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地理会考总复习资料
地球的运动
1、地球的自转
⑴含义:地球绕着地轴不停地旋转。
⑵方向:自西向东。
⑶周期:一天约为24小时。
⑷产生的现象:昼夜更替、地方时差
2、地球的公转
⑴含义:地球围绕太阳不停地旋转。
⑵方向:自西向东。
⑶周期:一年约为365天。
⑷特点:地球公转的轨道平面与地轴的夹角是66.5°
⑸产生的现象:
①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
②同一地点,太阳高度角的变化;
海陆资料③同一地点,昼夜长短的变化;
④同一地点,不同季节太阳光热不同,即春夏秋冬四季的形成。
⑹二分二至: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夏至日6月22日前后、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
⑺四季的划分以北半球为例,南半球正相反:
3、4、5三个月是春季;6、7、8三个月是夏季;
9、10、11三个月是秋季;12、1、2三个月是冬季。
1、气候的地区差异
⑴气候:是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一般变化不大。例如,昆明四季如春等。
⑵气候的两个要素:气温和降水
⑶气候与天气的差异:
⑷世界气候的分布
2、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⑴区分气候要素和气候因素:
①气候要素:指组成气候的气温和降水。
②气候因素:纬度、地形、海陆是影响气候的因素。
⑵各气候因素对气温、降水的影响
①纬度因素: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
②海陆因素:同一纬度,气温夏季陆高海低,冬季陆低海高;降水沿海地区多,内陆地区少。
③地形因素:同纬度山上的气温比山下低,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3、气候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⑴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影响着人们的吃、穿、住、行及农业生产等方面,气候发生异常,常会带来危害。
⑵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人类排放大量二氧化碳造成的温室效应。
大气运动的主要形式
1热力环流: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称为热力环流。它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
2气旋与反气旋:气旋和反气旋是大气中最经常的运动形式,也是影响天气的重要天气系统。气旋:是
对应于气压场中的低压中心而出现的大型空气旋涡。反气旋:是对应于气压场中的高压中心而出现的大规模的气流运动。
3大气环流:具有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称为大气环流。大气环流把热量和水汽从一个地区输送到另一个地区,从而使高低纬之间、海陆之间的热量和水流得到交换,促进了地球上的热量平衡和水平衡。
①三圈环流:三圈环流由低纬环流圈、中纬环流圈和高纬环流圈组成。由于三圈环流
的存在,在全球近地面形成了六个风带和七个气压带,由低纬到高纬它们是:赤道低压带——赤道两侧的信风辐合上升形成。南北半球的信风带——副高与赤道低压带之间存在的
水平气压梯度,促使近地面气流流向低纬地区,在地转偏向力摩擦力的作用下,北半球形
成东北信风,南半球形成东南信风。南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简称副高,来自赤道
上空的气流,受到地转偏向力的作用,流到南北纬30°附近上空时,偏转成西风,在南北纬30°附近上空聚集下沉,使近地面气压升高,形成了副高。南北半球的西风带——副高向更高纬度发送的一支气流,逐渐偏转成偏西风,形成了中纬度西风带。北半球风向为西
