圈地运动带动的产权私有制
一、 英国中世纪农业发展状况既圈地运动发展背景
英国中世纪的土地制度是在封君封臣制的基础上运作的,一块土地可能是几个人不同的财产:农民、领主、国王。实行分土制,产权残缺。封建庄园时代的英国,其耕地以敞田制为主,实行租地共耕。这种方式显然不适合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的改良,不利于鼓励个人的生产积极性。而随着农业市场化趋向的加强,敞田制愈益成为技术革新的障碍。近代以来(大约14-15世纪),随着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农民本身愿意将各自分散的条形地相互交换或购买过来,加以圈围,这实际上已经开始了某种意义上的圈地。随之出现大量富裕农民——乡绅、约曼。他们大量置买田地,甚至富比王侯。新航路开辟后,英国爆发的价格革命使得货币贬值、物价上涨,额定地租的实际收入日益减少,所以贵族、庄园主们也开始改变了土地的经营方式。许多贵族领主通过自己经营或高价出租而获得大量的收入。但真正的受益者确实一部分富裕的农民。他们经过一系列手段成了“没有圈地的圈地者”。
二、 圈地运动的蓬勃发展,农业产权私有制逐步确立
这些新兴地主以及那些善于经营地产的旧贵族,开始面向市场进行经营。17世纪晚期
出现了反映土地价值的地租rack renk,而随着市场交换的发展,人们迫切要求将分散的支离破碎的条田集中起来,打破敞田制下的共权,建立私权。从16世纪早期到17世纪末通过协议性圈地运动完成了土地从共权到私权的确立,不过其中也包括一定的个人暴力因素。而经过大规模的圈地运动,“大约在1750圈地运动年,小农制消灭了。18世纪的最后十年间,农民共同所有权的最后痕迹也消灭了”。轰轰烈烈的圈地运动对于农业的发展以至整个英国历史的发展都有深远影响。它摧毁了敞田制,使英国的封建土地所有制变为资产阶级土地所有制,为农业改良提供了必要条件。与此同时农业革命应运而生。
三、 农业革命下的技术革新推进英国农业现代化进程
产权私有制的确立为技术的投资创造了前提条件,开凿排水管道、种植漂浮水草都是随
着共权的消失而逐步展开的。同时农业革命使英国建立起商品化农业。为了追逐高利润,农场主引进新品种、新技术、新器械,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和集约化生产水平,推动农业现代化其实质是土地向规模化集中经营创造了农业现代化的条件,而直至19世纪初,英国农业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班级:09历史
学号:09034004
姓名:李玮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