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课件教案(通用7篇)
地理课件教案篇1
  一、授课目的与考点分析:
  1.理解全球气候变化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2.理解不同历史阶段,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分布及开发利用条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了解我国洪涝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
  二、授课内容:
  一.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全球气候变化
  ⑴地质时期、历史时期全球气候变化的特点(a):
  时期[1]气候变化特点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地质时期全球气候一直处于波动变化之中,冷暖干湿相互交替,变化周期长短不一。总体是温暖期较长,寒冷期较短;新生代以湿润期为主。气候的波动变化,对地球生物的多样性发展具有重大影响。
  历史时期全球气候有两次较大的波动,公元前5000年-公元前1500年,为温暖期;另一次是15世纪以来的寒冷期。温暖期:北半球的极地冰盖曾经消失,海平面上升,热带和亚热带北扩。
  寒冷期:欧洲传统农作物歉收甚至绝收。
  注:[1]从时间尺度来看,通常把地球气候变化史划分为地质时期(距今1万年以前)、历史时期(近1万年)和近现代(近一两百年)三个阶段。
7本布局  ⑵近现代全球气候变化的特点及图示(c):
  近现代全球气候变化:全球平均地表温度呈波动上升的趋势。全球陆地降水量普遍增加(亚热带地区减少),雪盖和冰川面积减少,海平面上升。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迅速增加是全球气候变暖的罪魁祸首。而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上升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是煤炭、
石油等化石燃料的燃烧,排放的二氧化碳剧增;二是毁林,尤其是热带雨林的破坏,使二氧化碳吸收量下降。
  2、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的生产生活会产生重大的影响。具体体现如下:
  ①使资源条件发生变化,改变水、热资源的空间分布格局,增加了人类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难度。
  ②加剧了自然灾害,提高了灾害发生的频率和强度。
  ③导致原有生态系统的改变,使生物的多样性受损。
  ④对农业、林业、牧业、渔业等主要生产领域都将产生显著的影响。
  ⑤通过极端天气和气候事件(厄尔尼诺、干旱、洪涝、热浪等),扩大某些疫病的流行,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二.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
  1、自然资源概述
  自然资源是指存在于自然界,在一定的时间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以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的物质与能量的总称。自然资源从不同角度可划分为不同类型。具体如下:
  按自然属性分:矿产资源、气候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等
  按再生性质分:可再生资源(如土地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气候资源等)、非可再生资源(如矿产资源等)
  三.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
  1、自然灾害的概念
  自然灾害是指发生在地球表层系统中,能造成人们生命和财产损失的自然事件。人类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变这些事件的发生频率、影响范围和危害程度。
  按成因与发生过程,自然灾害大致可划分为地质灾害(地震、滑坡、泥石流等)、气象灾害(洪涝、干旱、台风、寒潮等)、生物灾害、海洋灾害等。
  2、自然灾害的危害
  自然灾害是阻碍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限制性因素,它不仅会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而且还会带来各种间接损失,甚至影响社会稳定和持续发展。
  三、本次课后作业:
  相关练习附后
  四、学生对本次课的评价:
  ○特别满意○满意○一般○差
  学生签字:
  五、教师评定:
  1、学生上次作业评价:○好○较好○一般○差
  2、学生本次上课情况评价:○好○较好○一般○差
地理课件教案篇2
  教学要求
  1.学会搜集并运用地图与统计资料说明中国河湖的基本概况。
  2.通过地图、图片及统计资料的分析,能够解释黄河各河段产生灾害的原因,以及治理的基本方案;能够初步提出长江各河段开发利用的方向与措施。
  3.逐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人地协调观念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结构分析
  选编本节内容基于以下几点考虑:
  (1)以黄河的治理和长江的开发为例,运用相关资料探究河流治理与开发的方向和方案,以培养综合应用能力与创新意识,树立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