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颖华
内容摘要:《念奴娇·赤壁怀古》是中职和中学语文教材共有的一篇课文,可见其在古典诗词中的重要地位。本教学设计,受福建师范大学孙绍振教授《论苏轼赤壁的豪杰风流之梦》(《文学遗产》2010年05期,第89页)一文的启发,一改传统的教学思路,尝试从探讨周瑜的风流形象入手,去感受作者苏轼的内心感受与情感。
关键词:《念奴娇·赤壁怀古》 教学设计 周瑜形象 苏轼形象 风流
【教学目标】
1.知识能力目标:
·了解作品背景与苏轼其人
·把握词中周瑜形象特点
2.过程与方法:
·通过知识竞猜了解三国基本历史情况
·通过反复诵读体会作品的开阔意境
·通过探究作品人物形象与历史人物形象的矛盾,作品人物与历史人物的时空错 位,揭示苏轼所向往的理想形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作者渴望成就功业的内心情感
·体悟作者豁达的人生态度,树立积极人生观
重点:探究作者所塑造的风流化、理想化周瑜形象,从而理解作者对建功立业的渴望
难点:通过了解作者际遇,以及作者与周瑜的对比,体悟作者豁达的人生态度
【教学课时】 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叶振棠演唱的歌曲《三国演义》:“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这首诗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的开篇诗,两岸三地的曲作家们都给这首诗编过曲,我们今天就随着叶振棠演唱的这首歌走进一个与三国有关的作品——《念奴娇·赤壁怀古》。
二.初读·走入三国
(一)播放名家朗诵
第一遍听读,第二遍跟读。边读边思考本词写了哪一个三国人物。四好少年内容
(二)初读思考
问题设置:本词写了哪一位三国人物?写了哪件著名的历史事件?
女演员王珂 明确:周瑜。赤壁之战。
(三)三国知识竞猜
要发掘作品中的周瑜形象,需要一定的关于三国的知识储备。三国的历史情况本课采取知识抢答的形式完成。为提高兴趣与增加参与积极性,问题设置如下:
1、三国是哪三国?——吴国、魏国、蜀国
2、吴、魏、蜀的领袖分别是谁?——孙权、曹操、刘备
3、周瑜是谁的下属?——孙权
4、除了貂蝉,三国还有两位著名的美人,你知道她们是谁?——大小乔
5、大小乔这样著名的美女嫁给了谁?——孙策、周瑜
6、赤壁之战是哪两国打?孰强孰弱?谁夺取了此战的胜利?——魏国与吴国;魏国军事力量强;吴国胜
三.再读·走近苏轼
(一)自由朗诵
让学生带着对三国基本历史情况的了解,自由朗诵课文,体会一下应该用怎样的语气语调,并判断一下词风上应该属于哪种风格。
明确:本词是豪放派代表作品。
(二)豪放还是婉约
问题设置:《吹剑录》曰:“郎中(柳永)词,只好十七八岁女子,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你同意这种说法吗?如果同意,请用“关西大汉”的方式诵读本词。
学生在“关西大汉”式的朗诵中发现问题——上阕“大江东去”“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千古”“豪杰”等这些内容,意境开阔,较适合“关西大汉式的朗读;但下阕“小乔初嫁”“羽扇纶巾”“谈笑间”“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这些内容并并不太适合给关西大汉咏唱。从而引导学生发现作品并非完全的、绝对的豪放,而是在豪放之中不失婉约,婉约隐于豪放,是一个丰富的、多层次的优秀作品。
(三)千古文人——苏轼
