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油田集输技术概念
石油和天然气由油井流到地面以后,如何把它们从一口口油井上集中起来,并把油和气分离开来,再经初步加工成为合格的原油和天然气分别储存起来或者输送到炼油厂,这就是通常称之为油田集输技术油田地面建设工程
    油田的集输技术和建设,是据不同油田的地质特点和原油性质,不同的地理气候环境,以及油田开发进程的变化而选定、而变化的。例如,由于原油粘度大小、凝固点高低的不同,高寒与炎热地区的差别,对原油的集输技术就有很大的影响;又如,有的原油和天然气中,因含硫化氢,需经脱硫后才能储存和输送出去,这就要有相应的脱硫技术和建设;再如,当油田开发进入中、后期,油井中既有油、气,又有大量的水,不仅要把油、气分离开来,而且还要把水分离出来,把油、气处理成合格的产品,把水也要处理干净,以免污染环境……如此等等的众多问题所涉及的众多技术与工程建设,都是油田建设的主要内容。
    原油集输就是把油井生产的油气收集、输送和处理成合格原油的过程。这一过程从油井井口开始,将油井生产出来的原油和伴生的天然气产品,在油田上进行集中和必要的处理或初加工。
使之成为合格的原油后,再送往长距离输油管线的首站外输,或者送往矿场油库经其它运输方式送到炼油厂或转运码头;合格的天然气集中到输气管线首站,再送往石油化工厂、液化气厂或其他用户。
二、输油各环节介绍和工程建设
    概括地说油气集输的工作范围是指以油井为起点,矿场原油库或输油、输气管线首站为终点的矿场业务。
    一般油气集输系统包括:计量站、接转站、集中处理站,这叫三级布站。也有的是从计量站直接到集中处理站,这叫二级布站。集中处理、注水、污水处理及变电建在一起的叫做联合站。
    计量站、集中处理站是收集油气并对油气进行初步加工的主要场所,它们之间由油气收集和输送管线联接。
(一)计量站的设置和建设 
    计量站的作用主要是计量油井油气产量,并将一定数量(714口)油井的油气汇集起来,再通过管道输送到油气处理站。另外,计量站还向井口加热设备提供燃料等。计量站的
种类,按建筑结构分有:砖混结构、大板结构和列车式;按工艺流程分有:单管计量站、双管计量站和三管计量站。计量站的设施,一般有各井来油管汇(也叫总机关)、计量分离器、加热炉、计量仪表等。
    油气集输流程是油田地面工程的中心环节。采用什么样的流程,主要取决于各油田地质条件、油井产量、原油的物理性质、自然条件以及国民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等。国内外油气集输流程的发展趋势基本是小站计量,大站集中处理,密闭输送,充分利用天然资源。总的有两种流程:
     高凝、高粘原油的加热输送流程:
    随着石油工业的发展,高凝、高粘原油在石油总产量中所占的比例日益增加。对这类原油国内外一般都采用加热输送。
    加热输送分直接加热输送和间接加热输送。直接加热输送是用炉子加热或掺热液与井口油气水混合加热而进行输送;间接加热输送是采用热水伴随、蒸汽伴随或电表皮效应等加热方式进行输送。我国有些油田,像胜利油田、江汉油田、扶余油田、辽河油田等,在部分地区是采用井口加热保温、单管出油的油气混输小站流程;也有采用双管掺液保温的油气混输小站流程;还有采用了三管热水伴随小站流程。
     单管或双管不加热密闭混输流程:
    在欧美国家的大多数油田采用的都是这种流程。其原因是原油的物性好,或油田自然条件好,油井出油温度高。我国的有些油田,根据原油物性和油田自然条件的可能,也采用了井口不加热流程,但有的仍不能采用这种流程。
(二)集中处理站(联合站)的工程建设
    集中处理站是油田油气集输流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所承担的任务、建设规模和在油田的建设位置,一般由总体规划根据开发部门提供的资料综合对比后确定。
