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全国高考历史——大国发展
阶段一:18世纪中期以前的英国
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
1、革命背景和原因
①经济上,资本主义经济兴起和发展。(革命发生的经济基础)
手工工场建立和扩展:新航路开辟后,英国成为大西洋航
运中心,制呢业迅速发展,手工工场建立。并扩展到采煤、炼铁等领域。
圈地运动是对农业进行的一场资本主义改造运动,它使土地所有制和经营方式发生变化,资本主义农场和牧场出现。发展了农业,积累了原始资本,也造就了大批的自由劳动力。极大推动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海外贸易、殖民掠夺、黑奴交易是16世纪英国商人海外活动的主要内容,有利于原始资本的积累。
都铎王朝加强专制统治的措施,客观上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如:16世纪宗教改革后,英王成为英国教会最高首脑,不再从属于罗马教皇。改革沉重打击了天主教会、削弱和限制了旧的封建势力。鼓励工商业和海外掠夺,不仅增强了国力,且对资本原始积累起着保护作用,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和资产阶级势力的壮大。1588年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开始树立海上霸权。17世纪初,开始向印度和北美殖民。
②阶级关系上,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出现,并利用议会有权通过征税法案的权力同国王做斗争。(阶级基础)
③17世纪上半期,斯图亚特王朝封建专制统治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触犯了资产阶级利益(这成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主要原因):詹姆士一世和查理一世在“君权神授”思想下,厉行专制,极大损害了资产阶级利益;宗教专制下,严厉对待非国教徒,尤其是迫害其中的清教徒,造成政治局势的紧张。(由于清教徒中反对封建限制,希望取得经济只有的要求正适合资产阶级需要,因而清教徒的主张成了资产阶级、新贵族反封建斗争的思想武器。)
④1638年苏格兰人民起义成为革命发生的导火线。
2、革命的特点、任务和经过
特点: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结成联盟;打着宗教旗帜。
任务:推翻斯图亚特王朝封建专制统治,建立资产阶级专政,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路
过程:
①标志:1640年查理一世召开新议会。
②内战:1642年查理一世挑起内战,最后,议会军在克伦威尔指挥下经纳西比等战役打败王党军队,结束了内战。
③成立共和国:1649年处死查理一世;成立共和国。克伦威尔是实际的军事独裁者。
④复辟:1660年斯图亚特王朝复辟。从过程看,这是英国革命中的一大曲折;从当时混乱的政治形势看,也是力量尚小的资产阶级维护革命的策略。正是在当时政治斗争尖锐形势下,政党开始形成,出现辉格党和托利党。
⑤完成:1688年“光荣革命”确立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统治.标志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完成。
3、资本主义制度建立和革命的影响
建立:1689年,议会通过的限制王权、约束国王行为的《权利法案》,这标志君主立宪制在英国确立。(到18世纪,又逐渐确立内阁制、两党制)
国内意义:以君主立宪制取代了封建专制的君主制,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制度的建立开辟了道路,成为英国历史的分水岭。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和发展又为工业革命的产生提供了必要的前提。
