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系理科出身,平时自是徘徊于感性与理性之间,生活的感性随意、工作的理性严谨,沉静内敛是一向的做派。但平时也会看点文艺作品,经典影片,充个文艺青年范,陶冶一下情操。常慨叹先贤已矣,世风日下,想昔日无论春秋战国先秦。还是魏晋隋唐宋元明,抑或满清民国,那代没有大师级的人物,百家争鸣,学风思辨,铮铮傲骨,一腔正义,那浑身散发的清气让人欲罢不能,那探究天地人奥秘的精神让人心驰神往,如今难道真是和平年代饱暖思淫欲,没有追求了。
闲话至今时流行的娱乐节目,不禁让人愧叹:如此中国,要以什么折服感动世界呢?难道是高难度的杂技表演,难道是奢华无比的奥运会?抑或难道是流行的芒果台快乐大本营?还是经典电影三部曲:无极 谭松林原型夜宴 宁静露点黄金甲,部部虐心,不就个女人吗,何必呢?近日又曝出抗日神剧里手撕鬼子的经典场面。台上台下各种人都在证明自己很重要,后宫里千万女人争一个男人,整天也就中伤、陷害、怀孕、流产,娱乐明星们也是花样迭起,不时风波起,锋芝恋锋芝离,潘粤明董洁王大治,奥迪派克峰价格 姚晨唐嫣凌霄肃,够多了。我都累了,替他们麻烦,可是人家照样有滋有味,不惧口水滔滔。上述种种,就是我们的国粹吗?我们国家就是用这样的文化征服了热血的鲜卑,粗犷的蒙古、马背上的女真,而今还想要文化出口,彰显大国风范吗?遥想08年奥运时张艺谋这烧钱的主,花了不知多少亿办了个开幕式,世界为之轰动,那是当
然,不得不震惊于中国的铺纸浪费,于是不知怎的我神光一转,想到少时学的历史书记载隋炀帝要开万国博览会了,长安到处张灯结彩,大街上连树木都裹上绸缎了,可是还是有几个不知趣的老兄在哪里冒充饥民,破衣烂衫的,这太不给力了,有碍我堂堂大华形象吗?如今好了,去北京看奥运控制人完全避免这个问题。但魅力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体现了吗?孔子、四大 发明老的玩意,烟花绚丽多彩终究只是一瞬,现代文明仅一个朗朗演奏后结束,难道张被收买了,搞点这些个不靠谱的出来,故意恶搞我们国家的。还是因为我们只有祖先可以炫耀,实在别的没什么好提的呢。拿什么拯救你。我的中国,我低声说。
我们在一切声光电的轰击下愈来愈浮躁和不堪忍受,于是吐槽与恶搞成了新的时尚,可是我们仍不满足啊,因为这些只是为了发泄那无尽的失落啊!终究没人理睬你的感伤,分担你的忧愁。如果能在千千万万焦渴间突然到一缕清泉,是多么难得欣喜啊!适前看“爱有来生”时感动于俞飞鸿的坚持,虽然窃私下以为俞飞鸿的扮相略显苍老,但仔细看后却又否定了这一龌龊想法。因为喜爱可以用心自写剧本,因为喜爱可以不计代价拍影片,终于十年了,她成功了,不在票房,而在自身心灵的愉悦与观众观影之后的深深触动,人生境界也许随之变得豁达,你可能领悟也许爱不一定要相守生生世世,她开心幸福即可,不必执
意于这开心幸福是否是你给予他的,阿明的痴情和大度足令无数痴男怨女汗颜,这才是真正的大爱!因为他们的坚持执着,才有了与我等共鸣和相依的希望。
于是我将视野往前拉,回到中国单纯的年代,惊奇地发现大师们在哪里躺着,黑暗静谧中闪耀着智慧的火光,无论台湾、香港抑或大陆。连大陆在全国山河一片红的60年代谢铁骊也都拍出《早春二月》这种关注个体的,如今看来也不过时的文艺电影,不愧名导演,我就这么称呼吧,八九十年代的红楼梦、西游记、聊斋、三国更是精品中的精品,而香港长城公司拍的诸如“三笑、西厢”等也是喜感十足,绝对雅俗共赏,再观台湾新白娘子、包青天系列、京华烟云等一部部影视剧真正让我们领略编剧文字的魅力和传统的美好。
无聊中的我竟然在某段时间迷上了京剧,说来颇不靠谱,闲来浏览视频时看了几集的荀慧生电视剧,很快就有点欲罢不能了,此剧半传记式的为我们介绍了荀先生的艺术成长过程,也算为我等年轻人做了京剧的部分启蒙, 渐渐地戏盲的我竟也知道四大名旦是谁,其唱腔特点,有何名剧目,因为是看了荀先生电视剧的缘故,对他格外痴迷,有段时间天天播放他的红娘、花田错、苏三选段,真是一个爽字了得,感叹大师真是大师啊!艺术的魅力不因大师离去而湮没,也不因时代变迁岁月流转而褪,及至深入看了部分音配像的全