    集中处理站包括:油气工艺系统、公用工程(供电、供排水、供热、通讯、采暖、通风、道路、土建等)、供注水、污水处理、消防、变电以及必要的生产设施。
    集中处理站的主要设备有:分离器、含水油缓冲罐、脱水泵、脱水加热炉、脱水器、原油缓冲罐、稳定塔送料泵、稳定塔、稳定塔加热炉、稳定原油储罐、外输泵、流量计、污水缓冲罐、污水泵等。
    站内管线尽可能在地面以上架空(电缆、仪表线等可同架),这样既便于维修和管理,又不易腐蚀。站外管线尽可能沿路敷设,以便施工、维修和管理。
(三)原油库的建设
    用来接收、储存和发放原油的场所叫原油库。原油库具有储存油品单一、收发量大、周转频繁等特点,它是油田正常生产和原油外运(或外输)的一个重要衔接部分。根据不同的原油外运方式,原油库可分以下几种。
    铁路外运原油库:油库内建有专用铁路线及有关装油设备。如大庆油田在六十年代,其原油主要就是靠铁路外运,油罐列车每天象长龙一样,从油库将原油源源不断的运向全国有关炼油厂。
    管线外输原油库:是利用管线将原油外输到各用油单位。但是,利用管线外输的油田,又不一定都有原油库,如华北油田就没有原油库。华北的原油往北送往石楼,往南送往沧州和石家庄炼油厂都是用管线输送。根据输送距离和油量等因素,输送管线途中还应设有加热和加压站。
    联合外运原油库:利用铁路槽车和管线,将原油输送给用油单位。如胜利油田的原油以前是管输到辛店,从辛店站又用铁路槽车往外运,后来又建了东营至黄岛的输油管线来外输原油。靠近海或江河的油田,也可考虑用船来将原油送给用油单位。另外对边远的一些面积小、产油量少的油田,或者新建的油田还没形成系统时,也可用汽车拉油外运。如二连的阿
尔善油田,在开发初期即是以汽车来外运原油的。还有冀中油田的有些区块,建设原则就是先建站、后建线,先拉油、后输油。
    原油库一般由收油、储存、发放设备及公用工程、生产和生活设施等部分组成。收油设备主要是指收油用的阀组。储存原油的设备主要是储罐。油田上的原油储罐主要是立式圆柱型金属油罐。常用的有无力矩罐、拱顶罐和浮顶罐。从降低原油的蒸发损耗来看,浮顶罐比其它结构形式的罐都优越。发放设备是指将原油外运或外输所需要的设备。采用铁路外运时,需要建铁路专用线、装油鹤管、栈桥、装油泵和计量设备等。采用管线外输时,需要安装外输泵、外输阀组、加热设备和计量设备等。联合外运(输)油库的发放设备,则是以上两种油库发放设备的综合。在可能的条件下,应充分利用地形高差来装车,以节省能源。
    油库的公用工程与原油处理站的公用工程基本一致。要强调的是油库的安全和消防。原油库一旦发生火灾和爆炸,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三、原油管道输送方式及工艺流程介绍
长距离输油管道由输油站和线路组成。输油站就是给油流一定的能量(压力能和热力能),按所处位置分首站、中间站、末站,中间站按任务不同分加热站、加压站、热泵站(加压、
加热)。首站:输油管道起点的输油站,任务是接受(计量、储存)原油,经加压、加热向下一站输送;输油管道终点的输油站称末站,接受来油和把油品输给用油单位,配有储罐、计量、化验及运转设施。
(一)输送工艺
    1旁接油罐式输送工艺:上站来油可进入泵站的输油泵也可同时进入油罐的输送工艺,油罐通过旁路连接到干线上,当本站与上下站的输量不平衡时,油罐起缓冲作用,特点;a 各管段输量可不等,油罐起缓冲作用;b 各管段单独成一水力系统,有利于运行调节和减少站间的相互影响;c 从泵到泵相比,不需较高的自动调节系统,操作简单。
    2从泵到泵 输送工艺:为密闭输送工艺,中间站不设缓冲罐,上站来油全部直接进泵,特点:a 可基本消除中间站的蒸发损耗;b整个管道成一个统一的水力系统,充分利用上站余压,减少节流,但各站要有可靠的自动调节和保护装置;c工艺流程简单。
