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访是指公民 、 法人和其它组织采用通讯或走访的形式 向公共权力机关反映情况 ,提出意见 、 建议和要求 ,依法应当 由有关国家部门处理的活动 。虽然直到新中国成立后“ 信 访” 一词才出现 ,但信访是一种古已有之的社会现象 ,历朝历 代随着社会矛盾的累积就会以不同形式展现出来 。几千年 来的当政者已经为此积累总结了相当丰富的经验和行之有 效的方法 ,在历史典籍中多有体现 , 这也是一种人类文明智 慧成果 ,我们应该批判继承 。本文立足史料 , 对我国信访的 源流进行整理 。 一 、 信访溯源 先秦时期是我国信访的萌芽发展期 。在原始社会末期 , 我国历史上信访活动已开始萌芽 。 《淮南子 主术训 》 记载 : 为了便于臣民对时政发表意见 ,“ 尧置敢谏之鼓 (笔者注 : 设 鼓于宫门 ,谏者击鼓以闻 ) ,舜立诽谤之木 (笔者注 : 立木柱于 宫门 ,用于谏者书写为政之得失 ) ,汤有司直 (笔者注 : 负责监 督之意 )之人 ,武王立戒慎之鞀 (笔者注 : 鞀是有柄的摇鼓 ,谏
[ 者摇之以闻 ) ”1 ] 。这是最早的信访的形式 。 尚书 》 《 载帝舜
春秋战国时期列国为了在争霸中为强兵富国而广开言 路 ,招贤纳士 ,许多士人奔走游说于各诸侯以期得到国君的 重视和优待 ,当时的信访活动非常频繁 。秦始皇以善于重用 游访到秦国来的其它六国的人才而雄霸天下 , 韩国的韩非 子 ,楚国的李斯相秦后为秦始皇出谋划策而最终以
秦之强而 一统天下 。 二、 信访沿革 据考证 ,秦朝至清朝处理信访的机制主要有 : 1. 公车司 马之制 (秦朝至隋朝 ) ; 2. 函匦之制 (南朝至唐朝 ) ; 3. 登闻 鼓之制 (唐朝至清朝 ) ; 4. 上诉御史之制 (宋朝至清朝 ) ; 5. 邀车驾之制 (唐朝至清朝 ) 。
1、 公车司马之制
汉袭秦制于九卿之列设卫尉以护卫宫城 , 其属官公车司 马令 ,掌宫殿司马门警卫巡察 ,并掌臣民上书及朝廷征召 ,秩 六百石 。东汉沿置 ,掌宫南阙门 ,属官另有尉一人 。 掌宫南 “
[ 阙门 ,凡吏民上章 ,四方贡献 ,及征诣公车者 ”5 ] 。也就是说 ,
臣民上书或朝廷征召之人 , 都由公车司马接待 。魏晋沿汉 制 ,置卫尉以掌宫门屯兵 , 城门禁卫 , 下设公车司马令 , 第六 品 ,职责如故 。史载梁武帝诏令 : 在公车府设置了两个木制 信箱 ,如果老百姓对朝政有看法 , 或是遭到豪门权贵欺凌无 处申诉 ,都可以写信分别投入这两个特制的信箱以求圣裁 。 萧衍武力篡位得天下 , 以这种形式打击门阀世族以排斥异 己 ,争取寒门和老百姓的支持 ,客观上有利于保护百姓利益 。 特制信箱之设在信访史上是一个承前启后的开创之举 ,在此 之前的公车府都是接受面呈信件 , 这就造成在实际的运作 中 ,公车司马令可
能畏于权势拒绝接受一些信件 , 或是将一 些信件压下不上报甚至是转给当事人 。另一方面 ,特制信箱
( 之开了唐代武后时设置“ 铜匦 ”铜制的匣子 ) 以广下听的先
任命一个叫龙的人作“ 纳言 ” 的官职 [ 2 ] , 专司出入王命和听 取臣民意见的职能 ,这是最早的接持来访的官职 。这些根据 传说所作的记载 ,并非信史 , 反映了儒家学者希望君主广开 视听 、 从善如流的社会理想 。 随着国家的产生 , 历代基本上都有处理信访问题的官 职 。相传夏商朝国家政权机构中 ,就有了执掌这项工作的官 吏 。商周的国家组织已经比较完备 , 不仅有各种官吏 , 还建 立了军队 、 监狱等等暴力机关 。例如周代设有大仆和大司寇 职 ,其任务之 — 就是处理上访告状问题 。据《周礼 夏官 大 仆》 记载 :“ 路鼓建于大寝之门外而掌其政 ,以待达穷者与遽 令 。闻鼓声 ,则速逆御仆与御庶子 。 路鼓置于宫门之外 , ” 百姓有冤屈可击路鼓鸣冤 ,首先由周王轮值路鼓的官吏御仆 与御庶子接待 , 然后太仆根据他们报告的情况请示周王处 理 。据《 周礼 ・ 秋官 ・ 大司寇 》 记载 : 大司寇“ 以肺石 (笔者 注 : 红的人肺形石头 ,取于人声发于肺之意 ,以示可以声其 冤 )达穷民 。凡远近茕独 、 老幼之欲有复于上 , 而其长弗达 者 ,立于肺石 ; 三日 ,士听其辞杨政 ,以告于上 ,而罪其长 。 意思 ” 是说凡老幼有困难
要求当地长官解决 ,而当地官员不给解决 又不向上报告的 ,可以越级上访 ,接待官员要向王报告实情 , 以追究当地长官的责任 。 路鼓“ ”肺石 ” “ 和 “ 制度是西周法 律中的有关上访的明确规定 , 具有对地方官员的监督的功 能。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