南风,南半球为西北风。南北半球的副极地低气压带——盛行西风与极地东风在南北纬60°附近相遇,形成锋面,较暖的西风气流大规模上升,地面气压降低,形成副极地低气压带。南北半球的极地东风带——从极地高压带发出的气流,运动中偏转为偏东风。南北半球的
极地高气压带——极地地区终年寒冷,空气变得冷而重,下沉聚集在近地面,使气压升高
而形成。
②气压带、风带及其季节移动:由于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变化而南北移动,地球上的风
带和气压带的位置也随之移动。风带、气压带的季节性移动带来的明显影响是:为赤道两
侧的信风进入对面的半球提供了机会。尤其是南半球东南信风受到北移的赤道低压吸引进
入北半球,偏转成西南风,成为南亚夏季风的重要成因。使某些地区受到性质完全不同的
风带和气压带的交替控制,造成气候上明显的季节变化。
③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由于海陆之间的热力性质差异,同纬度地区,夏季,
大陆比海洋增温快,气温高,形成热低压;冬季,大陆降温快,气温低,形成冷高压。由
此地面对大气环流施加了影响。北半球,由于陆地面积广,这种影响更明显,在1月和7
月的海平面等压线图上,气压带明显断裂成块状。南半球海洋面积占绝对优势,气压带基
本上呈带状分布。
④季风环流:一年中盛行风向随季节有规律地向相反方向或接近相反方向变化,形成
近地面的季风环流。季风环流是大气环流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上季风环流最明显的地区
是东亚和南亚。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被切断成块状,冬夏间大陆与海洋上的气
压中心随季节而改变,从而产生了季风现象。东亚地区位于世界面积最大的亚欧大陆的东部,东临世界海洋面积最大的太平洋,海陆热力差异最明显,季风环流也最典型。南亚季
风环流的形成不仅与海陆热力差异有关,风带与气压带的季节性移动,更是南亚季风环流
产生的主要原因。
大气降水
1水汽的凝结。
1饱和空气和过饱和空气。空气容纳水汽量的多少,是随气温而变化的。在一定温度下,当空气不能再容纳更多的水汽时,就成为饱和空气。如果水汽再增加,或者降低气温,这时空气就会成为过饱和空气,水汽就会凝结成液态水。
2水汽的凝结条件:①过饱和空气。在自然界中,空气上升冷却,使空气达到过饱和,是大气中水汽凝结的主要方式。②凝结核。吸湿性强,可促使水汽在它表面凝结的微粒,
如大气中的烟尘、灰尘等,叫做凝结核。
3水汽的凝结物。①水汽在高空的凝结物:雨、雪、雹等。②水汽在近地面、地面的
凝结物:霜、露、雾淞、雾等。
2降水的形成。降水,即自云中降落到地面上的液态和固态水,如雨、雪、雹等。
1云滴增大的过程。云滴增大的过程主要指云滴凝结凝华增长,同时还有在运动过程
中相互碰撞合并增长的过程。
2雨、雪、雹的形成。云滴增大到能够降落到地面上不致被蒸发掉,在降落过程中,
由于云体和云下层中温度不同,就能形成雨、雪、雹等不同形式的降水。大气降水的必要
条件:大气中有充足的水汽和凝结核;有促使空气作大规模上升运动的力。
3降水的类型。依据造成空气上升运动的成因,可把降水分成对流雨、地形雨、锋面
雨和台风雨四种类型。
降水的四种类型
降水类型空气上升原因降水特征主要分布地区
对流雨湿热空气强烈受热上升强度大,历时短,范围小,常有风暴、雷电赤道附
近地区,夏季的中纬度大陆地区
地形雨暖湿空气前进受地形阻挡上升降水强度较大,雨时较长山地迎风坡
锋面雨冷暖气流相遇,暖湿空气被抬升持续时间长、范围广、强度小中纬度地区
台风雨暖湿空气围绕台风中心旋转上升强度大,多暴雨,伴有狂风、雷电低纬度
大陆东部
降水的世界分布
1赤道多雨带:分布在赤道及其两侧地区,是全球降水量最多的地带,年降水量一般
在2 000毫米左右,多对流雨。
2副热带少雨带:分布在南北纬15°~30°的大陆内部及西岸,这里常年在副高和信
风的控制之下,盛行下沉气流,降水稀少,年平均降水量在500毫米以下。
3温带多雨带:分布于温带大陆西岸和东岸。年降水量在500~1 000毫米左右。
4极地少雨带:位于南北极地地区,在极地高气压带的控制下,全年盛行下沉气流,年降水量不超过300毫米,是全世界降水量最少的地带。但是由于低温,蒸发量少于降水量,这里仍属于湿润地区。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