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
[目标导航] 1.了解玄武门之变,把握唐太宗登上皇位的条件和必然性。 2.通过了解“贞观之治”以及唐太宗时期采取的和对外政策,理解唐太宗的历史贡献。 3.结合唐太宗的历史贡献及其晚年的反省,理解唐太宗的治国之道及其历史启示。
一、玄武门之变
1.背景
(1)李世民劝说李渊在晋阳起兵,推翻隋朝,为统一全国立下汗马功劳。
(2)统一后,设立“文学馆”,收罗人才。
(3)太子李建成与齐王李元吉结成联盟,反对李世民。
2.经过
(1)李世民收买太子府心腹人员,得知太子谋害自己的计划。
(2)发动“玄武门之变”,射杀李建成王者荣耀云梦泽英雄、李元吉,最终登基。
历史认识
玄武门之变是一场争权夺利的宫廷,是中国封建社会里的一种普遍的政治现象,对于此类事件的评价,既不能简单地以成败论英雄,也不能以道德评判代替客观的历史评价。
二、“贞观之治”的出现
1.唐太宗的措施
(1)政治上:选贤任能,虚怀纳谏,重用敢于进谏的魏征,提拔能谋善断的房玄龄、杜如晦。
(3)律法上:从民本思想出发,慎用刑罚,制定体现仁义为本,刑罚为末原则的《唐律》。
(4)文教上:主张文德治国,崇儒尊孔,完善科举制,提高进士科地位。
2.表现: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经济恢复和发展。
思维点拨 “贞观之治”主要表现为选贤任能、善于纳谏、克制私欲、发展农业生产、轻徭薄赋等。高以翔和高云翔是什么关系
三、促进民族团结和发展
1.背景
(1)唐初,中国北方、西部少数民族经常骚扰边境。唐高祖采取息事宁人的态度。
(2)唐太宗巩固统治后,开始经营中国边疆。
2.措施
(1)武力征讨:先派大将分别讨伐,后采取“战而后和”的策略。
(2)设置机构:在东突厥,设羁縻府州;在西突厥,设安西都护府,管辖西域地区。
(3)册封后嗣:630年,接受“天可汗”的尊称,册封西北各族首领后嗣。
(4)和亲通婚:唐太宗派文成公主入藏与松赞干布和亲。
3.影响:唐太宗的民族团结政策使少数民族首领愿意“世为唐臣节日的诗句”。
史论要旨 唐太宗的民族团结政策
(1)加强了唐与少数民族之间的联系,有利于加强对边疆的管辖,也为唐朝盛世局面的出现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2)有利于少数民族吸收汉族先进的文化,促进了少数民族经济的发展。
四、开放的对外政策
1.政策
(1)开放的对外政策
①设鸿胪寺作为接待各国使者的官方机构。
②鼓励外国商人到中国贸易,允许居住、做官,与中国人通婚。
③唐朝都城长安成为世界性的大都会。
(2)宽容的宗教政策
①唐太宗提出“示存异方之教”的政策。
②召见去天竺取佛经的玄奘。
③召见朝鲜、日本僧人。
(3)重视传播唐文化:朝鲜、日本僧人来唐游学,朝鲜、日本深受汉文化影响。
2.作用
(1)唐太宗对外来文化采取兼收并蓄的方针,为中国文化增添了多元的彩。
(2)朝鲜半岛大量吸收汉文化;推动日本“国庆哪里好玩大化改新”,促进了日本的封建化过程。
史论要旨
唐太宗对外政策的特点是对外开放,兼收并蓄。这一政策体现了大国、强国的气派,对待东西方文化十分大度和宽容。
五、晚年的反省
1.晚年的过失:鲜有纳谏,大修宫殿。
2.反省与自我评价:撰写《帝范》,反省过失;评价自己“功大过小”。
知识图示
主题一 “贞观之治”
史料一 ①为君之道,必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②秦始皇平六国,隋炀帝富有四海,既骄且逸,一朝而败,吾亦何得自骄也?言念于此,不觉惕警震惧!——唐太宗语(《贞观之治》)
史料二 ①官吏多自清谨。②制驭王公、妃主之家,大姓豪猾之伍,皆畏威屏迹,无敢侵欺细人。③商旅野次,无复盗贼,囹圄常空,马牛布野,外户不闭。④又频致丰稔,米斗三四钱……此皆古昔未有也。——《贞观政要》
[史料解读]
(1)史料一中①说明唐太宗以民为本,②说明其吸取历史教训,以史为鉴。
(2)史料二中的①说明吏治清明,②说明社会和谐,③说明治安良好,④说明经济发展,物价低平。
[问题思考]
(1)据史料一,概括唐太宗的“为君之道”。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他在经济上采取了怎样的“富民”措施。
(2)史料二体现了“贞观之治”的哪些方面?
