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道教的五大分类,众多流脉,你知道多少?
作者:沽酒居士;
西元2019、12、21;东元4717;
老子
道教吸收了道家的一部分理论,但是也有自己相当大的见解,《老子》、《庄子》等哲学书籍侧重于描述人与天地万物之间和宇宙的联系,而道教书籍如《老君想尔戒》、《黄庭经》、《神仙传》、《灵宝经》、《上清大洞真经》等则侧重于描述天人感应、神仙志怪、人身修炼方法等,对当代的中医学和命理学、风水学有很大的影响。
徐福
一、战国与秦汉的方士
在东汉张道陵创立道教之前,战国与秦汉的方士之间的谈经说怪风气早已层出不穷,如彭祖、安期生、阴长生一流,或其人实有,而其事虚构,比较著名的方士如秦始皇时的徐福和汉武帝时的东方朔。方士们配合帝王的想法,长生,因此才会诞生炼丹家,这与先秦道家的“养生”理论是不相同的。
二、东汉巫文化和道家文化融合的道教
张道陵
1、张道陵的正一孟威之道
道教最早记载是东汉顺帝汉安元年(西元142年)所创立,当时在巴蜀一带,原有巴人信奉原始巫教,大规模的淫祀而害民。而这些祀奉鬼妖的法教巫师聚众敛财,无恶不作。张天师于是登青城山,会八部鬼帅,大战众鬼,制伏外道恶魔,诛绝邪伪,创立正一盟威之道。
但是从正一道早期的职位划分,如鬼卒来看,虽然消灭了原始巫教,但仍吸收了一部分巫教文化。
如张道陵的孙子张鲁,割据巴地,在汉中建立了政教合一的割据政权。后来,张鲁投降了曹操,正一道也就传到了北方。
2、张修的五斗米道;
正一道因入道需要交五斗米,因此又被俗称五斗米道,但是《三国志·魏书·张鲁传》注引《典略》说:熹平中,妖贼大起,三辅有骆矅。光和中,东方有张角,汉中有张修。骆矅教民缅匿法,角为太平道,修为五斗米道。 就是说,在张角传播太平道的同时,张修也在传播五斗米道。
3、张鲁的“鬼道”,融合张修的“五斗米道”;
据传说,张陵在青城山“除鬼”,并在青城山改造“鬼城”,以鬼道治民。史载,张道陵之子张衡妻“始以鬼道”、“兼挟鬼道”,“以鬼道见信于益州牧刘焉”。张鲁在汉中,“以鬼道教民,自号师君”。可见,张氏祖孙三代人家传之道为“鬼道”。后来,据《三国志·张鲁传》和《后汉书·刘焉传》都说是张鲁靠其母亲才发达起来成了带兵的将军,后来他杀了张修,而且“并其众”,即张鲁兼并了张修的部队,并且融合了张修的五斗米道。
张角
4、张角三兄弟的太平道
张角、张梁、张宝三兄弟发动了著名的“黄巾起义”,在《三国演义》中有载,张角的《太平经》其经义是“以善道教教化天下”,发出“苍天已死,黄天当立”的口号,动摇了汉王朝的统治,这支道教在张角三兄弟覆灭以后就很快消逝。
5、李家道
同时在蜀川还有一李家道,号称“李八百”,大抵是两汉时期流传于四川民间的神话人物,传说“彭祖”一样的寿“八百载”的“李八百”,东晋“葛洪”《神仙传》认为其是三国之人李阿:“李八百,蜀人也,莫知其名,历世见之,时人计其年八百岁,因以为号”。
因为其流传较广,且为世人所信,因此有道士假托其名而创“李家道”,这支道教后来也被用来托名起义,因此很快覆灭。
6、帛家道
帛家道,据葛洪《神仙传》记载:“帛和,字仲理,其师董奉为三国吴孙权时人,以行气、服术法传帛和。”在西晋之时,已有道士假托帛和之名创教。这一宗流传到东晋渐渐覆灭。
以上六枝,最后继续发展的只有“正一道”。
总体按分类来说,道教众多支派有五个类别,符箓、丹鼎、存思、望气、内丹。
三、两晋的符箓、丹鼎、存思、望气四大道派
尹喜遇老子
1、楼观道
两晋时期有著名的四大道派,正一道(天师道)、灵宝道、上清道、楼观道。
其中,楼观道在北方,假托先秦尹喜之名所创,实际开创者是三国道士郑履道,其地点就在今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这一脉较为擅长望气和星相学,传说道士王浮作《老子化胡经》,诞生了佛道二教后来很著名的“老子化胡”争论。从北魏开始兴盛,一直持续到唐朝初期。