“词”原是歌妓唱曲的填词,相当于歌词,吟咏的不外乎“香汗”“乱发”“春夜”“斜肩”“柳腰”等。到了苏轼这里,所填之词就一改旧风,使得宋词脱离柔靡伤感的腔调,有了豪放的风格。文人骚客争相模仿,“词”终于定格成为宋代最流行的的文学形式。苏轼到底是个怎样的人呢?下面请随老师走近这一位千古文人。
1、基本情况
苏轼,字子由,号东坡居士。唐宋八大家之一。
桌面的回收站不见了 2、文史哲书画方面的造诣
苏轼在诗歌方面,与其弟子并称“苏黄”,被认为是宋代诗歌最高成就的代表;在词的方面,与南宋辛弃疾并称“苏辛”,被公认为是豪放词派的开创者和主要代表人物;在散文方面,与其老师欧阳修,并称“欧苏”,被认为是宋代散文最高成就的代表;书法上,与黄庭坚、米芾、蔡襄是“北宋四大家”,人称“苏黄米蔡”,苏轼排第一;苏轼的画,与其表哥文同是“湖州竹派”的代表人物;哲学方面,是蜀学的代表人物;史学上,也是颇有见地。
3、人生际遇
二十岁入京参加科举,从此名满天下。继而陷入变革派与守旧派的政党之争,被变格派中的一些小人陷害,身陷囹圄,即历史上有名的“乌台诗案”。经过四个多月的牢狱,终于被释,贬至黄州。《念奴娇·赤壁怀古》便是在贬官黄州时,游览赤鼻山所作。
四.三读·走进作品
(一)“风流”周瑜
问题设置:通读全词,你认为作品中哪个词最适合形容周瑜在作者苏轼眼中的形象?
明确:“千古风流人物”中的“风流”一词最能形容。
(二)吟咏“风流”
让学生自由朗诵,然后进行比赛朗诵,看谁能读出一点“风流”之感。
(三)解读“风流”
问题设置:回顾一下自己的生活经历,在你的印象中,“风流”一般形容怎样的人?
图片一(唐伯虎)与图片二(武松)谁看起来有“风流”之感?
明确:“风流”,原本有稳定而且丰富的内涵:或指文采风流,或指艺术效果,或指才智超凡,品格卓尔不,或指高雅正派,风格温文,或与潇洒对称。所指虽然丰富,但是大体是指称才华出众、不拘礼法、我行我素、放诞不羁,当然也包括在与异性情感方面不受世俗约束。
(四)“风流”
问题设置:你从词中那些地方看出了周瑜的风流?
明确:“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可以看出。
1、“初嫁”VS“出嫁”
小乔是三国著名的美女,周瑜是东吴名将,英雄抱得美人归,羡煞旁人。如何去国外留学
“初嫁”比“出嫁”,在英雄美人的基础上,多了“新婚燕尔”的内涵,因而就使文本多了一分浪漫的气氛,足以衬托周瑜之“风流”。
2、羽扇纶巾,谈笑对战
羽扇纶巾一般是儒生形象;谈笑之间就把敌军消灭,看似不费吹灰之力。这种有才华的,轻松的,胸有成竹的形象充满了“风流”之感。
3、事业、爱情双丰收
一边是美人在怀,一边是运筹帷幄;一边是新婚燕尔,一边是大胜曹军;这时候的周瑜真所谓意气风发,春风得意。
(五)真“风流”?真英雄!
问题设置:
1、“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这个当年在词中可以看出是哪一年?
明确:从词中可以看出“当年”即为打赤壁之战同年。
小乔貌美,周瑜英俊,再加上周瑜非常年轻,因而他两人之间的故事被小说家、漫画家、导演是编了又编。从相遇到相识,从相知到相恋,是要多浪漫有多浪漫。就连苏轼也在词中写“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无不是充满了浪漫的情怀。
然而在历史上,周瑜和小乔的故事到底是怎样的呢?
据《三国志·吴书·周瑜传》“策欲取荆州,以瑜为中护军,领导江夏太守,从攻皖,拔之。时得乔公两女,皆国也。策自纳大乔,瑜纳小乔。”就是说,小乔是周瑜攻下皖城后,看到乔公有两个漂亮的女儿,就抢来的。抢来后还只是当个小老婆。从过程看,实在是毫无浪漫可言。再深入一点想,小乔正青春年少,很有可能已经情窦初开,心有所属,这个角度看,周瑜最多只能说是个立下战功,抢来美人的英雄。
且周瑜纳小乔是在周瑜二十四岁,即赤壁之战前十年。作者在词中把纳小乔和战赤壁写到了一起。并非我们所看到的爱情事业双丰收。
问题设置:
2、“羽扇纶巾”在三国中通常是谁的形象?
