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皇帝每天吃的食物
以吃饭为例,皇帝的味蕾牵动着天下各省封疆大吏的神经,皇帝饭碗中的主食来
自各省的以下贡品:东北的黏高粱米粉子、散高粱米粉子、稗子米、铃铛麦,山西的
飞罗白面,陕西的苡仁米、紫麦、玉麦,山东的恩面、博粉,广西的葛仙米,河南的玉麦面,兰州、西安的挂面。
这些粮食都是水土最佳之处出产,比如在北京一地仅选用玉泉山、丰泽园、汤
泉三处的黄、白、紫三老米。凡是天下最好的美味,都由皇帝垄断,鲥鱼春季溯江
而上,每年的第一网只有皇帝有权力品尝,鱼打捞上来后,用冰船和快马由水、陆两路
运往北京。
镇江到北京约三千里路,内务府限定二十二个时辰(44小时)送到,为争取时间,送
鱼专使在途中不许休息,马死人亡之事时有发生。这种食不厌精的做法尚基于普通
的人性,除此之外,更多的是刻意的浪费,众所周知,皇帝身上只有一个胃,并且通常并
不比普通人大。
但是,皇帝一每餐的饭菜要数十上百样,摆满六张桌子,清代在中国历史上是最简
朴的朝代,宫中规定,皇帝一人每天消耗食品原料的定额是六百斤:盘肉二十二斤,汤肉五斤,猪肉十斤,羊两只,鸡五只(其中当年鸡三只),鸭三只,白菜、菠菜、芹菜、韭菜等
蔬菜十九斤。
萝卜(各种)六十个,葱六斤,玉泉酒四两,青酱三斤,醋二斤,以及米、面、香油、奶酒、酥油、蜂蜜、白糖、芝麻、核桃仁、黑枣等数量不等。此外,还要每天专门给
皇帝一提供牛奶一百二十斤,茶叶十五斤。
清朝皇帝年夜饭吃的食物
清代《国朝宫史续编》记载,乾隆皇帝每年正月初一上午都要去北海阐福寺,登上大佛楼进香敛福,然后回到他当皇帝之前住过的重华宫,用刻有赐福苍生、号称万年青管的黑漆杆毛笔,蘸着朱砂书写福字。他每年书写的头一张福字都要郑重封存,永不开启,以示留住福气。接下来书写的福字,则赏赐给王公大臣。儒家经典《尚书》阐释了福字的含义:一是长寿,二是富有,三是康宁,四是具有美德,五是老有善终。按此说法,享福的前提是要长寿。乾隆皇帝寿达89岁,儿孙五代
同堂,居历代帝王之首,所以他晚年自认为五福俱全,自称是五福五代古稀天子。
除此之外,在过年的时候,皇帝也会放鞭炮、贴对联,不过,皇家过年时用的对联采用挂的方式,而非民间人们常用的粘贴。这样不仅用起来干净,而且如果保存得法的话,可以多次使用。
老百姓过年最讲究的是年夜饭,清朝皇帝也不例外。皇帝一家平日里是难得在一起用膳的。只有年节,才特许后妃们陪宴。除夕早上,皇帝与皇后、妃嫔们在重华宫共进早膳。早膳一般有拉拉(黄米饭)、饽饽、年糕等,花样多至十品到二十品,但这不是正式的除夕大宴。除夕团圆年饭要于申正(下午4时)举行。实际上,在中
午12点就开始摆桌布置凉菜、点心了。晚宴摆在保和殿或乾清宫,皇帝一人一桌,桌子是金龙大宴桌,桌边围上黄金绣的桌围子。大宴桌与皇帝的宝座之间设一长几,菜点都摆在大宴桌上,皇帝吃时再由人取到长几上。
黑枣的吃法年夜饭备办的烹饪原料主要是满族传统食物。如在清宫的膳食档案中记有乾隆四十九年举办除夕筵宴中所用的物料的数额,其中乾隆皇帝御桌酒宴所用的物料数额为:猪肉65斤,肥鸭1只,菜鸭3只,肥鸡3只,菜鸡7只,猪肘子3个,
猪肚2个,小肚子8个,膳子15根,野猪肉25斤,关东鹅5只,羊肉20斤,
