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宗教政策》参考教案1
【教材版本】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模块2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8年3月第3版《政治生活》第三单元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第七课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第三框题
【设计理念】
1、教学理念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要求,本课程要重视高中学生在心理、智力、体能等方面的发展潜力,针对其思想活动的多变性、可塑性等特点,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采取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循循善诱,帮助学生在认识社会、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实践活动中认同正确的价值标准,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
2、课程标准对本课的具体要求
了解我国的基本宗教政策,正确理解和把握宪法规定公民有宗教信仰的自由。
【教材分析】
1、知识结构分析
本课知识点集中,系统阐述了我国的宗教政策。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宗教信仰自由是我国一项长期的基本政策。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包括两个方面:既保护信仰宗教的自由,也保护不信仰宗教的自由。我国政府依法管理宗教事务,我国宗教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同时还要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最后,要引导学生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宗教,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知识发生发展过程分析
在前面学习处理的原则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基础上对我国的宗教政策进行学习,有助于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我国的,同时,前面课程的学习又是本节课的基础,二者相辅相成。中国五大宗教
3、学习意义分析
通过对我国宗教政策的学习,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宗教信仰自由,认识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民族团结意识,培养科学的认知态度。
【学情分析】
1、原有知识分析
学生通过前面章节的学习,认识到我国是多民族的国家,同时也是多宗教的国家。通过平时的学习和生活指导我国主要的宗教,通过生活中的一些事件也可以看出宗教问题的重要性。
2、非认知因素分析
高中生能够积极配合老师的启发和引导,共同合作探究。但知识面较窄,难以从整体上把握事物,在认清宗教的本质和深入理解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后需要老师帮助树立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认识并理解我国的宗教政策,包括:宗教信仰自由,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原则,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宗教的产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进行分析,结合历史知识和我国国情理解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引导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看待宗教。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 明确宪法赋予公民信仰自由的权利,同时应当履行相应的义务,在法律允许的范
围内进行宗教活动。
(2) 区分宗教与,远离。
(3) 认清宗教的本质,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宗教,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重点与难点】
1、重点
我国的宗教政策
2、难点
正确理解我国的宗教政策
【教学环境】
多媒体教学设施
【教学方法】
1、多媒体教学法
通过多媒体设备向学生展示相关的影像资料,帮助学生加深理解。
2、启发式教学法
教师通过启发式的提问,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激发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3、合作探究教学法
针对教材的重点难点,展开合作探究,分小组进行讨论。
【教学思路】
通过教师引导,学生配合,合作探究,共同完成课程学习。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宗教,是人类发展史上一个永恒的话题。从玛雅文明到现代社会,从民间信仰到禁忌仪式,我们都能感受到宗教的痕迹。不同信仰的人们的衣着打扮、生活礼仪,甚至世界观各不相同,但由于信仰不同而引发的冲突也为数不少。十字军东征、巴以冲突、中东战事频发等等,无一不是因宗教而起。就在不久之前,在尼日利亚中部,穆斯林与基督徒两大族爆发冲突,造成重大破坏,导致多人死亡。宗教伴随着人类的发展历程,因宗教而导致的冲突也让我们充分认识到了宗教问题的重要性。
多媒体展示图片:世界主要宗教
向学生提问:说说你所了解的宗教都有哪些?
世界主要宗教:基督教、天主教、伊斯兰教、佛教、东正教等等
我国的五大宗教: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
向学生展示我国人民的宗教信仰情况:
中国是个多宗教的国家。中国宗教徒信奉的主要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和基督教。中国公民可以自由地选择、表达自己的信仰和表明宗教身份。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现有各种宗教信徒一亿多人,宗教活动场所8.5万余处,宗教教职人员约30万人,宗教团体3000多个。宗教团体还办有培养宗教教职人员的宗教院校74所。
——佛教在中国已有二千年历史。现在中国有佛教寺院1.3万余座,出家僧尼约20万人,其中藏语系佛教的喇嘛、尼姑约12万人,活佛1700余人,寺院3000余座;巴利语系佛教的比丘、长老近万人,寺院1600余座。
——道教发源于中国,已有一千七百多年历史。中国现有道教宫观1500余座,乾道、坤道2.5万余人。
——伊斯兰教于公元七世纪传入中国。伊斯兰教为中国回、维吾尔等10个少数民族中的众信仰。这些少数民族总人口约2100万,现有清真寺3万余座,伊玛目、阿訇4万余人。
—天主教自公元七世纪起几度传入中国,1840年战争后大规模传入。中国现有天主教徒约500万人,教职人员约4000人,教堂、会所4600余座。
——基督教(新教)于公元十九世纪初传入中国,并在战争后大规模传入。中国现有基督徒约1600万人,教牧传道人员1.8万余人,教堂1.2万余座,简易活动场所(聚会点)2.5万余处。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也是多宗教的国家,我国信仰宗教的人数虽然占总人口的比例不大,但绝对数字不小。在中国,各种宗教地位平等,和谐共处,未发生过宗教纷争;信教的与不信教的公民之间也彼此尊重,团结和睦。这既是由于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兼容、宽容等精神的影响,更是因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政府制定和实施了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建立起了符合国情的政教关系。
那么我国的宗教政策是什么?
课程讲解
在学习宗教政策之前,先要认识宗教,认清宗教的本质。
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出现的一种文化现象,属于社会意识形态。主要特点为,相信现实世界之外存在着超自然的神秘力量或实体,该神秘统摄万物而拥有绝对权威、主宰自然进化、决定人世命运,从而使人对该一神秘产生敬畏及崇拜,并从而引申出信仰认知及仪式活动。例如上帝是基督教所
崇拜的至高神,安拉是伊斯兰教信仰和崇拜的唯一神明。
一个宗教之所以成为宗教,是因为它包括三个层面,其一为宗教的思想观念及感情体验(教义),二为宗教的创始人,以及膜拜对象(教主),三为宗教的教职制度及社会组织(教团)。
马克思主义认为:宗教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人们对现实生活的虚幻的反映,是唯心主义的世界观。宗教所崇拜和信仰的对象都是虚假的,不存在的。宗教所幻想、虚构的一切材料来源于现实世界,只不过作了歪曲的反映。恩格斯曾经说过一句非常深刻的话,他说:假如鸟有上帝的话,鸟的上帝一定是长满羽毛的。
宗教是支配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幻想的反映。宗教本质上是一种“颠倒的世界观”,是由对神灵的信仰和崇拜来支配人们命运的一种意识形式。从其产生根源看,宗教是自然压迫和社会压迫的产物。由于生产力水平极端低下和缺乏科学知识,以及人们对自然现象的无知和恐惧,从而产生了各种形式的宗教观念。阶级压迫给劳动人民带来苦难而人们又不能科学地解释这些社会现象,是宗教产生的又一重要根源。宗教最初是被压迫者对现实苦难的叹息和抗议,而后被统治阶级所利用,成为统治被压迫者的思想工具。
向学生提问:既然宗教是一种不符合实际的世界观,我们为什么不直接消灭宗教,宣传无神论呢?
因为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历史现象,有它发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它的存在有着深厚的历史根源、社会根源、认识根源和心理根源,在社会主义社会,宗教还将长期存在。
因此,在社会主义社会,要制定科学的、符合实际的宗教政策。
(一)全面正确地理解我国的宗教政策
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原则,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一、宗教信仰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