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岩录》宋代多音节复音词例释
《碧岩录》是研究近代汉语特别是唐宋时期词汇的珍贵材料,尤其是复音词,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其中有不少宋代新生多音节复音词。通过对《碧岩录》中“转辘辘、田库奴、向上人、昭昭灵灵、横拖倒拽、伤锋犯手”等正文只有八个宋代新生多音节复音词进行考释,《碧岩录》的语料价值可见一斑。
标签:碧岩录 宋代 多音节复音词 例释
《碧岩录》共十卷,全称《佛果圆悟禅师碧岩录》,又名《碧岩集》,是南宋徽宗政和初年,临济宗杨歧派著名禅师圆悟克勤以雪窦禅师的《百则颂古》为底本,加以垂示、著语、评唱,又经过门人辑录而成,属禅宗语录,是宋代文字禅的代表作,在禅籍中也具有一定代表性,在中国禅宗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被后人赞誉为“宗门第一书”。在语言方面,《碧岩录》也很有特,是研究宋代口语的珍贵语料,其中大量的复音词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不仅有助于了解禅籍词汇的特点,也有助于探讨近代汉语词汇的面貌。不过对于《碧岩录》的复音词,学界目前研究尚不足。
《碧岩录》中的复音词,既有继承也有发展。所调查的3023个复音词中,继承上古和中古的有2083个,占总数的68.9%;继承唐代的有650个,占21.5%。在以前代词汇为基础的前提下,也产生了一些宋代新词新义,共有新词290个,占9.6%;新义共116个,占3.8%。《碧岩录》中的这些新词包括当时的俗语、方言、通语及行业语(禅宗专用术语),其中有一些包含三个音节以上的多音节复音新词,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本文主要选取《碧岩录》中一些具有典型性的多音节复音新词进行例释,并注意对其源流演变的梳理。
一、转辘辘
(1)所以百丈道:“森罗万象,一切语言,皆转归自己,令转辘辘地,向活泼泼处便道。若拟议寻思,便落第二句了也。”(卷四)
(2)但平常自然转辘辘地,不立而自立,不高而自高,机出孤危,方见玄妙。(卷六)
(3)古人道:“机轮转处,作者犹迷。”他机轮转辘辘地全无阻隔,所以雪窦道:“放一得二。”(卷八)
“转辘辘”一词最初主要见于宋代佛教文献,以禅宗语录居多,本指车轮旋转灵活自由,禅林用语中多表“圆转无碍、自由自在”之义,为“ABB”式重迭结构。“转辘辘”后多接结构助词“地”,构成“转辘辘地”形式。《大词典》未收,但一些佛学词典有收录,如《佛光大词典》:“转辘辘地,禅林用语。又作阿辘辘地。以车轮之旋转,比喻圆转无碍,自由自在之境地。”丁福保《佛学大词典》:“转辘辘地(杂语),《碧岩》五十三则评曰:阿辘辘地。国师《中峰语录》二十四曰:转辘辘地。圆转自在之貌。”《碧岩录》共5例。“转辘辘”主要见于宋代佛教文献,又如《大慧普觉禅师住径山能仁禅院语录》卷第四:“只爱丝来线去,谓之绵绵密密,亦谓之根脚下事殊不知,正是个没用处,弄泥团底汉。看他前辈大法明底尊宿用处,转辘辘地。”《密庵和尚语录》:“人与非人,性相平等,全体是个大解脱门。二六时中,受用转辘辘地,出生入死,不犯毫铓,或去或留,全超旷劫。”《如净和尚语录》卷上:“清净法身卢舍那,衲僧队里干萝卜。逐日呼来打一槌,万像森罗转辘辘。”《大觉禅师语录》卷中:“因事小参,雪峰辊三个木球,转辘辘地,何曾撞着。”《佛光国师语录》卷第八:“瘦不露骨,肥不露肉,似地擎山,如石含玉,一句雷奔电掣,一句花红柳绿,刹刹尘尘尽发机,万象森罗转辘辘。”
元代亦有用例,但不多见,如《佛祖历代通载》卷第十八:“若能如此者,法法无依平等大道