不过距现在考证,《老子化胡经》实是佛教僧人所作,佛教在西汉末年传入中国后,在两晋时不甚兴盛,基本以学习道家、儒家理论为主,翻译佛经的方式被称为“格义”,即翻译的佛经采用《老子》、《庄子》、《孝经》的格式,为了融入中国文化,故佛教僧人作此经,在南北朝时佛教兴盛起来,反污蔑《老子化胡经》是道教道士所作。
北天师道寇谦之
2、北天师道与南天师道
正一道由张道陵在蜀中所创,但是两晋时则流行在江南,彼时称为天师道,比较著名的有蜀中范长生、江左郭璞、杜子恭等人,以符箓烧水来收取信众,但其中不乏一些星相学家、炼丹家和医药家,如杜子恭就是一位医药家,在江南民间多有信奉。
后来著名道士寇谦之和陆修静分别在北方和南方改革天师道,使正一道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直到唐朝后来的龙虎宗。
南岳夫人魏华存
3、上清派
上清派托名祖师是西晋时的中国第一位女道士“南岳夫人”魏华存,魏华存曾为正一道祭酒,后来在恒山独自修道,成为一代传奇。后来在东晋时,有道士杨羲、许谧假托魏华存一脉,造《上清大洞真经》而创立上清派,此宗奉“灵宝天尊”为至高神,诞生了后来道教文化里的“三清”。上清派在江东流传极广,至南朝著名高道陶弘景时重新改革,成为后来非常有名的茅山宗。
小仙翁葛洪
4、灵宝派中国五大宗教
灵宝派尊奉祖师是三国时的道士葛玄,葛玄号称“仙翁”,与张道陵皆为道教四大天师之一,葛玄受道左慈,左慈受道魏伯阳,魏伯阳则著有著名的《周易参同契》,由此奠定了这一脉外丹术“丹鼎”的流脉。
葛玄之后传郑隐,郑隐传葛玄之孙葛洪,葛洪是非常出名的道士和医学家,号称小仙翁,著有《抱扑子》、《肘后备急方》、《神仙传》等书,但是真正创立灵宝道的却是他的从孙葛巢甫,在杨羲、许谧造“上清经”之后,葛巢甫造《灵宝经》,宣传“灵宝大法”,无量度人,尊
奉“元始天尊”为至高神,由此正式诞生道教的“三清格局”,直到唐朝时成为“符箓三宗”的“葛皂宗”。
以上四脉,楼观道在北方,其他三脉皆在南方,楼观道与天师道(正一道)供奉太上老君,上清派供奉灵宝天尊,灵宝派供奉元始天尊,分别修望气、符箓、丹鼎(外丹)、存思四大流派,正式构成后世道教的流脉。
本人长篇处女作《神仙眷侣》选的就是东晋孝武帝时期,西元374——西元383年,主角为正一道第六代天师张椒,用的四大道派正一道、灵宝道、上清道、楼观道。
四、唐朝的楼观道与符箓三宗
楼观道宗圣宫
1、楼观道
楼观道由三国道士郑履道所创,北魏时开始兴盛,在初唐最为鼎盛,时唐朝姓李,乃奉老子李耳为祖先,在周至县的楼观道无疑近水楼台先得月,被唐皇室所尊奉,盛极一时,唐高祖李渊武德年间,改楼观为宗圣观,唐高宗年间楼观道道士尹文操被授予银青光禄大夫。
武则天时信佛,颇对楼观道有所打压,但楼观道真正衰落是在安史之乱后。
茅山风景
2、茅山宗
茅山宗前身为上清派,开创者是南朝梁时高道陶弘景,有著名道士如王远知(电视剧《神探狄仁杰》中‘王知远’的原型)、潘师正、司马承帧、吴筠、李含远等;为唐朝“符箓三宗”最鼎盛的一脉,影响力直至今日。
龙虎山风景
3、龙虎宗
龙虎宗其前身是天师道(即正一脉),此脉开派最久,但正式到江西龙虎山传嗣,已经是唐朝后期,天师张道陵第九至十二世孙居虞山,至第十九代始居龙虎山,在唐后期和北宋颇为兴盛,元朝时龙虎宗受元朝统治者支持,正式恢复本名正一派,构成今日的“北全真,南正一”格局。
葛皂山风景
4、葛皂宗
葛皂宗其前身是灵宝派,其祖师追为葛玄、葛洪等人,唐时有道士程信然、孙道冲等来到葛皂山修道,南宋时在周必大手里开始兴盛,此宗对于外丹和医药有很高成就,如初唐著名医学家“孙思邈”就曾修习灵宝派。
五、两宋的全真道、金丹道与符箓三宗分衍流脉
王重阳与全真七子
1、全真道
全真道由祖师王重阳在金朝时期于终南山正式创立,此宗与南方正一道对比,为正规道士,戒荤,提倡性命双修和内丹术,王重阳有弟子“全真七子”,分创七派,在北方影响力很大。
白玉蟾
2、金丹派
此脉与北方的全真道相对,与正一道相区别,也是修内丹术的,其尊奉祖师为张伯端,第四传为著名道士“白玉蟾”,在南方有很大影响,其时风头甚至盖过正一派,直到元朝并入正一派。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