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合辙押韵的文学题材
    因为古诗自身特定的特点:语言精炼和谐、感情深沉丰富,很多学生在面对古诗阅读题时难以下手,只停留在诗歌表层意象层面的感知上,难以去进一步挖掘诗歌深层的含义,而无法捕捉到作者在诗歌中表现出来的思想感情。针对这一问题,我们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认为阅读古诗,应指导学生抓住四个环节,即知人论世、诵读感悟、品评赏析、探究体验。让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技巧,通过反复朗诵,深入体会,来感受诗歌的艺术形象,领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一、知人论世
    “知人论世”最早就是孟子明确提出去的,他指出必须认知作品,一定必须对作者和作者所处的时代有所介绍,这就可以与古人为友,就可以体会出诗人抒发的思想感情。对此,后世历代诗文论者多为尊崇。
    “知人”就是要了解作者其人以及作者与作品的关系。诗人的生平、经历、境遇等都会在诗歌有所体现,并形成诗人独特的创作风格和个性,决定着诗歌的特殊主题。如,陶渊明的脱俗与田园情结,李白的大气豪放,王维的生活情趣,李清照的闲适与愁苦。
    “论世”就是必须介绍作者所处的时代环境。诗人自身的经历与境遇有赖于社会政治背景,介绍他在什么情况下针对什么东西文学创作,也就是把诗作与文学创作的时代背景联系出来实地考察。诗歌做为典型的文学样式,其思想内容不可能将不踢上时代的烙印。比如说,南北朝时代,北朝战乱频密,加之北方少数民族性格硬朗凶悍,在诗歌中往往整体表现出来尚武精神,南朝社会相对比较安稳,故南朝诗多写下男女春草。唐代社会,经济、文化高度经济繁荣,诗歌题材自然也就丰富多彩,存有期望创建军功的、充分反映边塞生活的、描写山水田园的,等等,达至了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颠峰。北宋诗重义理,南宋诗重为善爱国情,明代诗重忠义。品酒古典诗歌,通常必须联系其文学创作背景,就可以从深层次精确地而不是牵强附会地把握住主题。
    二、诵读感悟
    “三分诗,七分念”.“四书五经唐诗三百首,不能写诗也可以诗云”.“书念百遍,其义字生”,可知,背诵对写作古诗能够起著“起死回生”的促进作用。德国学者克司和伊瑟尔的拒绝接受美学指出:作品本身如果不经过写作认知,就没任何意义,就永远沦为没生命的,死去的语言材料,只有靠读者大二的过程中主动地发掘,就可以同时实现文本意义的出现。有人说道:
“朗诵如同剥夺作品以生命,更能够并使人体会。”极好,必须并使自己对作品存有深刻的认知,步入诗情画意的境界,必须强化朗诵。
    古典诗词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很强的艺术感染力,词句优美,韵律和谐,节奏性强,特别适合诵读。诵读古诗词,对于深刻地理解作品,进入诗情画意的境界,陶冶情操,培养审美能力,提高文化素养,都显得至关重要。比如《蜀道难》中感情彩浓厚的自然景观,空寂苍凉的环境气氛,作者大胆奇特的想象,只有通过反复诵读,才能慢慢感悟。《登高》中登高远眺的壮阔图景,铿锵和谐的声韵之美,感时伤怀、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品读咀嚼,掩卷深思,叹惋无穷。
    一就是熟读成诵。多念,朗朗拍手地背诵,低唱慢吟地背诵,也可以“不求甚解”地背诵,大二中整体认知,大二中有所体悟,大二中培育语感,大二中受情感的熏陶。多念,反反复复地念,必须念出诗的节奏和重音。通过多念,在认知诗意的基础上熟读成诵,构成累积,逐步培养整体体悟的能力。
    二是联系扩充。即将所学的某一首古诗词,与题材内容、表现手法相近的其他古诗词联系起来诵读,以形成一个知识组块。如学习贺知章的《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