万有不系,随处转辘辘地更有何事。”《竺仙和尚语录》卷上:“如何是佛麻三斤,眼中瞳子面前人,随人上下转辘辘,忽看岩上云相逐。”明清时,我国本土佛教文献用例不多见,但同期日本佛教文献则时见用例,如《绝海和尚语录》卷上:“孤迥迥峭巍巍,出匣宝剑谁敢婴锋。转辘辘活鱍鱍,走盘明珠不留朕迹。”《普照国师法语》卷下:“原无一物染污,亦无点尘留碍,圆陀陀活泼泼赤洒洒转辘辘。名不可名,识焉能识。”《月舟和尚遗录》卷下:“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亿,延宝改端如意珠,转辘辘地阿辘辘。”自宋至元明清,非佛教文献则很难见到用例。
二、脓滴滴
(4)僧问玄沙:“如何是清净法身?”沙云:“脓滴滴地。具金刚眼,试请辨看。”(卷四)
“脓滴滴”一词最初主要见于《碧岩录》,本义为疮口溃烂得很厉害,特指病重或身体状况较差,为ABB式重迭结构,《大词典》等未收。《碧岩录》只1例。宋代其他文献很难见到用例,不过在宋末以后的日本佛教文献中,倒有一些用例,如《佛国禅师语录》卷上:“因肿疾久不升堂,众请上堂。坚固法身脓滴滴,文殊曾未知端的,尽言杜口于毗耶,倒岳倾湫轰霹雳。”《通幻灵禅师漫录》卷之上:“四十九年血滴滴,青山绿水湛如蓝,二千余岁脓滴
滴,桃红李白华烂漫。”《东阳和尚少林无孔笛》卷之二:“僧问玄沙:如何是清净法身?沙曰:脓滴滴地。师别曰:三月懒游花下路,一家愁闭雨中门。”《五家参详要路门》第二:“光曰:汝道老僧有何病?僧喝云:瞎汉,铁枷铁锁脓滴滴地。光笑曰:恰佣汝疗那。僧曰:某甲有公事,乞请别人好。光击杖三下曰:春山行处兴难极,春鸟春花唱拍新。僧便礼拜。”
三、活泼泼
(5)宗师家等闲不见他受用处,才到当机拈弄处,自然活泼泼地。(卷三)
(6)及至后头雪窦颂,也只颂这两错,雪窦要提活泼泼处,所以如此。(卷四)
(7)垂示云:掀天关翻地轴,擒虎兕辨龙蛇,须是个活泼泼汉,始得句句相投,机机相应。(卷七)
“活泼泼”一词最初主要见于宋代禅宗语录,其中以《碧岩录》为最多,义为“充满生机、活泼之至”,有时后接结构助词“地”构成“活泼泼地”式表达。构词上,“活泼泼”为“ABB”式重迭结构。《大词典》等亦有收录,丁福保《佛学大词典》:“活泼泼地(杂语),活泼之至也。本
释氏语。宋儒亦用之。《中庸集注》:故程子曰:此一节,子思吃紧为人处,活泼泼地,读者其致思焉。”《碧岩录》中较多,共计11例。除《碧岩录》外,“活泼泼”在宋代其他佛教文献中并不多见,而非佛教文献则有一些用例,其中《朱子语类》较多。如《朱子语类》卷第六:“父子自会亲,君臣自会义,既自会恁地,便活泼泼地,便是仁。”又卷第一百二十一:“今学者全无曾点分毫气象。今整日理会一个半个字有下落,犹未分晓,如何敢望他?他直是见得这道理活泼泼地快活。若似而今诸公样做工夫,如何得似它?”宋葛天民《寄杨诚斋》诗:“参禅学诗无两法,死蛇解弄活泼泼。”《东坡志林·修养》:“以活泼泼为内,非汤非水;以赤历历为外,非铜非铅。”元时,“活泼泼”在佛教文献中仍用例有限,如《竺仙和尚语录》卷下:“送行之外别作偈,信笔一啜无所贵。笔端飒飒清风生,舌头衮衮波涛沸。非禅非道非佛法,但贵当阳活泼泼。亦造亦作亦天然,能卷能舒能纵夺。”《华严七字经题法界观三十门颂》卷下:“阿谁无作用,便是死了底汉,犹棺椁中瞠眼,此颂人人分上活泼泼地皆有作用,是显解也。”明清时佛教文献中仍难见用例。此期日本佛教文献中能偶见用例,如《东阳和尚少林无孔笛》卷之四:“孤迥迥岐阳九月定微雪,活泼泼丹山一雨过旅亭。”《普照国师语录》卷中:“普天匝地尽是大光明藏,于中无有一物为障为碍,圆陀陀无住无依,活泼泼有宾有主。”
非佛教文献中,元时不多见,明清用例较多,如《二刻拍案惊奇》卷三十五:“看着贾闰娘尸骸,不觉伤心大哭道:我的,昨日还是活泼泼与我说话的,怎今日就是这样了,却害着我!”《西游记》第五十五回:“那女怪,活泼泼,春意无边;这长老,死丁丁,禅机有在。”《红楼复梦》第五十二回:“王夫人看见梦玉如此情形,竟活似当年宝玉,只可怜珍珠不得见面,差得半日工夫,活泼泼的一个人做了江心之鬼。”