世界意义:在当时,尤其欧洲封建制度渐趋衰落和资本主义发展壮大已成为不可逆转历史潮流的形势下,英国革命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整个世界的要求。英国作为欧洲一个重要的、有影响的国家,率先完成这一转变和过渡,无论理论上或实践上都为欧洲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范例。此后,欧洲和其他地区一些国家都在其影响下进行了不同形式的革命,使世界进入要求推翻封建统治的资产阶级革命的新时代。同时,也标志着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世界近代史的到来。(注:“新时代”“新的历史时期”并无根本差异,实际做题时灵活判断。)
二、启蒙运动兴起(此时不作具体要求,只作为英国历史的过程整合)
三、世界殖民霸权地位确立(非考试内容,不须详记,只作为一般过程了解)
这一阶段,在亚洲、北美进行殖民扩张,与荷兰、法国等展开激烈争夺。通过三次英荷战争,进一步确立海上霸权,荷兰则丧失了欧洲强国地位。“七年战争”(1756-1763年)是英法争夺印度和北美殖民地的最后较量,结果英国最终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地位,并雄霸欧洲。
阶段二:18世纪中期~19世纪中期的英国
[英国工业革命时期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一、工业革命
1、概念:又叫产业革命,是资本主义由工场手工业到大机器生产的飞跃。它既是生产领域大变革,又是社会关系方面的一场革命。
2、前提: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为资本主义发展奠定了基础。
3、条件:
①圈地运动获得大量的劳动力;
②海外活动积累了丰厚的资本;
③海外活动和殖民战争使英国成为最大的殖民国家,海外市场进一步扩大;
④工场手工业时期积累了丰富的生产技术知识。
4、完成:到1840年左右,机器大生产基本取代工场手工业,机器制造业建立,工业革命基本完成。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
5、突出成就:首先开始于棉纺织业并推动了纺织业的较大发展;克服了自然条件限制的改良蒸汽机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成就,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具体为:
①棉纺织业:珍妮纺纱机(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揭开工业革命的序幕)
②动力方面:1785年瓦特改良蒸汽机(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③交通运输:1814年英国史蒂芬孙发明蒸汽机车。(1807美国人富尔顿发明汽船)
6、主要影响:(注———此阶段不必扩展,紧扣英国的发展状态进行整理)
自18世纪60年代开始到19世纪40年代,从棉纺织部门新机器的发明和使用开始到机器制造业的出现,英国最早进行并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第一个工业国和“世界工厂”,实力盛极一时。工业革命极大推动了社会生产力,资本主义工业迅速发展,同时,引起社会结构的重大变革,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随着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资产阶级逐渐发展壮大,为巩固和加强自身政治、经济地位,资产阶级强烈反对国家对经济生活的干预,要求进一步接触封建束缚,实现自由竞争,自由经营和自由贸易。1776年《国富论》一书的发表标志着经济政策由传统保护主义到“自由竞争”的重大转变。
二、政治状况:
①逐渐发展壮大的资产阶级对维也纳体系下的封建专制不满,要求更多的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积极展开争取政治权利的自由主义改革和革命运动。如1832年英国进行议会改革,资产阶级通过和平手段取得更多的权利。
②工业资产阶级同无产阶级日益对立,矛盾尖锐。1836年,英国宪章运动正是这一矛盾激化的产物,它标志英国无产阶级开始作为一支独立力量登上政治舞台。
三、殖民活动和对外关系
1、为满足工业发展和资产阶级的需要,通过建立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方式,抢占原料产地,拓展商品市场。如:19世纪中期完全占有印度、占领新加坡;发动侵略中国的两次战争,割占香港,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在大洋州,据有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在非洲,英国势力渗入埃及;在拉美,加紧对新生国家进行经济侵略。