(二)输油站的基本组成
1、主生产区:
油泵房(输油泵机组、润滑、冷却、污油回收等系统);
加热系统(加热炉和换热器);
总阀室(控制和切换流程);
清管器收发室;
计量间(流量计及标定装置);
油罐区;
站控室;
油品预处理设施(热处理、添加剂、脱水等)。
2、辅助生产区:
供电系统(变、配、发电);
供热系统(锅炉房、燃料油系统、热力管网等);
给排水系统(水源、循环水、软化水、消防水等);
供风系统(仪表风、扫线用风);
阴极保护设施;
消防及警卫、机修化验、库房、办公后勤设施等。
(三)确定工艺流程的原则
    确定工艺流程是以满足输送工艺及各生产环节(试运投产、正常输送、停输再启动等)的
要求为第一原则。输油站的主要操作包括:a、来油与计量;b、正输;c、反输(投产前预热管道或末站储罐已满、或首站油源不足,被迫正、反输以维持热油管道最低输送量);d、越站输送(全越站、压力越站、热力越站);e、收发清管器;f、站内循环或倒罐(机组试运转或烘炉);g、停输再启动。
    中间站的工艺流程要和所采用的输送方式相适应(旁接油罐、从泵到泵)。便于维修和事故处理(线长、点多、连续,遇停电、管道破损、加热炉紧急放空及定期检修等,要考虑放空扫线等操作)。采用先进工艺和设备,安全高效。在满足以上要求时流程尽量简单,节约投资。
(四)输油站单体工艺流程
    1、输油泵工艺流程:国内长距离输送一般采用离心泵,单台不行时,多台串联或并联使用。当大型离心泵需正压进料时,设有辅助增压泵,它和主泵串联运行,而辅助泵之间一般并联运行。
    2、加热炉工艺流程:在各输油站加热炉一般并联运行,原油加热后一般控制在70℃以下,原油进加热炉的方式有单进单出、双进双出、双进单出等形式。
    3、泵与加热炉的位置:一般把加热炉放在输油泵之前即泵前加热,优点:a、油先进炉后
进泵,使加热炉在低压下工作,节省投资又安全;b、降低进泵原油粘度,提高泵的效率,节省动力;c、改善站内管线的结蜡情况。
    4、管道清管流程:长距离热油管道输送,蜡析出附在管壁使输送能力下降,为清除积蜡和杂质,长管道大多数站都设有管道清管系统,包括收、发、转清管器三个流程。
    5、输油工艺流程操作原则:操作与切换,由调度统一指挥;遵守先开后关的原则;高低压衔接部位,先通低压后通高压,反之,先切断高压再切低压;流程切换,不得造成本站或下站加热炉突然停流;加热炉的操作;保证通信畅通,及时联系、反映运行情况等,作到安全运行等。
四、着重介绍原油脱水和原油稳定
     原油脱水
    所有的油田都要经历含水开发期的,特别是采油速度大和采取注水强化开发的油田,无水采油期一般都较短,油井见水早,原油含水率增长快。原油含水不仅增加了储存、输送、炼制过程中设备的负荷。而且增加了升温时的燃料消耗,甚至因为水中含盐等而引起设备和管道的结垢或腐蚀。因此,原油含水有百害无一利。但水在油田开发过程中,几乎是原油的永远伴生者,尤其是在油田开发的中后期,油井不采水,也就没有了油。所以原油脱水就成为
油田开发过程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一直受到人们的重视。
    多年的反复实践,现在研究成功的多种原油脱水工艺技术有:
    1)、沉降分离脱水。这是利用水重油轻的原理,在原油通过一个特定的装置时,使水下沉,油、水分开。这也是所有原油脱水的基本过程。
    2)、化学破乳脱水。即利用化学药剂,使乳化状态的油水实行分离。化学破乳是原油脱水中普遍采用的一种破乳手段。
    3)、电破乳脱水。用于电破乳的高强度电场,有交流电,直流电、交一直流电和脉冲供电等数种。其基本原理是通过电离子的作用,促使油、水离子的分离。
    4)、润湿聚结破乳。在原油脱水和原油稳定过程中,加热有利于原油粘度的降低和提高轻质组份的挥发程度。这也就促使了油水分离。
