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梅兰芳蓄须》教材分析及相关备课素材
【教材分析】
本文是第七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是一篇介绍人物事迹的记叙文,讲述的是现代著名的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在抗日战争时期,拒绝为日本演出的故事,表现出他强烈的爱国思想和崇高的民族气节。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读懂课文内容,初步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课文中的人物在中华文化史上产生的影响。通过讲述京剧表演大师的几件事,表现梅兰芳先生强烈的爱国热情和崇高的民族气节。增强与提升学生的文化底蕴、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思想。
课文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享誉世界的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先生的经历∶为了拒绝给日本人演戏,他蓄须明志,在没有经济来源时,不惜卖房度日,甚至冒着生命危险打针装病,直到抗战胜利,他才剃掉胡须,重新登台演戏。
课文共九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用三句话简明介绍了梅兰芳先生的生平。后两句为转折关8),起到引起读者阅读兴趣的作用。第2~7自然段记叙了梅兰芳先生用各种方法拒绝为日本人演出∶藏身租界,远避香港;蓄须明志,卖房度日;打针装病,险些丢命。第8自然段写了抗战
胜利后,梅兰芳先生重新登台演出。最后一个自然段点明了梅兰芳先生蓄须明志的意义,并予以高度评价。
课文在叙述梅兰芳想尽办法拒演时,选取了多个事例,逐层推进,让读者不断地感受到他所经历的危险和困难。如,第2自然段中,为了躲避日本人的纠缠,梅兰芳深居简出,不再登台。课文就直接以议论的形式表述他此时的困难∶忍受着作为艺术家不能演出,不能创作的痛苦,忍受着虚度艺术生命的精神折磨。第3~4自然段中,梅兰芳在用尽各种借口后,不得不用蓄须的办法来表示抗议,表明决心。课文详细地描写了戏园子老板给梅兰芳开出的优厚条件。一面是缺钱养家,一面是轻而易举就能得到的金钱,用强烈的对比,既写出了此时的困难,又从侧面突出了梅兰芳不为生活低头折节,令人敬仰的气节风骨!再如,第5~7自然段中,当日本侵略军硬要他参加庆祝演出时,梅兰芳先生不惜冒着生命危险打针装病。这部分写得很详细,特别是日本军医闯进梅兰芳家里查看病情,险象环生的过程。足见与日本人周旋斗争的危险性。再一次彰显了梅兰芳先生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民族气节。从深居简出、荒废艺术生命到蓄须明志、卖房度日的生活困窘,再到打针装病,差点儿丢掉性命,从课文内容的安排中能感受到梅兰芳拒演过程中困难的升级和危险的加剧。
教材中的插图是梅兰芳先生的肖像画,在他的面容上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嘴唇上留着浓密的胡须。有助于学生直观地感受梅兰芳先生蓄须明志的高尚气节。
与课文相关的素材
【人物介绍】
梅兰芳(1894—1961),于20世纪初登上京剧舞台。他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对京剧旦角的唱腔、念白、舞蹈、音乐、服装、化妆等各方面都有所创造发展,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世称“梅派”。梅兰芳先生是我国杰出的京昆旦行表演艺术家,举世闻名的中国戏曲艺术大师。生活中的梅兰芳是一个俊朗儒雅的男性,舞台上的梅兰芳却是一个仪态万方的女性,而且“比女人还具有女人味儿”的艺术形象。他的优美的歌声、庄静的姿态、娴雅的动作,塑造了为数众多、情态各异的女性,创造并再现了中国女性的本质特征和意象,显示了中国女性温柔、刚烈、含蓄、高雅等特征。对一个对京剧艺术知之甚少的外国人来说,他眼中的梅兰芳又是一个怎样的形象呢?他的代表作有《宇宙锋》《贵妃醉酒》《霸王别姬》《洛神》《游园惊梦》《抗金兵》等。他曾先后赴日、美、苏等国进行文化交流,使京剧艺术得到了国际上的赞誉。抗战期间,他留居香港、上海,在敌伪统治下蓄须明
梅兰芳代表作志,拒绝演出,表现了高尚的民族气节。他与程砚秋、荀慧生、尚小云称为“京剧四大名旦”。
1.梅兰芳艺名的由来
梅兰芳(1894—1961),京剧演员。原名梅澜,字畹华,原籍江苏泰州,生于北京。艺名兰芳,他是我国杰出的京昆旦行表演艺术家,举世闻名的中国戏曲艺术大师。他是中国京剧史上鼎盛时期和新中国成立后繁荣时期,承上启下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以其精妙的艺术和高尚的品德,赢得了全国人民的高度赞赏。他在五十余年的舞台生涯中,精心创造,善于革新,塑造了众多鲜明的女性艺术形象,演出了大量优秀的剧目,发展了京剧旦角的表演艺术,形成了一个具有独特风采的艺术流派,世称“梅派”。
2.京剧名称的嬗变
京剧的前身是徽班。清朝乾隆五十五年(1790)起,安徽的四大戏班陆续进京,揭开了京剧历史的序幕。京剧形成的初期,称“皮黄”“乱弹”等。最先称它为“京剧”的,是上海人。清同治六年(1867)起,一些京津著名演员南下,把北方的“皮黄”传到上海。上海观众对其声腔来源并不
熟悉,由于戏班多来自京城,便称为“京班戏”“京戏”“京班”“京剧”等。后来“京剧”一词一枝独秀,逐渐通行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