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庐山风景名胜区概况
 一、地理区位附区位图
庐山位于长江中游江西省北部九江市南,北临长江,东濒鄱阳湖。风景名胜区地理坐标为东经115°52′~116°08′,北纬29°26′~29°41′.
二、历史沿革
从司马迁“南登庐山”,到陶渊明、李白、白居易、苏轼、王安石、郭沫若等1500余位文坛巨匠登临庐山,留下4000余首诗词歌赋的文化名山的确立;从慧远始建东林寺,开创“净土法门”,到集佛、道、天主、基督、伊斯兰教于一身的宗教圣地的形成;从朱熹重建白鹿洞书院弘扬“理学”,到教育丰碑的构建;从“借得名山避世哗”的隐居之庐,到上世纪初世界25个国家风格的庐山别墅的兴建;从胡先骕创建中国第一个亚热带山地植物园,到李四光“第四纪冰川”学说的创立。
1895年《牯牛岭案件解决协议条款》的签订,标志着以李德立为首的西方文化正式植入,庐山社会开始由传统向现代转型,要说明的是,早在1886年李德立便在庐山开展其非法的租地活动.此后庐山经历了避暑地阶段和“夏都”阶段,在西方外力和国民政府强力经营下,庐山近代旅游业兴起并发展,促使区域社会经济的转型,文化与思想观念的转变和社会习俗的变迁;同时,在北伐战争和日寇占领等外部事件影响下,旅游业受挫,对社会、经济和文化都产生了一定消极作用。直到1949年解放,庐山开始迈入了一个新时期,成为共和国领导人和劳动人民的避暑胜地和疗养大山。
三、社会经济
庐山风景名胜区是世界文化景观遗产,是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古今中外文化交融积淀深厚为主要特征,以资源保护、观光度假、避暑休闲、科普教育、会议会展为主要功能,以山岳型为主体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庐山新城建设,并实现牯岭部分管理职能部门和部分居民的下迁。继续完善威家、通远、海会、莲花、温泉等城镇建设,与九江市城镇体系及环鄱阳湖地区城镇体系规划建设相协调(特别注意与庐山区、星子县、九江县的城镇建设相协调),基本形成山上、山下居民在经济、社会上的全面均衡发展。庐山风景名胜区范围内的农村撤村并
点工作和农民安置工作.全面展开风景名胜区及外围保护地带范围内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工作,实现农村经济、社会稳定持续发展,创建生态型、和谐型文明新村。
 四、开发现状
庐山现代意义上的旅游开发是从 1982 年国务院审定庐山为国家重点风景区后, 原庐山管理局着手编制《庐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开始的,20 多年来,庐山的旅游 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获得了一系列殊荣: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区、全国风景名 胜区先进单位、中国首批 4A 级旅游区、中华十大名山之一、世界地质公园、我过目前唯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的世界文化景观 .在旅游开发的具体实践中,庐山主要取得了以下成绩: 1、产业定位基本实现. 2、经济规模迅速扩大。 3、行业管理逐渐加强。4、资源开发步伐加快。5、对外促销广泛展开.但是也存在问题:1、“一山多治”的管理体制。2、自然景观资源开发、分布不均衡3、保护培育不当,生态环境恶化。
二、风景资源调查与评价
一、风景资源调查与评析目的
以“科学规划,统一管理,严格保护,永续利用”及“保护为先,利用优化,统筹协调、渐进整合"为指导方针,切实把保护好庐山风景名胜区的人文、自然景观资源放在首位,优化利用好其景观资源,促进社会、经济、文化的协调科学发展,构建和谐庐山
二、风景资源调查与分类
1。调查方法
野外调查法
文献归纳法
综合分析法
2.分类依据
根据《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 50298—1999)》的规定,风景名胜区分为自然风景资源和人文风景资源两大类,再次基础上还可以细分为8个种类和30小类。
三、主要风景资源简介(16个)
(一)自然景源
1。 五老峰:五老峰地处庐山东南,因山的绝顶被垭口所断,分成并列的五个山峰,仰望俨若席地而坐的五位老翁,故人们便把这原出一山的五个山峰统称为“五老峰”。它根连鄱阳湖,峰尖触天,海拔1436米,虽高度略低于大汉阳峰,但其雄奇却有过之而无不及,为全山形势最雄伟奇险之胜景。
2。 含鄱口:海拔1286米,含鄱岭和对面的汉阳峰之间形成一个巨大壑口,大有一口汲尽山麓的鄱阳湖水之势,故得名。含鄱岭上有4处建筑。岭南端建有一石坊,四柱三门,坊中央镌有“含鄱口”字样,其左右分别刻有“湖光”、“山”四字。坊后山脊上有一伞顶圆亭,红柱绿瓦分外醒目,名含鄱亭。庐山观日处位于庐山东谷含鄱峰中段含鄱口,含鄱亭为最佳地点。
3. 三叠泉:三叠泉位于五老峰下部,飞瀑流经的峭壁有三级,溪水分三叠泉飞泻而下,落差共155米。 三叠泉每叠各具特.一叠直垂,水从20的萁背上一倾而下;二叠弯曲,直入潭中。 站在第三叠抬头仰望,三叠泉抛珠溅玉。如果是暮春初夏多雨季节,飞瀑如发怒的玉龙,冲破青天,凌空飞下,雷声轰鸣.
