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场之国》教学反思优秀7篇
    《牧场之国》教学反思 篇一
    多法并举,提高识字效率。
    教学中,我发现本课共有18个生字,而且有不少是小学生易错字。教学时,我采用儿歌、字谜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对学习汉字产生兴趣。如“凳”字很多学生容易写错,于是我给学生打字谜:“登上茶几”,学生很容易记住这个易错的字;对于同音字、形近字“骏、俊、峻、竣”,学生感觉到有难度,我把这几个同音字、形近字编成儿歌:“此人很英俊,骏马在飞奔,工程将竣工,山势很陡峻”。这样的生字教学,学生学得有趣,记得牢固,分得清楚,用得正确。
    这篇文章开篇句子“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牧场之国”总领全文,然后分写白天牧场的动物,接着写傍晚牧场的工人挤牛奶,最后写牧场的夜景。全文四次强调“这就是真正的荷兰”,循环呼应,使人印象深刻。这样的例子正是学生仿写的好材料,学生可以弄懂层次,了解文章结构,介绍一个古镇。
    《牧场之国》教案 篇二
    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异国的田园风光。
    3、揣摩课文中优美的语言,并摘抄下来。
    导题
    荷兰以郁金香、风车、牧场和运河而闻名天下。同学们,你们了解荷兰吗?(2—3名同学交流有关荷兰的图片或资料)
    的确,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也是牧场之国,让我们随作者一同走进这优美、恬静的地方吧!
    读文
    1、边看插图,边读导读。
    2、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说说“牧场之国”给你留下了一个什么样的印象?
    3、默读课文,重点读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部分,想一想为什么这都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时画出你不理解的地方。如:课文的第一自然段与全文是什么关系?这样写有什么的好处?作者为什么四次讲到“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交流
    1、小组交流。
    2、全班交流。
    3、指名板书。
    品味
    1、带着你个人的感受读一读你喜欢的部分。
    2、试着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积累
    抄写你最喜欢的词句,并试着背一背。
    运用
    1、认读本课生字新词。
    2、用“是……也是……”“仿佛”“悠然自得”写一句话。
    3、一篇优美的文章读给爸爸、妈妈听。
    23 古诗词三首(乡村四月,四时田园杂兴,渔歌子)
    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三首古诗词,能默写前两首古诗。
    3、通过诵读、解读、悟读课文,了解内容,体会课文描述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对祖国诗词的热爱之情。
    第一课时
    乡村四月 四时田园杂兴
    由题入手,弄清题意
    1、板书课题。
    2、自由读题,说说题意。“乡村四月”是指江南农村初夏的时节。
    3、出示插图,观察感受。
    4、简介诗人及背景。
    翁卷,南京诗人,一生未做官,描写了许多田园生活的诗篇。
    反复诵读,弄懂诗意
    1、教师范读,学生整体感知诵读的节奏和诗的画面。
    2、学生自由练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握节奏,注意“蚕”“桑”都是平舌音。
    3、指名朗读,相互学习,相互欣赏。
    4、组内轮读,试着利用工具书或文中注释弄清句意。
    5、全班交流,讲讲诗意。
    品评朗读,感悟诗情
    1、自由诵读,边读边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
    2、逐句品评,交流感受。
    第一句主要写了江南水乡初夏时的景。第二句主要写了劳动人民紧张繁忙的劳作,也同时体现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赞美。“少”“才”“又”突出了劳作的繁忙。
    3、想象画面,有感情地朗读。
    背诵,积累语言
    自学《四时田园杂兴》
    1、按照学习《乡村四月》的方法自学,画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
    2、小组内交流,教师指导点拨。
    3、全班交流自学成果。
    4、背诵。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渔歌子》的词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背诵并默写这首词。
    3、想象“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这句话的'画面,并描述出来。
    教学重点:
    学习词的内容,想象词中描写的情景。
    教学难点:
    结合词句展开想象,并能描述出来。
    教学时间:一课时
    课前准备:背诵课文查阅资料了解有关词的知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欣赏唐宋名家名词。
    读生字:塞箬蓑
7本布局    二、自读《渔歌子》理解词意
    自读全词,整体感知。
    读《渔歌子》有什么感觉?这首词写了哪些景物?
