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结合
金山区教育学院 黄争荣
叙事写人抒情类的文章,其难点除了选材要典型外,就在于如何刻画人物了。一般来说,刻画人物的方法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正面描写,又叫直接描写,就是直接对描写对象进行刻画,或写肖像,或写语言,或写动作,或写心理。侧面描写则是着意写对象的周围事物,或以物衬物,或以景物烘托人物,或借助他人来刻画此人,使所描绘的对象更为鲜明,更为突出。
有些人物正面描写或不易表达出精神,或太显露,可采用侧面描写的方法。清人刘熙载在《艺概·诗概》中说:“山之精神写不出,以烟霞写之;春之精神写不出,以草树写之。”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侧面描写效果极佳的中外作品中都有十分著名的例子。如汉乐府诗《陌上桑》中描写采桑女罗敷美貌到极点,不是正面刻画,而是用她周围的人的神态、动作来烘托、渲染。诗中这样描绘:“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描写行者、少年、耕者、锄者见到罗敷时的神态与动作,种种表现聚焦在一点,即采桑女罗敷貌美惊人。如果正面刻画,就不够含蓄,不能留给读者更多的想象余地。如法国作家小仲马在《茶花女》中这样写玛格丽特的美貌的:“这天晚上她真是
惊人的美……当她出现的时候,一个个脑袋此起彼伏,连舞台上的演员也对着她望,她仅仅一露面就使观众这样骚动。”这里描写的是一个个观众和演员的反应,目的在烘托玛格丽特与众不同的美丽。所以,有时用极简省的句子也能收到出的侧面描写的效果。
对高中学生而言,写好叙事写人抒情类的文章其实并不难。高中语文课本中有许多叙事写人抒情类的散文和一些小说。它们都是经典名篇。如果我们能够充分学习挖掘并且细心提炼,就可以从写作技法上获得启发,来提升自己的作文。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跟着课文学作文。
一、课文示范
1.1922年,蔡先生以北大校长的资格到欧洲和美洲参观调查,当时,我在纽约哥伦比亚大学毕业生院学习。在纽约的北大同学会,听说蔡先生要从伦敦到纽约,就组织了一个接待委员会,我也是委员之一。我们到纽约的码头上迎接蔡先生。只见他仍然是一介寒儒,书生本,没有带秘书,也没有带随从人员,那么大年纪了,还是像一个老留学生,一个人独往独来。他不惊动驻纽约的中国领事,也不惊动驻华盛顿的中国使馆的外交人员,住在哥伦比亚大学附近的小旅馆内,和同学们在一起。一些生活上的事务都由接待委员会经理。
有一个中国的中年教育工作者,当时也在哥伦比亚大学进修,她公开地说:“我算是真佩服蔡先生了。北大的同学都很高傲,怎么到了蔡先生的面前都成了小学生了。”
在纽约的中国留学生为蔡先生开了一个欢迎会,会场设在哥伦比亚大学的一个大教室内,到会的人很多,座无虚席。蔡先生一进了会场的门,在座的人呼地一声都站起来了,他们的动作是那样的整齐,好像是听到一声口令。其实并没有会么口令,也没有人想到要有什么口令,他们每一个人都怀着自发的敬仰之心,不约而同地一起站起来了。
——冯友兰《我所认识的蔡孑民先生》(沪教版高二上册)
2.“这明明是他的额角,他的嘴!”老头儿开门进去,欧也妮正这么说着。
一看见丈夫瞪着金子的眼光,葛朗台太太便叫起来:“上帝呀,救救我们!”
