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社会责任报告
农村商业银行贷款  2016年,江州农商银行(以下称“本行”)加快推进管理体制改革和经营机制转换,健全多层次金融服务供给体系,有效发挥了农村金融主力军作用。现发布本行2016年度履行社会责任情况报告:
  一、基本概况
  本行是经中国银监会批准,依法成立的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地方性银行机构,于2013年12月改制成立,注册资本6.46亿元。下辖营业网点39家,从业人员577人。2016年,本行坚持深入践行普惠金融,积极推进创新实践,先后被评为“浙江农信普惠金融先进单位”、浙江农信2016年度“业务成长十佳银行”、“2016年度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工作先进单位”。在突出“支农支小”成效的同时,自身业务也得到了迅速发展。截至2016年末,各项存款余额185.39亿元,比年初增加39.66亿元,增幅27.22%;各项贷款余额120.19亿元,比年初增加10.57亿元,增幅9.63%。
  二、社会责任
  (一)履行经济责任,护航县域发展。
  2016年,上交各项税收2.11亿元。2013年改制以来累计纳税5.82亿元,纳税金额位居全县前列。
  1.改善信用环境,普及小额贷款。
  本行从2001年开始农村信用工程建设,开展农户信用评定工作,向农户发放信用证、贷款证,到2008年建立“诚信彩虹”信用体系,推出“诚信彩虹”授信卡,再到2014年推出“丰收彩虹贷”信贷产品,建立农户小额贷款批量化操作模式,历经了1.0到2.0再到3.0版本,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不断完善。2016年度,本行重点通过小额信用贷款——“丰收彩虹贷”的提升工作,实现了信用工程建设的再一次升级跨越。从完善授信指标体系、建立授信测算系统、优化村级信用小组机制、批量更新调整农户信息等方面着手,农户用信满意度大幅提升。截至2016年末,已建档客户数达149805户,占全辖户数的97.54%,评定信用农户90134户,占所有农户数的90.69%,其中授信农户数83765户,授信金额78.96亿元,分别较上年新增1064户、1.13亿元;用信户数23332户,用信金额21.40亿元,分别较上年新增3579户、3.73亿元。2016年,创新推出“丰收安易贷”产品,采用“整社区授信”模式,已对辖区20个居民社区4
万余户居民进行了信息采集录入。2016年,累计发放“丰收安易贷”1371户,金额2.33亿元。
  2.服务实体经济,提升保障能力。
  (1)加大信贷投放。截至2016年末,小微企业贷款户数达22220户,贷款金额达103.50亿元,增速为12.82%,小微申贷获得率高达99.24%。2016年,本行积极开展“百名行长进千企”活动,走访重点企业168家,一般小微企业1312家,解决实际问题及困难32个。积极发挥小企业服务中心及科技支行两家专营支行的支点作用,加大对县域小微企业,特别是科技型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撑,全行科技企业户数达60户,信贷余额达5.42亿元。
  (2)创新产品服务。加大知识产权类贷款、应收账款质押贷款、税银贷等特贷款投放,有效盘活企业资源。创新推出小微企业转贷款业务,2016年顺利完成2亿元转贷款业务的续贷工作,支持小微企业48家。与团县委合作,推出“微·信贷”“微·创贷”“微·业贷”三个梯次的“青年创业·丰收系列”贷款,为创业青年提供2万~100万元的利率优惠贷款,助推青年创业发展。2016年,累计发放青年创业贷257户,金额3121万元。
  (3)简化审批流程。建立办贷承诺制度,受理贷款申请5个工作日内审批发放300万元以下
新增贷款,于3个工作日内审批发放300万元以下周转贷款。建立贷款授用信预审批制度,所有存量贷款到期前完成授用信预审批。同时,对授信总额在2000万元以下的小微企业实施批量授信,并将企业授信有效期限延长至一年,有效提升企业用信效率。
  3.拓宽普惠渠道,惠及百姓民生。
  (1)服务站点一体化。完善机构网络,现有直属网点39家,实现集镇全覆盖。丰收驿站139家、助农服务网点159个,实现村村全覆盖。打造机具网络,ATM机150台,POS机4252台,手机银行和网上银行105245户,电子银行替代率达81.95%。编制人员网络,设立驻点客户经理135名,民主选举行风监督员100人,扩充村民小组长2671人为村级联络员,实现农户全覆盖。
  (2)民生服务多元化。开展“流动丰收驿站”进社区活动,为社区居民现场办理金融业务和民生类增值服务。发行社保IC卡,发卡总量超过39万张。与多个行政事业单位合作,已开展银校一卡通、ETC、诊间结算、医疗保险、大病统筹保险代扣代缴、部分退休职工养老金代付以及电费、水费、燃气费的代扣等多个项目。深入推进农村电商工作,运营推广省农信联社“丰收购”和“丰收家”电商平台,两大平台商户达618户,上线商品2300余件。
