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文通练
高频主题1:爱民如子,执政有方
汉代刘向《新序·杂事一》中说:良君将赏善而除民患,爱民如子,盖之如天,容之若地。旧时称赞某些统治者爱护百姓,就像爱护自己的子女一样。现在我们更愿意把它解释为:爱护百姓就像爱护父母一样。心中有民,脚下就有动力;心中有责,肩上就有担当。
                 
一、(2021·陕西岐山模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贞观元年,太宗曰:朕看古来帝王以仁义为治者,国祚延长,任法御人者,虽救弊于一时,败亡亦促。既见前王成事,足是元龟。今欲专以仁义诚信为治,望革近代之浇薄也。黄门侍郎王珪对曰:天下彫丧日久,陛下承其余弊,弘道移风,万代之福。但非贤不理,惟在得人。太宗曰:朕思贤之情,岂舍梦寐!给事中杜正伦进曰:祚怎么读世必有才,随时所用,岂待梦傅说,吕尚,然后为治乎?太宗深纳其言。
贞观二年,太宗谓侍臣曰:朕谓乱离之后,风俗难移,比观百姓渐知廉耻,官民奉法,盗贼日稀,故知人无常俗,但政有治乱耳。是以为国之道,必须抚之以仁义,示之以威信,因人之心,去其苛刻,不作异端,自然安静。公等宜共行斯事也!
贞观四年,房玄龄奏言:今阅武库甲仗,胜隋日远矣。太宗曰:饬兵备寇虽是要事,然朕唯欲卿等存心理道,务尽忠贞,使百姓安乐,便是朕之甲仗。隋炀帝岂为甲仗不足,以至灭亡,正由仁义不修,而下怨叛故也。宜识此心。
贞观十三年,太宗谓侍臣曰:林深则鸟栖水广则鱼游仁义积则物自归之人皆知畏避灾害不知行仁义则灾害不生夫仁义之道当思之在心常令相继若斯须懈怠去之已远犹如饮食资身,恒令腹饱,乃可存其性命。王珪顿首:陛下能知此言,天下幸甚!
(选自《贞观政要·仁义第十三》,有删改)
元龟:比喻可供借鉴的往事。梦傅说:借指帝王礼遇贤臣。傅说,殷高宗武丁的重臣贤相,原来他沦为奴隶,在傅岩以筑墙为生,后被武丁选拔任用,从此国势强盛,殷商中兴。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林深则鸟栖/水广则鱼游/仁义积/则物自归之/人皆知畏避灾害不知/行仁义则灾害不生/夫仁义之道/当思之在心/常令相继若斯/须懈怠去之已远/
B.林深则鸟栖/水广则鱼游/仁义积则物自归之/人皆知畏避/灾害不知/行仁义则灾害不生/夫仁义之道/当思之/在心常令相继/若斯须懈怠去之已远/
C.林深则鸟栖/水广则鱼游/仁义积则物自归之/人皆知畏避灾害/不知行仁义则灾害不生/夫仁义之道/当思之在心/常令相继/若斯须懈怠/去之已远/
D.林深则鸟栖/水广则鱼游/仁义积/则物自归之人/皆知畏避灾害/不知行仁义则灾害不生/夫仁义之道/当思之/在心常令相继若斯/须懈怠去之已远/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祚,国运气数,用于专指帝王的宝座。国祚既可指国运,又引申为王朝维持的时间,在文中指国运
B.吕尚即姜子牙,以其封地之名为姓。他在商周时期辅佐姬昌建立霸业。文中以傅说、吕尚代指治国贤才。
C.甲仗,指披甲执兵的卫士,也泛指武器。是古代军人打仗穿的护身衣服,用皮革或金属叶片制成。
D.“顿首稽首”“空首意义相同,都是古代的交际礼仪,以头触地,用于臣拜君、诸侯拜天子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唐太宗总结帝王兴盛之道,认为以仁义治理国家,国祚延长。该观点与《谏太宗十思疏》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相似。
B.唐太宗对内文治天下,保持民间风俗习惯,用仁义抚慰百姓,彰显朝廷威信,顺应民心,去除苛刻法令,不做背信弃义的事。
C.房玄龄将库房兵器数量与隋朝对比,意在提醒唐太宗军事筹备过多。唐太宗以史为鉴,从隋亡中总结出百姓安居乐业的重要性。