我曾老头儿身子一纵,扑上梳妆匣,好似一头老虎扑上一个睡着的婴儿。
——巴尔扎克《守财奴》(沪教版高二下册)
二、写作指津
上面两个课文范例启示我们:要写好一个人物形象,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结合是一种极为有效的方法。
第一例中,文章标题是“我所认识的蔡孑民先生”,作者先从正面起笔,说自己在纽约码头接待蔡先生,通过两个“没有”和两个“不惊动”,突出蔡先生是“一介寒儒,书生本”的形象。之后,通过两个侧面描写,即一个在哥伦比亚大学进修的中国中年教育工作者赞叹高傲的北大同学“到了蔡先生的面前都成了小学生”以及开欢迎会时蔡先生一进会场的门,“在座的人呼地一声都站起来”,来表现蔡先生独特的人格魅力和春风化雨的形象。
第二例中,文章标题是“守财奴”,作者在刻画“葛朗台”这个人物形象时,先采用正面描写,即“瞪着金子的眼光”来突出他对金子特有的敏感和强烈的占有欲。之后有一个侧面描写,即葛朗台太太的“叫”。这一“叫”其实非同寻常。葛朗台太太对丈夫的贪婪成性是十分清楚的,如果丈夫“瞪着金子的眼光”不是特别骇人,是不可能如此惊呼,如此惊叫“上帝呀,救救我们!”这一侧面描写使读者能想象出葛朗台的眼睛里燃烧着多么疯狂的贪欲之火,他对金子有多么疯狂的占有欲。之后,作者再通过一个正面描写,即“老头儿身子一纵,扑上梳妆匣,好似一头老虎扑上一个睡着的婴儿。”这里用两个动词“纵”和“扑”以及一个带有夸张成分的形象比喻来表现这个守财奴看见金子必欲占有的贪婪与残暴本性。
由此可见,写人记事的文章如果只是用正面描写的方法,会使文章内容显得比较单薄,也不利于人物形象的塑造,而如果和侧面描写结合,则不仅能够使文章内容显得充实,而且人物形象会更加丰富饱满。
当然,正面描写忌平淡、拖沓,须形神俱备,生意勃勃。而侧面描写对描写对象周围的事物须慎加选择,要选择确能起烘托作用或产生对比效果的事物,忌一般化,无显明特点的事物。巧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结合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文章所要表现的主题和人物刻画的需要,平时要养成多观察生活,善于思考,勤于动笔,还要多读书积累的良好习惯。只要坚持不懈,写人记事抒情类的作文就不会成为一件难事了。
三、写作现场
训练题:以“不该失去的记忆”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叙事写人文章。要求有真情实感,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结合,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范文引路:
不该失去的记忆
在我记忆的银河里,有着欢喜、有着泪水、也有着苦痛,它们都好似一颗颗闪烁着光芒的星星那样恒久地留在了我的记忆中。可随着时光的流逝,逐渐地,有几颗星辰会褪去光芒,变得暗淡,或许永远会被遗忘,但总会有那么几颗,始终明亮无比,对我的人生路有着非同小可的意义……
那天傍晚,吃完晚饭后,我便出门去逛街。没走几步,天空中便飘下了几粒雨珠。在这闷热的初秋时节,这微微小雨使人倍感凉爽。我缓缓移动脚步,欣赏着雨中这个美丽的城市,街灯闪烁,霓虹跳跃,音乐悠扬。正当我陶醉于此情此景之中时,一阵颇为刺耳的、凄凉的二胡声钻入耳中,那“悲鸣声”与这喧嚣欢快的城市氛围格格不入。我随着那声音走去,便来到了一个阴暗潮湿、泥泞无比的角落里。一个将近六十多岁的老人,身上披着一件褴褛不堪的藏青衬衫,双脚盘曲在一张满是泥巴的厚纸板上。仔细看他的腿,好似两根枯树枝被胡乱地叠在一起。滴滴雨水顺着他那如杂草般的银丝淌下,滴落在拉着二胡的脉络分明、糙如树皮的手上。雨似乎又大了一些,虽还慢慢落在我的身上,可却比刚才多了一份刺骨与沉重。凄凉的二胡声还在继续,那声音,好似一双手轻轻撩拨着人们良知的心弦。
我的眼中有些模糊,但依然呆呆地注视着他。偶尔有几个行人走过,但脚步却那般匆匆,
