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精编全册教案
1 古诗词三首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2)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三首古诗词,默写《宿新市徐公店》。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诵读、解读课文,了解古诗词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古诗词的语言美、韵律美。
3.情感与价值
【教学重点】
品诗境,悟诗情,能背诵这三首古诗词,积累语言。
【教学难点】
理解古诗词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学生:完成预习;搜集三位作者的资料,课上与同学交流。
教师:1.查看学生预习作业,了解学情。
2.利用课件勾勒出田园生活,整体感知课文。
【课时安排】
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 教师批注 |
《宿新市徐公店》 一、激情谈话,导入新课 春天又是喜悦的,你们在放学后都会做些什么?你们知道宋朝的孩子们的课余生活是什么样的吗?今天,让我们带着春天的气息,一起走进杨万里的——(生齐读:“《宿新市徐公店》。”) | |
二、检查预习情况 1.初读正音。指导书写,指名读古诗。 课件出示:宿(sù)、徐(xú)、 篱(lí)落、径(jìng)、未(wèi)。 2.你知道这首诗是哪个朝代的哪位诗人写的吗?(宋代的杨万里。)请你具体介绍一下作者以及写作背景。 3.提出问题。 “宿新市徐公店”是什么意思?(结合学生理解,重点理解“宿”的意思,“宿新市徐公店”可以理解为“投宿在新市姓徐的人家开设的旅店里 ”。) | |
三、借助意象,入情入境 1.抓重点词,理解诗意。 (1)深:创设情境,体会“深远”和“深沉”的区别。 (2)未成阴:课件出示图片,让学生选择符合诗意的图片,引导学生明确此诗描写的季节。 ③急走:快跑。 | |
拓展:想象说话。 当孩子们在追黄蝶的时候,他们会有什么样的动作?会说些什么?又会做些什么呢? 四时田园杂兴其古诗二十五④诗中有一个字写出了孩子们争强好胜、不服输的性格,你们能出来吗?(“追”字将儿童天真烂漫、不服输的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使人物形象惟妙惟肖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2.展开想象,在朗读中感受幽静的田园春光。 3.前两句诗中作者写了哪些景物?(篱落、径、树头、阴。)同桌之间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为什么没形成树荫?(因为叶子还未长成,所以还没有形成树荫。) 在稀稀疏疏的篱笆旁,有一条小路通向远方,树上的花已经凋落,但刚长出来的叶子还不能形成树荫。 4.后两句诗中,作者写了哪些景物?同桌之间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儿童、黄蝶、菜花。儿童们奔跑着,追逐着翩翩飞舞的黄,可是蝴蝶飞到一片金灿灿的菜花丛中,孩子们就再也不到它们了。) 5.口语表达。 诗中前两句是静态描写,后两句是动态描写,全诗动静结合,情景交融,充满了春天的气息。特别是后两句,儿童捕蝶的画面跃然纸上,栩栩如生,仿佛就在眼前。说一说,你眼前浮现出了怎样的情景? (几个孩子在花香扑鼻的大好春光中,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地奔跑着,追逐着飞舞的黄蝶,可是没有追到,我仿佛听到了他们正在叹息,看到了他们失望的表情……) 6.吟诵诗句入诗境。 师配乐范读,说一说:老师读得好吗?好在哪里? 学生自读。 谁能勇敢地向老师挑战朗读课文?请三位同学分别配乐朗读,其他同学做评委。 7.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描写了农村早春的风光,突出了农村的清新与宁静,反映了儿童们的天真活泼,表达了诗人虽客居他乡却依然闲适的心境。) | |
四、布置作业 1.背诵《宿新市徐公店》。 2.请你先把这首诗背给爸爸妈妈听,再把诗编成故事讲一讲。 | |
【板书设计】
宿新市徐公店
(宋)杨万里
篱落 一径 树头——静态描写
儿童 黄蝶 菜花——动态描写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导课时我注意了语言的简洁,语句少而精才能让学生理解你提出的要求是什么,明确自己该做什么。解题时注意从生字着手,先解释生字“宿”和“徐”,再记忆字形和组词,理解题意就容易多了。课上,我将语速适当放慢,这样有助于学生抓住重点。借助多媒体教学,我鼓励学生根据插图展开想象:孩子追黄蝶时的心情怎样?学生说他们很着急,想赶快追上蝴蝶。我鼓励学生根据诗意想象画面,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创新意识,一举多得。
