调了思想对于艺术家的重要性,不符合观点。
C.是《百年孤独》用魔幻手法,虚构了不真实的情节,表现了真实的人性,符合观点。
D.指出了沈从文乡土文学世界的特点,即自然界的一切都是有灵性的,不符合观点。
故选C。
4.迟子建说“农民工大军一批又一批地离开故土,到城市谋生,他们摆脱了泥土的泥泞,却也陷入另一种泥泞”、请结合文本分别分析此处两个“泥泞”的含义。(4分)
【答案】①第一个“泥泞”指农民曾经生存的土地和乡土的生活方式。②第二个“泥泞”指农民工进入城市后所面临的困境,如他们在失去土地的空巢里的生活状况,如他们在身份认同上的无处可依。(每点2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词语含义的能力。
由“到城市谋生,他们摆脱了泥土的泥泞”“农具渐次退场,小城镇建设让坎烟成了凋零的花朵,与人和谐劳作的牛马也逐次退场了。……让旧式田园牧歌的生活成为昨日长风”可知,第一个“泥泞”指农民曾经生存的土地和乡土的生活方式。
由“却也陷入另一种泥泞”“乡土人在失去土地的空巢里的生活状况应该成为乡土文学”“李四深游在城市与乡村之间,他想融入这个高度物质文明的‘现代的’都市里去,成为安装在这庞然大物中的一颗小小的齿轮与螺丝钉。但是,这个被物质所麻木了的城市却永远拒绝了他”可知,第二个“泥泞”指农民工进入城市后所面临的困境,他们失去土地的无家可依,他们想融入城市,却不被认同。
5.虽然文章结束时作者发出疑问“我们将向何处去”,但文中仍流露出作者对于乡土文学创作所持的观点。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答案】①乡土小说要表现真实的世界。乡土人在失去土地的空巢里的生活状况应该成为乡土文学,尤其是乡土小说描写的焦点。②乡土小说的创作应注重文学的真实性。应指向作者人性深处的良知,发出人姓的呐喊。③选择自己独特的表现方法去还原当下的真实世界,如阎连科所采取的“不真之真”的写法就可以从完全的“不真”走向真实。(每点2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概括筛选信息和理解文本观点态度的能力。
由“……因此,乡土人在失去土地的空巢里的生活状况应该成为乡土文学,尤其是乡土小说描写的焦点。然而,令人感到沮丧的是,乡土小说反映当下尖锐生活矛盾的作品越来越少了”“面对沉沦的乡土社会如何发出自己的声音,如何选择自己独特的表现方法去还原当下的真实世界”可知,作者认为,当今的乡土小说要表现真实的世界,应当聚焦于当今乡土人的生活状况。
由“我又一次感到了乡土文学的危机感时听在敲打着作家和批评家的灵魂。我们能够在历史的、人性的、审美的维度上为乡土文学世界贡献些什么呢”“说句老实话,阎连科在谈‘聊斋’的文学真实性指向的潜台词,仍然是曲不离口的作家人性深处的良知问题,发出的是人性的呐喊”可知,作者认为乡土文学作家应当拷问自己的灵魂,注重文学的真实,应指向作者人性深处的良知,发出人姓的呐喊。
由“而20世纪那些充满探求精神的作家们,在他们诸多的探求中,有一条隐秘的隧道就是不真之真之探求”“我们忘记了还有一条文学的路道是——写作是可以从完全的‘不真’走向真实的”可知,作者认为,乡土
作家在抒写生活的真实时,应当采取独特的表现手法,如阎连科所采取的“不真之真”。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列克星敦的幽灵
村上春树
我在马萨诸塞州的剑桥城住过两年,结识了一位建筑师,名字姑且叫凯锡。凯锡五十刚过,花白头发,很有风度,同一个调音师杰里米一起住在列克星敦的旧宅里。
凯锡家的三层旧楼,估计有一百年了,即使位于高级住宅区——那里尽是顾盼自雄的豪宅——也很引人注目。我每月去他家一次,得以欣赏绝妙的唱片藏品。凯锡已去世的父亲是个热情的爵士乐迷,四十至六十年代的唱片,收藏齐全得令人咂舌,对每张唱片都像给婴儿洗澡那样呵护备至。在那里,我能听到别处基本不可能听到的珍贵乐章。
大约过了半年,凯锡求我替他看家,他因工作要去伦敦;住在弗吉尼亚的杰里米的母亲情况不妙,他回去了,“抱歉,想得起来的只有你”,凯锡说,“这看家嘛,只管听唱片。”
提议不赖。
凯锡走后,我调好音乐室桌上的电脑,把李康尼兹的唱片放上,伏在桌上写作。时间惬意地稳稳流逝,音乐沁入房间的角落,令人心旷神怕,晚上,我坐在客厅沙发看小说。这段时间里,除去钟声,只有偶尔的汽车声。从热闹的剑桥公寓搬来这里,竟置身海底一般。十一点,我困意上来,遂放下书,走进二楼卧宝,几乎马上睡了过去,醒来时,一片空白。我摸索着手表,借一道蓝光觑了眼时间:一时十五分。之后才好歹觉出它来,声音!一种仿佛涛声的喧嚣——是它把我从沉睡中拖出。
有谁在下面。
音乐样的声音隐隐传来。
我走到走廊,欢乐的旧日音乐从楼梯下面如水蒸气般浮上走廊,说话声也传来。很多人的语声混在一起,听不清,笑声也不时传来耳畔,优雅而轻盈。楼下像是在开晚会,且正入佳境。酒杯相碰的“锵锵”声,如助兴一般款款回荡。有人在跳舞,皮鞋在地板上拖动,那有节奏的“嚓嚓”声也频频入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