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四 中国古代史:选择性必修
(贯通部分)
循框图——理清主要史实 | 理线索——归纳主要特征 |
一、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 | 线索1 先秦时期的德治与法治 中国古代法律起源很早,起初以习惯法为主,春秋后期开始出现成文法,战国时期逐渐复杂化。在这个过程中,围绕法律与教化、亦即法治与德治的关系问题,各派思想家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线索2 秦汉至隋唐时期的法律与教化 秦以法家思想治国,推动了律的编撰。汉承秦制,同时吸取秦朝速亡的教训,在治国方针上采取“霸王道杂之”的统治策略,实际上就是法律与礼教并用。自西晋起,礼教内容直接渗入法律条文,出现“法律儒家化”的趋势,至唐律的礼法结合臻于完善 线索3 宋元至明清时期的法律与教化 宋朝以后,理学在社会上广泛传播,深入社会基层,并以乡约形式直接面向底层百姓宣讲,乡约经政府利用推广而具有约束力,并与法律合流。 |
二、中国古代的货币与赋税 | 线索1 中国货币的演进过程 中国古代货币以铜钱为主,后来出现纸币,白银也成为法定货币。中华民国建立后,以银元为法定货币。国民政府统治时期,实行法币改革,货币发行较为混乱。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币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定货币。 线索2 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 古代的赋役除田赋外,还有人头税、徭役等。唐朝实行租庸调制,租、调之外的役,用“庸”代替。780年,唐朝政府改行两税法,分夏、秋两次征收。宋代王安石推行募役法。明朝后期,张居正推行一条鞭法。清朝雍正帝实行“摊丁入亩”。中国历史上存在了约2000年的人头税彻底废除,国家对百姓的人身束缚进一步减弱。 |
三、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 | 线索1 历代户籍制度演变 战国时国家编排民户,开始制定户籍。秦朝实行分类登记制度,汉朝实行“编户齐民”,宋朝户籍分主户、客户,元朝按职业划分户口类型,明朝职业定户籍,分为民籍、军籍、匠籍等,清前期赋役实行固定丁银、摊丁入亩,户籍的作用大为削弱,乾隆年间,朝廷谕令户籍永停编审。户籍对人身的控制由紧到松,与土地和赋税制度逐渐分离最后逐渐被废除。 线索2 历代基层组织与社会治理 秦汉时期,县下设乡和里,乡设三老,里设里正,后代沿袭并稍有变化。秦汉时建立什伍组织,唐朝实行邻保制度,北宋王安石实施保甲法,明朝王守仁推行十家牌法,清初实行里甲制,后来推行保甲制,乡里制和保甲制合一。 线索3 历代社会救济与优抚政策 历代社会救济主要由政府实施,民间组织处于辅助地位。宋朝之后,宗族、慈善组织的作用逐渐增大。政府救济的重点在救灾社会力量救济活动侧重于日常生活的赈济,如收养弃婴和孤儿、接济贫民等。 |
四、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 线索1 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 (1)中华文明多元起源,以中原华夏为核心,形成多元一体的文化格局。 (2)中华传统文化历经曲折:先秦时期奠基;汉代儒学成为正统,隋唐时期面临挑战,宋明时期转型,明清时期进行批判与继承,儒学焕发新的生机。 线索2 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 (1)中华文化在交流中发展:中华文化在与外来文化的交流中不断发展、升华,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 (2)中华文化对世界的影响:中华文化在吸收外来文化的同时,也源源不断地向外辐射和传播,对东南亚等国的社会制度和习俗产生重要影响,也进一步促进了世界文明的发展。 |
第11讲 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及货币与赋税制度
[课程标准]
1.知道中国先秦时期成文法的产生过程,以及这一时期思想家对于德治、法治关系的讨论;知道自西汉起历代王朝法律、礼教并用的统治手段。
2 了解中国历史上货币发行和使用情况。
