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良才作品精选精练
卜白
袁良才
民国时期的上海,凭一张纸名满天下且赚得盆满钵满的,只有《申报》。《申报》副刊《自由谈》更是牛气冲天,在上面发稿的多是鲁迅、郁达夫、茅盾、叶圣陶等这样的超级大腕。文豪扬眉吐气,编辑、记者先生也神气活现,洋气十足。但凡事都有例外。卜白就是个例外,不,简直是个另类。他是《申报》的资深编辑,却土得掉渣,土得冒烟儿。
瘦高个儿,白净无须,常年着一袭青布长衫,足穿黑方口布鞋,架着一幅琇琅圆形近视眼镜,讲一口江南土语。
在报社,他专司划版、校对,有时副刊缺边少角的,主笔大人就会说一声,卜先生,您给补一点白吧。卜白二话不说,展纸挥毫,须臾立就:或杂谈,或幽默,或诗画配,政治、经济、文化、地理,无所不包,虽短小得可怜,却鞭辟入里,妙趣横生。无不是锦绣文章。不少读者就
是冲着卜白的补白文章,才订买《申报》的。其补白文字,政治、经济、文化,天文、地理、历史,无所不包,涉笔成趣。依其姓名谐音,人送雅号“补白大王”。
别小看了卜白,实则大有学问,弄不好会闯下大祸。九一八事变,东北沦陷,国人悲愤。有位大学马校长给《时事新报》发去一首小诗《哀沈阳》:“告急军书夜半来,开场弦管又相催。沈阳已陷休回顾,更抱佳人舞几回。”主笔安排作补白之用,不想惹怒了少帅,差点派兵砸了报馆。
怪才必有怪癖。他嗜茶。西湖龙井、碧螺春、太平猴魁,他宁愿饿肚子也要设法买来饮。有好事者悄悄作了统计,卜白每天饮茶能饮掉五瓶热水,可见嗜茶之深。但他很少如厕,你说怪也不怪?
据说卜白是陈寅恪的高足,国学功底不可作等闲观,咋甘当划版、校对、补白的微贱活儿?没人去问,也没人说得清。但卜白似乎全不在意,甚至还有些乐此不疲。
一天,主笔大人对卜白说,卜先生,您也该给自己的人生补补白啦。卜白会意,三十好几的人,竟酡红了脸,期期艾艾道,不急,不急。事业未就,何以家为?主笔不由分说,扯着卜
白的青布长衫袖口说,别把自己生生弄成套中人,以后同仁该改叫你别里科夫先生了。走!我陪您去见一位女士,我太太已候在那里了。卜白见到那位神情忧伤的女士,得知她男人是谢晋元的部下,在淞沪战役中为国捐躯了,撇下孤儿寡母,卜白竟爽快地应承了这桩婚事,主笔夫妇大感意外,又惊又喜。卜白一段话让女士为之涕泪交流:我虽一介书生,亦当为抗战效绵薄之力。让我为你这个抗日英烈之家补白吧!再说,你的娘家福建安渓有好茶“铁观音”呢!
卜白没啥业余爱好,除了饮茶,就是看看京戏,尤其迷梅兰芳的戏,一来二去,结识了梅兰芳,成为票友。一次,梅兰芳在天蟾舞台演《贵妃醉酒》,观者如堵,一票难求。卜白却接到了梅兰芳专门差人送来的戏票。卜白急急地赶到剧场,戏正待开演,梅兰芳的嗓子突然发不出声音了,在后台急得团团转!卜白听闻,急急如风地挤进后台,对梅兰芳说,救场如救火!你在台前演,我在台边唱,合作一曲双簧。梅兰芳将信将疑,台下的观众已作哄叫闹起来,梅兰芳只得上台去。“海岛泳轮初转腾,见玉兔,见玉兔又早东升。那冰轮离海岛,乾坤分外明……”“剧场顿时响起暴风雨般的掌声。整场戏下来,梅兰芳的表演与卜白的唱腔念白混然一体,俱臻妙境,竟无一名观众识破此中玄机。事后,梅兰芳特意答谢,卜白又是一句,急人所难,君子不可不为,补白亦大快事也!
民国三十八年初夏,解放军的隆隆炮声响彻大上海城郊,吴淞口外。汤恩伯率重兵扼守上海。《申报》选派战地记者,“大笔杆子”们虽西装革履,却顿失绅士风度,不是低头狠劲抽烟,就是把咖啡喝得嘴里—半、地上一半。卜白饮了一口铁观音,一抹嘴,石破天惊地说,我去!。
有一天,上海市民突然从《申报》上看到一则快讯:国民党淞沪警备司令部副司令刘昌义中将率部投诚,为解放军打开进入上海中心城区的大门。谁也没想到,这竟是卜白平生最“得意之作”。多年后,卜白在自己的回忆录中写道,我是中共隐蔽战线的一名战士,策反敌人弃暗投明,算是我对军事斗争的一种补白吧!