    自读词,提出疑问。
    四、细读《渔歌子》理解词意
    1、《渔歌子》的作者是谁?哪个朝代的人?
    2、自学、对照注解或字典理解字词的意思。
    读生字:塞箬蓑
    斜风:微风归:回家、回去
    3、理解全首词的意思。
    在美丽的西塞山前,几只白鹭飞上天空。河边粉红的桃花正在盛开,清澈见底的河水中有肥美的鳜鱼在游动。在风景如画的河边,诗人头戴青箬笠;身穿绿蓑衣,沐浴着斜风细雨,
久久不愿离去。
    五、总结升华
    请同学们自愿理解词意。
    全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大自然)
    3、有感情地朗读《词两首》。
    板书设计:
    白鹭飞斜 风细雨
    渔歌子 桃花流水 热爱大自然
    鳜鱼肥 不须归
    《牧场之国》教学反思 篇三
    5月15日的课孩子们和我都感觉意犹未尽。我们先谈“荷兰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孩子们通过预习课文,阅读“资料袋”,以及同步训练的课外语段,众说纷纭。然后欣赏几幅荷兰的风景图,让孩子们把荷兰的美誉对号入座。“风车之国”、“牧场之国”、“水之国”在孩子们期待的眼光中闪亮登场。尤其最后一幅郁金香的画面,让孩子们张大了嘴巴,我随机让他们用一个词语或者一句话来说说眼前的景。“五彩斑斓”、“美不胜收”、“花的世界”等词语从他们的嘴里蹦跳出来。让我不由想到《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同样有这样的环节,当时五年级学生的表现也不过如此。
    接着我导入:让我们跟随作者的脚步,去感受荷兰这个牧场之国的独特风光。根据自读提示,先自由读课文,思考第一自然段的作用。遗憾的是这个环节应该再节省些时间,因为预习已经相当充分了,完全可以直接回答,把朗读更多地放到后面的感悟和指导当中去。又是课堂机智,我把本来安排在最后的读资料袋,体会写法的环节调整到了前面。让学生齐读第一自然段之后,问:既然是总起句,就应该下文都围绕这句话写,但课文却只突出了哪个美誉?为什么?我没有想到,孩子们的思路相当开阔。王菲说:因为题目就是《牧场之国》。依会玉说:如果把花之国,水之国也写的话,课文就盛不下了。我马上抓住这个课堂生成:对啊,顺着她的思路想,我们常常说作文要注意什么?学生马上答出了:详略得当。我又引
导孩子们朗读“资料袋”,了解荷兰“花之国”、“水之国”的特点。这样就等于整合了课堂教学资源,让孩子们对第一自然段的作用以及文章详略得当的写法都有了充分的认识,同时对荷兰有了全面的了解。然后我用四次“这就是真正的荷兰”作为主线,和学生一起品读2-4自然段,每个自然段让孩子们推荐自己最喜欢的句子,谈理由,并进行感情朗读。最后集中大家的智慧来给画面起名字。这是在讲《乡下人家》的时候用过的方法。当时学生就有“瓜藤攀屋架”、“鸭戏河水中”等很多富有童趣的表达。今天孩子们说出了“牛嬉戏”、“牛的世界”、“生命的天堂”等后,我选定“牛的王国”板书,他们就顺着这样的思路,又拟出了“马的天堂”、“动物乐园”等画名。
    在交流第4自然段的时候,我有意变化了说法,让大家谈谈感兴趣的动物,避免学生的“审美疲劳”。在他们读到“黑的猪,不停地呼噜着,像是对什么表示赞许。”我顺势问:“你们看见过猪吗?听过猪呼噜吗?”孩子们的兴趣马上就调动起来了。“这些猪,可能在说什么哪?”孩子们的手举得高高的:“荷兰真美,我要在这里生活一辈子。”“我在这里吃的好,睡的好。永远也不要离开。”“虽然别处把我当做又馋又懒的动物,但我在这里生活得很快乐,我是这里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