剧,就更觉好了,一个男士愣是演得比女人还女人,万种风情,活泼可爱,一颦一笑,无不动人,而台下也是美男子一枚,绝不娘们。试想N年前央视春晚时介绍今年是荀先生诞辰一百周年时,我根本没有任何的感觉,只是在历史书故纸堆中知道是京剧四大名旦之一,可是到底有何动人之处,真是不清楚啊?而如今不一样了,感叹他是一个多么优秀的艺术家啊!叹生不恨早,大师们在疯狂的年代里早已仙逝,我只能在音像资料中、评论中、书中领略其风采了,红娘、春兰、苏三、荀灌娘等的形象在我眼前一一走过。在荀先生的世界里,西厢中的主角已非莺莺与张生,我迷恋上了红娘,豪爽仗义第一个,《花田错》里春兰更是发挥至极致,无论是与小在花田,初见卞矶时,说的那句这人比花儿还好看,那眼神、那神态、那手势让人记忆尤深,而听到小久等不耐烦想要罚她时,就在外面休息了一会再回来的时候我们不禁要笑,这是多么机灵可爱的丫头啊!刘玉燕与卞矶俨然成了配角,苏三里我相信很多人都知道“苏三离了洪洞县”那段,名段经久不衰。于是陶醉于红娘的沉稳仗义,迷恋于春兰的可爱直爽,叹息苏三的悲惨命运,欣喜于荀灌娘的英姿飒爽、巾帼气概,西皮一拉,流水似的曲子呼之即出,花田下的故事开演了。
在荀派艺术感染之下,我试着去了解另外一位大家,梅兰芳大师,搜了一下,只能看到其子梅葆玖的资料,那就试试吧,不知为何那句“海岛冰轮初转腾”还没唱完,我就有点落荒
而逃了,耐不住啊!大抵是贵妃太过雍容大气,小辈领受不起,就只得三十六计走为上了!这可能须怪自己不懂艺术,想梅先生贵为四大名旦之首,必有其过人之处,世代梨园,自身条件声腔扮相俱佳,贵妃醉酒那可是久负盛名啊! 而程砚秋、尚小云两位本人了解甚少,就不多讲了,但是以目前形势来看,短期内无战乱人祸,和平年代人们对娱乐偏休闲解闷。势必荀派更具生命力,因其艺术形象鲜活、表演生动富有趣味。
鲍蕾照片几番转战之下,几乎迷上所有戏剧的东西,大有大浪淘沙之意,于是豫剧、曲剧、黄梅戏、越剧、评剧、苏剧、淮剧、闽剧、粤剧等均有涉猎观看,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戏曲门类之多,内容之丰富,各具地方特,其中滋味真是无法一一言表,无意间我竟给自己开启了一扇艺术宝库的窗。
先说地方戏之豫剧,豫剧的话大家最熟悉不过以下几段:刘大哥讲话理太偏、小芹之清凌凌的水来、蓝莹莹的天,一家人欢天喜地来把我请、辕门外三声炮如同雷震等等。给人的感觉是,豫剧的唱无论男女,都带着激扬豪迈之气,决不缠绵,无论是喜是悲,均淋漓尽致,也许是北方的特质不拖泥带水的,是啥就啥,别磨叽叽,自然戏曲就承载了这一地方特点。但是听了一段时间后,也不知觉得哪里不对,似乎不想继续下去。及后来听了几位
豫剧前辈的戏,才让我顿悟:原来现在的豫剧唱法都一样,没有特点,怪不得腻歪。王敬先前辈的《涤耻血》选段之“捧宋旗肝肠断我泪洗面,想起了投金事满面羞惭”,听得我久违的泪水似乎要涌出,深深感受到那种国破家亡父兄投敌叛变大宋的锥心之痛,不由得想起抗日战前时此剧的轰动效应,确实是好剧。河南不乏铮铮傲骨,浩气长存人间。遥想我那一日去开封时,不再只有东京梦华录、清明上河园,也有如宇宙锋、涤耻血这样富有内涵震撼心灵的文化精品,实属幸事。而陈素真大师的《宇宙锋》,让人对粗犷的豫剧有了新的认识,原来河南还是很有范的,文化内涵雅的方面做的也不错,其表演深沉细腻,举止雍容大气。而常香玉、马金凤等也已是国内外有名的大师,我就不说那么多了,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斯人已矣,大师渐行渐远。舞台上真的只剩下几句刘大哥、清凌凌的水、三哭殿等等之类。现代文明的发展,人们普遍文化水平提高,面对的苦闷和欣赏趣味已在改变,可是戏曲没变,粗糙而不知耻,自满而不向外看,内杠而不团结,文艺载体的豫剧在艺术性提高上可谓落的太远,我们不愿再看重复的动作和情节,也不愿看到因体制出来的红片部部,更希望关注普通人真实的喜怒哀乐,虽然我们有更好的出路娱乐,但我仍然期待希望有耳目一新雅俗共赏的戏曲剧本和演员诞生,这才是真理 啊!
