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道明的第二任妻子引 
咏叹调《世上没有优丽狄茜我怎能活》选自歌剧德国作曲家格鲁克的歌剧《奥菲欧与优丽狄茜》,是一首广为流传的声乐作品,在当今声乐演唱教学中时常用到。由于其音域不宽,旋律进行平稳,常常用女中音,女高音初学者等阶段的声学教学选曲。咏叹调《世上没有优丽狄茜我怎能活》的故事情节是奥菲欧用美妙的歌声打动了爱神,允许他用美妙动人的歌声将死去的妻子,从冥界救回,并告诫他在跨越冥界返回人间之前不得看妻子的脸,奥菲欧如愿以偿,但妻子却不能理解,在妻子优丽狄茜的苦苦哀求下,忘记了爱神的忠告,回头看了她一眼,优丽狄茜当即倒地死去,奥菲欧后悔莫及,欲自杀殉情的时候,演唱的咏叹调《世上没有优丽狄茜我怎能活》。咏叹调《世上没有优丽狄茜我怎能活》是歌剧《奥菲欧与优丽狄茜》的精典作品,这段咏叹调不仅蕴含的感情丰富,且是整部歌剧的看点,作品的悲剧性和戏剧中奥菲欧的矛盾心理也在这里表现的淋漓尽致,这首咏叹调长期用于声乐教学中,适于女高音美声唱法初学者和女中音演唱。这篇论文通过对咏叹调《世上没有优丽狄茜我怎能活》的具体分析,以及在演唱上的具体处理,来诠释声乐演唱作品中人物塑造及演唱处理。
本文的内容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简单介绍格鲁克的歌剧改革,经典之作歌剧《奥菲欧与优丽
狄茜》,及精典选段咏叹调《世上没有优丽狄茜我怎能活》的剧情发展;第二部分通过对咏叹调《世上没有优丽狄茜我怎能活》的具体分析,把握演唱速度和塑造人物情感;第三部分根据个人的学习经验,和搜集到的相关资料,提出一些演唱技巧,如转调的地方要注意把握音准,演唱呼吸处理,通过咏叹调作品演唱技巧为演唱者提供一个有力的理论指导。
第一章  歌剧《奥菲欧与优丽狄茜》与格鲁克的歌剧改革
咏叹调《世上没有优丽狄茜我怎能活》作为美声初学者,尤其是女中音和女高音初学的必选作品,在众多歌剧选段中堪称精典之作。这首咏叹调选自德国作曲家格鲁克的歌剧《奥菲欧与优丽狄茜》,格鲁克是歌剧改革的先驱,他影响了后来众多的作曲大家。
1.1歌剧《奥菲欧与优丽狄茜》
歌剧是一种具有戏剧性和音乐风格的综合性艺术形式,它将音乐、戏剧、文学、舞蹈、舞台美术融为一体,通常是由咏叹调、宣叙调、重唱、合唱、序曲、间奏以及舞蹈场等组成,间或有说白和朗诵。在早期的古希腊戏剧中就有合唱队伴唱,甚至一些朗诵以也是以演唱的形式出现。到中世纪则以宗教故事为题材,宣扬宗教观点。一直到16世纪末、17世纪初,伴随着文艺复兴时期音乐文化的世俗化,出现“音乐的戏剧”,也就是近代的西洋歌剧。
意大利歌剧(正歌剧)作为歌剧艺术的一种,汇集了歌剧的共性的同时也拥有意大利歌剧的独到之处。意大利歌剧产自 16世纪—17世纪的世纪之交,是在文艺复兴的时代背景之下音乐艺术在各个领域发展的结果,是新的美学理论下产生的新的题材。意大利作为文艺复兴的发源地,意大利语又从拉丁语托斯卡娜方言逐步发展成为意大利的官方语言和文学语言,介于歌唱的特点使之成为歌剧的摇篮,美声的故乡。
自意大利歌剧诞生后,在欧洲各国音乐文化领域产生极大的影响,歌剧作为新生的音乐艺术品种在欧洲各国得到普及和发展,歌剧的创作内容和风格也渐趋丰富。在意大利传统歌剧的直接影响下,激发了诸多文学家、音乐家、戏剧家的灵感和丰富的想象,创作了大量的优秀歌剧作品。这些作品大都拥有动人的剧情、美妙的诗句和丰富的曲调,其迷人的歌声、精湛的表演、宏大的场面和布景都一一体现了歌剧这一综合性的艺术形式。所以,意大利歌剧自诞生至今,兴盛不衰,并以她特殊的风格屹立在世界歌剧之林。
