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风格
——招贴设计史上的时代烙印招贴画,早期多在街头巷尾等公共场合出现的一种具有一定宣传内容、由图片文字及插画构成的平面广告作品形式。“招贴”按其字义解释,“招”是指引注意,“贴”是张贴,即“为招引注意而进行张贴”。招贴的英文名“poster”,在牛津英语词典里意指展示于公共场所的告示(Placard displayed in a public place)。在伦敦“国际教科书出版公司”出版的广告词典里,poster意指张贴于纸板、墙、大木板或车辆上的印刷广告,或以其他方式展示的印刷广告,它是户外广告的主要形式,广告的最古老形式之一。
招贴画在国内还有一个名字叫“海报”,没有一本中文词典对“海报”一词作过专门解释,但据传说我国清朝时期有洋人以海船载洋货于我国沿海码头停泊,并将poster张贴于码头沿街各醒目处,以促销其船货,沿海市民称这种poster为海报。依此而发展,以后凡是类似海报目的及其他有传递消息作用的张贴物都称之为“海报”。
战争时期招贴设计的特殊性
对于今天的人们来说,招贴画,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是一幅幅彩斑驳的产品宣传画、引人入胜的电影海报、某些大型活动的宣传方式。但是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招贴画展现了丰富的题材、感人的故事、时事的战局等内容,成为当时人们获取前线消息、了解国家形式、政府宣传策略等非常重要的手段。
招贴画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效果,能够产生良好的信息传达作用和宣传鼓动作用。所以在战争期间,招贴画被广泛应用于反战宣传、揭露敌人、提高士气、鼓动生产等等方面。反战招贴画作为一种强有力的宣传工具,在战争中曾经发挥过重要的作用。战争期间,宣传正义、打击敌人、动员全民参战的招贴设计不仅吸引了许多著名平面设计师的参与,出现了许多极为杰出的设计作品,招贴画的个性表达方式加上战争时期特殊的物质文化精神等条件的特殊性,使得这一时期的招贴设计创作手法、版面风格等方面均不同于以往设计海报风格,在整个平面设计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随着时间的推移,第一、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子离我们越来越远,昔日那些神采飞扬、激情澎湃的战争招贴逐渐被人们所淡忘。曾经辉煌过的战争招贴海报,由于战争硝烟的散去正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少数有幸保存下来的招贴海报也为数不多。在此,作者结合战争时期有关资料,对战争时期的招贴海报风格和特点作一简要概括。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各国招贴设计的特点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也就是现代招贴画产生时期,作为一种新兴的宣传手段,招贴画成了反战的重要武器,鼓舞着人们和战士投入到反战之中,极大的增强了人们的斗志。可以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促使了战争招贴海报登上了设计史的舞台。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各国经济实力、科技欠缺、物质基础薄弱、缺乏广播、电视、网络、影视等现代化传媒的时代里,招贴海报顺理成章的担当起各交战国政府进行战争宣传、鼓舞士气的首要精神武器:在前线,它鼓舞着一线将士的作战士气;在国内,它激发着国内众的斗争热情;揭露着敌人的残忍和无情;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招贴海报设计师们依靠着娴熟的商业海报制作经验,结合当时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战局情况、军事需求来制作战时海报。战时海报常用当时国家领导人肖像和国内名人肖像、国家或者民族的象征物、前方的将士与后方民众,以及面目可憎甚至可笑的敌人丑陋脸孔等作为画面主体。
例如,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法国经典海报“为了国旗与胜利”,就是以法国的化身玛丽安
为画面中心主体。她一手挥舞战争之剑,一手高举法国三国旗。身后是前赴后继的勇猛战士。俄国设计师以寓意的手法创作的“反基督的德国”为题的海报中,就将德国皇帝威廉二世刻画成为面目丑陋,骑着一头凶猛野猪的小丑,率领着一的狼兵到处烧杀抢掠。
这一时期著名的战争招贴画有弗拉格的《我需要你!》和德米托·莫尔创作的《你参加了红军吗?》。
