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本文论述了刘天华的创作领域及其艺术贡献。通过对他的部分作品《病中吟》、《光明行》、《烛影摇红》等的分析,认为刘天华先生对民族音乐有着卓越的贡献,他创作了一批崭新的独奏曲;刘天华的二胡作品在继承传统技法的同时把西洋一些乐器的技法也糅杂其中,在中西乐器的融合中开辟了新的道路,使二胡的表现力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
【关键词】 刘天华;二胡艺术;贡献;作品分析
一、刘天华的创作领域及其艺术贡献
1、刘天华的创作领域
刘天华的一生,创作了三首琵琶曲和十首二胡曲。后人习惯将他的音乐归为新文人音乐。
十首二胡曲即《光明行》、《独弦操》、《空山鸟语》、《良宵》、《除夜小唱》、《病中吟》(又名《安适》)、《月夜》、《悲歌》、《闲居吟》、《苦闷之讴》(又名《苦中乐》)。刘天华先生学习了琵琶、古琴、二胡、小提琴以及西洋铜管乐器,还搜集整理了京剧、民间锣鼓、昆曲、佛曲和丝竹音乐等。他的作品主要是从我国民间音乐、西洋音乐、传统音乐这三方面入手的。经过广泛深入的学习,创造性的构成了优美浓郁的民族音乐语言,这些在他的作品中充分地得到了体现。
2、刘天华的艺术贡献
1922年,27岁的刘天华被北京大学传习所、北平女子文理学院音乐系、北平艺专音乐系受聘教授二胡和琵琶。在此期间他创作了《光明行》、《良宵》等十首二胡曲。在近代音乐史上,第一个把民族器乐列入我国高等音乐院校课程的就是刘天华,他为我国民族音乐的发展开辟了一条道路。同时,他也是我国用近代记谱法收集整理民间音乐最早的人,《梅兰芳曲谱》就是经他听写编辑而成的。刘天华先生用了毕生精力,把教学、创作、学习、研究四个方面结合起来,为二胡艺术的发展做出了跨时代的贡献,这是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和怀念的。
二、作品分析
1、乐曲《病中吟》
《病中吟》又名《安适》、《胡适》,此曲是刘天华先生的处女作,据刘先生自己对乐曲的理解说:“《病中吟》不是生病的意思,而是心中苦闷如病。”他的初稿写作是在1915年。从作品中我们感觉到一个知识分子,当时一种彷徨苦闷的心情,一种追求光明前景的奋斗精神在里面。这个作品的思想意境就是这样的。在欣赏二胡曲《病中吟》时,我们虽然感觉它是传统的、民族的,但又感觉到有一种新颖的东西在里边。比如旋律中那种大跳的音型,在江南丝竹里都是没有的。
《病中吟》全曲由三个段落组成,为再现的复三部曲式。第一段是用连绵不断的长句法写的低回婉转的曲调,情绪苦闷、哀悼、旋律深沉、缠绵。 好像是倾诉不完的郁闷,表现了一种“剪不断,理还乱”的愁绪。第二段乐曲速度略快,由于坚定的同音重复、十六分音符的连续进行,节奏果断有力,旋律的起伏、音程的跳动较大,因此出现了高潮的情绪,形成了全曲的高潮,生动的描述了作者一种要从苦闷的重压下解脱出来,努力奋进的积极精神。乐曲的第三段为短暂的再现性乐段。演奏手法与第一段相同,但是情绪上甚至比第一段更悲哀,
发音更凝重,内在张力更紧张,以表现作者经过奋死拼搏以后,仍然归于失败时的悲痛心情。最后几小节为乐曲的尾声部分,速度比第二乐段要快一倍,力度也比较强,情绪热烈,旋律线上、下跳动更频繁,表现了作者不甘失败和与黑暗势力对抗的激情,但是最后十二度的下滑音,造成了一种肝肠寸断的悲恸效果。
2、乐曲《光明行》
刘天华先生创作的另外一首独特的、极富民族韵味的,具有进行曲风格的优秀作品《光明行》,是“五四”时代罕见的一首具有民族进行曲风格器乐作品。乐曲《光明行》就是同时采用了中国乐曲常用的两个主题的变奏曲体(即循环变奏)和小提琴的顿弓、颤弓,从而加强了乐曲的表现力和丰富并活跃了曲调的格调。此曲演奏时既要表现出鲜明的节奏感,又要注意旋律的优美,使全曲刚柔相济,有一种钢劲而流畅的热烈情绪。
3、乐曲《烛影摇红》
这首乐曲思想内涵深刻,表现了永久的人生哲学。因此在演奏中,我们要用尽一切手法,将舞会辉煌、华丽的场面表现出来。这样,乐曲在进入第四段时才能形成强烈的对比,使人们内心感受到它的悲剧性,已达到催人泪下,回味无穷的效果。
刘天华先生对我国民间音乐的拯救,既是他的民族责任感使然,也是他的爱国主义促使。在他的影响下,国内出现了不少致力于收集、整理我国民间音乐工作的音乐家。刘天华先生创立了二胡学派,使二胡真正的通向了高雅殿堂,并且通过自己的创作实践对我国民族器乐的发展提供了典范的经验,对我国现代音乐文化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他留下来的十首二胡曲和三首琵琶曲也成为我国近代音乐中最为宝贵的一部分。
刘天华的作品准确地表达了他自己的音乐思想,同时也在演奏的技巧、创作的技术方面开拓了新的方向和空间。刘天华的二胡作品在继承传统技法的同时把西洋一些乐器的技法也糅杂其中,在中西乐器的融合中开辟了新的道路。为二胡学科的专业化、规范化和科学化的发展做了开创性的贡献。他的二胡开辟了新的创作方法,追求音乐作品的思想性。他极大地发掘了二胡这种乐器的表现力,引入了新的技巧、革新了乐器、同时改进了记谱的方法,对二胡的传承和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因此,我们应真实地记录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彩、社会风貌以及音乐特点,使其得到完整的继承和保存。我国有着悠久的文明史,音乐文化博大精深,历史上还出现过许多外来音乐形式被我们的音乐文化所吸收融合的事实。但只有将传统的音乐作品不断发展光大,也只有在发展中才能得到更好的继承和保存。
【参考文献】
[1] 安小梅.刘天华对中国民族音乐改革的贡献[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2.
[2] 徐金阳.刘天华音乐思想论析[J].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04.
[3] 黄闻绘.刘天华对中国音乐的历史贡献[J].中国音乐教育,2004.
[4梅兰芳代表作] 李燕飞,王涛.浅谈刘天华二胡曲中运弓技术的运用[J].北方音乐,2010.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