2、亚洲革命风暴中,阿富汗、印度举行反英起义;美国的独立使英国丧失了17世纪初到18世纪30年代建立的北美大西洋沿岸的13个殖民地和新法兰西。
3、这一时期,主张欧洲大陆“势力均衡”的英国,为防止法国称霸欧洲,多次组织反法同盟干涉法国革命。
阶段三:19世纪70年代~一战的英国
[第二次科技革命和向帝国主义过渡]
一、政治经济
19世纪70年代第二次科技革命展开,英国由于可以在广阔的海外殖民地榨取巨额利润,便将大量资本输往国外,不注重技术设备的更新,工业发展速度减慢,被美、德超过,到19世纪末,工业产值退居世界第三位,失去了19世纪以来在世界工业中的垄断地位。与此同时,以科技、垄断、效率为特征的资本主义经济模式,以自由主义、政党政治、代议制为特征的资本主义政治模式开始在英国形成。民主主义的资本主义在英国逐渐走向成熟。
二、对外关系
在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作用下,实力对比变化及殖民地利益分配不均等,加深了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德国崛起后,要求重新瓜分殖民地,英德矛盾在殖民地问题上激化,逐渐发展成为“一战”前帝国主义国家的主要矛盾。同时,迫于实力相对下降的现实,英国放弃了长期以来不与任何国家结盟的“光荣孤立”政策,利用法、俄同德国的矛盾,于1904年和1907年先后签订英法协约和英俄协约,形成协约国集团,对抗1882年形成的以德国为核心的三国同盟。两大军事政治集团扩军备战,相互争夺,矛盾激化,最终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三、殖民活动
随着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的过渡,英国参与列强瓜分世界,最终建立包括亚洲、非洲、大洋州、拉丁美洲等地的庞大殖民体系。其殖民地比本土大150倍,“大英帝国”进入全盛。对中国,在瓜分狂潮中,强租新界,最终占领整个香港;伙同列强组成八国联军侵略中国,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
阶段四: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的英国
[世界霸主地位动摇]
“一战”后英国实力衰退,其国际地位产生重大变化,主要表现在:
1、经济上,由战前的债权国变为债务国,世界金融中心也由伦敦移到纽约,英镑地位动摇。1924年,工业产量才超战前水平。
2、国际政治上,英国虽然联合法国控制了国联,打击了美国,也通过“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建立了英法主宰世界的国际政治格局,但是,以英国为核心的欧洲这个国际关系中心舞台开始向美、日所在的美洲和亚洲伸展,美日的政治影响力不断增加,威胁着英国的国际地位。
3、国内政党政治发生变化。由于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战后经济的衰退,自由党实力下降,标榜社会主义的工党崛起,并取代自由党同保守党轮流执政。
4、军事上,美国通过华盛顿会议取得与英国相等的制海权,英国自18世纪以来一直掌握的海上霸权被打破。
5、殖民体系动摇。由于经济实力下降,对殖民地的统治力量削弱,难以维持庞大的殖民体系;同时,在“一战”和俄国十月革命影响推动下,殖民地的民族民主意识进一步增强,战后民族解放运动形成高潮,英国殖民体系遭到极大冲击。如1922年,“华夫脱”党领导埃及获得初步的独立;1921年,英国被迫允许爱尔兰南部26郡脱离统治享有自治权,英国国名也有“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改为“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
6、对外关系上。
①英国在欧洲奉行“势力均衡”政策,扶德抑法,反对过分削弱德国,拒绝加入法国组织建立的“欧洲安全保证体系”。
②1929-1933年经济危机后,面对德国法西斯的侵略扩张,英国处于维护本国利益、祸水东引等原因,实行绥靖政策,结果,助长了法西斯侵略气焰,也引火烧身。
③二战爆发后,面对德国发起的“不列颠之战”,在首相丘吉尔领导下,放弃绥靖政策,英勇抵抗德军,成为欧洲抵御法西斯侵略的坚强力量,为世界和平作出了重大贡献。
阶段五: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英国
[世界霸主地位彻底丧失]
1、霸主地位丧失
