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风情——江西武宁民情风俗
风俗
一、婚嫁
旧志《风俗》卷载:
婚礼纳采纳币请期,尚存古制,亲迎间亦有行者。”
婚礼纳彩行聘,择吉迎娶,拜堂成礼,大都是按照流传下来的规矩办事。男女婚姻,全凭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结合,甚至“指腹为婚”。民国时期,婚姻逐渐提倡自由,所谓“行文明礼、结自由婚”。双方家长或男女本人把对方情况了解后,认为“门当户对”,而且“八字”(指男女出生年、月、日、时,所谓“生庚八字”)也“合得来”,无“犯忌”,男女就将议定的金银手饰、衣料、酒肉和糕点等礼品送至女家,互换“生庚八字”,称“行聘”、“纳聘”、后称“订婚”,订立字约为凭。一经行聘,终身已定,不能改变。如因故退婚,往往受到社会舆论的讽刺或谴责,甚至引起诉讼。男女一方因不满父母包办,“逃婚”出外者时有发生,有的甚至酿成以自杀反抗封建婚姻的惨剧。但也有婚后感情破裂,请在场人写出离婚字据,结束夫妻关系者。行聘后,由男方选择迎娶日期,附礼送至女家,女家回贴应允。届期,新郎伴随花轿到女家迎亲,女家也必具妆奁(俗称陪嫁的“嫁妆”)随轿送至男方。新娘上轿时,由其兄背上轿不能踩娘家土地,并由其兄弟伴送
(俗称大舅送嫁)。花轿到达男家,由早就挑好的原配儿女多、家境好、有福气的中年妇女两人为“牵娘”,送新娘入新房休息。吉时一至,举行婚礼,首先跪拜天地祖宗,拜父母亲戚长辈,夫妻交拜(俗称拜堂)。然后大摆酒宴,款待亲友,爆竹喧天,鼓乐齐鸣,这是婚礼的最高潮。
三日过后,新郎新娘到娘家作客,叫做“回门”,并要备一份厚礼,女家亦要盛情款待。新婚过后,同一般亲戚往来。
富裕之家嫁女孩子,赔嫁多,嫁奁愈多,愈显荣耀。旧时生女多称“赔钱货”,即此意。中产之家或贫家嫁女则少赔嫁妆奁,新房家具床被及新娘衣著,全由男方备办,俗称“我出菩萨你装金”。一般嫁女,多是一只木箱,箱上摆着几只磁碗和一面镜子,或加一床被服俗称“抬杠”。这一习俗,一直相传到解放后。
1950年5月1日,国家颁《婚姻法》,从根本上废除封建买卖婚姻,实行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平等,保护妇女和子女利益。规定男满二十,女满十八,双方自愿结婚,到当地政府进行结婚登记,发给结婚证书,成为夫妻。 1980年9月,《新婚姻法》颁布,鉴于婚姻家庭制度虽已基本去旧更新,但由于几千年封建思想流毒未能完全肃清,有些旧风俗、旧习惯又重新抬头。因此,新婚姻法重申禁止包办、买卖婚姻等,并规定“男不得早于二十二周岁,女不得早于二十周岁”,并对晚婚晚育者给予鼓励。男女双方在生产、工作、学习和生活中,经过较长时期的互相了解后,由双方议定结婚日期,登记领证,一
般是晚上以茶话会方式举行婚礼,既简单节约,又隆重热闹。但近几年又有请客送礼,大摆酒筵,较之茶话会式的婚礼浪费较大,遭到不少人对。收集
二、丧葬
病人断气,全家举哀,焚烧纸钱。谓之烧“落地钱”,净身换衣,落帐停放,选时入殓,讣告亲友,治丧吊葬。大都是根据家境贫富而定。安葬俗称“上山”,三日后至墓地谓“复三坟”,又称送“三朝茶”。从去世日起算,七日称“一七”,十四日称“二七”,直到七七四十九日称“满七”,烧去哭丧棒等,脱去孝服,称“脱孝”。此后即每年元宵送灯,清明扫墓,中元烧“袱”(纸包火纸,上写先人姓名等),纪念先人。解放后,丧葬礼仪大有改革,亲友送花圈,间有送布五尺至六尺称之“祭幛”,开追悼会,丧事礼仪一切从简,吊祭者唯奉茶