[不足之处] 1.解题时留给学生的时间不多,没有让他们独立思考,担心他们不能顺利解题。
2.口语表达时,由于前面理解诗意的时间用得过多,口语表达没有让更多孩子表现,有些遗憾。如果这个环节留得时间再长一些,学生对这首诗的理解会更深刻。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 教师批注 |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 一、激情谈话,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图片,你能不能用自己的话来形容一下眼前的风景。(注意:如果能用上自己积累的诗句,那就更美了!) 这个地方叫石湖,正如同学们所看到的,这是一个山清水秀、风景优美的好地方。树木成荫,掩映着白墙黑瓦,再加上碧绿的秧苗,清澈的河水,金黄的菜花,还有自由嬉戏的野鸭,一派田园风光!这里是宋朝著名诗人范成大的家乡,他辞官后回到故乡住了十年,把这里的田园风光和田园生活都写到诗里,他一共写了60首诗。分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冬日五部分,每部分各十二首。诗歌描写了农村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景和农民的生活,同时也反映了农民遭受的剥削以及生活的困苦。每首诗的题目都是一样的——(课件出示)跟老师念:《四时田园杂兴》。大家再读一遍。 2.解诗题。 “四时”是什么意思?“四时”指的是一年四季,这个词把春、夏、秋、冬全都概括了。 “杂兴”是什么意思?谈谈你的理解。“兴”在这儿读第四声,“杂兴”就是各种兴致,各种各样的感受。 那么,整个题目的意思连起来说就是——诗人看到一年四季不同的田园景而产生了很多感想。 | |
二、理解诗意,体会诗情 1.整体感知。 自由读诗,思考:这首诗描写的是哪个季节的风景? “蛱蝶”指的是蝴蝶的一种。 2.谁来读读这首诗?说一说,这首诗描写了哪个季节的景?(初夏。) 3.小组合作学习。 (1)自由读诗,你是从哪里感受到夏天的气息的? (2)边读边想象,你看到了夏天田园怎样的画面? (3)从这几句诗中,你感受到了怎样的田园风光?用自己的话来描述一下你眼前出现的画面。 4.解诗意。 全班交流,教师指点。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1)诗句中描述了哪几种景物?这几种景物有什么特点? (2)学生说景物的特点。 师:多美的景呀!诗人把它凝练成两句诗就是——(生接读)“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你看,诗人就是这样抓住景物的特点,用短短的两句诗,就勾勒出了如此美妙的景。 用换字法体会“肥、稀”这两个字用在这里的准确性,体会语言的精练。 (3)现在,谁来把这句诗读给大家听,让我们从你的朗读声中也能感受到这种美?(学生个别读,评议。)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1)学生说说诗句的意思。 夏天日长,篱笆边无人过往,只有蜻蜓和蝴蝶在翩翩飞舞。 (2)学生质疑。引导学生想象:为什么篱笆边没有行人?他们都到哪儿去了?(让学生结合夏天人们的劳动情况进行充分讨论,感受农民的繁忙和辛苦。) (3)刚才,我们所说的这些人们的劳动情景,在诗中并没有直接写出来,但我们却 | |
通过对诗句的质疑,再展开恰当想象,就挖掘出来了。这让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诗的含义,体会诗的意境。 5.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6.齐读《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读出它的意境美。 7.指导书写“杂”“蜻”“蜓”三个要求学生会写的字。 | |
三、拓展、探究 同学们,在诗人笔下,炎热的夏季也是一幅独特迷人的风景图。今天我给同学们带来了几句描写夏日景的诗句。(课件出示。) | |
四、布置作业 1.背诵《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 2.搜集更多田园诗佳作,和同学交流。 | |
【板书设计】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
(宋)范成大
景美人忙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本节课我主要采用了自读感悟、小组交流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先了解诗句的大概意思,更好地理解古诗。先借助诗句下面的注释,来读懂重点字词的意思,把这些词的意思串起来就是每行诗句的含义,再把每行诗句的意思连起来,用自己的话说出来,这就是整首诗的意思。然后组织学生先自学、同桌交流,再全班交流。以读促悟,又以悟促读。通过一遍遍、不同形式的有感情诵读,学生越读越好,对诗歌的理解也越加深入。
