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次工业革命及其对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第一次工业革命(18世纪中期)
为什么工业革命最早在英国开始?
(1)前提: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
英国资产阶级政权是怎样确立的?《权利法案》1689年
(2)条件
①雄厚的资本:对本国人民的剥削、殖民掠夺、黑奴贸易。
②充足的劳动力:圈地运动使农民大量涌入城市,提供了廉价的劳动力。
③巨大的市场(必要条件):国外市场的扩大,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
殖民地遍及世界。
④技术知识:手工工场时期的积累。
自然科学的发展。
⑤丰富的资源和原料:英国本土煤铁资源丰富;海外掠夺资源。
工业革命的进程
(1)机器的发明和革新
首先出现的领域----棉纺织业
(2)工业城市的兴起
手工工场→机器大工厂
▲工厂制度:适应机器大生产的要求,成为最普遍的生产组织形式;包括资本家、工人、机器、生产资料因素。
工业革命的扩展及其影响
1.扩展
(1)时间:18世纪末19世纪初
1765年从英国开始,1840年前后英国主要工业部门中机器生产基本取代手工劳动,标志英国率先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
(2)概况:
扩散方向:欧美大陆
领先部门:纺织业和铁路业
到18世纪末,工业革命逐渐扩展到法国、美国、德国、俄国、奥地利、日本等。在各国随后的工业革命中,纺织业和铁路业成为两个领先的部门。
★2.工业革命的影响
a)经济上:工业革命极大的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使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和世界第一工业强国。
加快了城市化进程。
b)政治上:巩固了资产阶级的统治,使社会分裂成两大对立的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由
此促进工人运动的兴起。
c)生产方式上: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猛烈冲击了当地的旧思想旧制度。
d)思想文化上:促进了科学教育事业的发展,也促进了科学共产主义的诞生。
e)世界格局上: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确立了资产阶级对世界的统治,东方从属于西方,促使
资本主义市场的初步形成和逐步成熟。
★概括第一次工业革命对近代中国的影响。
(1)英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为扩大海外市场和原料产地,发动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政治圈地运动
(2)中国自然经济逐步解体;中国近代企业产生(洋务企业的出现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并发展。)——经济
(3)激发国人探求新知,向西方学习,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
“工业革命不仅是一次技术革命,也是一场社会革命。”你对此是如何理解的?
1、为什么说是一次技术革命?
生产手段: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
生产组织形式:工场发展到工厂
产业结构:以农业为中心发展到以工业为中心
2、为什么说是社会革命?
①改变了政治结构,自由主义改革运动兴起,巩固了资本主义各国的统治基础。
②改变了阶级结构,产生了两大对立阶级
③改变了东西方的国际格局,东方从属于西方
④开始了城市化的进程(农业时代-------工业时代)
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下半叶)
电气时代的来临
1.原因
(1)前提:19世纪下半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最终在欧美主要国家确立。
(2)条件
市场:第一次工业革命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技术:科学技术的突破性成果和创新。
资本:第一次工业革命积累的资本。
劳动力:
2.进程
(1)中心:美国和德国
(2)开始的标志:1866年德国西门子发明发电机。
传统教材认为:其标志是:冶金、内燃机技术、发电机、电动机、合成化工
(3)成就:电的发明和应用:电气时代
新兴产业的兴起:汽车工业、石油工业、近代化工技术和化学工业发展起来
钢铁工业的发展:钢铁时代
传统产业的发展:推动了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
传统教材认为:其成就主要在五方面
A.电(能源)的广泛运用;B.交通工具(内燃机)的创新和使用;  C。石油华工的发展; D。新通讯工具的发现; E。钢铁工业的发展。
第二次工业革命成就
★与第一次工业革命比,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特点:
(1)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
(2)速度快,范围广,规模大,多国同时进行。
(3)一些国家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
(4)经济结构:从重工业开始。
3.影响:
(1)生产力: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2)社会关系:垄断组织的产生
★垄断组织的产生
生产力的发展→第二次工业革命→工业大发展→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产生垄断组织→现代意义上的公司
垄断组织发达的两个国家是:美国和德国
形式:托拉斯、卡特尔、辛迪加
实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影响:促进生产效率的提高,进一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垄断资本家控制着国家的政治和经济命脉,资本主义国家逐渐成为垄断组织的代表人。
形成国际垄断集团,要求从经济上瓜分世界,加紧对外侵略扩张
(3)国际关系
①殖民扩张——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
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
②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世界连接为一体)欧洲工业革命对我国工业化的启示
(1)发展工业与注重保护环境并举。
(2)提高目前我国工业的科技含量。
(3)注重培养科技人才。
(4)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5)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