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犯罪中止的成立条件
【注意】犯罪人对“能够继续犯罪”有认识错误时,按主观上的主动性与被迫性定,主观上认为自已是被追放弃犯罪的,就定未遂;主观上认为自己是主动放弃犯罪的就定中止。也即,主观怎么想,就怎么定。在此坚持主观说。
2、犯罪中止的两种模型
3、常见的中止情形
【注意】若考题仅指明犯罪分子遇到了障碍,一般可以认为这个障碍不是特别大,犯罪行为应可以继续,他停止下来的,成立犯罪中止。如果题目特别指明了,在遇到障碍时,犯罪分子自己都明确表态“障碍太大,犯罪无法继续进行”,停止下来的,成立犯罪未遂。
4、中止的有效性: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
5、犯罪中止VS犯罪未遂
1.犯罪未完成是否符合行为人的意愿
(1)犯罪未遂,未完成犯罪违背了行为人的意愿。
(2)犯罪中止,未完成犯罪符合行为人的意愿。
2.处罚上是否需要“嘉奖”
(1)犯罪未遂:不需要“嘉奖”。犯罪分子内心还是期待完成犯罪的,因此,从宽处罚的力度较小。
(2)犯罪中止:需要对之“嘉奖”。犯罪分子主动放弃犯罪,迷途知返,因而需要“嘉奖”,从宽处罚的力度较大。
6、真题与解析犯罪未遂
1)(多选题)丈夫在砍杀妻子的时候,不想被年幼的女儿看到,于是放弃砍杀。关于丈夫的行为定性,正确的是:
A.如果行为人基于同情而放弃犯罪,成立犯罪中止
B.如果行为人本可以继续犯罪但放弃犯罪,即使伦理上不能犯罪,也成立中止
C.行为人是正常人能作出的选择则不成立中止,很异常的行为才成立中止
D.如果行为人是考虑到别人的感受停止了不法侵害,成立中止
答案及解析
【答案】ABD
【考点】犯罪中止
自动性的判断可以综合采取心理说和规范回转说。
第一步,根据主观心理说,只有行为人主观上认为可以继续犯罪,但放弃犯罪的,才可能成立中止。如果行为人主观上认为无法继续犯罪,虽然在客观上还可以继续犯罪,这显然不成立中止。
第二步,在此基础上,从规范的角度来看行为人的放弃是否在向合法秩序回归。也即根据理性犯罪人标准,由司法人员对行为人是否有从犯罪“回转”的“合法性回归”进行规范评价。这其实是对行为人的主观心理事实进行规范评价,在这种规范评价中,只有从规范上看,行为人
具有向“合法性回归”的决心,那就没有特殊预防的必要,才能成立中止。
如果行为人出于同情而放弃,这显然是在向法倡导的价值的回归,所以成立中止,故A项正确。
如果行为人出于伦理上不能,这要区分是伦理上的强烈不能,还是非强烈不能:前者如抢劫时,发现被害人是父亲,这是大障碍,所以成立犯罪未遂;但如果抢劫时遇到朋友而放弃,这依然是犯罪中止。在本案中,女儿出现,并非伦理上强烈不能,所以依然可以成立中止,故B项正确。
规范回转的本质考虑的是理性的犯罪人,而非一般的正常人,因为正常人本来就不会实施犯罪,故C项错误。如果行为人考虑他人感受而放弃,这依然是在向法倡导的价值回归,成立中止,故D项正确。
综上,本题选AB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