  (3)服务供给精准化。以辖区物理网点为中心,构建网格管理体系,每个网格均落实一名管理员、联络员和监督员,真正做到变“村管式”为“格管理”。加强科技支撑,利用省联社CRM系统和后台数据中心,进一步强化客户信息管理和分析能力,精准推广家庭金融服务。
  (二)牢筑风险防线,维护金融稳定。
  1.加强信贷管理。坚持“支农支小”的市场定位和“做小、做散、做实”的信贷原则,从严控制2000万元以上大额贷款与500万元以上保证贷款的户数和占比,并实行2000万元以上大额贷款集中管理。建立大额不良贷款监测台账,按周公布风险清单,摸清底数,早介入、早处置。组织开展2000万元以上大额贷款、跨区域贷款、大额保证贷款等检查项目,查风险点,督促整改落实。
  2.全力压降不良。加强日常排查,做好处置预案,逐户逐笔制定处置方案,全面落实不良清收处置任务。加大司法处置力度,着力破解抵押物处置难题。推进警银联合办公,重拳打击逃废债。用足用好相关政策,积极做好税前核销。依法有序退出“僵尸企业”,积极配合地方政府做好“僵尸企业”处置工作,防止引发新的企业资金链和担保链风险。
  3.健全内控体系。加强审计检查和制度建设,截至2016年末,本行共完成12项年度审计项目,发出审计整改通知书73份;完成20个风险排查项目,检查业务31924笔;审查、汇编规章制度130余件,审核合同协议350余份。加强日常内控管理,每月重点加强对重要物品凭证、柜面操作、制度执行检查。加强会计规范化管理,深入开展会计基础等级管理及案件风险防控工作。
  (三)发展绿金融,助力生态经济。
  1.加强顶层设计。2016年5月,成立绿金融事业部,成为全省首个建立绿金融事业部的农村小法人机构。制定出台《绿信贷行业准入标准》和《绿信贷工作指导意见》,进一步优化绿信贷评审制度。截至2016年末,已对880户非自然人客户绿信贷授信40.6亿元,贷款余额26.67亿元。
  2.创新信贷产品。一是绿循环系列。与县环保局合作,创新推出排污权抵押贷款。2016年8月,对江州吉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发放了首笔排污权抵押贷款,贷款金额140万元。二是绿能源系列。与县城投集团合作,推出“光伏贷”产品。与县发经委合作,推出“锅炉改造贷款”,助推专项整治工作。三是绿乡村系列。推出“美丽乡村贷款”,服务江州县美丽乡村基
础设施建设。2008年以来,累计投放7.08亿元贷款,支持120个行政村村庄环境整治。四是绿农林系列。推出“两山农林贷”产品,放大金融杠杆,支持合作社发展。目前,由两山联合社担保取得本行贷款合作社181户,贷款金额1.51亿元。“两山农林贷”产品得到各级领导肯定,获得2016年浙江农信系统普惠金融创新大赛金奖。
  (四)注重人文关怀,营造和谐氛围。
  1.深入推进作风建设。认真开展“两学一做”主题教育活动,邀请专家、教授作主题报告和学习讲座。积极开展“补齐短板、拉高标杆”主题活动,围绕“两张清单”,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通过深入推进作风建设,本行干部员工精神更加饱满,斗志更加昂扬,作风更加务实。
  2.建立公平竞争机制。开展全员“双聘”活动,通过竞争上岗、双向选择,实现“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为全行业务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2016年度双聘活动,涉及上下交叉岗位调整110人,其中提拔3名中层正职,2名副行长(主持工作),4名副职。同时,全面上线新绩效考核系统,达到能者多劳、多劳多得的激励目的。
  3.加强教育培训管理。创新“小班化”培训方式,组建“内训师资”队伍,开展以“片”或“支行”为单位的“小班化”上门集中培训。同时,积极探索多元化、分层次、系统化的培训模式,有针对性地对员工梯队进行系统性培训与培养,加快梯队建设。全年已组织各类培训68次,受训5930余人次。
  4.丰富发展企业文化。赞助第七届环太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和第四届国际无人飞行器创新大奖赛,提升社会形象。连续三年开展“惠民大舞台”送文艺、送金融知识下乡活动,众反响热烈。开展敬老爱老公益活动,被授予省级“敬老文明号”荣誉。组织参加各级业务、文体类比赛和技能比武,开展各类争先创优活动,均取得优异成绩。
  (五)热心公益事业,积极回馈社会。
  本行自2010年设立500万元“彩虹慈善扶贫基金”以来,已帮助1400多位尿毒症患者。2013年出资500万元设立“农商杯”奖学基金,每年捐赠100万元给江州县教育事业,用于奖励在全县教育教学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团队和个人。自2011年开始开展“暖冬活动”以来,已连续六年组织全辖干部员工向贫困地区众捐衣捐物。
  2017年,本行将继续秉承“富润竹乡 普惠四方”的理念,不断深化金融创新,增加有效金融供给,为支持美丽江州的蓬勃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