由于二战中再度遭削弱,实力下降,英镑地位完全为美元取代。两极格局下,欧洲失去了世界中心的地位,英国的国际政治霸主地位也彻底丧失。随着大国地位的下降,同法国等步调趋于一直,推行追随美国的战略,依靠美国资本的援助,接受马歇尔计划,成为美国冷战政策的宣传者和追随者,如:配合冷战加入“北约”。
2、恢复与发展
通过加强国际经济联系、充分利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先进成果,及加强对经济的宏观指导,积极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等措施,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介于苏联威胁日益严重和美国经济渗透、政治控制的不断加强,1967年,参与成立“欧洲共同体”,有力促进了经济的发展。随着力量的增强,同西欧国家一起,开始为提高自己的国际政治经济地位努力,并冲击着美国的霸主地位。
3、殖民体系最终崩溃
在战后高涨的民族解放运动中,英国被迫承认印度、巴基斯坦、缅甸、苏丹、尼日利亚等亚非国家独立。1997年中国从英国手中和平收回香港。
法国史
阶段一 14、15世纪~18世纪晚期的法国
1、14、15世纪法国南部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新航路开辟后得到进一步发展。
2、16世纪,文艺复兴波及法国。作家拉伯雷是其代表人物之一,其长篇小说《巨人传》提倡个性解放,鼓励人们去战胜黑暗和愚昧。
3、17世纪中后期到18世纪前期,法国路易十四改革加强了封建专制统治的同时,客观上也利于早期资本主义的发展。如重商主义经济政策的推行。
4、18世纪,法国以伏尔泰为代表的思想家们把欧洲的启蒙运动推向高潮。运动中,对法国封建制度进行了深刻揭露,为法国大革命做了充分的思想准备。
阶段二 18世纪晚期~19世纪初
一、法国大革命
18世纪晚期,波旁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严重阻碍准备主义发展,国家财政紧张,什么等级对立严重,在启蒙思想和英美资产阶级革命推动下,法国大革命爆发。革命中,面对国内外封建势力的干涉,资产阶级联合自由派贵族和广大人民结成反封建的大联盟,有力推动了革命的发展,,尤其巴黎人民三次起义,一次次挽救了革命,把大革命推行高潮。具体见下
1、革命爆发原因
①资本主义发展受到波旁王朝封建专制统治的严重阻碍(根本原因):如封建政府不断提高税收;关卡林立,阻碍了国内贸易发展等。②等级制度下阶级对立十分尖锐:包括资产阶级在内的第三等级要求改变现状。③财政危机加剧。④资产阶级启蒙思想的影响(思想基础)。⑤导火线:1789法王路易十六召开三级会议。(为解决财政危机企图对第三等级征新税)
2、革命经过
革命爆发:1789.7.14巴黎人民第一次起义,攻占巴士底狱。
第一阶段(1789.7.14——1792.8):
代表大资产阶级和自由派贵族利益的君主立宪派统治时期,通过制宪议会行使权力,运用立法手段从政治、经济和法律上对封建旧制度进行初步改造,创立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原则。
A. 1789年颁布“八月法令”,改造封建的旧制度。宣布取消农奴制度,废除封建教会特权。这在原则上否定了封建土地所有制,动摇了封建制度。是改造的第一步,还未能废除封建地租和解决农民土地问题。具体表现为:
B. 颁布大革命的纲领性文件《人权宣言》,以主权在民取代主权在君,以自由、平等代替专制和等级制,以法律保障人权。体现了摧毁君主专制的要求,否定了封建等级制度。
C. 制定1791年宪法,规定法国为君主立宪制国家。这是适应资产阶级要求的国家根本大法,巩固了初步改造的结果。
D. 巴黎人民第二次起义:1792年,面对奥、普武装干涉,法国对外战争开始。在内外勾结严峻形势下,巴黎人民发动第二次起义,推翻了君主制度。也结束了君主立宪派的统治,把吉伦特派推上台。法国大革命进入第二个阶段。
第二阶段(1792.8——1793.6):
代表工商业资产阶级利益的吉伦特派执政期间,先后通过立法议会和国民公会行使权力。废除君主制,继续改造封建土地制度,废除农民的封建义务,进一步了打击封建势力,把法国历史的车轮推入共和国轨道。具体为:
A. 8月起义后,为民意所迫,立法议会暂停国王权力,召开普选产生的国民公会;同时,颁布新的土地法,进一步改造封建土地制度:在农村中按户分配公有土地,无偿废除“没有领主的土地”上的一切封建权利。
B. 9月瓦尔密大捷制止了外敌入侵后,国民公会通过了废除封建君主制、成立共和国的决议,建立“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C. 1793年,处死国王路易十六。