烟而已。近年亦有改棺葬为火葬者。
三、寿庆
生日祝寿,有句俗话:“三十不晓,四十不知,五十杀只鸡,六十全仗子来维。”意思是三十、四十岁过生日不能做寿,一般是由至亲骨肉前来庆寿,参加宴会,但达官贵人则贺客盈门。至期,门上贴大红寿联,中堂悬挂“寿”字条幅,被祝贺者(俗称“寿星翁”或“寿星婆”)受前来祝贺的叩拜,如系同辈,则互揖
道贺,然后分年龄辈份入席。解放后,祝寿已不提倡,一般是家人团聚,为长辈庆贺,举行家宴,敬酒祝福。
四、生育
生儿育女,系家庭一大喜庆,古时有“三朝洗儿,为汤饼之会”;周岁试婴,是 盘之期。“尚有弥月之庆”。婴儿出生后,备办鸡、肉礼品向岳家报喜。早在怀孕期间,岳家即已缝制婴儿衣服、被褥、摇篮等物,至三朝日,连同米酒、鸡蛋等至婿家庆贺。周岁日,主家换来大米(称“百家米”),磨粉做粑,蒸熟后分送戚友,共享欢乐。
民情
一、饮茶
我县饮茶带有浓厚的地方彩,有茶叶茶、菊花茶、芝麻豆子茶、川芎茶、炒米茶、莳萝茶等。旧志《风俗》篇载:“李唐而后,江南之人皆嗜茶,而武宁独盛。欲喜嚼茶叶,噘其精液,又食其渣滓。然雪爪,玉钩(茶叶名)味实甘永,嚼之,舌齿间有余韵,虽文士不厌也。”茶叶茶有红茶、绿茶,用开水冲泡不放其它食品品,绿茶,本地谓之青茶,泡水呈淡绿,味醇,能提神、清肠胃。亦有以茶果泡茶待客者,乡间大都是嫩茶摘制出售,粗茶留作家用。
江西结婚风俗
川芎茶亦为我县常饮品。在茶水中加进芎片或芎末,清香开胃。芎产鲁溪镇北屏山,有茶芎、药芎两种,茶芎较小。旧志载“茗之性寒,芎之性散,皆有明文。土人二物交用,老者寿考康宁,少者强壮自若,未尝见有毫发之损。或地气相宜,抑亦脏腑相习。本草诸书,时有不验也。”可见以芎泡茶,在我县有悠久的历史。
芝麻豆子茶是罗溪、石门、船滩、东林及近县城的乡村待客佳茗。开水泡熟(或生)芝麻,再加熟黄豆、熟花生米,和以盐姜,味咸,清香且带微辣,饮嚼均可。故有作客武宁者,能一饮芝麻豆子茶为快。
您当前浏览的文章来源于导游站。
菊花茶,历史悠久,城乡普遍饮用。我县泡茶用的菊花,是一种野山菊移栽培植而成,朵小,白,无苦味。每年“立冬”前后摘来,捻去花蒂,以盐拌渍,并有以柑桔皮切成细粒拌入。装入罐中备用,可以经年不坏。饮用时以开水冲泡,碧味香,别有风味。
莳萝茶,多为县东北农村饮用。莳萝亦称“土茴香”,用其果实泡茶,茶味芳香,有开胃健脾消食作用。
二、食品
碱水粑用稻草灰开水冲泡过滤后取其水浸红粘米,数小时后磨成浆,盛入垫布粑筛蒸熟后,切成块,然
后浸入加碱的冬水缸或坛中,食用时取出切片炒熟即可。每逢新年,农村各家各户忙于做粑,有的多达数十斤。
麻糍粑是我县民间过年盛行的一种食品。做法是蒸熟糯米成饭,倒入木桶,掏烂,涂清油于磨石上,把糯米饭团,在石磨上甩搭,至饭粒完全碎烂,做成圆饼。食用时切方块,入锅油煎或油炸,撒糖即可,澄黄,味甜。
什锦汤是我县民间宴席的第一道乡土名菜。作料是鸡扎、猪肉、笋、荸荠、萝卜、黄花、香菇、虾米等等,斩成碎末,炒煮后加鸡蛋和少许薯粉成糊,起锅时撒以熟花生米末、葱花、胡椒末,味香可口。整理
薯粉丸子是待客佳品。制法是煮熟芋头去皮和薯粉做成面团,吃法有三,一是将面团
搓成小圆果或扁圆果,水煮或油炒熟后加调味品及大蒜或葱花即可食用,称薯粉丸子。二是将面团摘成小圆果后擀平,馅以冬笋大蒜炒精肉丁或猪油芝麻合白糖,蒸或煮熟,香醇鲜美,别有风味,称包哨子。三是多用芋头少用薯粉调成粉糊,水开后对锅捻入,煮熟捞起,拌以芝麻粉、白糖,细嫩松软,香甜而不腻,称雪花丸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