D.唐太宗善于虚怀纳谏。无论是王珪、杜正伦对选贤任人的建议,还是房玄龄关于军备过多的提醒,唐太宗多诚然接纳,择善而从。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任法御人者,虽救弊于一时,败亡亦促。既见前王成事,足是元龟。
(2)比观百姓渐知廉耻,官民奉法,盗贼日稀,故知人无常俗,但政有治乱耳。
二、(2021·山东泰安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贞观元年,封中书令房玄龄为邢国公,兵部尚书杜如晦为蔡国公,并为第一等,食邑实封一千三百户。皇从父淮安王神通上言:义旗初起,臣率兵先至,今玄龄等刀笔之人,功居第一,臣窃不服。太宗曰:国家大事,惟赏与罚。赏当其劳,无功者自退。罚当其罪,为恶者咸惧。则知赏罚不可轻行也。今计勋行赏,玄龄等有筹谋帷幄,画定社稷之功,故得功居第一。叔父于国至亲,但以不可缘私滥与勋臣同赏矣!由是诸功臣自相谓曰陛下以至公赏不私其亲吾属何可妄诉初高祖举宗正籍弟侄至三从孩童已上封王者数十人太宗谓臣曰:若一切封王,多给力役,乃至劳苦万姓,以养己之亲属。于是宗室先封郡王其间无功者,皆降为县公。
贞观十一年,太宗以周封子弟,八百余年,秦罢诸侯,二世而灭,吕后欲危刘氏,终赖宗室获安,封建亲贤,当是子孙长久之道。乃定制,以子弟荆州都督荆王元景等二十一人,又以功臣长孙无忌等
一十四人,并为世袭刺史。礼部侍郎李百药奏论驳世封事曰:
臣闻经国庇民,王者之常制。思阐治定之规,以弘长世之业,万古不易,百虑同归。欲以百王之季,行三代之法,天下五服之内,尽封诸侯,王畿千里之间,俱为采地。是则以结绳之化行虞、夏之朝,用象刑之典治刘、曹之末,纪纲弛紊,断可知焉。且数世之后,王室浸微,始自藩屏,化为仇敌。疆埸彼此,干戈侵伐。推行郡县而设官分职,任贤使能,以循良之才,膺共治之寄,何世无人。至使地或呈祥,天不爱宝,民称父母,政比神明。岂容以为侯伯则同其安危,任之牧宰则殊其忧乐?何斯言之妄也!爵非世及,用贤之路斯广;民无定主,附下之情不固。此乃愚智所辨,安可惑哉?
太宗嘉纳其言。于是竟罢子弟及功臣世袭刺史。
(选自《贞观政要·封建第八》,有删改)
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由是诸功臣自相谓曰/陛下以至公/赏不私其亲/吾属何可妄诉/初/高祖举宗正籍/弟侄至三从孩童已上封王者数十人/
B.由是诸功臣自相谓曰/陛下以至/公赏不私其亲/吾属何可妄诉/初/高祖举宗正籍/弟侄至三从孩童已上封王者数十人/
C.由是诸功臣自相谓/曰陛下以至公/赏不私其亲/吾属何可妄诉/初/高祖举宗正籍弟侄至/三从孩童已上封王者数十人/
D.由是诸功臣自相谓曰/陛下以至公/赏不私其亲/吾属何可妄诉/初/高祖举宗正籍弟侄至/三从孩童已上封王者数十人/
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刀笔,古代书写工具,古时写于竹简,误则用刀削去重写,因此把公牍称刀笔。
B.封建,封国土,建诸侯。指帝王把爵位、土地分赐给亲戚或功臣,使他们在封定的区域内建立邦国。
C.五服,即王畿外围,五百里为一区划,由远及近分为甸、侯、绥、要、荒等五服。
D.结绳,即将绳子扎接起来,是文字产生之前人们用来记数记事和传递信息的方法。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贞观元年,唐太宗封房玄龄、杜如晦为一等国公,却没有给淮安王李神通同样的封赏,体现出赏罚分明的明君风范。
B.在唐太宗看来,其从父率先举义旗带兵勤王的功绩远不如房玄龄等人运筹帷幄、安抚社稷的功勋大,计功行赏,玄龄等当居第一。
C.唐太宗把没有功劳的宗室亲王的爵位降为县公,除了体现封赏不偏袒亲眷的公正,也显示出不滥施封赏、爱护百姓的情怀。
D.唐太宗之所以实行世袭分封,主要是借鉴周朝实行分封存续八百年和汉代靠刘姓宗室获得的经验,汲取秦朝废除分封二代而亡的教训。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赏当其劳,无功者自退。罚当其罪,为恶者咸惧。