D. 巴黎人民第三次起义:内外危机下,1793年5月底至6月初,巴黎人民起义,结束了吉伦特派统治,雅各宾派上台。法国革命进入第三个阶段。
第三阶段(1793.6——1794.7):
在内忧外患形势下,代表中小资产阶级利益的雅各宾派通过国民公会行使权利,采取了一系列大革命时期最激进的措施,把大革命推向高潮。
A. 颁布法令,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和解除封建义务,从根本上摧毁了封建土地所有制,结束了法国封建制度。同时极大调动了农民生产和革命的积极性,有利于革命的继续和革命成果的巩固。
(由于用分散土地的办法来消灭封建土地所有制,使得小农经济发展并在国民经济中占优势;同时,大批劳动力被束缚在土地上,影响了工业劳动力的供应,加之其以后日渐发达的资本,这些情况对法国工业化进程产生了不利影响。)
B.  实行恐怖政策:经济上,颁布全面限价法令,实行最高限价以平抑物价;政治上,颁布惩治嫌疑犯法令镇压反革命。
(简评):恐怖统治是雅各宾派在内忧外患空前严重的情况下被迫采取的措施。是一种“战时体制”,它暂时牺牲资产阶级的某些利益,以满足众的某些要求获取支持。其结果,使经济上的混乱局面得到一定的克服;共和国的危机得以解除,挽救了革命。同时,由于执行过程中过急过火,使法制遭到破坏,内部矛盾加剧,成为导致雅各宾派分裂和下台的重要因素。
C. 为反击外国武装干涉,军事上,发布总动员令,宣布祖国处于危急状态。大量青年应征入伍,革命力量壮大。到1793年底,基本把外国干涉军驱逐出国境,有力的捍卫了革命成果。
革命结束:
热月:1794. 7国民公会中反罗伯斯庇尔的势力发动的。标志革命结束。(之后,代表大资产阶级利益的热月党人统治法国,逐步废除雅各宾派的激进措施,利于革命成果的巩固。1795年热月党
人成立督政府。由于督政府软弱无能,对内不能稳定政局,对外不能抵制外国干涉军,以至1799年雾月中被拿破仑推翻,建立执政府。)
附:在废除封建土地制度方面,三个时期各个派别的做法。
①君主立宪派统治时期通过的“废除封建制度的法令”的确有它的局限性,赎买封建领主权利和赎买土地就是这种局限性的具体表现,说明这一法令在反对封建问题上并不彻底;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颁布这一法令又是一个历史的进步,它是对封建制度的初步否定,也是君主立宪派在这个方面所能做到的最大限度,因而它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②吉伦特派统治时期,进一步改造封建土地制度,宣布在农村中按户分配公有土地,无偿废除“没有领主的土地”上的一切封建权利。
③比起君主立宪派和吉伦特派来,雅各宾派的反封建措施更加彻底,具体表现在:宣布把逃亡贵族的土地分成小块出售,地价在10年内付清,这符合小农的利益;农村公有土地按当地人口分配,农民不必再出钱赎买;无条件地废除一切封建权利。
3、革命意义
①显示了人民众推动社会进步的伟大力量。
②结束了法国一千多年的封建统治,为资本主义在法国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③是世界近代史上规模最大的资产阶级革命,震撼了整个欧洲大陆的封建秩序,也为各国革命树立了榜样。
二、法兰西第一帝国
1804年底,拿破仑加冕称帝,建立帝国。为巩固资产阶级专政,拿破仑采取利于社会稳定和资本主义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建立了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其中,《民法典》等几部法典,确立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法律规范。
另一方面,同国内外封建势力进行长期斗争。拿破仑早期战争不仅捍卫了革命成果,且把大革命的思想和精神带到法军所到之处,动摇了欧洲大陆的封建统治,客观上有利于欧洲封建制度的瓦解和农民的解放。后期战争侵犯了许多欧洲国家的独立和主权,掠夺各国人民,具有侵略性,因而激起了欧洲人民的强烈反抗,“民族之战”使拿破仑帝国崩溃瓦解。同时,拿破仑战争又是资本主义同封建势力的较量,拿破仑的失败和封建王朝的复辟,也正说明当时的资本主义力量仍弱于封建势力。
一、政权变更
1830年法国爆发“七月革命”,复辟的波旁王朝被推翻,代表金融资产阶级利益的“七月王朝”建立。1852年,路易·波拿巴建立第二帝国,路易·波拿巴为法国历史上的拿破仑三世。1870年普法战争的失败导致法国社会矛盾激化,9月4日巴黎人民起义推翻了第二帝国,结果,工业资产阶级掌握政权,建立法兰西第三共和国。进入19世纪80年代,工业资产阶级长期追求的共和制才真正确定下来.