    原油脱水甚费能源,为了充分利用能源,原油脱水装置与原油稳定装置一般都放在一起。为了节约能源,降低油气挥发损耗,通过原油稳定回收轻质烃类,油田原油脱水工艺流程已趋向于无罐密闭化。无罐流程的显著特点就是密闭程度高,油气无挥发损耗。在流程密闭过程中,原油脱水工艺流程的密闭是一个关键环节,因为它的运行温度较高,停留时间又长,油气容易挥发损耗。据测定,若采用不密闭流程,脱水环节的油气损耗约占总损耗的50
%。
    原油脱水设备则是脱水技术的体现,它在原油脱水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一项脱水设备结构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脱水的效果、效率和原油的质量,以及生产运行成本,进而影响原油脱水生产的总经济效益。因此,人们结合油气集输与处理工艺流程逐渐走向无罐化,即不再使用储罐式沉降分离设备,而较普遍地采用了耐压沉降分离设备,研制了先进的大型的脱水耐压容器。电脱水器是至今效率最高,处理能力最强,依靠电场的作用对原油进行脱水的先进设备。电脱水器的形式有好多种,如:管道式、储罐式、立式园筒形、球形等。随着石油工业的发展,经过不断地实践与总结,趋向于大批采用卧式园筒形电脱水器。它的处理规模与生产质量均已达到较高水平,每台设备每小时的处理能力就能达到设备容积的好几倍,净化油含水率可降到0.03%以下。为了加快油田建设速度,提高脱水设备的施工予制化程度,将卧式电脱水器、油气分离器、火筒加热炉、沉降脱水器等四种设备有机的组合为一体,这种四合一设备,不仅结构紧
凑,而且节约了大量的管线、阀门、动力设备,特别是油田规模多变的情况下,这种合一设备可以根据生产规模的需要增加或减少设置台数,所以说它具有较大的机动灵活性。
     原油稳定
    原油稳定就是把油田上密闭集输起来的原油经过密闭处理,从原油中把轻质烃类如:甲烷、乙烷、丙烷、丁烷等分离出来并加以回收利用。这样,原油就相对的减少了挥发作用,也降低了蒸发造成的损耗,使之稳定。原油稳定是减少蒸发损耗的治本办法。但是,经过稳定的原油在储运中还需采取必要的措施,如:密闭输送、浮顶罐储存等。
    原油稳定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可以回收大量轻烃作化工原料,同时,可使原油安全储运,并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
    原油稳定的方法很多,目前国内外采用的大致有以下四种:
    1)、负压分离稳定法。原油经油气分离和脱水之后,再进入原油稳定塔,在负压条件下进行一次闪蒸脱除挥发性轻烃,从而使原油达到稳定。负压分离稳定法主要用于含轻烃较少的原油。
    2)、加热闪蒸稳定法。这种稳定方法是先把油气分离和脱水后的原油加热,然后在微正压下闪蒸分离,使之达到闪蒸稳定。
    3)、分馏稳定法。经过油气分离、脱水后的原油通过分馏塔,以不同的温度,多次气化、冷凝,使轻重组分分离。这个轻重组分分离的过程称为分馏稳定法。这种方法稳定的原油质量比其它几种方法都好。此种稳定方法主要适用于含轻烃较多的原油(每吨原油脱气量
10立方米或更高时使用此法更好)。
    4)、多级分离稳定法。此稳定法运用高压下开采的油田。一般采用34级分离,最多分离级达67级。分离的级数多,投资就大。
    稳定方法的选择是根据具体条件综合考虑,需要时也可将两种方法结合在一起使用。
五、中国陆上主要输油、气管道概况
1、华北、中部地区原油管道   
  华北地区有大港油田、华北油田,都敷设有外输原油管道,华北地区的炼化企业,有地处北京燕山的东方红炼油厂和大港炼油厂、天津炼油厂、沧州炼油厂、石家庄炼油厂、保定炼油厂、内蒙古呼和浩特炼油厂。原油管道总长度 1847.4 公里。   
