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悟的名言名句(100句)
1、事理因人言而悟者,有悟还有迷,总不如自悟之了了。——洪应明
2、聪明人常从万物中有所感悟,因为他所得到的才能本是从一切事物中汲取的精华。——罗斯金
3、如果我们也能悟解这缘起的寂灭性,就接触到佛陀的本质,就能正确窥见佛陀之所以为佛陀。这是佛教的核心,有它的详细正确的内容,可不许你悬想。——印顺导师
4、关键是觉悟,人生的快乐痛苦都是觉悟。——林清玄
5、从文体试验到重新强调叙述故事的重要性,纯文学也好,主旋律也好,通俗文学也好,底层要么只是模糊的概念,要么就是承担象喻或者宣传功能的符号。被符号化了的底层有时候是知识分子一厢情愿的想象,有时候是宣传机构有意识的引导,百姓在这样的引导中往往是具有极高觉悟的代言人形象,而我们在现实生活中看到的活生生的“这一个”却是缺席的。——王虹艳
关于悟的名言名句
6、读书造成充实的人,会议造成未能觉悟的人,写作造成正确的人。——培根
7、结习自无始,沦溺穷苦源。流形及兹世,始悟三空门。华堂开净域,图像焕且繁。清泠焚众香,微妙歌法言。稽首愧导师,超遥谢尘昏。——柳宗元
8、把自己的羊放出来。虽然羊走路很辛苦,然而必须如此。一直懒在一个又暖又舒适的羊圈中并不是真幸福。所以他必须放羊出来,使他们吃草喝水,呼吸新鲜的空气,欣赏美丽的风景。觉悟罢,让我们不再留恋原有的地罢!如果他指挥我们出来,如果是我们的主亲手放我们出来的,一切决不会错误的。起来罢,奉他的名,向着青草地和可安歇的水边开步罢!放胆罢,因为他“在前头走”。无论甚么危险必须先经过他。信心的眼睛能看见前面领路的好牧人;如果看不见了,自己再向前走去就危险了。安心罢,主叫我们走的路,他自己都有过经历的;他不会叫我们走一步我们不能走的路。这才是一个有福的生命——不远看将来,不忧虑前面一步,不自己选择路程,不把理想的重担压在背上,只是静静地一步一步紧跟着牧人。在东方的旷野中,牧童总是走在羊前头的。有甚么危险的事情发生,必定先临到他,因为他在羊前头。现在,神也在我们前头。他在明天。明天顶会使我们挂虑,可是神已经在那边了。我们一生的明天,都必须先经过他,然后才临到我们。——考门夫人
9、我注意到了村子上空的烟。那是厚厚的宽宽的一层烟,离房顶有两三米高,有些浓黑,迟迟不升向更高处,也迟迟不变成通常的灰白。那层厚厚的烟带下,是正从各家房顶匆忙升起的稠密的烟往,所有的烟柱都是直的,都有种迫切升高的内在欲望。另有一些散乱的烟是从低于房顶的地方飘起的。我闻见了麦柴燃烧的味道,以及驴粪马粪燃烧的味道,才恍悟:老家的味道正是由这样一些实际的味道组成的。——陈继明
10、生死的根源是什麽?外道所说个人自体的「我」,与宇宙本体的「梵」,看作常住不变的,安乐自在的,常住不变的小我、大我,都从生死根本的我见中来。必须以慧观察,悟到他是无常、苦、无我(空),才能将生死的根本烦恼解决了。佛法不共外道的地方,在这上明显地表示出来。这如除草一样,外道仅将草头剃去,根还留在地里,有了雨水的滋润,它马上又长起来。佛法的断烦恼草,是从它的根本去断尽了,这才再没有生起的可能。学佛法的,要将错误观念扭转过来,从无常、苦、无我的正见中,引发真慧,就必能得到解脱。——印顺导师
11、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中国知识界,大家还在互相推荐可读之书,对我影响最大的著作,一本是宾克莱的《理想的冲突》,另一本是考夫曼所编《存在主义》,两部著作都由商务印
书馆出版。前者是对西方价值观变化过程的生动描述,有着吸纳不尽的思想内涵;后者是对存在主义的具象归纳,比之许多抽象的解释更让人着迷。也是从这本书里,我记住了克尔凯郭尔这个名字,也领悟到了从陀斯妥也夫斯基到萨特的思想脉络。——阎晶明
12、研究是追求真理即是求知之行。那末觉悟是从行而来,从“求知之行”而来。——陶行知
13、---声闻、缘觉乘为一类,二乘的根性相同,仅稍有差别。他们的发心,与人天乘不同。他们深刻地感觉到三界生死是太苦了,就是生在人、天道中,到头来也还是一切皆苦。所以,不追求现生乐与後生乐,於世间一切生起无常故苦的感悟,发「出离心」,想息除三界的生死,以证得涅盘为目的。修行的方法,也重於调治自心的烦恼。如但存此出离心,即使修行大乘法,也还是要退证小果的。——印顺导师
14、折得名花伴此翁,诗情恰在醉魂中。高标不合尘凡有,尤物真穷造化功。雾雨更知仙骨别,铅丹那悟尘空。前身姑射疑君是,问道端须顺下风。——陆游
15、每个人都有错,但只有愚者才会执迷不悟。——西塞罗
关于悟的名言名句
16、三世、十方,佛是极多的。凡对於宇宙人生的真理,普遍而正确的觉悟──正遍知;慈悲、智慧,一切功德,到达圆满的境地,就称为佛。——印顺导师
17、职业女性凭借心灵的悟性,将自己的生活的态度与女性之美总是巧妙地结合,散发着妩媚和风采,表达着自信与从容,不经意间,白领女性已成为城市一道亮丽的风景。——曹曦文
18、发现了困惑所在,然后受教师的指导,就困惑所在加以解答,其时在内容的领悟上和方法的运用上,都将感到恍然有得的快感;对于以上的尝试,这是有力的帮助和鼓励。——叶圣陶
19、--二乘一向重智,悲心不够,精勤禅观,切求悟证。先断烦恼,了生死,再回心学佛,即是智增上菩萨。因为他本重智慧,久久成为习惯了,虽然回心向大,也还是悲心不深,在菩萨道中,进程不快。——印顺导师
20、因缘和合的相对自体,有自我感,不能了悟无人、无我、无众生的定性。众生一个个的独立形态,佛说是依五众(蕴)和合而生,这五众和合而成的单位,内有复杂性而外似统一。——印顺导师
21、蝶恋花谁悟月中真火冷。能引尘缘,遂出轮回境。争奈多情都未醒,九回肠断花间影。万古兴亡闲事定。物是人非,杳杳无音信。问月可知谁可问,不如且醉尊前景。——黄裳
22、由历史所示,凡有改革,最初,总是觉悟的智识者的任务。但这些智识者,却必须有研究,能思索,有决断,而且有毅力。他也用权,却不是骗人,他利导,却并非迎合。——鲁迅
23、满地残红点绿苔,花泾弭棹小裴回。春风又作??别,老病无端衮衮来。亦悟百穷缘肮脏,终羞万事学低摧。吾文自欲忘忧耳,那博人间水一杯。——陆游六小灵童
24、初期的声闻法,是不需要这些的。佛说∶「见谛」(悟证真理)的人,就是生了大病,受种种剧苦,甚至可能死亡,也决不去求学一句咒,几句咒,或者千句咒,希望避免自己的痛苦与死亡。可见这惟不见真理的愚痴众生,才去学习。真净的出世法,要从正知正行中来,决不能从神化的祭祀与咒术中来。——印顺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