[不足之处] 本节课我觉得教师引领的环节应该适当放手,还有就是“写”这个环节应适当增加
时间,比如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尝试着运用名句,或者改写诗的内容等,让这些富有生命力的句子“活”在学生的心中,这是很有必要的。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 教师批注 |
《清平乐·村居》 一、谈话导入,理解词题 1.我们已经学习过第1课《古诗词三首》中前两首充满童真童趣的古诗,我们一起背诵一下第一首诗。(学生背诵《宿新市徐公店》。)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一首词——《清平乐·村居》。(板书:清平乐·村居。) 2.解词题。 词的标题一般分为两部分:“清平乐”是词牌名,“村居”是这首词的题目,看到“村居”这两个字,你会想到什么呢?(引导学生说出与村居相关的画面、诗句:矮小的房子、勤劳的人们、安静的氛围。背诵高鼎的《村居》。) 在宁静的村庄里过着安居乐业的日子,可真幸福呀!经历了乱世的辛弃疾,能描绘出怎样的“村居”呢?让我们走进《清平乐·村居》。 | |
二、初读感知,学习字词 1.检查预习情况。 课件出示:茅檐、翁媪、锄豆、亡赖、卧剥。 | |
2.谁来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词? 词一般分为上片和下片两部分,朗读时,上、下两片之间要停顿。我们试着朗读一遍。(指导朗读)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3.理解重点字词,如“吴音、相媚好、翁媪、亡赖”。 | |
三、展开想象,品悟词境 我们已经把这首词读了好几遍,古人云:“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我们能从《清平乐·村居》中看到怎样的画面? 1.“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体会茅檐低小;感悟“青青草”,对比“草遥看近却无”,引出“离离原上草”,从而体会草的生命力顽强。) 2.“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吴音”是什么意思?播放音频,感知“吴音”。含着醉意的吴音又是怎样的?是谁在对谁说话?会说些什么?引导学生借助注释,想象画面;借助插图,体会词意和“翁媪”之间的“相媚好”。)板书:相媚好。(指导书写“媚”:左形右声,读准字音,左窄右宽,注意间架结构,才能写得规范、美观。) 3.过渡:(出示翁媪图片。)你看,翁媪醉意微醺地向窗外望去,他们看到了什么样的画面? 4.“大儿锄豆溪东。”(出示词句。)(大儿子在做什么?挥汗如雨地给豆田除草?你能从中感受到什么?引导学生背诵《悯农》,感受大儿子勤劳能干。劳动创造财富,大儿子劳累并幸福着。一起朗读,感受大儿子的勤劳和幸福。)过渡:老两口透过窗口,还看见了什么? 5.“中儿正织鸡笼。”(出示词句。)(指导朗读:“中儿”在做什么?这可真是个心灵手巧的孩子,说出几个词来夸夸他的认真:一丝不苟、全神贯注、聚精会神、心无旁骛。想象着“中儿”专心致志的样子,请你读这句词!看来翁媪的儿子们都是干将,哪个字写出了中儿的专心工作?)过渡:老两口最喜欢的是什么? 6.“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出示词句。)(指导朗读:为什么最喜欢小儿子?引出并解释“亡赖”。从哪个字看出他的“亡赖”?“卧”是什么意思?可以换成别的字吗?带进诗中去读一读,好不好?为什么?) 小结:一家五口,其乐融融,这真是幸福美满、温馨和谐的一家人!让我们齐读,感受这和谐快乐的村居人家! 7.你们真是太出了,到了五幅图。还有一处重要的景我们可不能忽略,它可以把大家看到的画面连到一起,是什么?快去词里一! (课件出示:溪上青青草、大儿锄豆溪东、溪头卧剥莲蓬) 溪上——青青草。溪东——大儿锄豆。溪头——小儿卧剥莲蓬。 这条小溪简直就是这幅村居图的“点睛”之处,因为有了这溪水,所有的画面才和谐地连接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完美的《村居图》。这可真是“绿水人家绕”呀! | |
四、走近词人,情感升华 相信你现在一定有很多感慨,请你送给这村居生活一个词或一句话吧!(美丽、惬意、舒适、和谐、让人陶醉……是呀,你们陶醉了,老师陶醉了,还有谁陶醉了?) 是呀,看着眼前如梦境般美好的村居,目睹了乱世的辛弃疾,你会想到什么呢? 难怪辛弃疾会在词中说“醉里吴音相媚好”,他渴望的不正是醉卧在散发着软糯吴音的村居里,看百姓安居乐业,盼国家国泰民安吗?这是辛弃疾的心愿,也是我们中华儿女世世代代的心愿呀! 让我们怀揣着对中国梦的向往,齐诵这充满希望的《清平乐·村居》。 | |
五、布置作业 1.将本词改写为一个小故事,讲给身边人听。 2.搜集辛弃疾的其他诗词,更全面地了解辛弃疾。 | |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