再说黄梅戏,有人在马兰演的同名电视剧,汤芳人体图片《严凤英》片头曲中写到,“你是来自山野的风” ,
用来形容黄梅戏真的是很贴切合适不过的。黄梅戏选材多来自民间故事,我们熟知的如小辞店、打猪草、夫妻观灯、天仙配等,皆是如此。当然对于全国人民熟知的可能要数:“夫妻双双把家还,你耕田来我织布 我挑水来你浇园”、“我考状元不为做高官,为了多情李公子”及夫妻观灯等名段,黄梅的质朴生活化特点很明显,反映了封建时代贫苦人民的美好愿望和善良品格。严凤英这位艺术前辈确实用她那双美丽灵动的大眼睛和优美的唱腔征服了全国人民,把一个乡野小调推向全国,并使之成为地方大戏,可以说是黄梅戏的师祖级人物。而马兰作为承上启下的一代,无疑在后黄梅戏的复兴繁荣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如今的韩再芬在黄梅戏上的坚守及不懈努力也值得称道,虽然有人把她的唱形容为“黄梅歌”,但我想每个人的领悟及条件是有限的,加上时代的痕迹黄梅戏必有所发展,至于你欣赏那个时期的那就看个人喜好了。严凤英的唱是明快真挚的,马兰是流动荡气的,韩再芬是现代妩媚的。再说近年来拍一些影视剧,近年其实也好十几年了,时间好快啊!韩再芬的系列黄梅电视剧,如《孟丽君》《女驸马》《徽州女人》《郑小娇》,因其扮相好、演得也好,不由得让我们忘记这是戏曲片,完全可以用唯美二字形容,社会反响甚好,而观一些现代剧如《二月》、《啼笑姻缘》、《家》就拍得很有质量,文学气息浓厚,制作精良,远胜过如今改编名著的一些电视剧,这方面确实值得称道,需要兄弟剧种多多学习借鉴。
一提到评剧不由就想起评剧皇后之称的新凤霞那双波光熠熠的大眼睛,富有神采,思来算去,难道那个时代山水好,女人们个个如此美如天仙,灵气逼人?《花为媒》里新凤霞可是把赵五儿的形象表现的圆圆满满,如在报花名一折中,其与赵丽蓉的表演可谓珠联璧合,一老一少,一雅一俗,一个心烦意乱、一个插科打诨,当然为人称道还是那部《刘巧儿》让其红遍全国,刘巧儿主动争取爱情,反对封建包办婚姻的故事,让我国解放后的新婚姻法一下子通晓于天下。但是评剧和豫剧存在的问题一样,甚至还不如豫剧,近年来可以说没有涌现出好的作品,更少有年轻人的关注,如此下去可以说真的评上遗产了。评剧也是个好剧,喜欢的人也不少,如何推陈出新,去糟粕留精华,是喜爱评剧及评剧工作者面对的问题。
最后说越剧,最后说不等于不重要,甚至可以说很重要,越剧是诸多剧种里面发展最好的了,很不易,最年轻的剧种,也是最具活力的剧种,唯美缠绵多情,甚至连我这种戏盲的年轻人都能拉进来欣赏一下,就可知其吸引力。越剧的历史不长,百年一瞬,就这么过来了。作为年轻的剧种,它广泛吸收兄弟剧种的精华和养分,题材的移植、服饰的借鉴,曲调的引用,身段的学习,一切于我有用皆可拿来,并在发展过程中重分体现了巾帼不让须眉的精神,即男子淡出越剧舞台,女子胜出,成为独一无二以女子为主的“女子越剧”,于
孙答应是谁是越剧表演的细腻唯美达到极致,才子佳人戏中,才子潇洒风流多才情眷眷,佳人美貌善良多情意绵绵,满足了几多士大夫写风花雪月故事对美和爱情的幻想和憧憬。不知多少人拜倒在清丽古典的越剧美人之下,迷恋陶醉,感动于人物的真挚美好。因为篇幅限制,就不说那么那么多了,我会在未来的专题中重点写越剧。
顺带再说一下曲剧,这是发源于河南汝州的地方小调,因其极具生活性、趣味性,题材也以家长里短见长,因此在基层中很受欢迎,常听见“小仓娃离了登封小县,再不能上嵩山摘酸枣”“、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之类通俗直白的唱段,易学好唱流传广,滑稽搞笑接地气,当然也有改编自三言二拍的经典喜剧片《风雪配》,带点才子佳人的意思,可惜比之于越剧还是粗糙许多啊!最值得人称道的当属《陈三两》,无关风月堪称花中君子的一个奇女子----陈三两,家遭突变卖身救弟,沦落风尘却不甘堕落,始终洁身自好,青楼里买诗文以谋生,很独特的一个题材。后被各大剧目改变,如京剧、越剧、河北梆子等。
以上种种,纯属个人初生牛犊不怕虎状态下写的个人感受,题材范围甚广,如有不妥请见谅,允许不同声音。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