弗拉格(Jmes Montgomery Flagg,1887—1960)是美国著名的平面设计师,他在一战期间创作的《我需要你!》成为平面设计史上最经典的作品之一。他用写实的手法描绘了一个美国军人的正面形象,军人正义的眼睛逼视着正前方,右手手指直接指向观众,让人在他的面前产生一种逃避责任的耻辱感,粗大醒目的文字点明了作品的主题,具有非常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震撼力,招贴画构图简洁,画面单纯,主题突出,具有良好的宣传效果。该招贴画在一战期间对鼓舞年轻人为国家效力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二战期间,美国又重印了这张著名的现实主义风格的招贴画,印数达500多万张,其影响之广,作用之大,在招贴画历史上前所未有。这种经典的表现形式被后来的一些招贴画家所模仿。
德米托·莫尔(Dimitri Moor,1883—1946)是俄国著名的平面设计师,他的招贴画设计风格
和形式丰富多样,既有现实主义风格,也有表现主义风格,他还用漫画的形式来进行招贴画设计。1920年,他创作了《你参加了红军吗?》这幅著名的招贴画,以此激励和号召俄国的年轻人为国家尽力。在表现形式和表现手法上,这幅招贴画与《我需要你!》有异曲同工之妙。莫尔也现实主义的手法描绘了一个正义凛然的红军战士形象,他俯视着观众,伸出的手指似乎在责问观众“你参加了红军吗?”对于动员人民为祖国和平而战有很强的号召力,产生了极好的宣传作用。
当然,不同的文化背景、生存环境和政治态度,使得各国的海报在设计风格和叙事角度上都有很大的不同。例如,法国设计师强调浪漫彩、个人主义、激情智慧。如“壕沟中的战士在黎明畅想胜利”海报中,就以一位手握钢、全副武装的法国士兵为画面主体,战线出一幅具有浪漫彩的战地画面;而德国海报则总是带有一些凝重甚至压抑的彩。尽管德国士兵在整个战争中几乎都是在别国的领土上作战,但德国的海报却很少将自己描绘成为征服者,相反,他们常常将自己刻画成为了求得生存空间而不得不与周边强敌进行奋勇抵抗的自卫者形象。1917年德国印制的“你在做什么”海报就是以受伤飞行员为主体图案的风格之一。
然而,由于一战海报的设计者大多是战争前商业海报的商品推销人员而非艺术家,经这些商招贴
业味浓厚人员之手设计出来的战争海报难免会带有一些商业味道在其中,毕竟他们不是艺术家。这些海报设计中画面略显呆板,文字冗长而无重点,主题含糊甚至偏题等问题频繁发生。如英国海报“谁缺席?你吗?”便是如此,画面中心同样是一个极具英国传统风格的绅士,一手持杖一手指画面,严厉的目光直视观者。但身后确实一犹如玩具兵一般整齐划一的士兵。使人感觉缺乏生命力。虽然处理手法犹如“我需要你!”,但是呆板的画面最终表达不出犹如“我需要你!”这样的强烈感情。而另一副“你应该戴哪顶帽子”中,整个画面中充斥着不同风格的帽子,围绕中间的是一顶崭新的军帽。主题的不明确,导致整个海报仿佛只是一个帽子推销广告一般没有给观者应有的强烈视觉冲击。
而从题材上,一战海报内容不如二战海报内容丰富多样,且多以宣扬爱国、推销战争债狷和征募士兵为主要题材。尽管第一次世界大战从经济、科技、政治、观点上存在这样那样不足,但是,招贴海报在一战中作为强有力宣传武器所起的巨大作用是毋庸置疑的。一战海报作为现代招贴设计里程碑式的一页,将永远矗立在平面设计史上。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各国招贴设计的特点
二战期间,交战双方展开了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宣传战-传单、海报、报纸、杂志、收音
机、无线电、新闻影片,声势浩大,传统的现代的各种媒体纷纷亮相。由于拥有如此众
多宣传手段,交战双方的政府机构显然不许要像一战那样依赖海报招贴这种形式。但是,由于其他宣传方式均受到不同限制,(如:广播需要硬件设施、电影需要场地及设备等等)而海报招贴以其瞬间打动读者、宣传性与艺术性兼备、方便携带与张贴等等特点,使得招贴画同样成为二战政治宣传的有力武器,起到了不可估量的宣传力量。
尽管二战时期各国政府在宣传手法上对海报的依赖已不再像一战时那么明显,但他们仍然大量设计、印制这种深受民众喜爱的传统廉价宣传品。随着彩照相技术、集锦照相技术和喷技术等新工艺在海报设计和印刷上的应用,海报的印制程序减少了,产量也有巨幅增长。到1945年2月,海报的生产进程已经被缩短为3个月:设计、印刷、张贴。在海报的产量上,同一战时期相比,更有天壤之别。据统计,在二战中仅美国公司企业所印发的海报数量,就要比一战时期印发的海报总量还要多
二战期间许多招贴画都采用了夸张的手法来表达人们对法西斯的痛恨和鼓舞人们战胜法西斯的信心,有力的表现手段和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往往是战争招贴画最重要的特点。战争开始后,对于法西斯的仇恨使大批艺术家和设计师投身于政治,宣传招贴画的设计,以坚定的语
气和鲜明的图形表达对敌人的仇恨,宣传正义必胜。这些设计,对于赢得战争的胜利起到积极的作用。这个时期的招贴画设计,都具有简单明确,视觉形象鲜明的特点。把人们对战争的痛恨和对战争发起者的谴责鲜明的表达在作品中,以引起人们普遍的共鸣。一些著名的平面设计师如赫伯特·拜耶、科夫等人都参与了战争招贴画的设计,他们的招贴画,除了具有反战招贴画的共性以外,也保持了自己的设计风格。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