鹿肉15斤,野鸡6只,鱼20斤,鹿尾4个,大小猪肠各3根。另外,制点心用
白面5斤4两、白糖6两。这些物料大多是关东所产,反映出满族的固有食俗。
大宴桌上的菜点由外到里分成八路,有各式荤素甜咸点心,有冷膳,有热膳,共六十三品,还有两副雕漆果盒,四座苏糕、鲍螺等果品、面食。各种膳点在餐桌上的位置,彼此间的距离也都有尺寸要求。所谓鲍螺并非今日宴席所吃的鲍鱼、海螺,清朝皇帝很少吃海鲜,偶尔吃鱼,也只吃松花江进贡来的银鱼、鲟鳇鱼。这里的鲍螺,是一种海产品晾干后磨成粉做成的点心。
大菜之外有果钟八品,及、小点心、炉食、敖尔布哈、鸭子馅包子、米面点心等小吃分东西排列,其中敖尔布哈系一种满族油炸的面食,还有四品南北小菜。皇宫中的规矩,各个嫔妃都有自己的饮食标准,平时单独开伙。但是年夜饭,妃嫔们也有幸来陪皇上吃饭。除了皇帝的家室之外,还有六桌陪客,每桌冷热菜点一共二十四品,比起皇上就少多了,而且盛菜的碗也降格为瓷碗了。
一切准备就绪后,随着鼓乐声,皇帝和妃嫔入座。太监们先给乾隆进汤膳。汤膳用对盒盛装,对盒即两盒合一,取成双成对吉祥之意。皇上的对盒是两副,左一盒为燕窝红白鸭子腰烫膳一品,粳米乾膳一品。右一盒为燕窝鸭腰汤一品,鸭子豆腐汤一品。接着,太监们给嫔妃们送汤,虽然也用对盒,但数量减半,每人一副,内装粳米膳一品,羊肉卧蛋粉汤一品。而且也有规矩,按照等级送完一个,再送第二个。
汤品用过后,奏乐停止,开始转宴。所谓转宴,就是将宴席上的各类膳品、陈设(花瓶、筷子、果盒除外),从皇帝桌前开始,在陪桌上转一遍,意为全家共同享用。转宴之后,摆酒宴。皇帝酒膳一桌分五路共四十品,后妃酒膳每桌十五品。皇帝在丹升大东乐声中进第一杯酒,后妃接次一一进酒。酒后进果茶,接着后妃起座,皇帝离宴,祝颂之乐奏起,家宴始告结束。
年夜饭结束后,皇上下令把自己吃过的饭甚至连盘子、碗、碟子、勺子、筷子一块儿都赏给亲近的大臣和亲王、郡王们。大家一起观看庆隆舞。
清朝皇帝吃的早点
据《宫廷琐记》载,慈禧、光绪的份例大体如下:盘肉(猪肘子)五十斤、猪一头、羊一只、鸡鸭各两只;新细米两升、紫米一升半、江米三升、粳米面三斤、白
面十五斤、荞麦面一斤、麦粉一斤、豌豆粉三合(约四两半)、芝麻一合五勺(约二
两二钱);白糖两斤一两五钱、盆糖八两、蜂蜜八两;核桃仁四两、松子仁二两;鸡蛋
二十八个、枸杞四两、干枣八两鲜蔬菜十五斤。另有燕窝、鱼翅、海参、银耳等山珍海味若干。每天供应量这么大,这份例要花多少银子我无力逐一考证,很难核算,那就以小见大,看看鸡蛋的价钱。李宝嘉的《南亭笔记》称,光绪帝早餐吃四个鸡蛋,御膳房的开价是三十四两银子,平均每个鸡蛋耗银八两
半。当时的市价,一个鸡蛋大约两文钱,即一两银子可买五百个。也就是说,御膳房的蛋价是市场价的四千倍以上!称它牛价鸡蛋,毫不为过。由此可知,份例所列的二十八个鸡蛋,就得
耗银两百多两。
份例所列的货物,多为特供或专供,品质高,价钱贵点,合乎情理;问题在于,它高出市场价几千倍,就很不正常。个中秘密大致有二:首先,内务府有钱,不在乎,皇家的钱不花白不花。况且,给太后和皇帝办货,花再多的银子,旁人也不好闲言碎语。其次,宫中惯例,采办的各个环节都有好处,即从中吃回扣。内务府上上下下,就靠报花账发财呢。