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可同时诵读其他有关“咏柳”的名诗,如杜牧的《柳》:“数树新开翠影齐,倚风情态被春迷。依依故国樊川恨,半掩村桥半掩溪。”罗隐的《柳》:“灞岸晴来送别频,相偎相依不胜春。自家飞絮犹无定,争解垂丝绊路人。”杨万里的《新柳》:“柳条百尺拂银塘,且莫深青只浅黄。未必柳条能蘸水,水中柳影引他长。”把这几首同一题材的诗歌联系起来,既可扩大知识面,又可在对比诵读中提升感悟能力。
    三就是想象入境。即将背诵过程做为观赏佳作的过程,边念边想象画面,把自己带入诗词的意境之中。比如说《锦瑟》一诗中,首联及朦胧深邃的意境,颔联婉转悲怨的情感,颈联及清爽艳丽的画面,尾联的.多样内蕴,缺乏了想象的参予,就是很难体悟得全面而深刻的。
    三、 品评赏析
    古典诗歌语言凝练、语意含蓄。语言表达上存有许多特点,诸如受到字数的管制,用字必须省略;由于韵脚的约束,不得不运用消音;必须用短小的篇幅容纳多样的内容,所以常使用多种修辞手法;遣词造句必须合辙押韵等,只有从这些细部人手,反反复复品评,认真赏析,就可以进而分析作品的结构层次,作品的形象,语言和抒发技巧,最终对作品的思想内容做出精确的评价。
    古诗中常用的修辞手法有:
    1、比喻。古典诗歌中运用比喻,写景壮物时能注重生动的形象,加强特定意境的图形;议论抒情时能以生动形象加强表情言之有物,从而深化诗歌的主题。例如:“谁言寸草心,抓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寸草心”“三春晖”分别比喻“游子”“母亲的恩泽”。)再例如:“为我一挥手致意,例如听到万壑松”(李白《听到蜀僧濬弹琴》,“万壑松”比喻音乐震撼人心的效果。
    2、借代。借代是古典诗歌中运用很广泛的一种修辞手法。如“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李白《将进酒》)中“陈王”代曹植,他曾被封为陈王;“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李白《登金陵凤凰台》)中“衣冠”代晋代士族,他们以戴高高的帽子,穿宽大的衣服招摇过市而显耀自己的身份。再如以“烽火”“狼烟”“干戈”代战争,以“鸿雁”“锦书”“尺素”代书信。
    3、双关。古典诗歌讲究含蓄美,因而双关手法运用较多。例如“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中的“丝”就是谐音双关,实指“思”,“泪”就是语意双关,表面上指烛泪,实际上暗指春草之泪。“东边日落西边雨,道就是并无云间却存有云间”(刘禹锡《
竹枝词》)中的“云间”就是谐音双关,表面指一种天气状况,实际暗指“情”,即为情思。
    4、炼字。古人写诗特别讲究炼字,力争一字传神。炼字在很多情况下属活用、比拟、夸张。如“江碧鸟愈白,山青花欲燃”(杜甫《绝句》之二)中的“燃”字,不仅突出了山花火红的颜,而且赋予了一种动态美;“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览胜》)中“萧萧”的落叶声对“滚滚”的水势,并使人真的气象万千,更主要的就是,从这里可以感受到诗人韶华易殁,壮志男酬的苦难。
古代春交性插图    另外还有对比(“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衬托(“月出惊飞鸟,时鸣春涧中”)
    互文 (杜牧《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其意思应当就是“烟月笼罩着寒水,烟月笼罩着沙”)消音。(例如王维《山居秋暝》“竹喧归属于浣女,莲动下渔舟”,其恰当顺序应属“竹喧浣女归属于,莲动渔舟下”)等等。
    四、探究体验
    通过前面三步,我们已经介绍了诗歌的作者与文学创作背景,整体认知并介绍了诗歌的语
言特点,这一步,我们的关键就是必须在前三步的基础上,进一步回去发掘、领悟出古诗的思想感情。
    从古诗的内容上,我们可以把古诗分成三类:写景抒情类;叙事抒情类;状物、托物言志类。下面各举一例来谈谈如何进一步云挖掘、领悟出古诗的思想感情。
    1.写景抒情类
