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不止是对物而言,更是对于整个人类而讲的。这美丽的语句出自德国诗人荷尔德林之手,诗意地栖居是一个美好的愿望,是一缕理想的光辉,一汪人类渴求的泉水,是生命最自由的歌唱。靳埭强,一个世界著名的中国平面设计师,一个善于运用中国传统元素――水墨,做现代设计的人,一个把古典与时尚、东方与西方完美结合而又不失个性,让诗意情趣湛然纸张,如溪水一样在世界上随意流动的人,其作品柔和而含蓄地冲击着观者的视觉,震撼了一个又一个的心灵。
一 设计就是生活
1 水墨之缘
招贴 靳埭强,自幼受祖父耀生熏陶,爱好绘画,曾投身为学徒,满师后当裁缝师。如此10年之久,1964年开始随伯父靳微天学习素描及水彩画,其后在香港中文大学校外进修部攻读由吕寿琨教授的水墨画课程及王无邪主持的设计课程,1967年开始从事设计工作至今,屡屡获奖,享负盛名。他钟情于齐白石老人的画、石鲁的书写印章,经过对水墨画的长期潜心研究,很自然地把中国画的意
境糅合到自己的设计思想之中。靳埭强曾说:“若问我为什么选择水墨素材,我不知是否可说是血缘的关系。我用中国纸笔墨作画,感到一份亲切感,再试想是童年祖父的影响?是师友的影响?是潮流的影响?是容易收藏搬运?是市场的影响?……这不是重要的问题吧!”的确,应该是血缘的关系,每个中国人的内心都深藏着一股无法解开的水墨情节,中国古人水墨画所描绘的家园,无不是宁静、飘渺,如梦如幻且充满诗意的天人合一,祖先的浪漫主义情结由来久远。
2 水墨融入设计之中
如果直接从字面意思上来阐释的话,现代设计是坚硬的,富有时代性,它要求设计者不断创新。而靳埭强把极富有诗意的中国传统水墨自然随意地流进了现代设计之中,不言不语的诗意水墨极其柔和而含蓄地在现代设计中缓缓随意飘洒着,甘露一般滋润着极刚硬的现代设计,并渗透其中,这是“寻根”的设计,是靳埭强的自我回归。在继承之中求创新,情趣诗意地栖居人间,去奢从俭,弃繁华而近朴素,以柔克刚,力量含蓄,悲喜有度,洒脱飘逸,高雅,衔古接今的水墨之媒介,融合了东方与西方的现代设计思潮。另外,曾经在包豪斯执教的瑞士设计师约翰・伊顿(Johannes Itten),认真研究过中国北宋时期的山水画绘画理论后,要求他的学生学习中国山水画;韩国著名的设计师安尚秀在接受媒体访问时谈及他的设计理念,引用了中国传统绘画艺术
理论的两个术语“计白当黑”和“虚实相生”,肯定了在他的极具现代感的设计中,有着中国古典绘画艺术以及中国哲学的影响。由以上两位设计大师谈及他们的设计与中国水墨画的渊源关系可以看出,虽然表述的角度和着重点不完全一样,但有一点却是相同的,那就是一种含蓄的若隐若现的“水墨情趣”,一种中国画所特有的诗意情趣,影响着他们的设计理念和实践。至此,印证了――唯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水墨画中所隐藏的诗意趣味不仅影响了我国的设计师,外国的也不例外,诗意无处不在。
二 热爱生活才能丰富创作的源泉
1 自由随意之境
一个艺术品里形式的结构,如点线之神秘的组织、彩或音域之奇妙的谐和,与生命情绪的表现交融组合成一个“境界”。精神的淡泊,是艺术空灵化的基本条件。艺术境界中的空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空,乃是由此获得“充实”,由“心远”接近“真实”。点滴生活琐碎之积累,便是设计的素材。试想,一个不爱生活的人,何谈创作的泉思?艺术离不开生活,生活给予了我们许多,我们唯一能做到的是――更加强烈地去热爱它。靳埭强就有这样一段有关生活的优美回忆,让我们试从其中到他作品里暗藏的诗意情趣的根源――其作品中的淡然无华,如云如水般流转的水
墨符号,皆出自于他对生活的热爱,可以概括成靳埭强独爱云山情:
“我自小就喜欢欣赏天上的云,这样奇妙的视觉经验,其中有好几次还是刻骨铭心。”
“航机飞起欧洲大陆,忽见白云之下,高山隐隐……一会儿云开雪山现,雪山连绵……山谷间,河道闪耀着银光,写下似草书的弧线……白云依依伴着雪岭绝顶……河道渐宽渐向海岸边……”
从这些如诗一样的文字中,我们也感受到了靳埭强那颗盛满诗意的心,他把生活中的点滴感受都融入到了设计作品中,一切都是那么的和谐平静,在他的作品中我们嗅到了久违的纯净小诗味道,心灵也得到了净化,淡墨在白纸张上随意地蜿蜒爬行着、穿梭着,这仿佛就是他自由的心在无拘无束地舞跳。靳埭强在1989年国际舞蹈学院舞蹈节中所做的海报正好体现了这一点:一只抽象的彩欢快地舞动着,那只蝴蝶好像是沾满颜的毛笔在纸张上随意勾勒泼洒出来的,轻松自如。实质上是,靳埭强诗意思想的真实写照,中间的那一笔恰似一个诗意栖居在人间的小人儿,周围的那四笔好似张扬起来的裙角。虽然我们在纸张上看不到风的痕迹,但扬起的裙角让我们感受到了风的随意,正如中国画中,虽然只画有鱼而没有水,但我们仍然能够亲切地感觉到鱼在水中游,这是心灵与艺术的自然和谐。当然,周围的四笔还有它更高的涵义,