解放后,卜白担任宣传文化部门的高级领导,直至积劳成疾,英年早逝。卜白留下遗嘱:丧事从简,请把我安葬在普通百姓的墓地之侧,为逝者补白。
(选自《小小说月刊》2017年8期,有删减)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借鲁迅、郁达夫等超级大腕,体现了《申报》在当时的社会影响力。
B.因为嗜茶的癖好,卜白爽快地应承了与谢晋元部下的遗孀的婚事。
C.小说写卜白爱好京剧并为梅兰芳“补台”,可见他艺术造诣深厚。
D.小说在塑造卜白形象时,综合运用了外貌、动作、语言、神态等多种描写手法。
2.文中多处运用对比手法,请从不同方面加以概括说明。
3.小说以“卜白”为题有何妙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1.B
2.①外在形象对比。其他编辑、记者神气活现,洋气十足,但他却着装简朴,土得掉渣。②才学对比。马校长的补白文章得罪少帅闯下祸端,但他的补白文章却深受读者欢迎。③思想境界(觉悟)对比。在选派战地记者时,其他记者沉默逃避,但他却主动请缨。
3.①“卜白”既是小说主人公的姓名,又与“补白”谐音,一语双关。②“补白”是主人公一生的主要行为,突出了主人公谦卑处世,顾全大局的形象。③全文以“补白”为线索,串连起人物的多个生活侧面,使互不相联的内容集中紧凑。④“补白”的行为看似只是填补边角,实则意
义非凡,有利于表现小说的主题。
【解析】
1.本题考查理解文本内容及赏析艺术手法的能力。题干问的是“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这属于综合题,既考查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塑造形象的技巧,也考查情节、主旨和环境。B项,“因为嗜茶的癖好,卜白爽快地应承了与谢晋元部下的遗孀的婚事”,原因解读不全,除了“你的娘家福建安渓有好茶‘铁观音’呢”以外,更重要的原因是“我虽一介书生,亦当为抗战效绵薄之力。让我为你这个抗日英烈之家补白吧”。故选B。梅兰芳代表作
2.本题考查赏析小说艺术技巧的能力。本题是一道具体考查对比手法的题目,做题时要从人物、情节、主题等方面的内容入手进行对比分析,分条整合。原文“文豪扬眉吐气,编辑、记者先生也神气活现,洋气十足。但凡事都有例外。卜白就是个例外……土得掉渣,土得冒烟儿。瘦高个儿,白净无须,常年着一袭青布长衫,足穿黑方口布鞋,架着一幅琇琅圆形近视眼镜,讲一口江南土语”这段文字是从外形上用其他编辑、记者神气活现,洋气十足与卜白着装简朴,土得掉渣相对比,表现卜白的精神境界。“卜白二话不说,展纸挥毫,须臾立就:
或杂谈,或幽默,或以诗画配,政治、经济、文化、地理,无所不包,虽短小得可怜,却鞭辟入里,妙趣横生。无不是锦绣文章。不少读者就是冲着卜白的朴白文章,才订买《申报》的。其补白文字,政治、经济、文化,天文、地理、历史,无所不包,涉笔成趣。依其姓名谐音,人送雅号‘补白大王’”可见卜白的才学高超,“有位大学马校长给《时事新报》发去一首小诗《哀沈阳》……主笔安排作补白之用,不想惹怒了少帅,差点派兵砸了报馆”,可见马校长的补白文章惹怒了少帅,文笔措辞可待商榷,才学稍逊,两厢对比,突出其才学。“《申报》选派战地记者,‘大笔杆子’们虽西装革履,却顿失绅士风度,不是低头狠劲抽烟,就是把咖啡喝得嘴里—半、地上一半。卜白饮了一口铁观音,一抹嘴,石破天惊地说,我去!”,这是那些“大笔杆子”们和卜白在思想境界上的对比,突出了主题。
3.本题考查的是探究文章标题作用的能力。考生可以从人物形象、情节结构、突出主题等角度作答本题,从情节角度考虑以“补白”为线索,串连起文中给报纸补白、给烈士家庭补白、岗位的补白、对敌斗争补白、墓地补白及让妻子补白等情节,这样使得文本情节简洁,内容集中紧凑;从人物形象塑造角度考虑,结合“其补白文字,政治、经济、文化,天文、地理、历史,无所不包,涉笔成趣。依其姓名谐音,人送雅号‘补白大王’”,可见 “卜白”既是小说主人公的姓名,又与“补白”谐音双关,语意相关;“补白”是主人公一生的主要行为,突出了
主人公乐于助人的性格和品质,如“我虽一介书生,亦当为抗战效绵薄之力。让我为你这个抗日英烈之家补白吧” “ 事后,梅兰芳特意答谢,卜白又是一句,急人所难,君子不可不为,补白亦大快事也”,体现了人物“补白”功绩;从主题方面,“补白”的行为看似只是填补边角,实则意义非凡,结合“据说卜白是陈寅恪的高足,国学功底不可作等闲观,咋甘当划版、校对、补白的微贱活儿?没人去问,也没人说得清。但卜白似乎全不在意,甚至还有些乐此不疲”等,可见卜白一生淡泊明智,谦卑处世,顾全大局的优秀品格。以“补白”为题更好地表现了小说的主题。
老樊的烦恼
袁良才
老樊决定到乡下老友周健家去住上几天,散散心,消消火。
周健是个能人,经营着一家渔家乐,吃住都方便,再说老樊和他是从小玩到大的发小,还沾亲带故,没啥好拘束的。
老樊刚从局长位置上退下来,他立马感受到“人一走,茶就凉”简直是千古以来至理名言,
他眼下正被这六个字折磨得心烦意乱,恨得牙根痒痒。
那天老樊在家里实在憋得慌,就出去转转,鬼使神差竞走到他原来供职的单位。
老樊首先看见的是传达室老汪。老汪是老樊的扶贫对象,当时的樊局长就把老汪弄到单位当了保安,一下子就脱了贫,老汪一直对他心存感激,视之为恩人。
今天怎么啦?老樊感觉老汪脸上的笑容没有过去灿烂了,跟自己打招呼没有过去恭敬了。老樊心里很生气,没想到你老汪也是个势利小人!当然老樊是有涵养的,他装作什么事也没有,对老汪干笑两声,道声谢谢,轻车熟路地上到二楼。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