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一中 2024届高三第3次联考
语文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 (35分)
(一) 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1. A(曲解文意。“缔造了五四文学精神”错误, 原文为阐释五四文学精神, 而非“缔造”。)
2. D(张冠李戴,无中生有。提出三种“走向真实”说法的是阎连科,而非本文作者:且文中并没有将前两者与后者进行孰优孰劣的比较。)
3. C(第7段的论点是“写作是可以从完全的‘不真’走向真实的”。C项说的是《百年孤独》用魔幻手法,虚了不真实的情节表现了真实的人性,符合观点。A项强调的是“乡土”对于作家写作的重要意义,不符合观点。B项强调了思想对于艺术家的重要性,不符合观点。D指出了沈从文乡土文学世界的特点,即自然界的一切都是有灵性的,不符合观点。)
4.①第一个“泥泞”指农民曾经生存的土地和乡土的生活方式;②第二个“泥泞”指农民工进入城
市后所面临的困境,如他们在失去土地的空巢里的生活状况,如他们在身份认同上的无处可依。(答到一点给2分,答到两点给4分。如有其他答案,酌情给分。)
5.①乡土小说要表现真实的世界,多土人在失去土地的空巢里的生活状况应该成为乡土文学,尤其是乡土小说描写的焦点,②乡土小说的创作应注重文学的真实性,应指向作者人性深处的良知,发出人性的喊。③选择自己独特的表现方法去还原当下的真柔世界,如阎连科所采取的“不真之真”的写法就可以从完全的“不真”走向真实。每点2分,共6分。如有其他答案,酌情给分。)
(二) 现代文阅读II (本题共4小题, 16分)
6. C(归因有误,“我对他的初印象很好”的原因是唱梆子和借书。)
7. D(曲解文意,“却没有其他‘过来人 的消极思想与懦弱”错误,原文说的是“曹雪芹虽亦有些这方面的影子,总的来说,振奋多了”。)
8.①阶级关系变化,丰富其生活知识和语言仓库。②不事生产、养尊处优,能畅游在中国文化之中。③对于现实,有一定的观察、理解和表现能力。④思想上,曹雪芹较为振奋。(每点
阎连科1分,言之成理酌情给分)
9.①文本一为孙犁童年时借阅《红楼梦》的关联事件,四喜的命趣让作者看到了严酷的生活本身;②文本二为孙犁对曹雪芹及《红楼梦》的点评分析。③两个文本都揭示了人物命运对文学创作的重要作用,文本一中的生活经历能增加孙犁树文艺作品理解的深度和广度。(每点2分,共6分, 言之成理酌情给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10. ACF (夫求圣通之士者,为民知之不足师用。昔禹决江濬河而民聚瓦石;子产开亩树桑而郑人谤訾)
11. C(《老子》中的“矜”“伐”意义皆为“自我夸耀”。)
12. C(国家政策只是不受欢迎,原文并未强调百姓对政策的“抵制”,且这些政策并非是损
I
害百姓的利益,而是百姓的认知有限无法理解政策对治国安民的意义和价值。)
13.(1)懦弱的人,将由此逢迎权贵及国君左右受宠的小臣。(阿:奉承;便辟:国君左右受宠的小臣;重点字各1分,大意 2分,共4分)
(2)征收钱粮赋税来充实仓库,将要把它们用于救济灾荒、供养军队,但百姓却认为君主太贪婪。(且,将要;饥馑,灾荒;重点字各1分,大意2分,共4分)
14.①论证方法:《管子》主要采用对比论证的方法,《韩非子》则采用举例论证和比喻论证的方法。(1分)②论证方式:《管子》为立论式,强调法令的重要性;《韩非子》则为驳论式,驳斥依“民心”治国的观点。(2分)
【参考译文】
材料一:
凡属统治国家的重要工具,没有比法令更有力量的。法令威重那么君主就会受到尊崇,君主受尊崇那么国家就会;法令没有力量那么君主就会被轻视,君主被轻视那么国家就会危险。所以,要使国家就要使国君受到尊崇,使国君受尊崇的方法在于法令的施行,法令的施行在于严明刑罚。刑罚严明、法令施行,那么百官都会害怕(而尽忠职守);刑罚不严明
、法令不能够施行,那么百官都会感到高兴(而玩忽职守)。因此,英明的君主明察治民(治理百姓)的根本,这个根本没有比法令更要紧的。
作为君主若昏庸不圣朋,法令1虽然由上面制定,而评定其是否可行的权限就落到下面了。凡是能违背君令来自揽权威的,就会为自己的私利而肆意妄为, 百官哪里会不感到高兴的呢?况且法令虽然由上面制定,而评定其是否可行却取决于下面,这就是君主的权威被下面的人牵制了。权威被下面的人牵制,却希望君主没有危险,是办不到的。法令发出但扣压的人没有罪,这就是教唆人不尊敬君主;法令发出但不执行的人没有罪,执行的人有罪,这就是教唆臣民百姓不听从君令;法令发出而评定其是否可行之权在百官,这就是权力威势往下分散。擅自增删法令的人没有罪,这就是让人们寻我邪路。像这样做,诡诈奸邪的人,将由此勾结营私;善于结党的人,将由此徇私枉法随意取与;贪利的人,将由此收贿聚财;懦弱的人,将由此逢迎权贵及趋奉国君左君受宠的小臣。骄矜自夸的人,将由此沽名钓誉来成就他的虚名。所以法令一经发出,就给人敞开五条邪路,而想要君主不危亡, 臣下不作乱,是办不到的。