3.了解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演变。
【链接·选择性必修1·P44-47】
知识点一 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
(一)先秦时期:德治与法治之争
1.背景
(1)西周统治者建立了礼制,提出“敬天保民”思想。
(2)东周时期,周王诸侯国君纷纷寻治国新思想,影响最大的是儒家的德治思想与法家的法治思想。
2.导火线:春秋时期子产“铸刑书”,制定了中国最早的成文法,也引发了早期的德治与法治之争。
3.表现
主张 | 代表人物及观点 | ||
儒家 | 人性善,德治 | 孔子 | 统治者要“为政以德”,不要过度消耗民力 |
孟子 | 建议统治者“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 | ||
法家 | 人性恶,法治 | 商鞅 | 奖励耕战,保护新兴地主阶级的权益 |
韩非 | 提倡君主以法、术、势驾驭臣下,“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 ||
4抉择
(1)儒家通过道德礼义教化民众,宣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但儒家思想并不适用于战国时期。
(2)法家思想既能带来富国强兵的现实利益,又满足了各国君主专制的愿望。最终促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的建立。
(二)秦汉至隋唐时期的法律与教化
1.秦汉时期
(1)秦以法家思想治国,推动律的编纂。
(2)汉承秦制,制成《九章律》。秦汉朝廷还发布法律文告,称“令”。律和令都具有法律效力。
2.魏晋时期——律令儒家化
(1)因素
①汉武帝以后儒家思想成为主流意识形态,儒家知识分子以经注律。
②魏明帝在朝廷设置律博士,命令专用儒学思想来解释律令。
(2)评价:以亲属之间的尊卑亲疏为量刑原则,主要在于维护儒家提倡的三纲五常。
3.唐朝——律令体系完备
(1)唐朝法律
①发展:唐高宗修订颁布《永徽律》。后命人撰成《永徽律疏》,即《唐律疏议》,是我国现存最早最为完整的封建法典,是中华法系确立的标志。
②特点:礼法结合。
(2)唐朝教化
①提倡礼治:颁行《大唐开元礼》,是一部体系庞大、体例严谨、内容繁复的礼仪法典,也是秦汉以来封建礼仪制度的集大成。
②基层教化:推广魏晋南北朝以来重视家训的经验,在社会层面,强化基层教化。
(三)宋元至明清时期的法律与教化
1.法律
(1)宋朝:基本沿用唐朝法律体系,制定法律多以唐律为蓝本。
(2)元朝:对唐宋法律整体上弃而不用,在司法实践中广泛援引唐律。
(3)明朝:以唐律为蓝本,制定《大明律》,在司法实践中特别重视“例”,开创了律例合编的体例。
(4)清朝:沿袭《大明律》,重视例,制定《大清律例》。
2.教化
(1)推动因素
①程朱理学逐步建立统治地位,控制教育与科举,在社会上广泛传播,甚至深入族规、家训之中。
②儒学士人投身基层教化,以乡约教化乡里。
(2)基本历程:北宋吕大钧兄弟创造乡约;明朝后期,乡约改而宣讲明太祖朱元璋的“六谕”,逐渐带有强制力;清朝乡约宣讲内容为康熙帝的“圣谕十六条”和雍正帝《圣谕广训》,常引用《大清律例》。
(3)结果:原本由儒学士人发起教化百姓的乡约,经政府利用和推广而具有约束力,并与法律合流。
知识点二 古代中国的货币与赋税制度
【链接·选择性必修1·P86-87】
(一)古代中国货币的演进
时间 | 表现 |
先商 | 最初被用作货币的可能是海贝 |
商朝后期 | 开始岀现铜铸币 |
春秋战国时期 | 各国分别使用多种样式的铜铸币 |
秦朝 | 货币统一为圆形方孔钱__ |
北宋 | “交子”古代春交性插图(世界最早的纸币)。纸币作为辅币,与铜钱兼行 |
元朝 | 将纸币作为单一流通货币来发行,称为“钞” |
明朝 | 恢复铜钱、纸币并行的货币体制,自中期起,白银逐渐成为国家财政和民间交易的基本支付手段 |
清朝 | 完全承认白银的法定货币地位,与铜钱兼用 |
【链接·选择性必修1·P92-93】
(二)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
1.秦汉时期
田赋 | 秦朝田赋税率极高,汉初田赋税率大大降低 |
人头税 | 秦朝征收极重的口赋,即人头税;汉朝人头税分口赋、算赋,商人和奴婢的算赋钱还要加倍 |
徭役 | 更卒、正卒和戍卒 |
2隋唐时期
(1)隋朝:主要向民众征收租调役。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