(2)岂容以为侯伯则同其安危,任之牧宰则殊其忧乐?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司马芝,子华,河内温人也。少为书生,避乱荆州,于鲁阳山遇贼,同行者皆弃老弱走,芝独坐守老母。贼至,以刃临芝,芝叩头曰:母老,唯在诸君!贼曰:此孝子也,杀之不义。遂得免害,以鹿车推载母。居南方十余年,躬耕守节。太祖平荆州,以芝为菅长。时天下草创多不奉法郡主簿刘节旧族豪侠宾客千余家出为盗贼入乱吏治顷之,芝差节客王同等为兵,掾史据白:节家前后未尝给繇,若至时藏匿,必为留负。芝不听,与节书曰:君为大宗,而宾客每不与役,既众庶怨望,或流声上闻。今调同等为兵,幸时发遣。兵已集郡,而节藏同等,因令督邮以军兴诡责县,县掾史穷困,乞代同行。芝乃驰济南,具陈节罪。太守郝光素敬信芝,即以节代同行,青州号芝以郡主簿为兵广平令。征虏将军刘勋,贵宠骄豪,又芝故郡将,宾客子弟在界数犯法。勋与芝书,不著姓名,而多所属托,芝不报其书,一皆如法。后勋以不轨诛,交关者皆获罪,而芝以见称。黄初中,入为河南尹,抑强扶弱,私请不行。会内官欲以事托芝,不敢发言,因芝妻伯父董昭。昭犹惮芝,不为通。芝为教与下曰:盖君能设教,不能使吏必不犯也。吏能犯教,而不能使君必不闻也。夫设教而犯,君之劣也;犯教而闻,吏之祸也。君劣于上,吏祸于下,此政事所以不理也。可不各勉之哉!于是下吏莫不自励。后为大司农。芝奏曰:王者之治,崇本抑末,务农重谷。方今二虏未灭,师旅不息,国家之要,惟在谷帛。专以农桑为务,于国计为便。明帝从之。芝性亮直,
不矜廉隅。与宾客谈论,有不可意,便面折其短,退无异言。卒于官,家无余财,自魏迄今为河南尹者莫及芝。
(选自《三国志·魏志》,有删改)
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时天下/草创多/不奉法/郡主簿刘节/旧族豪侠/宾客千余家/出为盗贼/入乱吏治/
B.时天下草创/多不奉法/郡主簿刘节/旧族豪侠/宾客千余家/出为盗贼/入乱吏治/
C.时天下草创/多不奉法/郡主簿刘节/旧族/豪侠宾客千余/家出为盗贼/入乱吏治/
D.时天下/草创/多不奉法/郡主簿刘节/旧族豪侠/宾客千余家/出为盗贼/入乱吏治/
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字,古代男子的是20岁行冠礼时起的,意思相同或相近。
B.檄,即檄文,古代官府用于征召、晓谕或声讨的文书,特指声讨的文告。
C.太守,秦朝至汉朝时期对郡守的尊称,汉景帝时改郡守为太守,为一郡的最高行政长官。
D.迁,一般指升官,表平调或贬官可在字前后加字,如迁谪”“左迁表示贬官。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司马芝孝敬母亲。他避乱荆州时,在鲁阳山遇到了贼寇,同行的其他人都撇下老弱逃跑了,只有他守护着老母亲,贼寇见他是个孝子而未杀害他。
B.司马芝不徇私情。宫中的官员想托他办事,不敢开口讲,就想通过他妻子的伯父董昭传话,然而董昭也很害怕他,所以没有帮忙。
C.司马芝为政有方。他担任河南尹时,抑制豪强,扶助弱者,建议君王要以农业为本,抑制工商业的发展。明帝听从了他的建议。
D.司马芝品行方正。他与宾客谈论事情,有不符合自己的想法的,便当面驳斥对方,指出对方的不足,离开之后就不再说任何别的话了。
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后勋以不轨诛,交关者皆获罪,而芝以见称。
(2)君劣于上,吏祸于下,此政事所以不理也。
文言文阅读文通练
高频主题1:爱民如子,执政有方
1.C 解析: 人皆知畏避灾害的意思是人们都知道恐惧而躲避灾害。作主语,皆知作谓语,畏避灾害作宾语,主谓宾完整,故应在之前和灾害之后停顿,这样就排除ABD三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