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本质是什么?
1.人力资源管理
2.过程管理
3.产品管理
4.制度管理
从上面4个维度去谈,简称4P, People, Process, Product, Policy.
每个维度有自己的KPI, 重点。但每个维度不是孤立的,相互之间有制约,平衡,和刺激。
把4个维度放一起,出一个核心,必定人是核心因素,潜力无限大,动态的,容易发生变故的,且其价值难以用数据衡量的和评估(哪怕是什么九宫格,360度等等),多数主管为主。
简单来说,人和人之间,信任第一。
同一个事,信任了,管理者获得的心里讯息自然是不同的,可以委以重任等等,不信任了,建
立所谓各种规章制度,然后获得讯息,再去评估人的绩效。绩效再高,委以重任时,还是自己信任的人。
当团队不大时(<10人),没有基本会不偏不倚,管理者能看得到,感受得到,管理用主观感受基本不会有太大问题。
当团队大了(>10人),管理者无法事事兼顾,无法及时获得讯息,靠的是报告,如果还是用主观唯一一条路,这里就会出现偏听偏信的状况,出现谁会说,谁厉害,谁会报告谁厉害,谁会表现,谁厉害。问题是不同职业,有不通职业特点,比如做研发的,有发现过很会说的研发人员吗?是不是大多数厉害的研发基本不爱表现,甚至很难沟通的感觉?
故此,个人认为管理的本质,不是去建立枷锁,固化大家,也不是去建立激励,去刺激人性的“恶”。能让有能力的人快乐的发挥自己长处,更加专注。让东葛先生踢出团队,就达到了管理的本质。同时如果让团队产生一种信仰,大家觉得在做一个有价值的事,那么就是很好的企业文化了。
王石是谁在不同的公司发展阶段,需要不同的管理风格,让管理服务于公司发展,他是一个方法而已。
管理,顾名思义就是“管”和“理”。管,就是管人、管事、管物,最终实现管住;理,就是道理、梳理、合理,最终实现理顺。事和物都需要人来实现,所以说,管理的核心就是管人。通过对人的管理,从而达到人、事、物的和谐统一!既然是对人的管理,管理的本质就是如下三个方面:
一,人性的激发。管理的核心精髓并不是管理人的行为,而是管理人的人心和人性。管理者通过与员工的和谐沟通、感情渗透、生活关心和人格尊重,从而使员工产生信赖和认同,继而激发人性善良和积极的因子,使其活跃起来,然后才能主动自发地去工作。
二,潜能的开发。如果说管理的精髓是激发人性,那么,管理的本质就是开发潜能。据调查表明,一个人在工作中投入的时间和精力,是其全部能量的五分之一,所以,深藏的潜能不可限量。所以,一个优秀的管理者会通过高超的管理艺术,让员工跑起来,把员工的潜能开发出来。
三,效能的爆发。管理的终极目的就是提高有效性和效率,也就是效能!一个高效能的团队
与一个低效能的团队,其团队的战斗力以及所取得的成绩是不可同日而语的。所以,如何提高团队的效能,既是管理的终极目标,也是每个管理者永恒的课题!
人最怕什么?
可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致命弱点,说法肯定也各有千秋,但我认为,人最怕的大概能归纳成同一件事——孤独。所谓的孤独,不仅指物质上的,没人在身边,也包括精神上的,没人理睬你。
请大家想象一下:一栋漂亮的别墅,装修极尽奢华,室内应有尽有,可是不通网络,而且空无一人。你敢一个人去住吗?我想绝大多数人都不敢,不是怕鬼,而是怕比鬼更恐怖的孤独。
少年时候读丹尼尔·笛福的《鲁滨逊漂流记》,那时我正被繁重的学习折磨得苦不堪言。刚开始读的时候,觉得一个人生活在一个充满野趣的海岛上,哪有那么艰难,每天到处玩,不用上学也不用干活,饿了吃海鲜,渴了喝山泉,简直就是世外桃源啊。
可是读着读着,我慢慢意识到字里行间的那种孤独感,它从不出现,却始终存在。看到鲁滨
逊一个人在海岛上孤独地存活了那么多年,实在是匪夷所思。我甚至觉得,可能是作者本人也受不了这没有尽头的孤独,没有勇气继续写下去了,所以后来才有了星期五这个角。虽然星期五是一个野人,但总归是个人。两个人就成了“从”,虽然还没有达到三人成众的局面,总比一个人好多了。
人向来就是居生物,孤独的人不但是可耻的,还是可怕的。一旦身陷孤独,一切毫无意义。
人最怕孤独,管理者也是人,所以可以推论出,管理者最怕的也是孤独。
关于管理的解释,众说纷纭,有个通俗的解释是说,管理这两个字是并列关系,管人和理事,都做到位了就是管理。这说法有一定的道理,但是我认为还有另一种解读方式:管理是一种递进关系,只有先“管”好自己,别人才会“理”你。
把“理”字解释成打理,还是解释成理睬,都说得通,不过理睬似乎更契合管理的本意。因为管理者本身,最需要的就是别人理睬你。
如果上司不理睬你,你的提议从来不被重视和采纳,你还有勇气干下去吗?恐怕很难。如果
下属不理睬你,你的指令从来不被理解与执行,你还有理由坐得稳吗?基本不能。也就是说,只有上司愿意理睬你,你才有存在的感觉;只有下属愿意理睬你,你才有存在的条件。失去任何一方的理睬,就会根基不牢地动山摇。
当然了,你想上司理睬你也好,想下属理睬你也罢,只有通过打理实实在在的事情来实现。从这个角度来说,“打理”和“理睬”其实是一回事,只是表达的方式不同而已。
那为什么要抠得这么细呢,因为“理”的解读不同,“管”的意思就不一样。“打理”对应的是“管别人”,而“理睬”对应的是“管自己”。很显然,管自己肯定比管别人更重要,一个人如果连自己都管不好,凭什么去管别人呢?
一个好的管理者,往往是一个能管好自己的人。比如王石。
王石先生虽然已经退出江湖,但江湖上仍然流传着他的传说,特别是关于他勇攀珠峰的事迹。
据说,王石以将近五十岁的高龄去挑战珠峰,之所以最后能获得成功,就是因为他是一个特别能管好自己的人。在攀登的过程中,王石是“一切行动听指挥”,额外的事情绝不多做。到
了休息的时候,再好的风景也不看;该吃东西的时候,再难吃的东西也咽下去。结果,同行者中有一些年轻得多的人,因为做了一些浪费能量的多余举动,到了八千米左右的时候就扛不住了,一个两个失败而归,而王石却成功登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