二、两次科技革命
1、法国是最早受到工业革命影响的国家之一,18世纪末19世纪初工业革命已从纺织业部门开始,19世纪中期,工业革命完成,成为仅次于英国的第二工业大国。但由于中小企业、小农经济长期大量存在,发达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法国企业经营分散,新技术、新机器的发明和推广比较困难,工业劳动力和工业资本相对缺乏,国内市场也不很景气,工业革命的发展受到一定的阻碍。
2、19世纪70年代,同其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一样,第二次科技革命开始。资产阶级依靠资本外投和海外殖民统治获得利润,这直接影响到法国在第二次科技革命中对新技术设备的资金投入;同时法国农民贫困和农业经营落后,造成农业生产技术发展滞后和国内市场狭窄;小企业大量存在又限制了工业新技术和新设备的采用;普法战争失败后的割地赔款也很大程度上妨碍了经济的发展。由于上述原因,法国工业发展的速度远远落后于美国和德国,到19世纪末,其工业生产降到世界第四位。
3、在新科技推动下,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法国成为“帝国主义”。
三、对外活动——加紧对全球的侵略和争夺
1、在两次工业革命逐渐深入的过程中,同英国做法一样,以炮为后盾,经济侵略为主,通过建立殖民地半殖民地来满足工业资产阶级对原料和商品市场的需要。(联系这阶段对中国的侵略活动)为了争夺海外殖民地和欧洲霸权,列强展开激烈争夺。作为法国,其对外政策的主要目标是争夺欧洲霸权。
2、同英国对俄进行克里米亚战争。结果,俄国战败,退出部分侵占地区;英法势力大大加强;俄国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化,推动了农奴制改革。
3、与奥地利和普鲁士在欧洲激烈争夺,1859年,参与撒丁王国的对奥战争;1870年,普法战争中法国战败,拿破仑三世被俘。
4、与德国的争夺。19世纪中后期,主要竞争对手由的英、俄变为迅速崛起的德国。争夺过程中,先后同英、俄两大国结盟,成立协约国,同以德国为核心的“三国同盟”对峙,并发生世界大战。一战结束后,作为战胜国之一的法国通过巴黎和会也基本达到对德国的复仇目的。
四、巴黎公社革命:
工业革命发展的同时,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对立也日益严重。1871年,由于梯也尔临时政府对内敌视并破坏革命,对外向普鲁士屈膝投降,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空前尖锐,3月18日,巴黎人民起义,建立巴黎公社,进行了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其经验和教训是国际社会主义允许的宝贵财富。详情附下表。
圈地运动
1、一战后,变为债务国。1924年工业生产超过战前水平
2、巴黎和会上,伙同英国遏制了美国称霸世界的企图,同英国在凡尔赛体系中占主导地位。
3、在3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中,势力遭到一定削弱和打击,面对法西斯的扩张,法国采取纵容侵略的绥靖政策,结果加速了二战的爆发,自食其果,二战初被迫向德国投降。
阶段五二战后的法国
一、经济概况:
战争再次打击和削弱了法国实力。战后为恢复经济,法国接受“马歇尔计划”,假如“欧共体”。50年代初~
70年代初经济高速增长。197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后陷如滞胀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