元明清时,非佛教文献中,“活泼泼”又发展出一种新的形式,即“活活泼泼”,如关汉卿《望江亭中秋切鲙》第三折:“这鱼在那江边游戏,趁浪寻食,却被我驾一孤舟,撒开网去,打出三尺锦鳞,还活活泼泼的乱跳。”《警世通言》第四十卷:“嵯嵯峨峨的山势,突突兀兀的峰峦;活活泼泼的青龙,端端正正的白虎;圆圆净净的护沙,湾湾环环的朝水。”
另外,除了表示“充满生机”义外,“活泼泼”还有“生动自然、机灵、不坚定”等义项,可详见《大词典》,此不赘述。
四、田库奴
(8)这僧道此犹是拣择,赵州道田库奴,什么处是拣择。(卷六)
(9)他敢恁么道,赵州作不放他,便云:“田库奴,什么处是拣择?”岂不是猛风铁柱。(同上)
(10)举,僧问赵州:“至道无难唯嫌拣择,如何是不拣择?”州云:“天上天下唯我独尊。”僧云:“此犹是拣择。”州云:“田库奴,什么处是拣择?”僧无语。(同上)
“田库奴”一词最初主要见于宋代佛教文献,为俗语,詈词,义为“无心智无见识者”或“蠢人、不长脑筋者”。“田库奴”一词,《碧岩录》(卷六)中有阐释:“田库奴,乃福唐人乡语骂人,似无意智相似。”构词法上,“田库奴”属“名+名”式偏正结构。《碧岩录》中共5例。从文献来看,宋代用例较少。《大慧普觉禅师住径山能仁禅院语录》卷第二:“进云:辉腾今古烁破乾坤。师云:这田库奴。”直到明以后,用例才稍多一些,但仍总体较少,如《大明高僧传》卷第五:“僧问:如何是宾中宾?裕曰:尔是田库奴。僧曰:如何是宾中主?曰:相逢犹莽卤。”《续传灯录》卷第二十:“头戴须弥山,脚踏四大海,呼吸起风雷,动用生五彩,若能识得渠,一任岁月改。且道谁人识得渠,喝一喝云:田库奴!”《特赐佛日常光国师空谷和尚语录》卷下:“这田库奴形丑心愚,其丑也者画得太似,其愚也者固匪可图,莫谓丹青无妙手,佛祖亦难以名摸。”《本如实性禅师景川和尚语录》?卷上:“古人道,绿暗红
稀古佛心,朝朝风雨演宗乘。维摩诘,言辞颖脱,田库奴见得分明。”《不能语荒田随笔》?:“是故证界不容佛,佛界不见证,田库奴何处拣择。”
五、向上人
(11)只如他恁么道南山有一条鳖鼻蛇,且道在什么处?到这里须是向上人方会恁么说话。(卷三)
(12)仰云:“某甲寻常见僧来,只举拂子向伊道:诸方还有这个么?待伊有语,只向伊道:这个即且置,那个如何?”沩山云:“此是向上人牙爪。”(卷四)
(13) 看赵州问:“大死的人却活时如何?”他便道:“不许夜行,投明须到。”直下如击石火,似闪电光,还他向上人始得。(卷五)
“向上人”一词最初主要见于禅宗语录,佛家指有德智之高僧,为“方位短语+名”式偏正结构,《大词典》未收。“向上人”与佛家所称之“上人”一词基本义同。关于“上人”,《佛光大词典》:“上人,梵语purus!ars!abha。对智德兼备而可为众僧及众人师者之高僧的尊称。释氏要览卷上谓,内有智德,外有胜行,在众人之上者为上人。”陈义孝《佛学常见词汇》:
“上人,上德之人,比丘的尊称,因比丘内涵德智,外有胜行,在人之上。”“向上人”在《祖堂集》中即出现6例,如卷二:“云大师拈问龙花:佛法有何过,祖师不肯会?花云:向上人分上合作摩生?进曰:向上人事如何?花云:天反地覆。龙花却问云大师,大师云:一翳不除,出身无路。进曰:除得一翳底人还称得向上人也无?云大师云:横眠直卧有何妨?”卷六:“学进曰:请师指示个佛向上人。师曰:非佛。”卷八:“若与摩透得祖佛,此人却体得祖佛意,方与向上人同;如未透得,但学佛祖,则万劫无有得期。”“向上人”于《碧岩录》中共出现13例。
宋代其他文献用例如《禅林僧宝传》卷一:“不见弥勒阿閦、及诸妙喜等世界。被他向上人唤作无惭愧、懈怠菩萨。”《朱子语类》卷第四十五:“夏时,人正也。此时方有人,向上人犹芒昧。”陈着《卜操作数·次韵舅氏竺九成试黜》:“一自梦卢头,应学乘裴蹇。元是都门向上人,大用何嫌晚。”宋以后已很难发现用例。
六、昭昭灵灵
(14)看他马祖百丈恁么用,虽似昭昭灵灵,却不住在昭昭灵灵处。百丈作忍痛声,若恁么见去,遍界不藏头头成现。(卷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