  华北地区最早修建的原油主干线是秦皇岛至北京的秦京线,为北京东方红炼厂供应原料油。秦京线 1974  月开工, 1975   19 日投产。管道全长 324.6 公里,年输油能力 600 万吨。穿越河流 11 处,铁路 14 处,公路 40 处,跨越河流 永定河 1574  和水渠 处。由洛阳石化设计院 中国石化洛阳石化工程公司 设计,管道三公司和江汉油田建设公司施工。   
  大港至周李庄输油管线 1968 年建设,这条管道是大港油田惟一的一条原油外输线。起点多次发生变化。总长 210.5 公里,年输能力 500 万吨。   
  任丘至沧州原油管道, 1976 年元月 日开工,  日投产,全长 109 公里,年输油能力 500 万吨, 1983 年经过改造,年输油能力 770 万吨。以华北油田为源头的原油管道,还有任沧复线;任沧新线,任京线 任丘至北京 、沧临线 沧州至临邑 ,河石线 河间至石家庄 、任保线 任丘至保定 、阿赛线 阿尔善至赛汗塔拉    
  中部地区油田,分布在湖北和河南两省境内,有江汉油田、河南油田和中原油田,主要炼油企业有湖北荆门炼油厂和河南洛阳炼油厂。原油管道总长度 1347.5 公里。   
  江汉原油管道有潜荆线 潜江至荆门  1970 年建成,全长 90 公里,年输能力石油加工 170 万吨。   
  河南原油管道有魏荆线 魏岗至荆门 和魏荆复线。   
  中原原油管道有濮临线 濮阳至临邑 、中洛线 濮阳至洛阳 及中洛复线。   
  另外,港口至炼厂原油管道总长度 859.3 公里。   
2、东北地区原油管道   
   东北地区是原油生产的主要基地,有大庆油田、辽河油田和吉林油田,原油产量大约占全
国总产量的 53.5%, 原油管道达 3399.6 公里。   
  大庆油田从 1966 年起,年产量达到 1066.89 万吨以后,探明的石油资源并未全面开发。 1970  月,周恩来总理和李先念副总理,同余秋里、康世恩商议,决定提前动用大庆油田的后备资源,并决定集中资金修建大庆原油的外输管道。 1970   日,东北管道建设领导小组开会正式筹备,命名为东北八三工程   
  东北八三工程的起步,是从抢建大庆至抚顺的庆抚线开始的,这条管道从黑龙江肇源县茂兴穿越嫩江后,向南经吉林省的松源、农安、长春、公主岭、梨树、四平,进入辽宁省的昌图,经铁岭,终至炼厂较为集中的工业城市抚顺。末站设在抚顺康乐屯,以支线向抚顺石油一厂、二厂、三厂供油。庆抚线全长 596.8 公里,其中直径 720 毫米的管线 558.6 公里, 1970  月开工, 1971  月试运行, 10  31 日正式输油。工程总投资 2.93 亿元,年输油能力 2000 万吨。建设长距离、大口径、输送三高原油的管道,这在中国是第一次。   
  庆抚线建成以后,指挥部正式组建了勘察设计研究所 以后与管道局设计院合并为管道勘察设计研究院 ,施工队伍也全部调入,正式编为管道工程一处、二处、、三处 以后更名为管道一、二、三公司 。此后的续建工程在形成了专业队伍的情况下,改变了人民战争式
的做法, 1972 年开工建设了铁岭至秦皇岛管道, 1973  10 月开工建设了大庆至铁岭复线, 1974  10 年开工建设了铁岭至大连的管道。在此期间还建成了抚顺至鞍山炼厂、石油二厂至辽宁电厂、丹东至朝鲜新义州、盘锦至锦西石油五厂等短距离管道。到 1975  月, 年中建设输油管道 条,共 2471 公里,其中主要干线 2181 公里,形成了以铁岭站为枢纽,联接大庆至抚顺、大庆至秦皇岛和大庆至大连的 条输油大动脉,东北管网逐步形成。   
  东北八三工程,为中国管道建设探索出了符合中国国情的组织建设和管理模式,奠定了中国原油管道勘察设计、工程建设和运行管理中各项规范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