4. 锦绣谷:庐山1980年新辟的著名风景点,自天桥循左侧石级路前行至仙人洞,为一段长约1。5公里的秀丽山谷。相传为晋代东方名僧慧远采撷花卉、草药处。这儿四时花开,犹如锦绣,故名。北宋文学家王安石诗云:“还家一笑即芳晨,好与名山作主人.邂逅五湖乘兴往,相邀锦绣谷中春。”据说是他游览即兴之作。
5.石门涧:石门涧是庐山众多瀑布中最早录入史册的。两千多年前的 《后汉书地理》中就有记载:“庐山西南有双阙,壁立千余仞,有瀑布存焉”。 石门涧面对峰崖,隔涧箕立,结成危楼险阙.最窄处的“小石门”,两崖之间仅存一缝,游人入“门”须侧身才能通过.峪谷间,高崖悬流成瀑,深谷积水成湖。潜隐湖底的杂乱怪石与兀立溪涧的巨岩,沿涧巧布,成为“石台”,最大的一块光滑的磐石上可坐数十人,石上携有“石门涧”三个大字。
6、芦林湖:海拔1040米的东谷芦林盆地,故又称东湖。 从黄龙寺沿石阶曲径上行约20分钟,便到芦林大桥。一路密林蔽日,树干高耸挺拔,夏日人行其间颇感凉爽。 芦林大桥高30米,桥坝一体,拦水成湖,湖水如镜。
7、仙人洞:位于锦绣谷的南端,有参差如手的"佛手岩"。在佛手岩的覆盖下,一洞中开为仙人洞.洞高、深各约10米,幽深处有清泉下滴,称"一滴泉"。洞壁有”洞天玉液"等石刻题词。
洞中央"纯阳殿"内置吕洞宾石像,传说八仙中的剑仙在此修道成仙。至清朝,佛手岩成道家的洞天福地,改称仙人洞.同志的著名诗句"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使仙人洞景点名扬四海。是来庐山的客人必游并留影之处.
8、如琴湖:建于1961年,面积约110000平方米,蓄水量约1000000立方米。因湖面形如小提琴,故名.湖座落西谷,峰岭围抱,森林蓊蔚,环境幽雅。湖心立岛,岛内有许多人工饲养的孔雀,所以名为孔雀岛,曲桥连接,上缀水榭,形成绿水青山,相映成趣,临立岛上纵览四周妙处横生.