答案 (1)“为君之道”:以民为本,以史为鉴。“富民”措施:轻徭薄赋,劝课农桑。
(2)吏治清明、社会和谐、治安良好、经济发展、物价低平。
“贞观之治”局面出现的原因
(1)隋的统一与发展经济的措施为唐的发展提供了基础。
(2)政治上,吸取隋亡教训,调整统治政策,完善三省六部制,提高了效率,加强了君权;重视法律,颁行《唐律》,体现仁义为本、刑罚为末的原则;任用贤良,虚怀纳谏。
(3)经济上,强调“存百姓”的思想,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继续推行均田制,轻徭薄赋,使唐初社会经济逐步复苏。
(4)文化上,主张文德治国,崇儒尊孔,完善科举制度,扩大了统治基础。
(5)上,实行开明的,正确处理了与周边各少数民族的关系。
(6)对外关系上,采取对外开放的政策,增强了中外经济和文化的交流。
(7)广大劳动人民在较为的环境里辛勤劳动,创造了大量的物质、精神财富。
主题二 评价唐太宗
史料一 贞观二年,唐太宗说:“①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凡营衣食,以不失时为本。②夫不失时者,在人君简静乃可致耳。若兵戈屡动,土木不息,而欲不夺农时,其可得乎?”在这种思想指导下,③他曾下诏停修劳民伤财的洛阳乾元殿,并且表示:“后日或以事至洛阳,虽露居亦无伤也。”
史料二 贞观二十一年四月,唐太宗感觉长安夏天闷热,便在临潼骊山顶上修筑了翠微宫。七月,他又嫌宫室狭小,不能尽显大唐威仪,又重修了玉华宫。玉华宫的建筑是“苞山络野”元旦高速过路费免费吗,耗费以亿计。——以上材料均摘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史料解读]
(1)史料一中的①反映出唐太宗的治国思想是以民为本,不夺农时。②说明只有兵戈不动,土木不兴,与民休息,才能不夺农时。③停修洛阳乾元殿。
(2)史料二反映了唐太宗统治后期贪图享乐,大兴土木,劳民伤财,奴役百姓的情况。
[问题思考]
(1)据史料一,概括唐太宗的治国思想,并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2)与史料一相比,史料二中唐太宗有何变化?综合以上史料,说明我们应如何评价历史人物?
答案 (1)思想:以民为本,不夺农时。
原因:唐太宗个人品格(善于反思和自我批判);吸取隋亡教训;以儒家“仁政”思想为指导;维护封建统治的需要。(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2)变化:从与民休息、克制个人生活欲望变为奴役百姓、贪图享受。
评价:唐太宗即位初期推行休养生息的政策,可以说是明君,但他晚年也贪图享受,劳民伤财,走向自身的反面。评价历史人物应该全面看待其在不同时期的作为。
唐太宗的历史功绩
(1)唐太宗的励精图治为中国封建社会鼎盛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坚实的经济、政治基础。唐太宗统治时期,社会稳定,经济发展,阶级矛盾缓和,这就为社会鼎盛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唐太宗采取开明的,加强了同周边各少数民族之间的联系,加强了民族团结与民族融合,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使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入了鼎盛时期。
(3)唐太宗对外来文化采取兼收并蓄的方针,对中外文化采取开放的政策,这使中国文化呈现出多元化的繁荣局面,并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4)唐太宗善于纳谏和用人方面的突出优点,特别是其清醒的自我反省能力,成为古代封建君王的楷模和典范,他对以后历朝的治国策略产生了深远影响。
1.玄武门之变体现了皇位继承经常伴随着血腥与宫廷阴谋,玄武门之变对唐朝产生的影响是( )
A.为唐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B.加剧了唐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
C.为李世民控制唐政权扫清了道路邓莎老公是谁
D.加速了唐政权的灭亡
答案 C
解析 玄武门之变实质上是唐朝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通过玄武门之变,李世民夺取了皇位,故选C;平定各地农民武装力量为唐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排除A;玄武门之变暂时掩盖了唐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排除B;安史之乱加速了唐政权的灭亡,排除D。
2.唐太宗时期开始设置的羁縻府州,是唐代管辖民族地区的一种地方制度。这一制度( )
①是唐政府对民族地区实行直接管理的基本形式
②有利于缓和民族矛盾
③得到了少数民族首领的拥护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