材料二:
现在不懂得治理国家的人一定会说:“获取百姓的拥护。”民众的见识不可信从,就像婴儿的心智一样。婴儿不剃头就会肚痛,不剖疮就逐渐加熏,婴儿并不知道给他吃点小苦会带来大的好处。如今君主加紧开荒种田为的是增加百姓的资产,但百姓却认为君主太残酷;制定刑法加重惩罚为的是禁止奸邪,但百姓却认为君主太严厉;征收钱粮赋税来充实仓库,将要把它们用于救济灾荒、供养军队,但百姓却认为君主太贪婪;使国内民众必须知道披甲上阵而不准私自免除兵役,并且集结力量战斗,为的是擒住敌人,但百姓却认为君主太凶狠。上述四项措施,本是用来治国安民,可是民众却不欢迎。君主所以要寻求圣明通达的人,就是因为民众的见识是不值得尊奉并重用的。过去大禹疏通江河而民众却用瓦石去填塞,提倡开荒种桑而郑国民众却要贵骂。大禹使天下人获得利益,子产伷如到人们的诽谤,可见民众的见识不值得重视是很明口
(二) 古代诗歌阅读(9分)
15. C(“诗人真心希望学子刘朝英努力上进,耗尽半生心血去争取科举的成功”错, 尾联的意思与此相反)
16.①颈联说那些高耸入云的参天大树是由娇嫩的幼苗长成,人亦如此,只有刻苦努力、脚踏
实地,才能成长为“云端树”。②尾联意为: 学子不能一味追求科第的等次而耗费半生心血。告诫学子们不可只因功名而学习。③现实中有些人为了功名利禄而弄得自己心力交瘁、失去本心, 此诗有规劝人们淡泊名利、笃定心志之意。
(解答本题,要理解诗句含义,也要联系现实,每点2分, 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17. (1) 备抱地势, 钩心斗角
(2) 至微至陋,过蒙拔擢
(3)于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8.①念念有词②天打雷劈③挑肥拣瘦(挑三拣四)(每空1分,共3分,如有其他答案,亦可酌情给分)
19.①“戳”“夹”“撮”“扒”等动词动作性强,让读者不由自主地联想到日常生活,生动形象。②“细细的两根竹筷”和玄丰富的用途之间的反差,凸显了筷子的神奇,侧面写出了中国人的智慧。
(每点2分,答出2点得4分)
20. B(文中加点的“我们”指中国人, 与B选项一致。A选项指与“大户人家”相对的“小户人家”;C选项指的是对话双方;D选项指售货员这一体。)
21. (参考答案)①那就是天差地别;②读书可以改变一个人;③一直在拼命地划动着(每句各2分,如有其他答案可酌情给分)
22.  (参考答案)也有人说读过的书什么也没记住,但其实知识已经像每天摄入的营养一样融入身体,滋养着灵魂。(原句有两处语病。“像每天摄入的营养一样已经融入身体”,语序不当,可改为“已经像每天摄入的营养一样融入身体”;“滋补”和“灵魂”搭配不当,可改为“滋养”。每处2分,饮对2处得4分。)
四、写作 (60分)
23,参考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一等【20~16分】
二等【15~11分】
三等【10~6分】
四等【5~0分】
基础等级
内容分
符合题意中心突出内容充实思想健康感情真挚
符合题意
中心明确
内容较充实
思想健康
感情真实
基本符合题意
中心基本明确
内容单薄
思想基本健康
感情基本真实
偏离题意
中心不明
内容不当
思想不健康
感情虚假
表达
符合文体要求结构严谨
符合文体要求结构完整
基本符合文体要求结构基本完整
不符合文体要求结构混乱
3
20
语言流畅字体工整
语言通顺
字迹清楚
语言基本通顺字迹基本清楚
语言不通顺,语病多字迹潦草难辨
发展等级
20
深刻
丰富
有文采
有创意
较深刻
较丰富
较有文采
较有创意
略显深刻
略显丰富
略有文采
略有创意
个别语句有深意
个别例子较好
个别语句较精彩
个别地方有新意
说明:
一、基础等级评分,“题意”主要看选择角度是否符合材料内容及含意涉及的范围。选择角度符金材料内容及含意范围的属于“符合题意”。与材料内容及含意范围沾边的套作,在第三等及以下评分(“发展等级”不给分)。
发展等级评分,不求全面,可根据“特征”4项16点中若干突出点按等评分。
1. 深刻:(1) 透过现象深入本质(2)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3) 观点具有启发作用
2. 丰富: (4) 材料丰富(5)论据究足(6)形象丰满 (7)意境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