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程标准解读及实践:核心素养目标下的《腊八粥》创新设计
【核心素养目标】
文化自信:感受传统节日的魅力,认同中华文化,提升文化自信。
语言运用:学习抓住重点进行细致描写的方法。
思维能力:了解课文的表达顺序,明确详略安排的表达效果。
审美创造:品味“京味儿”语言特点,感受作者是如何借助“京味儿”语言突显民俗特的。
【课前解析】 
本文是作家沈从文的作品,讲述了腊八那天八儿等不及要吃粥的嘴馋、对粥的猜想、看到粥的惊异以及吃到粥的满足,写出了一家人其乐融融的亲情,表现出作者对普通百姓生活的热爱和对家庭亲情的眷恋。
关注文章内容:作者用娴熟的笔法、细腻的笔调叙述了腊八节浓郁的民俗风情,使课文犹如一
张腊八风俗画,充满了生活的气息。整篇课文围绕八儿等着吃妈妈熬的腊八粥的神态和心情,展现了一幅纯朴、和谐、温馨的图景。对话贯穿全文,从八儿向母亲焦急的询问,到与母亲的讨价还价,到惊讶,展现八儿的的天真和童趣。同时本文的主要线索是八儿的心理活动,从八儿迫不及待到苦苦等待、独自猜想到亲眼所见,都表现了八儿的可爱活泼的性格特点。选文具有典范性,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
    关注腊八风俗:“腊八节”吃“腊八粥”的风俗,由来已久,自从人类进入农业社会后就开始兴起。至今我国江南、东北、西北广大地区人民仍保留着吃腊八粥的习俗,广东地区已不多见。所用材料各有不同,多用糯米、红豆、枣子、栗子、花生、白果、莲子、百合等煮成甜粥。也有加入桂圆、龙眼肉、蜜饯等同煮的。冬季吃一碗热气腾腾的腊八粥,既可口又有营养,确实是很享受的事情。
教学目标
1.会写“腊、粥”等 13个字,会写“腊八粥、感觉”等 18个词语。
2.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能分清详略并体会详略安排的效果。
3.能出细腻描写腊八粥的句子,与同学交流感受。
4.能仿照课文第1自然段,写一种自己喜爱的食物,写出其特点及对它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
1.抓住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体会八儿一家的其乐融融。
2.感受八儿的心理变化,体会作者是如何详写主要部分的。
【教学难点】
感受八儿的心理变化,体会作者是如何详写主要部分的。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会写“腊、粥”等 13个字,正确读写“腊八粥、感觉”等 18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
3.能分清详略并体会详略安排的效果。
4.能仿写第一段,写一种自己喜欢的食物。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出示课件3)谈话:俗语“腊七腊八,冻掉下巴”说明在腊月初七、初八这两天,天气很冷。于是,民成了一种风俗,即在腊八这一天要吃腊八粥,把下巴粘牢。今天,我们将跟随沈从文先生去品尝一碗令八儿朝思暮想的腊八粥。(板书课题:腊八粥)
2.齐读课题。
3.(出示课件4)了解作者:
沈从文(1902-1988),原名沈岳焕,湖南凤凰人。现代著名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家、京派小说代表人物。代表作品:小说《长河》《边城》,散文集《湘行散记》等。
4.了解腊八节(出示课件5)
俗称“腊八”,即农历十二月初八。古人在这一天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吉祥。我国喝腊八粥的传统。习俗始于宋代,至今已有一千余年。腊八粥在不同地区选用的食材有所不同,但均十分丰富,基本上都包括谷类、豆类和各种干果,寓意着“合聚万物、调和千灵”。腊八粥不仅是时令美食,更是保养脾胃的养生佳品。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腊八粥的相关内容,有助于学生对本课内容的理解,并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花粥照片
二、初读课文,交流预习(出示课件6)   
1.教师提出要求: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想象八儿的馋样。
学生读文,想象画面。
2.我会读:(出示课件7)检查学生对生字、词语的认读情况。
教师提出要求:开火车朗读词语,注意读准有注音的红字体。从第一列开始吧!
(1)tuò       nāng  kuài  jiǎo
 唾沫 沸腾 嘟囔 筷子 搅和 资格 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