    如《绝句》(杜甫)“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我们可以想象诗句所描写的画面,凸现的艺术形象,以领悟诗句中的内涵,达到情感共鸣。诗的前两句描绘了碧绿的水,雪白的鸟,青翠的山,大红的花。透过诗句我们可以想象画面:时值暮春,诗人杜甫站在浣花溪畔,近看白鹭翻飞,远望山坡上红花似火,争相怒放,此景此境,勾起了诗人羁留异乡,“何日是归年”的感叹,同时我们还可以把这幅画面及艺术形象置身于时代背景中:在战乱中,杜甫被迫离乡而流离。这样想象就能被杜甫的思乡之情所感染,从而把握诗歌的题旨。
    2.故事情节抒情类
    如:《从军行》(李白)“百战沙场碎铁衣,城南已合数重围。突营射杀呼延将,独领残兵千骑归。”短短四句诗,就叙述了一位英勇无比的将军射杀敌将、带领残兵突出重围的事件,我们可以借助想象,让残酷的战争场面出现在我们的脑海中,我们就可以深入地体会出这首诗刻画了一位无比英勇的将军形象,赞扬了这样将军英勇无比的精神。
    3.状物、托物言志类
    如:《蝉》(虞世南)“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这首诗从内容上看,它写的只是“蝉”的形状、食性和它为什么能传扬声音。而我们应该知道,在状物类的古诗中,往往都会托物来寄意言志,如这首诗,诗人是借助蝉生性高洁、栖高饮露、声名远扬的高洁品格来表达诗人自己的高度自信和对高尚品格的赞美。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由此看来,只要我们教给学生写作古诗的方法,指导学生摸着石头过河这四步,那么学生就不能再为古诗写作而头痛,而能通过反反复复朗读,深入细致体会,去认知出来古诗的主要内容,体会出来古诗的艺术形象,领悟出古诗的思想感情。
    扩展资料:
    一、介绍作者,表述诗题
    只有了解诗人以及诗作的时代背景,才能准确地理解古诗的意思,把握古诗表达的思想感情。我们在教学古诗时,都会让学生在课前查阅相关资料,并对资料有针对性地筛选,再在课堂上交流,使学生充分了解古诗的写作背景,拉近古诗与学生的距离,同时还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众所周知,读诗必须上节题,书法展也必须先品题。然而有的老师却最为难忽略这一教学步骤,引致古诗教学缺少完整性。在教学古诗《春盼》时,我们先使学生说道说道春望的意思,即为春天看见的景。接着使学生联系自己,春天至了,你看见了什么?而诗人杜甫在春天的长安城又看见什么?这样一来既认知了诗题,又为下面的自学搞了铺垫。
    二、读通诗句,理解诗意
    将诗句读通就是努力学习古诗的前提。首先建议学生认认真真地把古诗念上几遍,使学生读准生字,把生字念得字正腔圆,再建议学生把句子念得恰当、流利。
    读通诗句后就是理解诗意了。理解诗句意思的方法有很多,比如:填补空白、调换语序、
查工具书、借助注释、观察插图等。学生可以通过这些方法试着了解诗意。我们在引导学生理解《春晓》诗句意思时,使用的是调整语序这个方法。这首诗中“处处闻啼鸟”的语序与现代汉语有很大差异,我们引导学生把“处处闻啼鸟”调整为“处处闻鸟啼”,学生就能轻而易举地说出古诗的意思了。
    三、寻诗眼,体悟诗情
    寻诗眼是古诗教学的第三步,也是很重要的一步。
    诗眼就是一首诗或某句中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情感态度的,具备概括性,生动性,或情趣性的能弥漫全篇或者全句的词语。教师必须在鼓励学生认知诗句意思的基础上,使学生从全诗寻诗眼,紧贴诗眼想象诗的意境,体会诗理与诗情。
    如我在教学《独坐敬亭山》时,让学生说说全诗围绕哪个字来写,由于古诗题目有“独”字,诗句里又句句显独,学生很快到答案。
    但是有些古诗的诗眼并不显著,学生打听了许久,都没有办法打听精确。这就须要老师的指路,特别就是高年级的学生,教师可以适度地教给学生寻诗眼的方法。比如说,全诗最精
彩和关键的诗句,尤其就是提炼的动词或者形容词,所含某种哲理的诗句等,这些通常情况下都就是诗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