(二)人文景源
1。 庐山会议旧址:位于牯岭东谷掷笔峰麓。松柏茂密,溪水潺潺,环境优美。原是蒋介石在庐山创办军官训练团的三大建筑之一,于1937年落成,名庐山大礼堂。解放后改名“人民剧院",外表壮观,内饰华丽。1959年中国共产党八届八中全会,1961年中央工作会议和1970年九届二中全会均在此召开。同志主持了这三次重要会议。现在,这里已辟为庐山会议纪念馆。里面保存着当年许多珍贵的实物、照片、材料和根据纪录片制作的录相片,供游人观看。 右侧不远处的“庐山大厦"为外观4层、内有6层的钢筋水泥建筑,原为国民党军官训练团
的中下级军官住所,正面额上原有蒋介石题写的“庐山传习学舍"四个大字。位于会址和大厦中间的一座宫殿式建筑即为1935年落成的庐山图书馆。
2. 白鹿洞书院白鹿洞书院位于五老峰东南,全院山地面积为3000亩,建筑面积为3800平方米。山环水合,幽静清邃 ,为中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书院“始于唐、盛于宋,沿于明清”,至今已有1000多年。唐贞元年间(公元785—-805年),李渤隐居这里读书,养一白鹿自娱,人称白鹿先生。长庆间(公元821--943年)李渤任江州(今九江)刺史,便在白鹿筑台榭,植花木。
3。 庐山别墅:庐山近代别墅,是一道亮丽的风景. 牯牛岭满岭的庐山松,清碧犹如漫天翡翠。蜿蜓的长冲河,潺潺犹如满耳欢歌。那错落有致、建筑畸形的幢幢别墅,浮沉在波峰浪谷中,那深红的、青绿的铁皮屋顶,像朵朵鲜艳的蘑菇,散落在青苍的山谷里,静谧和空灵,冷和暖,竟是如此美妙地融合在一起。 庐山近代别墅的建筑风格,产生出特有的风韵。每一座别墅,都是单体建筑,建筑的格局、式样、风格,注入了原别墅主人所在国籍的本土文化的影子,别墅主人审美趣味和爱好的影子。
4。 御碑亭:是明朝皇帝朱元璋所建造的。整个御碑亭的建造风格比较独特,明朝洪武二十
中国风景名胜图片
六年九月(1393年)朱元璋为了纪念周颠仙等人就在这台上建起了御碑亭。亭中至今还保存着朱元璋的御碑.碑上刻着这位朱皇帝亲自撰写的《周颠仙人传》和《四仙诗》.
5.西林寺:坐落于庐山北麓,建于东晋太和二年(公元376年)由太府卿陶范创建,为庐山北山第一寺。初是沙门竺昙结庵草舍,死后慧永继承师业。到晋太元二年江州刺史陶范为之立庙,命名为西林寺.自晋至唐一直鼎盛,元为兵焚,明修又毁,此后长期不复.现寺,近年重修,庙宇宏敞,佛像高大,规模不亚当初,别致庄严。庙中,原有一幅墙壁,苏轼来游,看到壁前前人题诗甚多,顿时兴起,索笔《题西林壁》,传为千古佳诗。
6、花径:花径公园位于牯岭街西南2公里处的如琴湖畔。这里海拔高1035M,曾是庐山历史上的三大名寺(西林寺、东林寺、大林寺)之一的大林寺所在地.在唐代,这里被人们誉为“匡庐第一境”。沿大林路步行,顺路可见冰川遗迹──冰桌巨石,又叫飞来石。花径相传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咏诗《大林寺桃花》的地方。白居易被贬任江洲(九江)司马时,于公元816年登庐山游览。时值暮春,山下桃花已落而此处却桃花盛开,白居易有感吟诗一首:“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7、白居易草堂:花径中还有白居易草堂陈列室.它建于1988年,完全按照白居易的《庐山草
堂记》“五架三间草堂,石阶挂柱竹编墙”的建筑形式复建,坐北朝南,木结构,草顶。它向有人展示了草堂的变迁经过。由著名的雕塑家王克庆于1996年雕刻成的2m多高的白居易塑像伫立在白居易草堂前。这座草堂占地65㎡,再现了竹篱茅舍风光好的诗境。
8、东林寺:始建于东晋太元十一年(公元386年)。由江州刺史桓伊资助,慧远兴建,该寺曾为全国八大道场之一,一度成为全国佛教第二中心,寺中现有“唐经幢”、“护法力士”、“柳公权东林寺残碑”、“李北海东林寺残碑”、“王阳明游东林寺碑”等珍贵文物.古往今来,多少诗人学者,诸如陶渊明、李白、白居易、柳公权、苏轼、黄庭坚、岳飞、陆游、康有为等相继来过东林寺,并在此留下了许多宝贵墨迹和诗篇,堪称江西佛教丛林之冠。使得佛教在庐山出现“钟声长鸣,香烟缭绕”的昌盛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