《世上没有优丽狄茜我怎能活》选自歌剧《奥菲欧与优丽狄茜》是由德国歌剧作曲家格鲁克创作的。《奥菲欧与优丽狄茜》是三幕歌剧,由卡尔扎比吉根据希腊神话“奥菲欧”写成脚本。
《奥菲欧与优丽狄茜》的故事是:奥菲欧的新娘优丽狄茜不幸死去,奥菲欧痛不欲生,他对爱情的忠贞感动了爱神,爱神允许他去冥府救出新娘优丽狄茜,不过只要他的歌声能够说服魔鬼,唯一的附加条件是奥菲欧将优丽狄茜带出冥府前千万不能看妻子的脸,奥菲欧答应了条件来到冥府。他用美妙的歌声长表达了对优丽狄茜的爱情。歌声果真打动了魔鬼,使奥菲欧见到复活的优丽狄茜。奥菲欧拉着优丽狄茜一言不发,想尽快走出冥府,优丽狄茜恳求奥菲欧能够回头看她一眼,奥菲欧记住爱神的警告执意不肯看她。优丽狄茜误认为奥菲欧已不再爱她。优丽狄茜表示如果奥菲欧不再爱她,她宁愿死去。奥菲欧这时再也无法控制自己,回头向优丽狄茜看去,果然,优丽狄茜再次死去了。奥菲欧面对再次死去的优丽狄茜悲痛万分,唱出了这首咏叹调《世上没有优丽狄茜我怎能活》。奥菲欧的歌声实在是太美妙了,歌声又一次感动了爱神,爱情的力量使优丽狄茜自此复活。
具体到咏叹调《世上没有优丽狄茜我怎么活》这个唱段中奥菲欧遵守着爱神指示给他的禁律,正拉着刚刚复活的优丽狄茜的手,一直向前疾走,看也不看她一眼,使优丽狄茜不得不思考奥菲欧对她的爱。她埋怨着说,如果他不爱她,她还是宁愿死了的好。奥菲欧面对优丽狄茜的怨诉实在是不能置之不理了,于是他忘掉了爱神所叮嘱他的话。奥菲欧转回身来,热烈地把优丽狄茜拥抱起来,但是她立刻就死去了。因此,此时的奥菲欧的悲痛面对第二次失
去妻子,这种悲伤已经无法用语言来形容。这是体现了奥菲欧人性的此段的演唱既不能悲痛欲绝,也不能太过克制,而是带有痛定思痛的无奈和惋惜进行演唱。
1.2格鲁克的歌剧改革
歌剧因为格鲁克的改革有了更为长久的发展,也正是如此成就了格鲁克的歌剧创作地位。格鲁克之所有改革成功一方面是在当时的社会政治、文化形势的推动之下支持了特的改革思想与实践,即文艺复兴的大环境下;另一方面是由于格鲁克的歌剧改革是基于他对意大利正歌剧的继承和扬弃。
在其他歌剧的影响和世俗音乐的影响之下,更重要的是“喜歌剧之争”的刺激下,使格鲁克意识到歌剧改革的必要性。与同在维也纳的格鲁克有共同思想的意大利诗人脚本作家卡尔扎比吉,促进了具体的改革实践。二人共同创作了《奥菲欧与优丽狄茜》,成为最早能够体现歌剧改革主张的作品,并与1762年在维也纳公演。
格鲁克歌剧改革认为音乐应帮助加强是个的表情并起到促进剧情发展的作用,而非装饰作用,阻碍到剧情的发展。歌剧中的一切表现手段都不能脱离戏剧的整体需要,格鲁克信奉的
理性审美观点,始终做到“追求一种质朴的美”。格鲁克的歌剧创作是以传统歌剧题材,即古希腊、古罗马的神话故事。他对歌剧题材的处理中,体现了当代社会对艺术和人的新的认识和理解,这也是基于文艺复兴的重大影响,即真正的人需要有道德和责任感,艺术则要表现出崇高理性与伦理的价值。
不论是歌剧《奥菲欧与优丽狄茜》还是格鲁克的歌剧改革,可以总结的是格鲁克所属的歌剧年代正歌剧的地位受到动摇,炫技的东西也渐渐不能满足听众的需要,格鲁克强调要整体出发,强调歌剧的内容表现,将音乐作为艺术手段之一,用以展现人物的个性和推动剧情的展开,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首先是一个戏剧家,然后才是一个音乐家。所以《世上没有优丽狄茜我怎么活》作为古典的传统剧目,速度要严格按照谱子演唱,不能过于自由,结尾处也不要自由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