不愿多驻足一分钟,哪怕是几秒钟。亦有些人,同我一样注视了老人一会儿,可最终还是默然走开了。
雨势没有要停的迹象,依然一阵阵地砸向地面,砸在早已积起了水塘的这个角落,泛起阵阵水花,绽放后随即又消失。
犹豫不决中,我将手伸进口袋,掏出一元钱,轻轻地放入老人身前的一只破碗中,“叮”地一声,硬币滑入碗中,我的心好像也平静了许多。老人似乎特别意外,他抬起头,嘴角抽动了一下,缓缓向我挤出了一丝笑容。那感觉,犹如一个尘封已久的箱子突然有一天被打开了一条缝隙,或许他好久都没笑过了,或许他都要忘记该如何去笑了。望着那张满是皱纹,刻满了沧桑的脸,我心疼地也向他回应了一个最灿烂的笑容,我希望,我的笑容可以给他一份慰藉,一份小小的温暖。
此时,雨好像小了很多,恢复了刚才的轻柔与优雅。我离开了那个角落,继续向前走着,可那悠扬的二胡声永远也不会令我忘记。
不知为什么,突然想说这样一句话,“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希望天下的子女能好好赡养自己的父母。或许刚才的那一个老人,便是一个被抛弃的父亲。
这一次的记忆永远闪烁在我人生的银河里,它不会失去。但我更希望,它也同样是社会上每个人都不该失去的记忆。
因为,这样的事时常告诫我们每一个人:关爱他人、关爱弱者。
思路点拨:
这篇文章,作者叙述了自己在街上邂逅一位流浪老人而发自内心地给他一元钱和一个微笑的真实经历。在刻画老人时,作者不仅用了正面描写,写了他的肖像和动作,表现出弱者的困境和友善,而且通过行人默然走开这一行为的侧面描写,真心呼唤要“关爱他人、关爱弱者”。整篇文章语言质朴,情感真实,很有感染力。
四、佳作展台
(一)不该失去的记忆
若以时间为经,空间作纬,那经纬的绳结之处就是我们一生无法拭去的回忆。回望过去,那一幅幅浮现的画面承载了太多,已渐渐低沉,唯有那天那时,让我至今回忆起,心头还滚起一股暖流。
那还是一个五年前的五月,天还不是很热,空气中涌动着的潮湿让人有些不舒服。
我快步走在街上,兜里揣着积攒了许多的零用钱,心里却已经在想象买到那本歆慕已久的书时的兴奋。
渐渐地,一个身影映入了我的眼帘,那是怎样的一个憔悴的人呀——衣衫褴褛,身上布满补丁,一手持着竹棍,背上驮着的麻皮袋却也不及他的双手粗糙,枯槁的脸像万千沟壑那般刺痛着我的双眼。
看着那卑屈的身影,心里是怎样一种心酸,我随即从兜里掏出十元纸币,用双手递到了他的面前。
他先是一愣,空洞的眼神有了一丝颤动,而后用颤巍着的手接过,眼里满是感激。我回以他一笑,继续向转角口的书店走去,一路上感觉心里暖暖的,步伐也轻快了许多。
到了书店,看到最后一本《爱的传递》还静静地躺在书架上,心里不甚欢喜。
捧着书走出书店,轻快的步伐却又放缓了下来,只因那个身影的再度出现——
他挪动着沉重的步伐,一步一步走向书店门口的柜子前。柜子上是一个募捐箱,箱子上赫然写着几个令人心痛的字眼——“为汶川祈福”。他微微踮起脚尖,拿着手中几张破旧的纸币和几枚乌黑的硬币,没有任何犹豫,投入了箱内。
纸币再轻,也是一份爱心的沉甸甸;硬币再脏,却仍闪着光芒。而我分明看到,我刚给他的十元纸币,也静静地躺在箱内,默默地祈祷着什么。
没有过多的停留,他背起袋子,又继续前行在未知的行径中,驮着的背被压得更低了,仿佛他背着的不是一些残破的空瓶,而是整个世界。
而我也掏出那仅剩的五块钱,投入箱内,让他们为远方的生命,默默祈祷,真诚祝福。
走在五月的最后一天,手里紧握着那本《爱的传递》。那时,未启书页,却已经感受到了其涌动的力量,在流淌,在蔓延,在传递。
这是属于五年前的回忆,也是一生的回忆。这份回忆超脱了时空的界限,流淌在永不明灭的每个人的心里。
(二)不该失去的记忆
树影婆娑,细碎的阳光透过枝桠投下斑驳的剪影,我就站在这个巨大的屏障下,抬头仰望,回忆着这一段不该失去,也永远不会忘记的记忆……
温暖的阳光下,宁静的小院里,翠绿的葡萄架下,满头银发的奶奶安详的坐在藤椅上,戴着老花镜做着针线活。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