明确:《裴子语林》写诸葛亮的形象是“乘素舆,著葛巾,持白羽扇,指麾三军。” 故羽扇纶巾一般指诸葛亮的形象。苏轼将诸葛亮的形象套在了周瑜身上。
曾有人说“羽扇纶巾”就是指诸葛亮,“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就是指诸葛亮借东风消灭曹军。但事实上,赤壁之战时,主力是孙吴,周瑜是主力,刘备只是配角,诸葛亮并不在主战场。《三国演义》里说诸葛亮草船借箭,借东风,都是对诸葛亮的神化与美化,其实历史中并未有此事。
据《三国志·吴书·周瑜传》所写,“瑜长壮有姿……瑜昔见宠任,入作心膂,出为爪牙,衔命出征,身当矢石,尽节用命,视死如归。”周瑜应该是一个身材高大、相貌英俊、带领部队出生入死的武将。周瑜理应胯下战马,身着盔甲,手持长戟的英雄形象。
问题设置:
3、赤壁之战是否真的如词中所说“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明确:赤壁之战实际上是一场以少胜多,以弱制强的恶战。
当时曹操八十万大军攻打东吴,周瑜可用兵力仅有三万。三万敌八十万,可想而知是一场多么凶险、血腥的战役。在众人都主张迎合曹操的危难之时,周瑜能提出用仅有三万精兵对抗曹军,此等英雄气概,无人能比。
(六)“风流”的是谁?
1、真名士自风流
前面谈到,“风流”本身是有固定内涵的,包括文采风流、高雅正派、才华出众、不拘礼法、我行我素、放诞不羁等。苏轼的才华不用多说,而他的个性是否是风流的呢?
苏东坡一生参加无数名妓的宴席,十之八九都得应艺人之请在披肩或香扇上题诗。“停杯且听琵琶语,细捻轻拢,醉脸春融,斜照江天一抹红”这样的诗句,便是在宴会上应歌妓之请所作。
苏轼在做杭州通判的时候,常常带着歌妓与友人游山玩水,就连去灵隐寺也不避讳,偏是破坏寺庙清规,带着歌妓去见大通禅师。
无论从哪个角度看,苏轼无不自然流露出一股名士风流。
2、苏轼式的周瑜
杨紫胸部 问题设置:苏轼是北宋的大学士,是士林领袖,在文史哲书画各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为何偏偏在写《念奴娇·赤壁怀古》的时候,把诸葛亮的形象错套在周瑜身上,把周瑜纳小乔的时间记成了十年之后,把赤壁之战的紧张形势写得轻松愉快?是否在遭受“乌台诗案”后,精神错乱了?
明确:羽扇纶巾的儒生形象,美人在怀的浪漫爱情,指点江山的气定神闲,这些特质都与苏轼本人更加贴近。真正风流的人其实是苏轼,作者笔下“风流”的周瑜实则是一个富于苏轼气质的周瑜。
3、周瑜vs苏轼
家庭:小乔初嫁→屡遭不幸
外表:雄姿英发→早生华发
神态: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多情应笑我
职位:东吴都督→团练副使
事业:功成名就→功业未就
苏轼经历乌台诗案后,眼下贬谪在黄州,担任团练副使,身份类似犯官,温饱成了问题,更谈何人生理想?既然个人事业与理想变得遥不可及,苏轼索性幻化出一个理想的自己——一个带着苏轼气质的周瑜,一个“风流”的周瑜。此番塑造,将周瑜的形象升华了,变成一个理想化的周瑜。表面上,越是把周瑜理想化,就越是远离现实中落魄的苏轼。实质上,按照自己的气质重塑周郎,越是理想化,就越是接近苏轼灵魂,越是带上苏东坡的情志彩。
蜜蜂少女队徐娇娇黄永明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