比如象征着世界上所有舞蹈艺术爱好者紧紧连在一起,共同翩翩起舞。而1995年的一系列《汉字》海报,我们品到了一个纯熟的靳埭强。作品中暗含了中国古典哲学思想,海报作品中大量余白而产生了恬淡之气,白通常是靳埭强海报的底,不但诗意盎然,而且还突出了主题,显示着一种独特的艺术魅力。作品中用水墨勾勒成的中国传统符号,似乎有形,又似乎无形,是他的片刻思绪感受挥笔而就,似乎在诉说着什么,又似乎一直都是沉默无语的,给观者带来了一种奇妙的感受,无拘无束,逍遥自在,超常之思,超世至情,人籁、天籁、地籁的齐物真美思想,让人不得不去想到道家的“淡然无为”之论,克服杂念,排除外界的干扰,保持清明平和的状态。他把老子的思想吸收收进了自己的大脑之中,然后又经过不断的钻研与思考,形成自己的风格,通过作品来传递给观者。那一缕随意勾勒的墨迹,含蓄的舒卷着,使人又联想到了空气,这是一种无为的境界,切合中国特有的思想。中国古代哲学以“唯气论”为主流,它将世界之本源归根于超乎形质,而又非无的存在――气,从而建立了天、地、人合一的思想体系。钟嵘在《诗品序》中说:“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韩语说:“气,水也。”这一缕墨迹既是水,又是气,亦是云,是靳埭强对古典哲学的汇合,是精神与心灵的契合,是自我心境的书写,抽象简约,现代感十足,却又仍不失中国所特有的韵味,古典雅致蕴含其中。
2 自然和谐之美
和谐与秩序是宇宙的美,也是人生美的基础。艺术心灵的诞生在人生忘我的一刹那,即美学上所谓的“静照”。静照的起点在于空无一切,心无挂碍,和世务暂时隔绝,静观万象,万象如在镜中,光明莹洁,而各得其所,充实着它们各自内在的、自由的生命。在1996年《自在》系列中我们看到了靳埭强的自然之心,心与心的和谐,心与自然的和谐,山石、草鞋、落叶、睡莲……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心若行云流水,空灵而明净,表现了他心灵的至美境界,富含中国诗词意味。在其作品中似乎能到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的影子,“脚着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不仅仅是一个豪放洒脱浪漫的“李白式”的靳埭强,这其中似乎还暗藏着陶渊明式的“田园气息”,感受到了一种来自灵魂深处的自由与舒展,一种“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悠闲姿态。《自在》系列海报的表现形式牵扯着“巧”与“拙”,巧即是拙,拙既是巧,无巧不拙,无拙不巧,似乎有些大智若愚的味道。“……以宇宙人生的具体为对象,赏玩它的相、秩序、节奏、和谐,借以窥见自我的最深心灵的反应,化实景为虚境,创形象意味象征,使人类最高的心灵具体化、肉身化,这就是艺术境界。”宗白华先生的这段话指出了物质存在与精神世界之间的辩证关系,各种设计规律和手法的运用都是为了给人类的情感寻合适的载体。
三 设计源于生活
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但终归属于生活。熟悉靳埭强作品的人都会发现,红点在他的作品中出现的几率很高,红的点在大面积的白中更加诗意盎然,它或许只是靳埭强先生心中的一个平凡的设计元素,但却给欣赏者带来无限的遐想,它使人想到那是泛着鱼肚白的天空悬挂着的落日,又使人想到那是一朵在荒无人烟的山坡上独自绽放的小花朵。先不去追究旁人是怎样评价这个红点的,听靳先生本人是怎么说的:“一点红是我承传自吕寿琨老师的画风而发展在自己的海报作品中,是对恩师的致敬,有时它代表伤痕,有时是母亲,有时是沟通,有时是心灵,但我希望它每次的出现都有不同的内涵。”我们姑且不去深意地品味这“一点红”的真正涵义所在,只从外象来看,它已经给我们带来了诗意的感受,这个红点或许正如旁人所言,是性灵之眼,但笔者只愿把它当作一个视觉符号、精神元素、设计意念和传递信息者。如靳埭强《爱护自然》海报(1992)中,层层包裹石块的宣纸之中的红点,既为自然之伤口,警示人们,又可做为人类良知之眼,正视自身,以保护环境,保护自然。而在《日本IDEA杂志专题评介靳埭强作品》(1999)海报中,红点则“化物为意,点出创意的精神”,同时红点作为日本国旗图案的主要元素而象征杂志的日本概念,亦点出杂志是以日本人的视觉来评价靳埭强先生作品的。同样,《名古屋香港著名画家十三人展》海报亦表达了此种创意精神。所以,我们情愿把它看作是一个“诗意的栖居者”,不管身立何处,它都能把周身的一切感染成诗意的。正如靳先生本人的作品――在嘈杂的世界里,仍然是诗意地栖居着,因为他的内心盛装着诗意。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